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觀察|讓每條河流都成為幸福河——重慶持續改善河道治理面貌...

2021-01-21 華龍網

治理後的龍溪河。重慶市水利局供圖(資料圖)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 發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1月11日6時訊(首席記者 黃宇)龍溪河,自北向南由梁平流經墊江,注入西南地區最大人工湖——長壽湖後,在重慶市長壽區鳳城鎮走馬村匯入長江。

在過去,由於水汙染,這條幹流總長229.8公裡,涉及沿岸總人口約200萬人的長江一級支流,變成了當地居民的「傷心河」。

近年來,沿岸各區縣踐行生態發展理念,做好河道管護工作,龍溪河變得岸綠水清,重新有了活力。龍溪河(梁平段)還被評為「長江經濟帶美麗河流」「重慶市十大最美河流」。

不僅僅是龍溪河。地處長江上遊和三峽庫區腹心地帶的重慶,境內河流縱橫、河庫眾多,共有河流5300餘條,湖泊、水庫3000餘座,對長江中下遊地區生態安全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護河不易,治河更考驗著水利人的智慧和決心。近年來,重慶市加強對流域生態環境保護,於2017年全面推行河長制,並於2019年、2020年連續發布總河長令,促進河道治理,維護河流生態功能。2021年1月1日起,《重慶市河長制條例》正式實施。從措施治理到制度治理,而今,昔日「臭水溝」變身「清水河」,「河暢、水清、坡綠、岸美」的生態美景逐步呈現,「傷心河」正變身「幸福河」。

河暢、水清、坡綠、岸美」的生態美景逐步呈現。資料圖

水岸同治

河湖之變,是重慶全面推行河長制的生動實踐。

「十三五」時期,長江幹流重慶段水質為優,支流全面消除劣Ⅴ類水質斷面,48段城市黑臭水體被消除,城市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常年保持100%,42個國考斷面水質優良比例從2015年的85.7%提升至當前的97.6%,優於國家考核目標2.4個百分點。

重慶市水利局有關負責人表示,為切實保護長江岸線資源,從2018年底起,重慶開展了長江幹流岸線利用項目清理整治專項行動,清理整治違法違規佔用長江幹流岸線行為,清理整治範圍為長江幹流江津區羊石鎮至巫山縣碚石鎮的691公裡長江重慶河段。

其中,包括拆除取締類項目、位於生態敏感區的清理整治項目、不符合《岸線規劃》管控要求或可能存在重大防洪影響不符合涉河建設方案許可辦理規定的清理整治項目,以及符合《岸線規劃》管控要求且不存在重大防洪影響的不符合涉河建設方案許可辦理規定的清理整治項目四大類,共梳理出長江幹流岸線利用清理項目461個,涉及餐飲船舶、碼頭、橋梁、水源保護、造船廠等項目。

2020年5月,重慶市發布第2號總河長令,下達了關於在全市開展汙水亂排、岸線亂佔、河道亂建「三亂」整治專項行動的任務書。重慶河流治理從「聚焦水裡」轉向「水岸同治」。

截至目前,重慶市已完成對691公裡河段的排查,累計排查長江岸線利用項目883個,對461個項目進行清理整治,其中對134個項目實施拆除取締,對105個項目採取整改補救措施,長江岸線資源得到有效保護。

事實上,對河流岸線的整治清理,從來不是某一個地方能夠單獨做完的,更多地需要協作,納入到全局考慮。「河流生態環境治理涉及上下遊、左右岸,是一項系統工程。」重慶市水利局有關負責人說,特別是跨界河流,更需要上下聯動、協調配合的治理機制,增加治理的成效。

以跨越川渝兩地的瓊江為例,這條全長約240公裡的河流,兩地探索出跨界河流聯防聯控的新模式,建立起集中巡河和交叉巡河機制,共同對瓊江沿岸養殖汙染、企業超標排放等違法行為予以打擊。目前,瓊江(銅梁段)穩定達到三類水質,實現了2019年初進行瓊江岸線生態整治的目標。

