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常用藥漲價 部分藥品價格翻倍上漲仍一藥難求

2020-12-19 中國新聞網

  央廣網北京8月8日消息(記者蔣勇)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紅黴素眼膏、複方甘草片是很多家庭的必備良藥,蚊蟲叮咬、感冒咳嗽等小病小災的都能用得上,幾毛錢的價格也給很多人留下美好回憶。然而這些家庭常用藥最近開始漲價了,在部分地方,廉價藥的價格甚至出現翻倍上漲,有的藥品在短短一年內價格漲20倍,即便這樣仍然一藥難求。老百姓熟悉的廉價藥去哪兒了?誰助推了藥價的上漲?

  濟南市民楊女士的眼睛最近又上火了,本想到社區服務中心多買幾支紅黴素眼膏備用,卻被告知已經沒貨了,而且不確定什麼時間能再來貨。輾轉跑了三四家藥店,楊女士終於買到了紅黴素眼膏,讓她想不到的是,短短半年間,原來幾毛錢一支的藥膏已經漲到了四塊六,「雖然也不太貴,能負擔得起,但是這麼短的時間從幾毛漲到這個價格,在心理上覺得不能接受。」

  記者隨後在濟南幾家藥店進行實地走訪發現,不僅紅黴素眼膏的價格漲了,像谷維素、立普妥、複方甘草片等藥品價格都上漲數倍。以往6毛錢一瓶的谷維素片如今上漲到了8.5元/瓶;治療冠心病的立普妥以前每盒7塊錢,如今一盒的價格上漲到了60多元;而用於治療急性非淋巴細胞白血病的高三尖杉酯鹼注射液,每支價格也已由1年前的5元上漲到現在的110元,價格暴漲20多倍。

  其實,濟南廉價藥供應短缺並大幅漲價在全國並非個例。近年來在全國多地,廉價藥頻頻告急的消息屢屢被曝出。2015年底,安徽一名13歲小患者急需的廉價「救命藥」平陽黴素,在安徽全省只找到4盒庫存;2016年,溴吡斯的明片出現藥荒,全國很多重症肌無力患者都在尋找這種救命藥,而這種廉價藥的價格也從原本的33元被炒到280元的高價。

  山東某醫藥公司負責人馬志強表示,廉價藥價格上漲不排除有部分藥企通過壟斷地位抬高藥品價格,「比如前一段時間炒得比較熱的魚精蛋白,可能只有兩家生產,北方是北京的廠家生產,南方是上海的企業生產,他們聯合起來壟斷市場,給政府和社會施加壓力來漲價,這種現象也是有的。」

  除了價格壟斷,廉價藥品漲價更多是一種市場行為。當企業生產廉價藥的原材料、人工、物流等成本不斷上升,甚至逼近售價時,許多企業不得不停產。企業停產必然加劇廉價藥供應短缺,從而助推廉價藥價格飆升。山東某藥廠研發負責人劉先生說,廉價藥被認為是「有療效、無錢途」,任何一家藥品生產企業都無法承受賠本生產,他們很難只靠良心和責任運轉,「不漲價藥廠就等死,現在確實很多廉價藥都消失了,有的藥廠也是迫不得已,原價維持不住,比如低價藥招標後也不一定能中上,即使中上之後也不一定賣得出去。」

  當生產廉價藥無利可圖,有些企業玩起了「新瓶裝老酒」的把戲。同一種藥,換個名稱、換個包裝、換個批文,身價就可以翻幾倍甚至幾十倍。如此一來,一些廉價藥脫掉「廉價」的外衣,以全新包裝重出江湖,而每一次換裝都意味著價格的飆升。以消炎藥為例,從四環素到阿莫西林再到頭孢的蛻變,與之緊隨的就是價格從幾毛錢到四五塊錢再到二十多塊錢的攀升。

  以紅黴素眼膏、複方甘草片為代表的廉價藥,又被稱作基本藥物,是指能夠滿足基本醫療衛生需求,劑型適宜、保證供應、基層能夠配備、國民能夠公平獲得的藥品。然而,在2016年全國兩會上,中國醫藥企業管理協會、中國醫藥企業家協會會長於明德指出,廉價藥品正在以每年幾十種的速度消失。即便療效再好,但藥品價格低,企業不生產,老百姓沒藥買,廉價藥正進入到一個死循環。如何破解廉價藥供應短缺的難題?

