孩子難教育?巧用「情感引導式教育」五步法,幫你馴服「熊孩子」

2020-12-25 叨叨哥說電影

如何教育娃,是教育界經久不衰的問題,同時也是廣大家長頭痛的問題。經常看到家長在網上抱怨:

「熊孩子完全不聽教,說了白說」;

「讓他往東,他卻偏要往西,與你作對」;

「你讓他寫完作業再玩,他偏不」

……

凡此種種,無不讓家長們急火攻心,氣到「吐血」

於是為了馴服「熊孩子」,他們往往採用傳統式的教育方法來讓「熊孩子」聽話,「棍棒底下出孝子」、「打是親罵是愛」、「恫嚇」、「威逼利誘」……,是他們經常採取的教育手段。

例如,「熊孩子」哭鬧時,可能出現的幾種傳統式教育情景:

威逼利誘型:「再哭,晚上就不要看電視;只要不哭,我給你買冰激凌和玩具」;

恫嚇型:「煩不煩啊,再哭小心我抽你」;

打罵型:「兔崽子,你給我安靜點,吵死了」

……

這樣的教育方式有效果嗎?當然有,但卻只是短期有效果,從長遠的角度來看,這些傳統式教育方法無疑在扼殺「熊孩子」的秉性或者助長其不良的行為習慣。

那麼有沒有優於傳統式教育方法呢?有,「情感引導式教育」不僅能有效教育孩子,還能讓孩子和家長更加親近。

所謂的情感引導,即情商的引導。人和人之間的情商在先天中是沒有多大差別的,更多的是靠後天的培養。這也讓「情感引導式教育」能夠在孩子身上起作用,它能幫家長教孩子學會認識情緒,控制情緒,從而增強理解他人及與他人相處的能力。

那麼「情感引導式教育」到底是怎樣的教育?它又為何優於傳統式教育?

為了通俗易懂地理解「情感引導式教育」,筆者舉例說明:

媽媽在做家庭衛生時,「熊孩子」這時跑來跑去,還時不時將手中的零食撒落在地。一般情況下,媽媽肯定會化身「咆哮帝」,怒吼:

「XX,你老老實實給我呆著,再跑,我揍你,」。

看著媽媽「母老虎」般的兇相以及手中舉起的掃把,「熊孩子」肯定懵了,像打了蔫的茄子,安安靜靜地坐著。

這樣雖然有效果,但長此以往,卻會給孩子身心發展帶來負面影響。

那麼用「情感式引導教育」方法,又該如何做呢?

知道「情感式引導教育」方法的媽媽,肯定會這樣應對「熊孩子」的「惡行」:

「XX,在家你可以開心地玩耍,但是,在媽媽做衛生時卻不能亂跑,你看,媽媽剛拖的地板,太光滑,萬一摔個鼻青臉腫,去學校其他小朋友肯定要笑話你。你先一個人安安靜靜地玩去」

這麼說,說明媽媽認識到了孩子的需求,孩子也能感覺到媽媽是理解了自己的,並沒有指責自己。而且,這也讓孩子認識到,自己這樣跑來跑去,存在危險。

同樣一件事,不同的處理方式,其結果必定是不同的。只會對孩子咆哮的家長,除了讓孩子知道你生氣了,並不能讓孩子學到其他,比如,正確表達自己情感的方式;而在運用「情感引導式教育」後,孩子能正確認識自己和他人的情感,學會用恰當的方式來處理和表達。

情感引導式教育「五步走」

通過上文,我們了解到了「情感引導式教育」的優勢,那麼家長們如何做到真正的「情感引導」呢?

