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鈦媒體APP
犀牛智造工廠
阿里巴巴五新戰略中「新製造」終於落地了。
9月16日,阿里巴巴動物園的新動物正式揭曉:犀牛。與此同時,阿里巴巴打造的全球首個新製造平臺——犀牛智造正式亮相。當天,阿里新製造「一號工程」——犀牛智造工廠也在杭州正式投產,而鈦媒體也在第一時間受邀參觀。
阿里方面透露,「犀牛工廠」從服裝業切入,通過阿里巴巴平臺上沉澱的消費行為,為淘寶、天貓商家提供時尚趨勢預判;同時,藉助阿里巴巴數位化能力,對傳統服裝供應鏈進行柔性化改造,將行業平均1000件起訂、15天交付的流程,縮短為100件起訂、7天交貨,為中小企業提供小單量、多批次、高效高品質的生產選擇。
「我們專接小訂單,為中小商家、產業帶、創業者服務。」犀牛智造平臺負責人伍學剛對鈦媒體表示,要讓中小企業從繁重生產中解脫出來,讓創業者專注自身優勢和業務創新,也讓他們具備與大企業競爭的關鍵能力。
阿里犀牛智造工廠,位於杭州市餘杭區臨平某工業園區拍攝:高夢陽
犀牛智造亮相,可實現100件起訂,7天交貨
日前,包括鈦媒體在內不少媒體都收到了一份來自阿里巴巴集團的發布會邀約,海報透露的信息只有一個神秘動物的腳印,配文顯示:「請注意,9.16,阿里巴巴動物園有新動物出沒!」
除此之外,阿里方面並沒有提前向鈦媒體透露任何相關信息。經過多方了解,鈦媒體獲悉,阿里這個即將亮相的新業務很可能是已在阿里保密3年的「迅犀」。
在查詢工商信息後,鈦媒體發現,「迅犀」平臺運營方為成立於2018年3月的阿里巴巴迅犀(杭州)數字科技有限公司,公司註冊資本3000萬美元,由天貓、淘寶總裁蔣凡擔任該公司的董事長和法定代表人。
數據來源:天眼查
2016年10月,馬雲在雲棲大會首次提出「五新」的概念,即新零售、新金融、新製造、新技術、新能源。在2017年8月,阿里內部啟動「犀牛智造」,專門為中小企業服務的數位化智能化製造平臺,率先在服裝行業開始了新製造的探索。
直到9月16日,這隻潛行3年的「犀牛」才露出了自己的真面目。
鈦媒體在參觀中發現,犀牛工廠這座「數位化工廠」與傳統製造工廠有很多不同,包括產前排位、生產排期、吊掛路線,都可以由AI機器來做決策。
比如,犀牛工廠配備了「智慧大腦」,以犀牛數位化設計系統聯動需求和供給兩側,可3D快速仿真測試、為商家提供報價基礎、為供應鏈提供採購依據、為生產提供工藝指導,極大地加速了產品上新和換款。
同時,犀牛智能中央倉具備了可智能採購、柔性供給的能力。犀牛智造方面介紹,每塊面料都有ID,,進廠、裁剪、縫製、出廠可全鏈路跟蹤、自動出入庫管理、自動配送和智能化揀選,資源利用率較行業平均提升了4倍。
犀牛工廠還首創了「棋盤式吊掛」,通過物聯網+人工智慧技術,可將吊掛衣架自動分配至相對空閒的工位,改變了過去服裝工廠吊掛單向流轉,容易擁堵的問題。
「犀牛工廠」首創的「棋盤式吊掛」
此外,犀牛工廠不僅應用了數字印花技術,還落地了環保洗水技術,通過E-Flow霧化技術,代替傳統水浴處理,洗水每件衣服用水量可減少到原先傳統洗水的1/3,大大降低排放量,提升洗水競爭力。
「昨晚賣爆了,今天來追個單,」參觀過程中,烈兒寶貝的一位品牌負責人對鈦媒體表示,昨晚淘寶直播預售後連夜下了一個200件的小訂單,「7天後這些衣服就會穿在全國天南地北的消費者身上,正好趕上秋裝上新。」
幾個月前,烈兒寶貝通過犀牛工廠,定製了一批星座T恤。「12個星座,不同的顏色,不同的尺碼,只生產5000件,市面上幾乎找不到能接這個單的工廠。」
在工廠車間,類似這樣的小訂單同時開工的就有十多個,不同品牌的襯衫、T恤等秋季款在同一條生產線流轉不停。而在同一時刻的國內其他大型工廠裡,則會看到正在生產的是明年春季服裝。兩相對照,風格迥異。
總結下來,參觀犀牛工廠的幾點體會是:訂單都不大、款式很應季、即賣即生產、品牌多很多。
「我們相信有一天,工廠的製造能力可以像雲計算一樣被調用,實現生產的雲端化,讓服裝紡織業變得更加靈敏。」伍學剛希望,未來不僅是中小型的服裝生產企業,全國的創業者、主播、設計師也將從新製造中受益。
阿里布局新製造,為何服裝業是突破口?
