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後的龍溪河。重慶市水利局供圖(資料圖)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 發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1月11日6時訊(首席記者 黃宇)龍溪河,自北向南由梁平流經墊江,注入西南地區最大人工湖——長壽湖後,在重慶市長壽區鳳城鎮走馬村匯入長江。
在過去,由於水汙染,這條幹流總長229.8公裡,涉及沿岸總人口約200萬人的長江一級支流,變成了當地居民的「傷心河」。
近年來,沿岸各區縣踐行生態發展理念,做好河道管護工作,龍溪河變得岸綠水清,重新有了活力。龍溪河(梁平段)還被評為「長江經濟帶美麗河流」「重慶市十大最美河流」。
不僅僅是龍溪河。地處長江上遊和三峽庫區腹心地帶的重慶,境內河流縱橫、河庫眾多,共有河流5300餘條,湖泊、水庫3000餘座,對長江中下遊地區生態安全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護河不易,治河更考驗著水利人的智慧和決心。近年來,重慶市加強對流域生態環境保護,於2017年全面推行河長制,並於2019年、2020年連續發布總河長令,促進河道治理,維護河流生態功能。2021年1月1日起,《重慶市河長制條例》正式實施。從措施治理到制度治理,而今,昔日「臭水溝」變身「清水河」,「河暢、水清、坡綠、岸美」的生態美景逐步呈現,「傷心河」正變身「幸福河」。
河暢、水清、坡綠、岸美」的生態美景逐步呈現。資料圖
水岸同治
河湖之變,是重慶全面推行河長制的生動實踐。
「十三五」時期,長江幹流重慶段水質為優,支流全面消除劣Ⅴ類水質斷面,48段城市黑臭水體被消除,城市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常年保持100%,42個國考斷面水質優良比例從2015年的85.7%提升至當前的97.6%,優於國家考核目標2.4個百分點。
重慶市水利局有關負責人表示,為切實保護長江岸線資源,從2018年底起,重慶開展了長江幹流岸線利用項目清理整治專項行動,清理整治違法違規佔用長江幹流岸線行為,清理整治範圍為長江幹流江津區羊石鎮至巫山縣碚石鎮的691公裡長江重慶河段。
其中,包括拆除取締類項目、位於生態敏感區的清理整治項目、不符合《岸線規劃》管控要求或可能存在重大防洪影響不符合涉河建設方案許可辦理規定的清理整治項目,以及符合《岸線規劃》管控要求且不存在重大防洪影響的不符合涉河建設方案許可辦理規定的清理整治項目四大類,共梳理出長江幹流岸線利用清理項目461個,涉及餐飲船舶、碼頭、橋梁、水源保護、造船廠等項目。
2020年5月,重慶市發布第2號總河長令,下達了關於在全市開展汙水亂排、岸線亂佔、河道亂建「三亂」整治專項行動的任務書。重慶河流治理從「聚焦水裡」轉向「水岸同治」。
截至目前,重慶市已完成對691公裡河段的排查,累計排查長江岸線利用項目883個,對461個項目進行清理整治,其中對134個項目實施拆除取締,對105個項目採取整改補救措施,長江岸線資源得到有效保護。
事實上,對河流岸線的整治清理,從來不是某一個地方能夠單獨做完的,更多地需要協作,納入到全局考慮。「河流生態環境治理涉及上下遊、左右岸,是一項系統工程。」重慶市水利局有關負責人說,特別是跨界河流,更需要上下聯動、協調配合的治理機制,增加治理的成效。
以跨越川渝兩地的瓊江為例,這條全長約240公裡的河流,兩地探索出跨界河流聯防聯控的新模式,建立起集中巡河和交叉巡河機制,共同對瓊江沿岸養殖汙染、企業超標排放等違法行為予以打擊。目前,瓊江(銅梁段)穩定達到三類水質,實現了2019年初進行瓊江岸線生態整治的目標。
重慶和湖北交界的長江培石斷面,這裡是重慶長江幹流出境水水質國家考核斷面。工作人員駕駛監測船,正在取水檢測。資料圖
生態採砂
近年來,重慶市嚴厲打擊非法採砂行為,整治侵佔河道的堆砂場、砂石加工場,切實保護長江母親河生態環境,河道採砂管理穩定向好。
據悉,和長江採砂多以水採即用虹管從江底抽取不同,在中小河流開採砂石多以岸採的形式進行,即在河流河道、河床中將砂石挖掘上岸後,再用大型機械將砂石粉碎後出售。
受利益驅使,過去幾年,不少區縣都有在河道非法採砂,或佔用河道堆砂、建砂石加工場等違法行為。
「未經許可的非法採砂不但嚴重危害江河河道安全、河岸穩定,也會造成生態環境的嚴重破壞。」重慶市河務中心主任王秀瓊說。
