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篇《Science》首發:麻省理工張鋒和加州伯克利美女教授杜德拉...

2020-12-13 騰訊網

  引言

  國際著名期刊《科學》雜誌在2月15日同時在線發表兩篇重磅文章,一篇為麻省理工著名學者張鋒實驗室的關於升級版基因突變檢測技術「Sherlock V2」;另一篇為競爭如果對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杜德拉教授團隊開發的基於Cas12a(又叫Cpf1)的新的基因突變檢測技術。二者互相借鑑使用了對方的研究成果。

  要說當今科學和工業界有兩個團隊競爭得比較厲害的話,恐怕一定包括麻省理工大學著名華人科學家基因編輯領域的先鋒人物張鋒(Zhang Feng)博士和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杜德拉(Jennifer A. Doudna)教授團隊了。

  兩位都是潮人,Jennifer A. Doudna(左)和張鋒(右);杜老師還真是具有好萊塢明星的風範;私以為國內的科學家在照照片的時候或者媒體宣揚的時候也可以更加潮一點,酷一點嘛,不必總是放一幅嚴肅的中年油膩大叔圖像嘛

  競爭,迫使人更加努力地奮鬥!

  基於CRISPR-Cas系統的第三代基因編輯技術在短短幾年之內迅速發展,除了得益於其方便、快捷、高效、準確的基因編輯能力之外,許多優秀的研究團隊在這方面進行有力的競爭,也是它迅速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

  確實,誰不想把未來可能給整個生物醫學科學及工業界帶來顛覆影響的關鍵技術掌握在自己手裡呢?尤其是發明這個技術的幾個主要人物以及背後的不同利益集團。

  這其中就主要包括哈佛大學和MIT的Broad研究所等單位組成的團體和加州大學系統組成的團隊之間的PK(而另一主要人物Emmanuelle Charpentier教授則轉戰歐洲戰場,現在早已混的風生水起了),檯面上專利戰爭還在持續,誰也不能定論何時落下塵埃,而暗地裡面對於相關技術的進一步開發以及精進則加足了馬力,火力全開。

  當然,這其中的彎彎繞繞太多,小編在此不想八卦了,要八卦這個商業案例,可以去哈佛大學商學院商業案例八卦中心哈!

  這裡,我們將簡單介紹一下,國際著名期刊《科學》雜誌在2月15日同時在線發表兩篇重磅文章,一篇為麻省理工著名學者張鋒實驗室的關於升級版基因突變檢測技術「Sherlock V2」;另一篇為競爭如果對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杜德拉教授團隊開發的基於Cpf1改造的新的極度靈敏的基因突變檢測技術。

  張鋒團隊發表的文章

  杜德拉團隊發表的文章

  1

  神探夏洛克

  發表頂尖期刊《Science》雜誌和神探夏洛克有什麼關係?

  要了解其中的端倪恐怕不是一篇文章能夠解釋得清除的。

  這主要體現了科學界對於學術名詞取名的重要性,名字取得好也可能蓋過原初發現者的風頭,名字取得不好也可能悔恨當初。

  科學家對於新發現起名字一定要謹慎,即便是路邊攤算命先生都知道起名的重要性,科學家不能不重視啊!

  就像著名華人教授陳列平所說,對於免疫檢查點(immune checkpoint)相當不滿意,因為他自己作為最早發現PDL1受體的人,發明了一個詞語沒有火爆,而別人在他之後發明了這個免疫檢查點的詞語(把PD1/PDL1統統包括在內)竟然火爆全球,確實有一種發明一個詞語就把自己的科學功勞搶了過去的感覺。

  陳列平教授對於免疫檢查點的提法頗有微詞

  小編舉陳列平教授的例子說明什麼?

  說明取名字的重要性。

  麻省理工張鋒教授正是深得其中的精髓:取了好名字便於傳播!

  張鋒教授將他們於2017年4月發明的一項檢測核酸突變的極其靈敏的技術叫做Sherlock((SpecificHigh SensitivityEnzymaticReporter UnLOCKing),即夏洛克技術,神探夏洛克,誰不知道呢?

  張鋒研究團隊早在2017年4月就在著名學術期刊《科學》雜誌發表了基於Cas13a蛋白的Sherlock技術,能夠極其靈敏地檢測核酸的突變

  當然,這裡要講解這個所謂的「Sherlock」技術,恐怕得單獨寫一篇文章,才能夠講解到位,把這個來龍去脈講清楚。這裡只是簡單地講解一下。

  Sherlock技術的原理實際上主要是利用Cas13a蛋白(又叫做C2C2)的一種叫做「collateral effect」的效應,簡單說來就是,當Cas13a和crRNA結合,並識別相應的RNA序列之後,就激活了Cas13a的RNA酶活性,能夠切割其他所遇到的任何RNA,這就是所謂的『collateral effect』。此時,這個酶就會剪切一個螢光報告基團(quenched fluorescent RNA,實際上是一種高靈敏的檢測RNA酶活性的試劑,正常情況下不發光,一旦被RNA酶剪斷,就會發光,然後只需要檢測到螢光就能夠判斷是否具有RNA酶活性了),然後發光,其後就可以被檢測了。

  Sherlock技術原理

  Sherlock技術中最重要的蛋白質,Cas13a的發現歷程是怎樣的呢?