對於為什麼選擇服裝業做新製造布局的突破口,阿里有著自己理解。
採訪中伍學剛表示,在新製造戰略設計之初,製造行業是鏈路很長的行業,犀牛必須在行業真正創造出價值,因此要選一個垂直行業垂直做深,把價值真正做出來。
據伍學剛回憶,關於犀牛要從哪一個行業落地,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執行長張勇逍遙子與犀牛團隊進行了共創。「我們列了三個維度:1、行業是一個大行業;2、行業痛點要很深;3、阿里做這件事情相對於別人來做有相對優勢。」
經過很多的對比調查,犀牛團隊決定從服裝行業切入。原因在於:
服裝業在中國已經有3萬億的規模,是消費品行業中不是最大也是前三大的垂直行業之一;
服裝行業特有的時尚屬性特性,所以產品生命周期非常長,浪費非常突出。
對阿里巴巴來講,服裝類目是最大的垂直銷售類目,平臺銷售過萬億,阿里有機會運用平臺的數位化技術進行消費洞察,進行精準地開發和精準地設計。
長期以來行業存著「以產定銷」的模式。比如,在以往的秋裝其實是夏天生產的「期貨」——少則2個月多則6個月,在天貓服裝品牌棉倉CEO姚坤眼裡,傳統的服裝行業像是在賭博,「提前2個月下單,但是2個月之後什麼好賣,誰知道呢?」
但這種「以產定銷」的模式存在弊病,因為銷量無法預測,單款生產規模偏大,所以經常出現庫存高企。在這個行業裡,庫存往往是決定一家企業生死存亡的關鍵。
尤其是疫情影響下,很多中小商家陷入了困境,暴露了服裝產業的沉珂——高庫存率。據數據顯示,商家由於庫存造成的浪費通常會佔到全年銷售的20%到30%。
一個典型的案例是,2020年初,本該在櫥窗中點綴街景的春裝,卻堆積在倉庫中錯過了整個春天。多家服裝企業火速上線淘寶、天貓店鋪,儘可能緩解庫存壓力。
至於有著「中國服裝第一街」的杭州四季青服裝市場裡,更有商家在直播間「9.9元一斤」清庫存。
與此同時,伍學剛發現,2020年初,新冠疫情席捲全球,原本「潛水」的犀牛智造平臺迎來了訂單小高峰。
顯然,行業很早就意識到數字經濟在抵禦風險、降低負面影響的重要性。
淘寶店鋪FANO是一對夫妻創立的獨立設計師品牌,定位細分,受眾群體覆蓋面較小,單筆訂單較少,但對品質要求較高。此前,受限於訂單規模,FANO的產品只能交由行業中的小型工廠代為加工,品質與交期穩定性不足。
2018年9月起,FANO每周上新的牛仔服裝基本上都交由」犀牛工廠「生產,最少的一筆訂單只有100件。儘管訂單量少,但品質不降反升,實現了每周上新場景下的交期和品質的雙穩定,退貨退款率雙雙下降,牛仔品類銷售GMV整體提升了5倍。
「行業不缺做小單的作坊,但可持續小單快反生產的平臺目前只有『犀牛工廠』,只有可持續性的柔性供應鏈對我們才有價值。」FANO負責人項如意說道。
小批量、快反應的柔性供應鏈,最大程度降低了試錯成本,極大減輕了庫存成本,為抗風險能力較弱的中小企業提供了更強的韌性。
「新製造讓『Made in Internet』成為現實。」在伍學剛看來,阿里新製造就是為了幫助商家解決這些困擾的。他認為,中小企業在生產供應鏈有一系列痛點,比如預售預測難、快速反應難、消化庫存難等。
面對這些問題,犀牛智造平臺運用阿里巴巴的雲計算、IoT、人工智慧技術,為工廠賦予智慧大腦,連通消費趨勢洞察、銷售預測和彈性生產,構建雲、端、智、造融合的新製造體系,完全可以讓中國服裝製造業實現智能化、個性化、定製化的升級。
(本文首發鈦媒體APP,作者 | 高夢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