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有人花幾十萬,也要在3000工資的地鐵工作?答案你可能想不到
我們都知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雖然話說的好聽,但是很多父母卻不這麼想,在父母眼中,只有穩定的工作才是好的工作,於是就有一個很神奇的現象,那就是有人花幾十萬也要進3000元工資的地鐵工作,這又是為了什麼呢?
小編有個同學就是這樣的,從一線城市的本科畢業,還是個重點大學,本來想要在這個城市打拼,闖出自己的一片天地來的,可是父母卻不同意他這樣做,父母要求他必須回家鄉工作,還必須是體制內的工作,於是就又找關係又花錢,最終才讓他進了地鐵工作。
可能有的人覺得月薪三千的工作是沒有前途的,但是父母卻不這樣想,在父母看來,穩定的工作才是一切,其實這倒也也有道理,畢竟在他們那個年代,經濟形勢還沒有那麼穩定,做生意的再有錢也有可能朝不保夕,而體制內的鐵飯碗就不會這樣了,於是這樣的工作就成了香餑餑。
其實父母的思維方式還有眼界會對小孩的一生造成直接的影響,有的父母的思維還停留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還要求孩子以那個年代的方式生存,這樣是很不好的。
其實這種現象也並非現在才有,在九十年代的時候,大學生還很值錢,基本上找任何工作都很輕鬆,但是小編老家就有一個人大學畢業了去當公交車司機,可能現在在我們看來這很不可思議,但是那個年代的人的確就是這樣想的:除了體制內的穩定工作,其他的都是浮雲。
年輕人可能想要創造出更多的價值,於是越來越多的大學生畢業後就開始了創業之旅,雖然很多人都失敗了,但這也會是一個難得的經歷,但是父母輩的人就不一樣了,他們經歷過計劃經濟的年代,也經歷過市場經濟開放之初的動蕩,所以在他們看來,只有有編制的工作才有安全感。
其實小編覺得吧,父母讓你去找那種編制內的工作出發點是好的,就是父母們可能跟不上現在的時代潮流了,你可以多和他們溝通交流,一味的忤逆是不好的,很多體制內的人幹了十多年,覺得沒有什麼希望,自己也變得越來越麻木,於是紛紛離職。
另外一個方面,還有很多人擠破了腦袋去爭一個公務員的崗位,所謂的圍城就是如此吧,裡邊的人想出來,外邊的人想進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