  對此,國務院國家醫改專家諮詢委員會委員劉國恩認為,廉價藥的供給需要政府的「有形之手」來託底,「通過市場手段是解決不了的,只有一個辦法,就是通過政府的公共財政之手舉辦相當數量的政府全資託底藥廠,讓它賠本經營,政府公共財政兜底,那麼可以解決這個問題。」

  業內人士表示,廉價藥供應短缺的現狀短時間很難改變。未來在醫藥行業裡,只有政府、藥企和醫院三方不斷博弈,最終找到一個市場平衡點,才有可能使廉價藥真正流通到患者手中。

相關焦點

  • 家庭常用的廉價藥普遍漲價 部分藥品價格竟然翻倍上漲 其中就有你...
    藥,就像食物、飲水一樣,同樣是生活必需品。家家戶戶幾乎都有個小藥箱、小藥櫃,整齊擺放好 治療頭疼腦熱 腸胃感冒的「家庭必備藥」,如感冒靈,甘草片,黃連素,紅黴素眼膏等等,這些藥品不但好用,而且便宜。如今,這些「常備藥」的身價也在悄悄發生著變化。
  • 常用藥「潘生丁」一藥難求 原料藥被壟斷
    常用藥潘生丁用藥荒愈發嚴重。潘生丁別名雙嘧達莫,有擴張冠狀血管、促進側支循環形成和輕度抗凝作用、抗病毒的作用,是用於預防血栓栓塞性疾病的常用藥。但是現在市場上卻難尋該藥蹤跡。  據國家食藥監總局網站信息顯示,目前共有10個廠家擁有生產雙嘧達莫原料藥的批件,另有216個藥企有雙嘧達莫片的批准文號。為什麼一個有216家藥企獲批生產的常用藥卻一藥難求?
  • 感冒藥價格翻倍!多款常用藥漲價,賴環保?
    另據上海陽光醫藥採購網發布「上海市2018年第二批常用低價藥品掛網採購未公布藥品情況說明」,來自蘭州佛慈製藥、山西汾河製藥、太極集團重慶中藥二廠等30餘個常用藥被認為漲幅過大。  而在幾個月前,蘭州佛慈製藥就發布了漲價公告稱,根據藥品生產成本和市場需求情況,決定自2018年3月1日起,對濃縮丸、大蜜丸、水丸、口服液、膠劑、顆粒劑、片劑等多種劑型的100多個產品進行全線提價。  藥價上漲賴環保?  關於家庭常用中成藥漲價的原因,如蘭州佛慈製藥一樣,很多企業都會把原因歸結到成本上漲。
  • 寧波數十種常用藥價格漲了兩三倍 這些藥為何漲價那麼兇
    近來寶寶溼疹復發,因為上一瓶開封已久,擔心失效,她便去買新的,結果發現,爐甘石洗劑不僅價格大漲,而且一藥難求。  按店員的說法,從去年開始,許多老百姓熟悉的廉價藥都漲價了,包括紅黴素眼膏、複合維生素B等,不下數十種。  情況是否如此?藥店裡多少常用藥物身價大漲?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各大醫院情況又怎樣?昨天,記者為此進行了走訪。
  • 原料藥漲價、斷供 甘草片等常用藥價格一路上揚
    原標題:原料藥漲價、斷供 甘草片等常用藥價格一路上揚  斷供、包銷、壟斷 原料藥發的哪門子燒  今年以來,撲爾敏、甘草片、羅紅黴素等常用藥品價格一路上揚,有些地方漲幅已達50%以上甚至翻倍。其背後是上遊一些原料藥供應不足、快速漲價,甚至斷供的現實。
  • 硝酸甘油片從4塊多錢猛漲至60多元 常用藥「火箭式」上漲且很...
    原標題:常用藥成為資本「掘金地」 百種藥價「火箭式」上漲——藥品「原料壟斷牟利」內幕調查一瓶用於心臟急救的常用藥硝酸甘油片從4塊多錢猛漲至60多元且很難買到;治療農藥中毒的氯解磷定,一盒價格從政府招標掛網價48.8元暴漲至1017元;用於斷指再植的鹽酸罌粟鹼,從9.4元暴漲到349.9元……病友一藥難求,醫院被迫高買低賣。
