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封面新聞記者 鄧弢
最近幾天,月子中的寶媽青青(化名)為寶寶吃奶的事操碎了心。原因是,每次寶寶一吃奶,她就感到特別疼,為了寶寶能吃飽,她只能忍痛堅持,堅持了幾天,青青發現非但沒有改善,仔細一看自己的乳頭都破了,每次哺乳時都鑽心地疼,這天青青在家用吸奶器吸奶,結果吸出了一瓶「血奶」,當即把青青嚇得不輕,覺得異常恐怖,趕緊拍了張照片發給了醫院的醫生……
因為哺乳寶媽產生焦慮情緒
「青青吸出的這瓶『血奶』,是由於吸奶時力度太大,乳腺管內的毛細血管破裂引起出血,」 新生堂婦女兒童醫院國際認證泌乳顧問、產後康復科老師王唯義解釋,而且由於用吸奶器吸奶,負壓環狀吸引力會導致出血更加嚴重,王唯義建議,使用正確的姿勢用手去擠奶可以避免此類現象的發生。
8月1至7日是第29個世界母乳餵養周,今年的主題為「支持母乳餵養,守護健康地球」。哺乳是母親對孩子的本能,是母親與孩子建立親密關係的過程。而且母乳餵養對媽媽和孩子都有著不可替代的積極影響。母乳中含有多種免疫物質,能增加嬰兒的抗病能力,預防疾病。哺乳能促進子宮收縮,減少產後出血和貧血,幫媽媽恢復體型,減少乳腺癌和卵巢癌發病機率。
但很多新手媽媽由於對母乳餵養不熟悉,在遇到各種狀況時常常手足無措,面對他人的質疑感到自責焦慮。像青青這樣,剛沉浸在擁有寶寶的喜悅中沒幾天,就因為哺乳問題而產生焦慮情緒的寶媽不在少數,王唯義表示,樹立正確的哺乳觀,掌握有效的哺乳技巧至關重要。
一些寶媽因為乳頭破裂或堵奶而產生焦慮,出現炎症等症狀,王唯義表示,一定要注意正確的銜接姿勢,疼痛不能忍,如果出現不適要重新銜接,且哺乳的時間不宜過長,每次以15-20分鐘為宜,如果堵奶了,讓寶寶下巴對著堵奶的位置正常吸吮,平時注意飲食,不要因為太困太累而忘記餵奶,避免情緒上的波動,都可預防堵奶。若出現紅腫、熱痛、包塊,皮膚發紅等症狀,且不管什麼原因的發熱都要及時諮詢專業的泌乳顧問或醫生,尋求積極的解決。
關於哺乳的那些事
那麼剛分娩完的寶媽多久可以給孩子餵奶呢?王唯義介紹,剖腹產和順產的媽媽是一樣的,最好在生產完的半小時內讓新生兒早接觸、早吸吮,因為寶寶有天生的吸吮反射與蹬踏反射,媽媽乳暈的蒙氏結節會散發吸引寶寶的特殊氣味,儘早讓孩子與母親接觸,學會正確的銜乳姿勢。
生活中,會有一些家長認為奶水顏色淺就是營養不好,「其實,奶水的顏色深淺與體質不同有關,有時候漲奶後不及時哺乳奶水也會偏清,有的寶媽綠葉蔬菜吃得多,有時候奶水還會帶有輕微的綠色。」 王唯義表示,而奶水粘稠則說明寶媽的飲水量不夠,哺乳期間,寶媽飲水量應該在2000ml-2500ml左右,產乳期代謝大,對飲水量的要求也高。
王唯義指出,很多人總是覺得自己的奶水不足,其實很多是心裡作祟,一般按需哺乳,月子內每天哺乳8-12次都是正常的,評估奶水是否不足最好尋求專業的泌乳顧問指導。而有的寶媽奶水較多,此時就應該配合寶寶吃得次數,減少刺激,不過多地排空。
如何判斷寶寶是否吃飽了,王唯義表示,要看寶寶的生長情況,出生後一個月寶寶體重增長1.2-2斤就說明寶寶是吃飽了的,還可以通過觀察寶寶的大小便次數來判斷,每天有6-7次小便,3次以上大便都是正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