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00多種降價藥改名高價重生 最大價差達幾十倍
隨著降價藥消失,一夜之間又生出了很多「新藥」,如已經不常見的普通紅黴素藥品,「重生」後市場上有47種名稱,價格是普通紅黴素的10倍,有知情人士稱:「其實它們的區別就是添加劑不同,但只要換了名,仍能得到『新藥』批准,然後高價上市。」年末歲首,杭州市天天好大藥房依據店裡登記的一份「百姓缺藥登記表」到市場採購中發現,表上70%的藥品早已無人生產。
-
救命藥變成了罕見藥後 境外上市新藥審批有望加快
據記者了解,赫賽汀納入國家醫保目錄後,價格從一支2.45萬元降至7600元,極大地減輕了癌症患者的經濟負擔,不過,此次產生的藥品供應問題,也被業內人士歸結為降價產生的結果。據記者了解,赫賽汀是第一批通過以量換價壓低價格並進入醫保目錄的36種高價進口藥之一。
-
還原國家醫保談判組是如何使新藥平均降價60%的?
70個新增藥品平均降價60.7%,27個續約藥品平均降價也達到26.4%。抗癌新藥PD-1抑制劑僅信達入圍,單價下降64%,如果取消促銷活動,全年費用下降42%,低至10萬以內。高價抗癌藥要不要進醫保,此前有過爭議,「用200個人的看病錢給一個人吃抗癌藥,公平嗎?」4款PD-1能進幾個,和醫保局對這一類高價抗癌新藥的態度息息相關。從結果來看,醫保局的態度仍然較為謹慎。一位業內人士向八點健聞表示,信達製藥的信迪利單抗能夠入圍一定是企業鐵了心大幅降價的結果。
-
162種藥品平均降價21%
此次國內162個品種藥品最高零售價格下調,價格平均下調21%。昨日起,國內162個品種、近1300個劑型規格的藥品最高零售價格下調,此次降價的都是常用藥物,其中抗菌類藥品和慢性病病人長期使用的心腦血管降壓藥品降幅最大,調整後的價格比現行規定相比平均降低21%。本市眾多醫院和藥店已從昨日零點起啟用新價格。為降價叫好的同時,也有人擔憂,藥品降價後會不會銷聲匿跡,或者換一件「馬甲」賣更高的價。「從一周前就開始準備調價事宜了。」
-
恆瑞、正大、默沙東、拜耳等7款重磅新藥上市 市場格局突變
目前,全球範圍內治療非小細胞肺癌的靶向藥物有 16 種,是所有癌種中靶向藥物最多的癌種。抗體類大分子靶向藥物有6種,小分子靶向藥物有10種。作為非小細胞肺癌市場上的本土選手,貝達的凱美納打破了非小細胞肺癌,特別是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治療由進口藥品壟斷的格局。
-
162種藥品平均降價21% 市民擔心廉價藥停產
昨日起,國內162個品種、近1300個劑型規格的藥品最高零售價格下調,此次降價的都是常用藥物,其中抗菌類藥品和慢性病病人長期使用的心腦血管降壓藥品降幅最大,調整後的價格比現行規定相比平均降低21%。本市眾多醫院和藥店已從昨日零點起啟用新價格。
-
新版國家醫保藥品目錄公布,新增70種藥平均降價60.7%!
南溪山醫院藥學部負責人說,除了雷替米塞,醫院正在研究引進近10種本次《目錄》中的新藥,給本地患者帶來更多實惠。比如《目錄》中新增的精氨酸穀氨酸,這是一種應用於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及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的注射液,2018年的採購價為330元,經過談判進入《目錄》之後的價格將是54元,降幅84%。
-
2018年健康中國風雲錄:抗癌藥降價保供、疫苗改革
>2018年7月,電影《我不是藥神》的上映引發了全民對高價抗癌藥的關注。2018年10月,17種抗癌藥經談判納入醫保報銷目錄,價格平均降幅過半,大部分進口藥品談判後的支付標準低於周邊國家或地區市場價格。與此同時,仿製藥一致性評價和藥品集中採購等舉措,也促使抗癌藥邁向價廉質優。2 尊醫重衛 首個中國醫師節到來2018年8月19日,中國醫務工作者首次迎來了屬於自己的節日——中國醫師節。
-
第三批國家帶量採購以量換價 55種藥品大幅度降價
原標題:國家採購「以量換價」,55種藥品降價了第三批國家帶量採購本月執行,55種藥品、191個產品中選,涉及高血壓、糖尿病、惡性腫瘤等藥品品種,平均降價53%!以化療用藥卡培他濱為例,藥品由原來的每片15元降至3元多。
-
162種藥品均價今起降兩成 市民質疑藥物降價死
質疑擔心:一旦降價意味下架「這些藥用不了多久就該下架了!」「換個名字出現,價格依舊。降來降去只是降了統計數字而已,沒期待,無驚喜。」……自部分藥品價格下調的消息發出後,在國內幾個主要門戶網站的論壇和微博引起廣泛反響,不少網友也對此輪藥品降價提出了質疑和擔心:藥價降下後,會不會導致藥物從市場消失甚至從此停產?
