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祖孫三代守護五龍壁近百年
索西龍介紹五龍壁情況
代縣上館鎮北關村南閣街上,有一處遺存的古建文物琉璃浮雕五龍壁,相傳已有數百年歷史。其歷經水毀火燒的劫難,又在「文革」期間遭到破壞,至今倖存的三龍壁依舊色彩熠熠。當地老百姓說,這個寶貝能留存到現在,並被列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得益於農民索西龍一家祖孫三代歷經近百年的風雨守護。
9月13日,記者走進了這個特殊的家庭,走近他們執著守護的五龍壁。
只有「三龍」的五龍壁
北關村是一個城中村,索西龍家在南閣街的最東邊,大門正對面就是五龍壁。巷口,一道大鐵門緊閉,將索家和五龍壁「鎖」在裡面。通過護欄望去,在陽光的照射下,五彩琉璃五龍壁散發著光芒。對於記者的來訪,索西龍很「警覺」,經過一番仔細詢問,弄清來意後才熱情地打開鐵門。
琉璃五龍壁坐南朝北,長5.26米,高3.13米,厚1.11米,為磚石琉璃結構,磚雕仿木結構懸山頂。瓦當頂下,飾有龍馬獅麒麟等跑獸,簷下施有三踩鬥拱,拱眼壁中間圖案全部為龍。壁身緊緊與一段厚重的土磚牆相連,整個壁面上,盤著三條氣勢磅礴的龍,中間的龍為團龍,主色為黃色琉璃,左邊為升龍,為綠黃色琉璃,右邊為降龍,為紫色琉璃。三龍均為四爪龍,上下彩雲繚繞。
索西龍比劃著說:「地下面還埋著一截蓮花瓣狀石底座,按過去老人們的記憶,這個龍壁原來至少長8米、高4米,全部是五彩琉璃所制。」
隨後,記者走訪了年近八旬的老文物專家王森,他曾任代縣文化局副局長、博物館館長,與索西龍的父親索知事交情很深。
據王森介紹,北關村在北宋初年曾建有一座宏偉建築,初名為壽寧宮,後改名太寧宮,老百姓也稱「后土奶奶廟」,香火很旺,五龍壁就建在太寧宮山門外過街的南端,為其附屬照壁。相傳,五龍壁與國保文物代縣邊靖樓一樣,均建於明洪武年間,當地還流傳著一句俗語:「先有后土,後有代州。」也有資料記載,五龍壁立於崇禎七年。
「五龍壁」緣何現在僅有「三龍」?王森講了一段「大水衝了龍王壁」的故事。據傳,有一年雁門關山上下暴雨發洪水,關溝河洪水猛漲,洪波巨浪順著街道闖進北關村,五龍壁被衝得牆倒壁塌。洪水退去,當地老百姓才將被衝到四面八方的五龍壁構件尋找回來交還給太寧宮。代州鄉紳商賈又集資根據僅存的材料,在原址上恢復重建五龍壁,結果一番努力也僅建成「三龍壁」。北關村人口口相傳,加之懷念當年「五龍壁」的輝煌歷史,因此雖有「三龍」,卻被稱為「五龍壁」。
代代相傳竭力守護
據王森和索西龍回憶,五龍壁周圍曾建有太寧宮、東嶽廟、關帝廟、玉皇廟、七佛菴、施家菴等,是一個文物古蹟建築組群,相當氣派。老早前,北關村裡就成立過一個民間組織,叫廟宇佛殿保護社,索西龍的爺爺索有德年輕時就是保護社的成員之一,負責看管太寧宮和五龍壁。1935年北關村慶豐收,在太寧宮戲樓唱戲,戲名叫《搜碑》,「戲中有耍火一場戲,結果火星燃著了幕布,幕布燒著樓頂,火借風勢,將太寧宮燒得只剩一個西禪房,五龍壁幸運地未受波及。」
儘管這場火與索有德沒多大關係,但索有德總感到沒盡到看管責任而痛心疾首。從此,索有德有家不回,隻身一人住在西禪房,一心看護著太寧宮山門外的五龍壁。王森回憶說,「文革」期間的一天,一夥紅衛兵舞棍弄棒砸五龍壁「破四舊」,索有德拼著老命才逼退紅衛兵。上世紀70年代,82歲的索有德去世,臨終前叮囑兒子索知事照顧好寶貝。
索知事牢記父親的臨終囑咐,在父親去世後搬上鋪蓋卷,住進了東倒西歪的西禪房。其間,他還不斷對被風吹日曬、雨淋雪蓋的五龍壁進行加固。因索知事保護文物有功,1987年縣政府為他頒發了「文物保護員證」,讓他正式擔當起了保護五龍壁的重任。1998年索知事去世,臨終前叮囑兒子索西龍一定要保護好五龍壁。
據索西龍講,他是父親抱養的,昔年爺爺給他起名「西龍」,就是希望他以後「接班」,也保護五龍壁。父親索知事去世時,昔日的西禪房也倒塌了,這裡一度變得雜草叢生。為了接力祖輩遺願,並不富裕的索西龍徵得村幹部許可,在西禪房遺址上籌資建房,於2003年舉家入住,全家人合力守護在五龍壁前,嚴防有人前來偷盜、破壞。2005年,他們又在巷道內修建了一個鐵門,加強看護。
義務守護還將繼續
索西龍今年50歲,妻子張月珍今年42歲,他們有一兒一女,全家人靠種地打零工過活。
守著寶貝,日子卻過得很緊張,索西龍也面臨誘惑。他回憶:「有一年,來了幾個外地人,看了五龍壁後張口就說要給20萬買走,我不答應,他們就一直加碼,最後加到了30萬。要知道那些年的30萬,對於我們來說了不得啊。但我堅持父親的遺願,絕對不答應。」索西龍嚴詞拒絕,但對方一直死纏爛打,甚至一面叫人和他在家裡周旋,一面悄悄在外面動手拆壁上的構件,虧著索西龍很警覺,及時發現予以制止。
索西龍說:「我永遠也忘記不了父親臨終前對我的囑託。從小他就告訴我,五龍壁是國家的文物,也是咱北關村的寶貝,賣了不僅犯法,也丟祖輩人的臉,因此要保護好國家文物。」
王森告訴記者:「這種五龍壁在國內比較少見,價值無法用錢衡量。它年代久遠,等級較高,體現了古人高超的建築手法和傑出手藝,對研究代州當地的歷史和文化極具價值。」
在最近代縣組織召開的宣傳文化系統老幹部座談會上,王森還特意提起了索西龍祖孫三代保護五龍壁的事,建議縣裡加強對這一文物古蹟的維修和保護。
採訪中索西龍誠懇地說:「不管五龍壁的未來有啥變化,我會繼承爺爺和父親的遺願,我老了還有我兒子,我會讓兒子繼續義務保護下去……」(郭小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