  實際上,最早在2015年,張鋒實驗室通過比對class2型的蛋白序列,發現Cas13a與種不同,其不具有Ruvc結構域,即沒有DNA酶活性,但是具有兩個HEPN結構域,眾所周知,HEPN結構域具有RNA酶活性,因此,推測Cas13a具有RNA酶活性。

  而他們進一步在2016年4月就在《科學》雜誌上面報導了Cas13a是一個RNA介導的RNA酶

  張鋒團隊2016年4月就在《科學》雜誌上面報導了Cas13a是一個RNA介導的RNA酶

  然而,戲劇性的是,競爭對手杜德拉教授則是在短短幾個月之後,就在《Nature》上面發表相關文章。杜德拉實驗室更進一步,證明Cas13a具有兩種RNA酶活性,一種是切割pre-crRNA稱為成熟crRNA酶活性,一種是HEPN結構域的RNA酶活性。

相關焦點

  • 論工科實力,加州理工比肩麻省理工,但竟然還不敵加州伯克利?
    要說在申請中最為熱門的工程領域,加州理工學院Caltech作為美國三大老牌理工院校之一, 名聲跟麻省比肩,代表了全美乃至全球最頂尖的行業水準。今天我們就來 對比一下,加州理工和UCB(尤其是在工程領域上)的實力差距。
  • 麻省理工Vs加州理工 美國兩大名校鬥法惡作劇
    搗蛋鬼偷大炮 立牌以示紀念  為實施這一計劃,麻省理工的學生編造了一家子虛烏有的公司「豪和塞爾搬運公司」,用偽造的文件騙過加州理工學院的保安。隨後,一家真正的搬運公司把這尊加農炮從西海岸的加州運到了東海岸的麻薩諸塞州。  這尊大炮現正擺放在麻省理工校園內的一處空地上,緊鄰一片草坪,炮口對準加州理工所在城市帕薩迪納的方向。
  • 「諾獎」種子選手張鋒的商業版圖
    華人學者張鋒的雙面人生哈佛本科、斯坦福博士,打破錢學森曾創下的記錄、成為麻省理工學院歷史上最年輕的華人終身教授,美國人文與科學學院院士,深度參與兩項「諾貝爾獎」級別的研究……#詳細了解他的經歷,點擊果殼往期推文#《帶著「主角光環」的美籍華人科學家》頂著這些「光環」,美籍華人科學家張鋒
  • 第二屆「清華-麻省理工-斯坦福-伯克利」未來晶片技術研討會舉辦
    第二屆「清華-麻省理工-斯坦福-伯克利」未來晶片技術研討會舉辦清華新聞網9月19日電 9月12-13日,第二屆「清華-麻省理工-斯坦福-伯克利」未來晶片技術研討會在清華大學舉辦。圍繞集成電路三維技術這一主題,來自清華大學、麻省理工學院、史丹福大學、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四所高校的學者與泛林集團、威騰電子等產業界人士,共同探討集成電路三維技術發展趨勢,分享最新研究成果。本次研討會由清華大學未來晶片技術高精尖創新中心與泛林集團聯合主辦。
  • 麻省理工學院與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哪個好
    麻省理工學院(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簡稱麻省理工(MIT),坐落於美國麻薩諸塞州劍橋市(大波士頓地區)。麻省理工學院創立於1861年,是世界著名私立研究型大學。二次世界大戰後,麻省理工學院藉由美國國防科技研究需要而迅速崛起。
  • 加州理工 VS 麻省理工,誰才是理工屆的扛把子?
    雖說美國理工強校眾多,但大家在挑選時,就必定繞不開這兩所代表學校:加州理工學院(Caltech)和麻省理工學院(MIT)。 而這兩所學校之間的關係,也確實不太正常。
  • 上海交大醫學院分子醫學研究院韓達研究員入選《麻省理工科技評論...
    2020年12月10日,全球青年科技領袖峰會揭曉了中國最權威青年人才榜單—《麻省理工科技評論》「35歲以下科技創新35人」(TR35)評選結果,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分子醫學研究院和仁濟醫院的PI韓達研究員獲得「遠見者Visionaries」稱號。
  • 加州理工 VS 麻省理工,誰才是理工界的扛把子?
    雖說美國理工強校眾多,但大家在挑選時,就必定繞不開這兩所代表學校:加州理工學院(Caltech)和麻省理工學院(MIT)。 而這兩所學校之間的關係,也確實不太正常。
  • ...麻省理工科技評論》「35歲以下科技創新35人」2020年中國區榜單
    12月10日,全球青年科技領袖峰會揭曉了中國最權威青年人才榜單—《麻省理工科技評論》「35歲以下科技創新35人」(TR35)評選結果,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分子醫學研究院和仁濟醫院的PI、研究員韓達獲得「遠見者Visionaries」
