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山東頻道訊:「同一個羅氏芬,有26個商品名,可療效10支也趕不上過去的1支!」山東大學第二醫院副院長、小兒內科專家王一彪教授,一提藥名就頭痛。
新藥名好起把質量關不易
三代頭孢類抗生素,化學名為頭孢曲松鈉,最早由瑞士羅氏集團生產,商品名為羅氏芬,上世紀90年代開始進入市場,隨著仿製廠家增多,冒出了安塞隆、範生舒復、菌必治、菌得治、頭孢三秦等一系列商品名,僅藥物臨床參考等文獻上有據可查的就達26種。
雖然化學成分完全相同,但價格差了10—100倍,羅氏芬進口每支1克裝的價格為120元—200元,而仿製藥價格僅10元左右,有的甚至1元—2元。使用效果、不良反應率也大不一樣。「以前的羅氏芬,醫生拿來就能給病人靜脈推注,現在不敢了,只得改用靜脈滴注……」具體差異程度,內行人一看就明白。
「一種藥通常有十幾個、幾十個名字,但醫生真正放心用的沒幾個。」省內一家國有大型藥廠負責人坦言,同一化學成分的藥,好多廠家仿製,起個新藥名簡單,可真正要把好質量關,卻並不那麼容易,原料、工藝等彼此差別很大。
像乙醯羅紅黴素,10片一板的,名字增加了幾十個後,卻不得不慢慢退出了城市大醫院市場——並不是因為便宜,而是質量參差不齊,醫生不敢用了。
名字不熟悉的藥醫生不敢用,不僅影響了臨床治療,也限制了新藥推廣。據一業內人士介紹,原來一種藥上市,一個名字一用就是多少年,使用劑量、效果醫生心中有數。現在新藥多以仿製為主,一個廠家一個療效,基礎性研究幾乎沒有,即使有輸液反應,也不知是哪個環節出的問題。
一種新藥上市後,通常要靠長期臨床觀察來驗證其療效。現在不等醫生認準,這種藥就沒了,又換了新名,療效究竟如何需要從頭再看。所以,如果沒有特殊手段,醫生一般不敢輕易用新藥,而是認準一個牌子用,不輕易調換。
暴利催生藥廠遍地
「許多藥名喊得響,成分卻不知是什麼,有些連我們搞了幾十年藥的也得現查。」濟南市中心醫院主任藥師、藥劑科主任楊希才介紹,由於現在藥品商品名字太多,更新淘汰太快,同一種藥一個廠家一個名,甚至不同規格名字就不一樣,究竟「葫蘆裡面裝的什麼藥」,誰也說不清。
通過換劑量、換包裝、改劑型、改容量等方式申報新藥名,是一些企業規避藥品招標和政策性降價的手段,其目的無疑是維持藥品暴利。
據介紹,目前我省共有醫藥生產企業近500家,但規模普遍偏小,產值上千萬、員工上百的就算大廠,幾十個人的廠子很常見。規模小、實力弱就只能做末端產品,搞同劑型的複製,做只改變劑型、不改變給藥途徑的五類、六類藥。如普通片劑有了,就生產口腔崩解片、咀嚼片、膠囊……一種藥本來已經有許多廠家生產了,還要再上;國家一降價,馬上棄之不用,再申請新藥號,另起個商品名……
只要藥能賣出去,廠子就能生存。據一位業內人士透露,許多藥廠不搞研發,前期投入少,生產成本很低,而藥品定價卻很高。一支丁氨卡那,定價10元—20元,而生產成本僅0.97元左右,簡直是暴利。於是,大多藥廠都把市場營銷作為企業頭等大事。一位藥廠負責人甚至聲稱:只要一個星期的產品能賣出去,我們全年的利潤就有了!
藥廠同質化生產、同質化競爭,使得多數企業開工不足。保守估計,全省約有一半藥廠處於半停產狀態。
專家建議嚴控新藥批號
「治理『一藥多名』關鍵在於從源頭上卡住,嚴控新藥批號。」齊魯醫院臨床藥理研究所主任、藥物監測中心主任、博士生導師郭瑞臣教授指出,「藥品有多個商品名」作為國際慣例,有利於區別化管理。在國外,藥廠規模大、數量少,「一藥多名」算不上什麼問題。而國內的藥廠太多了,在當前競爭激烈的情況下,企業為了生存,只能在藥名上大作文章。
對於層出不窮的仿製藥,專家建議主管部門必須適當予以限制:某種藥如果有一家或幾家生產了,就控制不再批仿製藥。一個極端的例子是杜冷丁,僅一個名字,且只東北一家藥廠生產,價格合理,質量穩定,就是因為它屬毒麻藥品,國家實施了嚴控嚴管。
專家還認為,根本出路在於做大做強制藥企業,鼓勵專業化生產。國家應通過相關政策,引導藥廠兼併重組,培育行業龍頭,擺脫行業競相陷入生產仿製藥的低水平重複競爭。
藥廠為何熱衷仿製藥
□山東大學藥學院常務副院長 徐文方
研製成本低。一種化學成分仿製新藥的「研發」成本不超過10萬元。主要成本包括三部分:一是申報費用,新藥號報市、省、國家藥監部門審批費用1萬—3萬元;二是實驗費用,主要是藥品成分、穩定性分析,製劑標準制訂,藥品劑型工藝難度區別,所需費用各藥廠差別較大,但一般在2萬—3萬元;三是手續費,藥品報批物價、質監等部門所需費用2萬—3萬元。平均算起來,申報費用佔一種新藥(名)研製成本的一半以上。
周期短,見效快。一種仿製藥從開始著手搞到拿到新藥(名)批文,一般在1年左右,至多不會超過2年。
利潤可觀。目前廠家仿製什麼藥,完全取決於市場,哪種藥賣得好,同時出了保護期,就仿哪種。例如,瑞士諾華公司研發的新藥嘔必停,(英文名稱:Tropisetron),通用名為鹽酸託烷司瓊(Tropisetron,Navoban),用於抗癌藥和放射治療所引起的嘔吐,新型止吐藥5毫克裝針劑,每支進口藥價格為300元。仿製生產綜合生產成本在10元以下,一般3元—5元左右,而國產仿製品的價格至少100元。儘管仿製藥價格在降,可藥廠還是有得賺!若以一廠每年10萬支的產量計算,利潤相當可觀。(王凱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