2018年起,重慶市嚴格執行「生態開採」模式,在區縣探索建立砂石集散加工交易中心,改變目前砂石沿江河堆放,造成環境汙染的現狀。嚴格執行長江採砂規劃和我市重要河道採砂規劃,實現了採砂總量與許可採區雙控制。
「我們把修復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對非法採砂行為進行了嚴厲打擊。」王秀瓊說。為多舉措打擊非法採砂,重慶市河務中心創新工作模式,以黨建引領工作,黨員幹部帶頭,持續加強河道採砂管理,針對所有河道開展專項整治,強化日常巡查暗訪,開展河道採砂涉黑問題線索排查,助推非法採砂入刑,有效震懾了不法分子。
截至目前,全市累計出動執法船艇1047艘次,出動執法車8768車次,查處違法違規採砂181次,罰款和沒收違法所得406.2萬元。
除加強打擊監督外,從制度層面,河道採砂秩序也將得到根本好轉。2020年12月10日,《重慶市重要河道採砂管理規劃(2021-2025年)》通過重慶市水利局組織的專家審查,規劃確定了採砂分區規劃、採砂控制量、採砂影響分析、規劃實施與管理等重要內容。
據了解,本規劃將結合保護與利用要求,科學合理劃定可採區、禁採區、保留區以及禁採期、開採總量,為河道採砂管理、規範河道採砂活動提供科學依據,對實現砂石資源科學合理利用具有重要意義。
紅嘴鷗的到來,讓江邊再添一道風景線。資料圖
智慧監管
為全面排查岸線亂佔、河道亂建等突出問題,衛星遙感、無人機、紅外攝影、熱成像等高科技手段已在河道監管中探索運用。
2019年,重慶市發布第1號總河長令,有效遏制了汙水偷排亂排行為,水環境質量顯著提升。2020年,重慶市第2號總河長令把重點放在了汙水亂排、岸線亂佔和河道亂建上,提出到年底基本實現水質淨潔、河道整潔、河面清潔。
第2號總河長令既著力解決當前問題,又著眼於建立長效機制,全面提升河流管理保護精細化水平。作為落實第2號河長令的重點之一,如何做好河道監管,考驗著相關部門。
例如,2020年5月,重慶市運用無人機,對龍溪河流域進行了全面巡查,發現龍溪河流域內的梁平、長壽、墊江3個區縣河段存在居民汙水管網不完善,汙水直排等情況,相關問題被迅速將交辦給區縣進行了整改。
「一臺無人機能抵10多個河道巡查員,不僅省力,還能讓河道巡查不再有盲區,不留下死角。」重慶市河務中心監查科科長韋濟高說,「用上無人機後,過去看不到、到不了的地方都在監控範圍中。」
據了解,重慶市結合「智慧河長」系統河道監管平臺建設,推進河道信息化管理。將把涉河建設項目、岸線規劃、採砂規劃、河道管理範圍劃定等成果繪入「水利一張圖」,加速推進市級河流河道基礎體系數位化。同時,把衛星遙感、無人機、視頻、紅外攝影、熱成像等高科技手段用於河道動態監控,讓違法行為無處遁形。
目前,長江幹流巫山段總體水質符合國家Ⅱ類水質標準。資料圖
制度兜底
河道管護工作需要靠腳丈量、靠眼觀察、靠耳聽聞。圍繞全面推行河長制,重慶市水利局正加快河道基礎數據建設。目前,已完成流域面積50平方公裡以上510條河流河道名錄的公布工作。覆蓋全市38個區縣(自治縣)、萬盛經開區、兩江新區、高新區。
其中,跨省界河流110條,跨區縣界河流133條,不跨區縣河流377條;流域面積大於10000平方公裡的河流7條,10000~5000平方公裡的河流4條,5000~3000平方公裡的河流8條,3000~1000平方公裡的河流23條,1000 ~500平方公裡的河流32條,500~200平方公裡的河流75條,200~100平方公裡的河流126條,100~50平方公裡的河流235條。
市河務中心有關負責人說,此項工作的開展,不僅有利於有效掌握轄區內河道岸線資源及利用現狀,是河長制全面貫徹推行的重要基礎工作,而且有利於岸線資源得到更加有效的利用和全面保護,對於水生態文明建設的有序、深入推進具有積極作用。
此外,重慶市水利局完成了《重慶市河道管理條例》《重慶市河道採砂管理辦法》等法規修訂,編制了《重慶市岸線保護與利用技術大綱》《重慶市幸福河流創建標準化指標體系》等。
隨著《重慶市河長制條例》正式實施,重慶市水利局將全面抓緊落細落實,持續改善河道治理面貌,讓每一條河流都成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讓老百姓享受更多生態紅利。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採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hualongbaoliao,報料QQ:3401582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