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真正體現「讓生活走進自然,讓教育走進生活」的教育特色,近年來,瀘水市幼兒園積極倡導「生活即教育」的教育改革新理念,利用教學樓上的空間,開發出一片特殊的「小菜園」,讓孩子們在種植和管理中體驗勞動和收穫的快樂。
在瀘水市幼兒園教學樓的房頂上有這樣一片特殊的小菜園,走進菜園,四處瓜果飄香,綠意盎然,有綠油油的小青菜、紅彤彤的小西紅柿、又圓又大的西瓜。雖然是菜園,但是這片菜園成了孩子們科學領域的體驗區。幼兒園將菜園分成小塊分給24個幼兒班級進行專屬管理,各班孩子在老師的指導下,動手播種、澆水、管理好自己的小菜園,在勞動中激發孩子們的動手能力,讓孩子們在觀察植物生長過程中感受到生命的可貴。
瀘水市幼兒園教師 何雨佳:孩子們從自己播種、澆水灌溉、觀察植物的生長,直到收穫,分享收穫的果實,這個過程增強了孩子們的動手能力,讓孩子們認識到了一系列作物生長的全過程。
到了收穫季節,孩子們在老師的帶領下採摘各種蔬菜和瓜果,老師們引導孩子們自己動手將收穫的水果、蔬菜做成食品,讓孩子們品嘗自己的「戰利品」。孩子們在體驗中獲得成就感,有的還改掉了挑食等一些小毛病,從小樹立了良好品質。
何雨佳:有的孩子吃飯的時候會把飯粒掉在桌子上或者地上,通過親身體驗勞作、了解植物的生長過程,知道了糧食來得不容易,培養孩子們在生活中形成愛勞動、節約糧食的良好品質。
為了讓孩子們更直接的認識和了解一些植物知識,老師們還常常「現身說法」。
老師:小朋友們先用小眼睛看一看這個芒果是什麼顏色的?
學生:綠色。
老師:好,那你們吃過的芒果是什麼顏色的?
學生:黃色。
老師:你覺得它熟了沒有啊?
學生:沒有。
「三歲看大,七歲看老。」瀘水市幼兒園副園長左金良說,市幼兒園始終遵循「教育源於生活」,日常的幼兒教育貫穿在生活的各個環節當中,讓孩子們在遊戲和生活中學習,養成良好習慣,為他們一生健康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據左金良介紹,幼兒園的教育活動主要分為語言、健康、社會、科學和藝術五大領域,但是每個環節都是相互融合的,每天有一節集中教育活動,其餘的都充分體現幼兒園的教育特點,讓孩子們以遊戲為主,在學中玩,玩中學,在動中發展他們各方面的能力,所有的教育都是為幼兒良好的一生發展奠定基礎。
來源:瀘水時訊
原標題:瀘水市幼兒園:開闢小菜園 良好習慣從學齡前開始
編輯:都市時報一點關注 吳佳嫻
審核:祝小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