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五千年中華文化傳承中,中式家具傳承至今不衰,不可缺少的事古老的工匠藝人一代代琢磨,細心雕琢成的家具擺設,更多是一種藝術品,一種對生活習慣的考究。這其中就是我們常見的坐具,各式各樣的款式,但傳承下來的名字永遠不會變,今天我們說說官帽椅,這種從宋朝就開始定型傳承至今的坐具。
官帽椅以其形制簡約,可以適用各種場合,有巍巍而坐的公堂,有文人墨畫的書房,官帽椅以其形制命名,經過幾代傳承,演化出了各種樣式,但是形制依然未改,其形狀酷似古代官員的帽子而得來。從官帽椅造型側面看,扶手同帽子的前部相似,椅背同帽子的後部相似。
可是你知道官帽又有南北之分嗎?因為形制的差異分為南官帽椅和北官帽椅(四出頭官帽椅),南官帽椅,因在南方使用較多之故,南方工匠又稱之為「文椅」,而北官帽椅和宋代官帽朝服更像。
官帽椅的造型特點是:椅子背立柱和搭腦的交合部分做出軟圓角,立柱作榫頭,搭腦兩端向下部分作榫頭,壓在立柱上,椅面內側扶手也採用這種做法。
官帽椅的造型特點是:其背板多為「S」形,複合人體工程學,大多用一塊整板製成,造型樸素大方,個別會挖圓孔或者雕刻,增加觀感,圓形立柱與後腿一木連做,兩扶手正中下接連幫棍,以下粗上細直立,人坐在椅上比較舒適,符合人體功能學,是明式椅具中的精品。
官帽椅在製作上也有很多講究,如果把握不好尺寸,做出來的官帽椅就沒有韻味,古老呆板沒有靈氣。
官帽椅中各部位都有各自的尺寸比例,比如搭腦和扶手之間的比例:搭腦的出頭,寧短勿長,一定要比扶手的出頭略短約一釐米。還有就是搭腦與靠背板之間的比例:搭腦出頭部分的長度,應是後背板上半部分寬度的1/2左右,靠背板的最佳比例:一般有S彎靠背板和三段式靠背板,S彎的靠背板,要符合人體比例,與人的脊椎比例接近,形成完美的弧線,其他的雕花紋飾可以自由發揮。
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喜歡我的文章可以關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