-
2020年國家醫保談判啟動 新冠治療藥降價引關注
回顧 前四輪醫保談判後,藥品降價均在50%左右 第一輪醫保談判開始於2015年10月,當時的衛計委等16個單位建立起部門協調此次談判涉及利拉魯肽注射劑等36種藥品,包括腫瘤靶向藥、心血管病用藥以及血友病等重大疾病的藥品,平均降幅達44%,降幅最高達到70%。 第三輪醫保談判主要是抗癌藥專項談判。2018年國家醫保局組織來自全國20個省份的70餘名專家通過評審、遴選投票等環節,並經書面徵求企業談判意願,確認12家企業的18個品種納入談判範圍。
-
每經數說丨12月上半月新藥研發:2020醫保談判PD-1花落誰家?價格戰...
2019年,信達生物PD-1抗體藥物降價近64%,全年費用降至約9.7萬元,成為唯一進醫保目錄的PD-1。今年前三季度,信達生物PD-1銷售額超過25億元,由此可見醫保的貢獻作用。根據丁香園Insight資料庫,目前國內已有8個PD-1類產品上市,超過30種產品在研。今年的談判,參與者更多、籌碼也更多,最終哪家企業能進入醫保後的大市場,值得外界關注。
-
70個新藥被納入醫保目錄,平均降價達六成
國家醫療保障局11月28日召開新聞發布會表示,70個新藥被納入國家醫保藥品目錄,價格平均下降了60.7%。 國家醫療保障局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新增醫保藥品目錄中包括8個近年來上市的國產重大創新藥品。
-
「藥王」主動降價60%!進口藥紛紛「腰斬」價格謀進醫保,全面降價潮...
2016年修美樂在中國的銷售額僅為3000萬美元。除了適應症少、市場份額小,價格高、未進入國家醫保目錄、有同類競品都是限制因素。修美樂雖在各地上市的價格不一,但單支價格幾乎都在7600元以上,以兩周一劑的用量來看,患者每年需近20萬元費用。截至目前,修美樂已陸續納入青島、深圳、克拉瑪依、甘肅、成都、浙江等8個省級、地市或單位的醫保系統。
-
一種藥在山東叫出26個名?暴利催生藥廠遍地
山東大學第二醫院副院長、小兒內科專家王一彪教授,一提藥名就頭痛。 新藥名好起把質量關不易 三代頭孢類抗生素,化學名為頭孢曲松鈉,最早由瑞士羅氏集團生產,商品名為羅氏芬,上世紀90年代開始進入市場,隨著仿製廠家增多,冒出了安塞隆、範生舒復、菌必治、菌得治、頭孢三秦等一系列商品名,僅藥物臨床參考等文獻上有據可查的就達26種。
-
我國「全球首創」銀屑病新藥欣比克上市
本維莫德乳膏作為我國自主研發的國家1類新藥具有全新作用機理,能多通路抑制銀屑病發病環節,它的上市將會給患者帶來全新的療效體驗。該藥物為全球首創,被國家科技部列為 「十二五」、國家「重大新藥創製」科技重大專項成果。2019年5月,國家1類創新藥本維莫德乳膏通過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優先審批程序批准上市,7月獲得廣東省藥品監督管理局頒發的《藥品GMP證書》,該產品用於局部治療成人輕至中度穩定性尋常型銀屑病。
-
不懼「三道紅線」 小房企港龍上市後屢搶高價地
(原標題:不懼「三道紅線」,小房企港龍上市後屢搶高價地)
-
盤點&解析:2015 年美國FDA批准上市的45種新藥
按照治療領域分類,其中有14款為抗腫瘤藥物(只有3個藥物未被授予突破性治療藥物資格或一些其它的用來加快審評程序的資格),9種心血管系統藥物、3種抗精神藥物、2種抗病毒藥物、1種抗生素、1種抗真菌藥物、1種治療糖尿病藥物、1種呼吸系統藥物及13種其他治療藥物。
-
中國「全球首創」銀屑病新藥欣比克上市
10月19日,中國「全球首創」銀屑病新藥欣比克本維莫德乳膏上市新聞發布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主辦方供圖) 鍾欣 攝中新網北京10月19日電 (記者 李亞南)10月19日,中國「全球首創」銀屑病新藥欣比克本維莫德乳膏上市新聞發布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辦,標誌著欣比克本維莫德乳膏這項「重大新藥創製」科技重大專項成果轉化已打通「最後一公裡」。據統計,中國有700多萬名銀屑病患者。
-
老年痴呆新藥上市申請被熱議!根治的突破口或在幹細胞
本月,「美國阿爾茨海默症新藥審批」的事件受到了關注。這是美國生物技術公司渤健的新藥Aducanumab,是一種單克隆抗體,能有選擇性地與患者大腦中的澱粉樣蛋白沉積結合。業內曾有聲音表示如果獲批它將成為FDA近20年來批准的治療該疾病的第一款新藥。此前,也曾因為這款新藥具有 「確鑿的有效性」,渤健股票猛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