要想成功運用情感引導,就要走好「五步」,接下來,我們依次來分析:

首先,設置預先提醒。簡單來說,就是提前告訴孩子,接下來家長要做什麼,會對孩子有什麼要求或者影響。

例如,告訴孩子去看電影,那麼,家長可以提前告訴孩子關於看電影時應該遵守的規則,目的是讓他了解在電影院裡哪些事可以做,哪些事不能做,讓他做到心中有數。

其次就是,關注孩子的需求,摸透他的秉性。了解孩子的秉性,可以提前應對孩子即將出現的情感反應。

例如,急性子的孩子,當他對一道數學題犯難時,往往會產生急躁,甚至挫敗感。這時候家長就要出面,好好輔導孩子同他一起解決難題。

然後就是,傾聽。多數時候,「熊孩子」的所作所為,往往與家長的不關心有關。家長們,對孩子不上心,對孩子所說的話,都當做無關緊要的事。為了博取家長的關注,「熊孩子」往往會作出一些常人無法理解的事。

所以,傾聽孩子們內心的真實想法,才能從根源解決問題。

第四步,理解孩子的情緒,回應孩子的感受。如果孩子一反常態,肯定是遇到事情了,這時候家長要及時察覺,然後理解和回應他,往往這個時候,是家長與孩子談心的最佳時期,也最能讓孩子認識到自己的情感問題所在。

慢慢地,他就既能認識到自己的這種情緒,也能懂得判斷別人的這種情緒。

最後一步,引導孩子解決問題。所謂的「引導」,是讓孩子學習怎麼做,而不是直接告訴或者指示孩子怎麼做。

例如,當比自己孩子還小的孩子向他要玩具,他不想給時,家長們就可以引導:「XX,如果你去別人家做客,看到好玩的東西,別人不借給你玩,你會怎麼想?」

當說到這,孩子肯定會詢問解決問題的辦法,這時候,你就可以順勢說「玩玩具要懂得和別人分享,這樣你就會感到更快樂!」

結語:

家庭是孩子人生第一所學校,家長是孩子第一任老師,家庭教育顯得尤為重要。

本文剖析了「情感引導式教育」對孩子行為的影響,其中「五步走」尤為關鍵。

首先,設置提醒,讓孩子知道,在某些場合下,有些行為是不可以做的;

其次,關注孩子的需求,了解孩子的個性,讓家長可以提前對孩子的情感反應有所準備;

然後,是要全神貫注地傾聽,不敷衍孩子的話;

第四步,是要理解孩子的情緒,回應孩子的感受,同時教會孩子認識自己的情感;