  • 痛風常用藥價格上漲 鄭州部分藥店已斷貨
    而在此時,國內媒體報導稱痛風患者常用藥價格上漲,且藥店斷貨的消息,更加劇了患者的緊張程度。痛風常用藥為何上漲?斷貨情況在鄭州有出現嗎?盛夏季節,痛風患者該如何「無痛」度過?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進行了走訪。
  • 撲爾敏、甘草片、降壓0號……藥店常用藥為何頻漲價?推手是它!
    近期,事關頭疼腦熱或者慢性病的常用藥價格上漲引發關注。北京日報記者發現,諸如撲爾敏、甘草片、羅紅黴素、降壓0號等銷量極大的藥品價格一路上揚,漲幅50%以上甚至價格翻倍都不罕見。據統計,相比2015年,很多常用藥的價格已經翻了好幾倍,這讓不少市民深感「吃不消」。
  • 這種廉價藥「一藥難求」!國家藥監局近半年兩發公告
    這種廉價藥「一藥難求」!國家藥監局近半年兩發公告 中國新聞來源:央視網 2019年02月19日 00:06 A-A+   乙亥新春「一藥難求」  呋喃唑酮說明書修改惹的「禍」?  「呋喃唑酮在我們醫院沒有,去藥店能買到,也不貴。」醫生邊說邊開處方。「這藥多少錢,醫院為什麼沒有,是太便宜了嗎?」宇恆一連串追問,醫生沒有正面回答,轉而詳細地囑咐他各種藥都該怎麼吃。後來他才知道,這種藥100片不到十塊錢。
  • 「之前1.5元現賣10.5元」 藥店常用藥為何頻漲價
    「之前1.5元現賣10.5元」 藥店常用藥為何頻漲價 原標題:   本報記者 趙鵬  近期,事關頭疼腦熱或者慢性病的常用藥價格上漲引發關注。
  • 常用藥短缺怎麼辦?國務院將加速藥品集中帶量採購,對不合理漲價...
    8月16日,李克強總理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加強常用藥供應保障和穩定價格的措施,確保群眾用藥需求並減輕負擔。會議指出,建立健全基本藥物、急(搶)救藥等常用藥保供穩價長效機制,事關人民群眾健康安全,是重大民生關切。針對部分常用藥出現短缺、價格不合理上漲的問題,要完善藥品採購政策,加快藥品集中帶量採購和使用試點擴面。
  • 近5年三成常用藥價格上漲:個別品種漲幅大,主要有三類原因
    8月22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政策吹風會,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國家醫療保障局相關領導介紹加強常用藥供應保障和穩定價格的措施,並答記者問。前不久,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指出,建立健全基本藥物、急(搶)救藥等常用藥保供穩價長效機制,事關人民群眾健康安全,是重大民生關切。會議提出,要在已有工作基礎上,針對部分常用藥出現短缺、價格不合理上漲的問題,採取四方面的解決措施。
  • 硝酸甘油片漲價斷貨 原來廉價常用藥一瓶難求
    市民反映 近年每瓶漲價數十元濰城區上城國際小區居民於先生患有冠心病心絞痛,家中常備硝酸甘油片。硝酸甘油片用於冠心病心絞痛的治療及預防,也可用於降低血壓或治療充血性心力衰竭,可以在短時間快速緩解病情,因此被很多中老年人稱為「救命藥」。然而,最近一段時間,於先生卻發現很難買到這種藥了。
  • 這款藥3年漲價600%!誰是背後「元兇」? |心絞痛|進口藥|藥品|硝酸...
