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銀行工資兩三千,那題主還真是不了解行情啊。銀行職員現在可算是高薪職業呢,筆者有同學剛畢業第一年月薪就1萬+,而且是稅後到手1萬+。不過,聽說工作也確實是很辛苦,壓力也大,一年以後就跳槽出來了。
清華北大研究生畢業,拒絕私企上百萬年薪進銀行的人都不在少數,花區區的幾十萬,這都算小錢。
同是進銀行,人不一樣,想法和目的也千奇百怪。我留學生朋友,清華的本科,史丹福大學研究生最後選擇去了工行總部,在北京拿著7000塊錢的工資。目的很簡單,想要個戶口。
銀行早已經不是金飯碗了,只能算是體制內比較穩定的工作。我有個學金融的同學,名校碩士研究生畢業,後來去了中國銀行上班,是通過個人努力去的。個人工資待遇還可以,一個月七八千吧,但是住房公積金非常高,每個月有2000多,所以他買房壓力比較小。
但他工作沒有激情,一成不變,也沒有大的升職空間。看到體制外的同學,很多賺得比他多,有時候也很落寞。
其實,現在網際網路金融興起,以及人工智慧的大力發展,銀行業面臨的挑戰是越來越大的。以後很多職工都會被機器和人工智慧代替,大量的銀行職工會失業。
很多地方確實有花幾十萬進國企事業單位,拿幾千塊工資這種現象,不限於銀行。很多人覺得他們傻,做了筆明顯賠本的生意,或者說他們思想狹隘貪圖穩定,其實則不然,花那麼大代價進國企事業單位,一定有所圖,只不過圖的未必是錢罷了。
第一、國企事業單位工作穩定,旱澇保收,不必擔心裁員。大部分父母其實沒有太多望子成龍的想法,只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平安順利地度過一生,而國企事業單位正好能滿足他們這個願望。國企事業單位,如公務員、銀行、醫生、教師等工作,不犯大錯誤基本不會被開除,哪怕你工作能力不佳,也能在崗位上混混日子,算是鐵飯碗了。所以很多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有這樣的穩定工作。
第二,擁有較為穩定的工作在擇偶方面有極大優勢,社會地位高。小城市有這樣一種現象,月薪1萬的私企員工在相親市場上受歡迎程度遠遠不如月薪五千的公務員,這是因為公務員工作穩定,意味著收入穩定。私企職員現在賺1萬,誰知道企業能活多久,萬一倒閉了下一份工作誰知道能賺多少。另外穩定工作能準點下班,方便照顧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