最後一步,是要引導孩子解決問題,讓孩子自己思考可以怎麼解決問題。家長也可以給孩子提供選擇,但是絕不能強迫孩子按照自己的方式來做。

家長們學好「情感引導式教育」的五步走,哪怕再鬧騰的「熊孩子」也會乖乖就範。

相關焦點

  • 兒童教育專家:父母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學會情感引導式教育
    「情感引導式教育」是由兒童教育專家金伯莉·布雷恩提出的。布雷恩不僅是兒童教育專家,還是兩個孩子的母親、網絡教育電視臺的創始人、雅虎的節目製作人。布雷恩所提出的「情感引導式教育」是非常值得我們學習的。不少人當了父母后,面對孩子的各種情況都束手無策,不知道該怎麼辦。有的父母會對孩子大吼大叫,有的父母喜歡用懲罰的手段,有的父母便是放縱……不學習一些正確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對自己和孩子都不好,不妨一起學習一下情感引導式教育。1.
  • 你是哪種類型的媽媽?學會「情感引導式教育」,和孩子正確相處
    如何和孩子相處、如何教育孩子這是父母需要不斷去學習的,不同的教育方式對孩子的影響也是不同的。而作為媽媽,對孩子的影響也是至關重要的,在《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一書中,提到了不同類型媽媽的特點,不妨一起看看你是哪一種類型的媽媽。1.
  • 《地球上的星星》:告別直升機父母,學會用「情感引導」教育孩子
    告別「直升機父母」,學會用「情感引導」教育孩子其實「直升機父母」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屢見不鮮,而形成「直升機父母」的原因則是因為家長們在面對孩子的教育問題存在巨大的焦慮,所以導致他們在處理與孩子的溝通問題時,習慣用控制、威脅以及否定孩子的感受來達到自己的教育目的。
  • 《地球上的星星》:告別直升機父母,學會用「情感引導」教育孩子
    所以,本文將著重分析父母在養育過程中犯的錯誤以及對伊桑性格的影響,在本文最後一部分我將淺談如何告別「直升機父母」,學會用「情感引導」教育孩子。但是這樣的教育方法卻有一個嚴重的缺陷,那就是會導致孩子無法用恰當的方式來表達情感和進行溝通,從而無法與父母建立起親密關係,孩子也就無法得到家庭關系所帶來的歸屬感和安全感。而與之相比,用「情感引導」來教育孩子則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 孩子和大人一樣需要「共情」,巧用「情感引導」,育兒輕鬆有效
    能懂得大人的意思,而我家的孩子總是和我對著幹!很多家長這樣抱怨,特別是到了青春期的孩子,似乎處處與家長作對,沒有一件事能和家長達成共識,搞得家長痛苦不堪,真是「有了孩子就別想輕鬆了,小有小的難,大有大的難!」
  • 用「情感引導」式教育,為孩子塑造健全的性格,奠定人生幸福基石
    首次提出「情感引導式教育」的金伯莉·布雷恩指出:情感引導的核心就是由父母來幫助孩子認識情感、人際關係、社會行為和他們所生活的世界。 在傳統教育和「教科書式」教育方式的雙重影響下,我們在「看書養」的科學育兒和「當豬養」的經驗式育兒之間,不斷的試錯、平衡。 尤其在當今,大多數女性既是媽媽,也是職場人,孩子在進入幼兒園之前,基本上都是長輩在養育。這就要求我們,在有限的陪伴時間內,進行高質量的陪伴。
  • 還在用大道理教育孩子?巧用「支架式」應援法,孩子會更優秀
    一、巧用「支架式」應援法,孩子會更優秀不得不說,最好的豪門教育還真的是父母的以身作則。其實從教育方法上看,這也是支架式應援法的一種體現。可以說這個過程是慢慢培養孩子身上能力的過程,有了父母搭建的「腳手架」,孩子的成長會更加有保證,而這也為孩子下一步的成長發展打下了基礎。3.支架式應援法—You do (你做)當孩子具備了一定的認知後,父母就應該懂得放手,適當地讓孩子自己去處理一些問題。能夠允許試錯教育的父母,更加能夠看到孩子身上獨立的一面有所發展。
  • 用情感引導式教育法,親子關係更親密
    本書的封面就告訴我們書的重點就是:教會我們情感引導式教育,從而奠定父母與孩子一生的親密關係。作者也承認這世上沒有什麼神奇的教育方法,她自己是依靠和孩子們建立起來的情感紐帶促使他們合作的。孩子們在非懲罰性的環境中學習效果最好,接受能力也最強。
  • 樊登:情感引導式教育,遠遠比家長大吼大叫罰站,對孩子更有效
    很多家長雖然在孩子犯錯誤或者沒有達到目標的時候對孩子吼叫或者懲罰孩子,是出於愛之深責之切的心理.但實際上家長想用對孩子斥責、懲罰孩子的方法,來讓孩子改正錯誤或者督促孩子進步,是起不到很好的作用的,樊登提倡的家長用情感引導式的教育來培養孩子更有效,你知道嗎?