    「心絞痛常用藥硝酸甘油前年賣4.5塊,如今要50元一盒了。」「房價十年才漲了近5倍,藥價這是要逆天嗎?」自去年11月起,已有多家媒體走訪各地藥店,發現一些常用藥價格確實有不同程度上漲,有的藥藥價甚至三年漲幅600%。自媒體甚至發文稱,國內常用藥品藥價漲幅已經趕上房價。實際上,觀察者網注意到,部分國產藥藥價雖然上漲,但仍比進口藥價便宜數十倍。
  • 「可威」一藥難求 東陽光藥卻存貨爆倉
    自2018年國家衛生健康委發布《流感診療方案》,推薦奧司他韋用於流感預防和治療以來,可威逐漸成為主流用藥,甚至在一些城市頻現「一藥難求」的斷貨情況。難道為了產品更好賣,東陽光藥在治病救命的藥品領域,也搞起了飢餓營銷?高價藥的推手由於被國家健康委列入推薦流感用藥,加上可威的主要成分奧司他韋,也是FDA 批准的第一個口服有效的流感病毒抑制劑,近年來可威逐漸被推上「流感神藥」的神壇。
  • 「天價罰單」震懾有限,救命藥、廉價藥仍斷供-虎嗅網
    一些小眾救命藥因為利潤不高,企業生產積極性不強,於是就斷供玩「失蹤」,繼而在漲價後恢復供應;原料藥短缺性漲價和壟斷性漲價波及製藥企業,使廉價藥價格攀升;部分業內人士認為「記者採訪發現,由於國產巰嘌呤片「一藥難求」,有的患兒家屬為了用上藥,只能高價購買國外進口藥,國產巰嘌呤片每瓶幾十元,而進口巰嘌呤片則在千元左右,醫療負擔大大增加。成都市民李女士說,國產巰嘌呤片本來價格低廉,但如果出現緊缺,可能漲到幾百元還買不到,就要到處找關係託人買,多支付不少錢,如果託人還買不到,就只能購買外國進口的高價藥。
  • 央媒怒懟常用藥大漲價,1000治一次感冒,電子處方進醫保或可降藥價
    7月29日《人民日報》海外版連發兩篇文章《藥價怎麼了》和《常用藥漲價別太任性》,曝光常用藥,特別是臨床急需的常用急救藥、搶救藥價格瘋漲現象,對成因進行分析,並直言:決不應拿患者的生命做交易,對於當前一些常用藥出現的苗頭性問題應該堅決遏制。
  • 感冒藥價格翻倍 2018中國感冒藥市場現狀與競爭格局分析
    漲價原因眾多近期,不少感冒患者買感冒藥的時候發現,感冒藥大幅漲價了!北京某藥店之前售價不到10元的感冒靈,現在賣到了17元,而在離市區較遠的一家藥店裡,這款藥賣到了20元,直接翻倍。此外,該藥店中太極藿香正氣液也有不久前的19.8元,上漲至23.8元,漲幅達20%。
  • 平價救命藥硝酸甘油價格暴漲35倍,還買不到!醫生:有一款替代藥
    10月14日,貴州省藥品集中採購平臺發布了關於「貴州省藥品目錄不足(第二批)」中藥品自我報價公開的通知。短期藥物清單中,包含所有其他甘油片劑和硝酸甘油、片劑等38種藥物。10月15日,《健康時報》記者走訪了北京市朝陽區的十多家藥店,發現100片硝化甘油片已經斷貨。
  • 藥房難尋十元以下感冒咳嗽藥 廠家稱因工藝升級調價
    ,感覺最近家庭常用藥漲價明顯。「很多藥確實貴了,最近兩個月一直在漲價。」昨日,新快報走訪中山一路採芝林藥房,銷售人員告訴記者說,進貨價貴了後,零售價也上漲了不少。記者隨後走訪市內仁濟堂、金康藥房、諾本藥房、寶芝林等多家藥房發現,三九感冒靈顆粒、川貝枇杷膏、杏蘇止咳藥、沐舒坦、腹可安、六味地黃丸、清肺化痰丸等家庭常用藥不同程度上漲,有的漲幾元、有的漲了幾十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