  • 加州理工 VS 麻省理工,到底誰才是美國理工大學屆的扛把子?
    雖說美國理工強校眾多,但大家在挑選時,就必定繞不開這兩所代表學校:加州理工學院(Caltech)和麻省理工學院(MIT)。 可以看到,無論是本科生還是研究生,還是教授數量,麻省理工都比加州理工要多得多。儘管兩所大學的師生比一樣,但麻省理工學院的學生可以接觸到的教授人數是加州理工的三倍多。
  • 加州理工VS 麻省理工,到底誰才是美國理工大學屆的扛把子?
    雖說美國理工強校眾多,但大家在挑選時,就必定繞不開這兩所代表學校:加州理工學院(Caltech)和麻省理工學院(MIT)。 而這兩所學校之間的關係,也確實不太正常。
  • 《麻省理工科技評論》2020年中國科技英雄榜報名開啟
    2020 年,我們將繼續尋找在各大科研領域中不斷突破創新的探索者和實踐者們,用他們的新發現和新成就來定義未來。自 1999 年起,《麻省理工科技評論》每年都會在世界範圍內評選 35 歲以下的科技創新領軍人物,如今,涵蓋範圍已包括人工智慧、生物醫療、生命科學、區塊鏈、新能源、新材料、自動駕駛等新興技術領域。
  • 致麻省理工社區的信:關於麻省理工與南科大的合作關係和陳剛教授的幾點澄清
    致麻省理工社區的信關於麻省理工與南科大的合作關係和陳剛教授的幾點澄清2021年1月22日致麻省理工人, 自上周陳剛教授被捕以來,我們的社區一直非常關心陳剛及其家人,深切關注與此案有關的更大問題。但是,由於政府的指控以及隨之而來的媒體報導都提到了麻省理工與南方科技大學的合作,因此,我想就這一合作的性質作出澄清。 正如《麻省理工新聞》當時所報導的,麻省理工學院於2018年與南科大建立了合作關係,在兩所高校創建了機械工程教學科研中心。雖然陳剛教授是麻省理工方的首任主任,但這一合作並不是他個人的合作,而是院系的合作,並得到了校方的支持。
  • 張鋒團隊今日再登《科學》,全新RNA編輯技術升級CRISPR工具包
    今日凌晨,《科學》雜誌發表麻省理工學院和哈佛大學 Broad 研究所張鋒團隊最新文章,他們開發的一種名為 RESCUE 的全新 CRISPR 基因編輯技術,可以進行以前不可能進行的 RNA 單鹼基編輯。
  • 斯坦福、加州理工和麻省理工拒絕中國學生?美國名校藏有貓膩嗎?
    3所星號高校空白(請放大查看)因為截圖的效果不好,不是很清晰,但是,冷絲告訴你,內行人一看明白了:美國最著名的幾所高校——普林斯頓大學、麻省理工學院和加州理工學院在北京一些高中的錄取全是麻省理工的招生錄取公告這份內容的核心意思就是,麻省理工基於三大標準「學術能力、人格特質、全球願景」來挑選學生。按照麻省理工的說法,我國內地高中生都不具備這樣的三項要求。
  • 加州伯克利分校將與四川大學聯合培養本科生
    封面新聞訊(記者 李寰)12月11日,諾獎獲得者,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再生能源實驗室主任——丹尼爾.科曼到訪四川大學。四川大學校長謝和平院士為科曼教授頒發了川大名譽教授、發展戰略國際諮詢理事會理事的聘書。
  • 「基因魔剪」專利案維持原判:華裔科學家張鋒所在機構又贏了
    當地時間9月10日,美國聯邦巡迴上訴法院(CAFC)發布了一項備受關注的裁定,維持美國專利審判與上訴委員會(PTAB)的判決,將CRISPR基因編輯專利授予麻省理工學院和哈佛大學的博德研究所(Broad Institute)。
  • 張鋒和杜德納的CRISPR專利之爭,爭的是什麼?
    有意見認為這次頒獎將理解生物學原理與發明應用生物學技術分開了,張鋒和喬治·丘奇因此不在五人中。 在過去近幾年的時間裡,CRISPR受到輿論關注的另一個原因在於專利之爭:張鋒所在的麻省理工學院和博德研究所與杜德納所在的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就CRISPR相關專利的歸屬問題展開了激烈的爭執。這裡,我們為讀者梳理了相關情況。
  • 皮特談過18個前任,如今愛上麻省理工美女教授,身材不輸女明星
    皮特的美國麻省理工美女教授女友然而人家都雙雙翻篇啦,皮特最近也有了新女友,叫奈裡奧克斯曼。話說皮特的情史很彪悍,據不完全統計有18個前任。除了大家都知道的安妮斯頓和朱莉這兩個前妻,他還有十幾個前女友,每一任都很特立獨行。皮特的新女友奈裡奧克斯曼今年42歲,是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教授,履歷相當牛!除了在MIT帶科研小組,還是國際上小有名氣的藝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