  • 引導式藝術教育:掌握未來教育趨勢
    當今社會飛速發展,同時對孩子的教育方法也在進行著劇烈的改革。從前一段時間中小學教育改革提出的「創新課堂」到如今的教育部提出彰顯個性化的教育,顯然古老的「填鴨式」教育顯然已經不能滿足於當今的社會需求。對孩子的教育最正確的也是目前主流的教育是應引導孩子的學習興趣,誘發孩子主動學習,繼而教授孩子知識,這才是一個良性循環,才會對孩子的發展學習產生莫大的助力!
  • 《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養育孩子,從情感引導開始
    父母對孩子的數落聽起來很有道理,但是孩子又不委屈嗎?其實一句話概括,沒有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會教育的父母。無論我們養育的是天使寶寶,還是熊孩子,我們都可以把他們指引向正確的方向。我們要看到父母的引導,而不是任由孩子自由發展。道理我們都懂,可為什麼養育孩子那麼難?為什麼有的父母和孩子和諧共處,而有的父母孩子隨著年齡的增長越來越難以溝通?正確的養育方式又是什麼?
  • 2歲「叛逆期」,家長管教有技巧,4個「高智商」方法馴服熊孩子
    孩子2歲叛逆期,家長講道理沒有用在孩子兩歲以前,孩子對家長的話語可謂是言聽計從的,可過了兩歲的娃,卻變得越發難以管教,不知道家長們是否發現這個問題了呢?往往孩子這個時期的叛逆期,家長跟孩子講道理是沒有用的。
  • 2歲「叛逆期」,家長管教有技巧,4個「高智商」方法馴服熊孩子
    往往孩子這個時期的叛逆期,家長跟孩子講道理是沒有用的。4個「高智商」技巧馴服熊孩子兩歲的孩子表達能力自然是不如成年人的,所以通常通過說「不」,或是哭鬧的方式,家長要引導孩子學會用語言正確表達自己的想法,而不是通過叛逆的方式來對付家長。
  • 經常吼孩子的傷害有多大?學會「五步法」,教你不吼不罵管教孩子
    要說現在會讓家長們頭疼的事情,熊孩子可以排第一位了吧。小孩子心智尚未發育成熟,和已經有了成熟三觀體系的大人們很容易就仿佛不在一個世界裡。遇到不聽話的熊孩子該怎麼辦呢?那些還在採用「河東獅吼」的家長們快快看過來,在吼孩子的衝動變為現實之前,請大大地打上一個「No」!
  • 孩子犯錯屢教不改,巧用「反彈琵琶」式批評教育,讓孩子主動糾錯
    其實,養育之路雖說艱難,卻並非無計可施,面對當下「打不得罵不得」的玻璃心孩子,巧用「反彈琵琶」式批評教育,可能更有助於孩子改正錯誤。「反彈琵琶」原是出自敦煌壁畫中的一種舞姿造型,舞者一反常態反彈琵琶,效果卻遠勝於正常的彈琵琶,後來,人們常用「反彈琵琶」喻指突破常規的思維和行為,從反面看問題,與常規事物對著幹。
  • 心之助:「情感教育」是「人格教育」的核心
    對此,心之助心理平臺專家盧悅表示:愛情關係對於所有人來說都是最難捉摸、幾乎非理性的人際關係形式,但正因如此,才需要基礎教育與高等教育在青少年的成長階段給予有益的引導與啟示。青少年若沒有受到積極、健康的愛情價值觀的影響和塑造,便很容易在網絡媒介的助推下發展出不良的情感關係。
  • 沒辦法幫孩子養成任何習慣?試試「五步法」,不用大喊大叫
    這樣生活的孩子不是一個兩個,想來他們的爸爸媽媽知道孩子這樣照顧自己,肯定著急。但是,幫孩子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這是小時候爸爸媽媽應該做到的事情。尤其是在孩子的秩序敏感期和行為習慣敏感期內,幫孩子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是寶媽教育孩子的頭等大事。
  • 詳解PUA五步陷阱法
    了解PUA的人,想必都聽說過五步陷阱法。五步陷阱法是一門用來操縱女性心理的方法,力量十分強大,堪稱PUA屆的「葵花寶典」。五步陷阱法的基本邏輯是:通過不斷對目標進行價值摧毀、情感虐待,讓目標不斷加深自責、愧疚,從而進一步加強對目標的控制。
  • 孩子總搶玩具?「情感引導」教你養育出高情商孩子
    無論講道理、威脅、賄賂,都沒有用。讀書會創始人樊登說:如果你因為養育孩子的問題而煩惱,那一定是你教育孩子的方式錯了,而不是孩子錯了!那就試試&34;吧,它不僅可以幫你解決很多熊孩子問題,還能養育出高情商的孩子。
  • 好孩子都是管的,熊孩子都是慣的:教育路上,永遠別指望孩子「自覺」!
    孩子的身上,往往藏著一個家庭的體面,父母在孩子的教育上付出了多少,在孩子的言行上表現的一清二楚。每一個熊孩子都是家長慣出來的,每一個好孩子都是家長悉心培養出來的。千萬別指望孩子能夠天生優秀,每個孩子優秀的背後都浸透著父母的汗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