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父母對孩子起到的作用是非常深遠的。在照顧孩子生活起居的同時,父母也應該幫助子建立獨立意識,培養自主獨立的能力。
建立自主意識,首先應該從生活小事做起,就比如吃飯,在孩子學吃飯時,家長不能因為擔心孩子吃得慢飯涼了而餵孩子吃飯,也不能過於疼愛孩子,而代替孩子做事情,要不孩子容易被父母養廢。
3歲男童因不會自己吃飯,被幼兒園勸退
軒軒今年3歲了,剛好到了上幼兒園的年齡,家裡人為孩子物色了一家師資等方面都不錯的幼兒園,不過孩子只在幼兒園待了一個月就被園方勸退了。
原來,中午吃飯的時候,其他小朋友都在吃飯,等老師回頭看的時候發現軒軒在那幹坐著,一問之下才知道孩子不會自己吃飯,最後還是老師看不過去才餵孩子吃的飯。
放學的時候老師跟軒軒的父母談了談,才知道之所以3歲的小朋友還不會自己吃飯,是因為在家裡爸爸媽媽太寵著孩子了。
剛開始學吃飯的時候,孩子不會用勺子,每次吃飯都弄得滿地都是飯菜,而且吃完飯基本上飯都涼了,疼愛兒子的夫妻倆每次都會輪流餵孩子吃飯,因此養成了孩子不會自己吃飯的壞習慣。
"軒軒媽媽,孩子不會自己吃飯可不行,幼兒園小朋友這麼多,要都不會吃飯那我們可餵不過來,你們回去一定得教會孩子吃飯"。
聽了老師這麼說,軒軒的父母都覺得比較羞愧,覺得是自己耽誤孩子,立馬回應"老師您放心,我們一定教會孩子吃飯"。
然而,一個月過去了,軒軒還是沒學會自己吃飯,這天放學的時候老師把他們留下來,告訴他們說學校留不住孩子,勸他們退學。
無論軒軒父母怎麼懇求,園方也不願意接收孩子,他們說沒有獨立能力的小朋友在幼兒園是無法生存的。
現在無論他們怎麼後悔也是沒有用的,事實是3歲的軒軒一點動手能力也沒有,就連自己吃飯都不會。
那麼,如何讓孩子學會獨立吃飯呢
1. 家長不要過於幹涉孩子
有獨立能力的孩子一定是具備獨立意識地,而獨立意識的具備離不開父母的刻意培養。
當孩子開始想要自己單獨吃飯的時候,不管孩子吃得好不好,是不是把飯撒的到處都是,父母也不要過於幹涉孩子。
家長替孩子吃飯,只會讓孩子過度依賴家長,養成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壞習慣,什麼事都得慢慢來,孩子經歷的多了就能吃得更好了,所以,不過度幹涉、幫著孩子吃飯是底線。
2.家長耐心給孩子做示範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當孩子開始學習某一件事的時候,父母可以給孩子起到榜樣作用。學習自主吃飯也是一樣,孩子不會用勺子時,父母可以給孩子做示範,引導孩子使用勺子等。
另外,孩子做不好時家長千萬不要急躁,一定耐心指導孩子,寶寶才能更快學會自主吃飯。
3.稱手的吃飯工具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就算再聰明的孩子,也架不住工具的不稱手。家長要給孩子選擇合適的吃飯輔助工具。
這時候可以幫助孩子養成良好吃飯習慣的圍兜託盤就可以派上用場了。
給孩子使用圍兜託盤的時候,不用擔心孩子把飯菜撒得滿地都是,如果不小心弄髒,也非常方便,可以不用洗,一擦就可以擦乾淨。
另外整個面是磨砂的,選擇一個比較平的飯盤放在上面,也不用擔心寶寶會隨手打翻飯菜了。
教會孩子吃飯是每位家長要做的,培養孩子獨立能力應該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家長也應該以身作則,陪伴孩子共同戰勝前進路上的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