重慶和湖北交界的長江培石斷面,這裡是重慶長江幹流出境水水質國家考核斷面。工作人員駕駛監測船,正在取水檢測。資料圖

生態採砂

近年來,重慶市嚴厲打擊非法採砂行為,整治侵佔河道的堆砂場、砂石加工場,切實保護長江母親河生態環境,河道採砂管理穩定向好。

據悉,和長江採砂多以水採即用虹管從江底抽取不同,在中小河流開採砂石多以岸採的形式進行,即在河流河道、河床中將砂石挖掘上岸後,再用大型機械將砂石粉碎後出售。

受利益驅使,過去幾年,不少區縣都有在河道非法採砂,或佔用河道堆砂、建砂石加工場等違法行為。

「未經許可的非法採砂不但嚴重危害江河河道安全、河岸穩定,也會造成生態環境的嚴重破壞。」重慶市河務中心主任王秀瓊說。

2018年起,重慶市嚴格執行「生態開採」模式,在區縣探索建立砂石集散加工交易中心,改變目前砂石沿江河堆放,造成環境汙染的現狀。嚴格執行長江採砂規劃和我市重要河道採砂規劃,實現了採砂總量與許可採區雙控制。

「我們把修復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對非法採砂行為進行了嚴厲打擊。」王秀瓊說。為多舉措打擊非法採砂,重慶市河務中心創新工作模式,以黨建引領工作,黨員幹部帶頭,持續加強河道採砂管理,針對所有河道開展專項整治,強化日常巡查暗訪,開展河道採砂涉黑問題線索排查,助推非法採砂入刑,有效震懾了不法分子。

截至目前,全市累計出動執法船艇1047艘次,出動執法車8768車次,查處違法違規採砂181次,罰款和沒收違法所得406.2萬元。

除加強打擊監督外,從制度層面,河道採砂秩序也將得到根本好轉。2020年12月10日,《重慶市重要河道採砂管理規劃(2021-2025年)》通過重慶市水利局組織的專家審查,規劃確定了採砂分區規劃、採砂控制量、採砂影響分析、規劃實施與管理等重要內容。

據了解,本規劃將結合保護與利用要求,科學合理劃定可採區、禁採區、保留區以及禁採期、開採總量,為河道採砂管理、規範河道採砂活動提供科學依據,對實現砂石資源科學合理利用具有重要意義。

紅嘴鷗的到來,讓江邊再添一道風景線。資料圖

智慧監管

為全面排查岸線亂佔、河道亂建等突出問題,衛星遙感、無人機、紅外攝影、熱成像等高科技手段已在河道監管中探索運用。

2019年,重慶市發布第1號總河長令,有效遏制了汙水偷排亂排行為,水環境質量顯著提升。2020年,重慶市第2號總河長令把重點放在了汙水亂排、岸線亂佔和河道亂建上,提出到年底基本實現水質淨潔、河道整潔、河面清潔。

第2號總河長令既著力解決當前問題,又著眼於建立長效機制,全面提升河流管理保護精細化水平。作為落實第2號河長令的重點之一,如何做好河道監管,考驗著相關部門。

例如,2020年5月,重慶市運用無人機,對龍溪河流域進行了全面巡查,發現龍溪河流域內的梁平、長壽、墊江3個區縣河段存在居民汙水管網不完善,汙水直排等情況,相關問題被迅速將交辦給區縣進行了整改。

「一臺無人機能抵10多個河道巡查員,不僅省力,還能讓河道巡查不再有盲區,不留下死角。」重慶市河務中心監查科科長韋濟高說,「用上無人機後,過去看不到、到不了的地方都在監控範圍中。」

據了解,重慶市結合「智慧河長」系統河道監管平臺建設,推進河道信息化管理。將把涉河建設項目、岸線規劃、採砂規劃、河道管理範圍劃定等成果繪入「水利一張圖」,加速推進市級河流河道基礎體系數位化。同時,把衛星遙感、無人機、視頻、紅外攝影、熱成像等高科技手段用於河道動態監控,讓違法行為無處遁形。

目前,長江幹流巫山段總體水質符合國家Ⅱ類水質標準。資料圖

制度兜底

河道管護工作需要靠腳丈量、靠眼觀察、靠耳聽聞。圍繞全面推行河長制,重慶市水利局正加快河道基礎數據建設。目前,已完成流域面積50平方公裡以上510條河流河道名錄的公布工作。覆蓋全市38個區縣(自治縣)、萬盛經開區、兩江新區、高新區。

其中,跨省界河流110條,跨區縣界河流133條,不跨區縣河流377條;流域面積大於10000平方公裡的河流7條,10000~5000平方公裡的河流4條,5000~3000平方公裡的河流8條,3000~1000平方公裡的河流23條,1000 ~500平方公裡的河流32條,500~200平方公裡的河流75條,200~100平方公裡的河流126條,100~50平方公裡的河流235條。

市河務中心有關負責人說,此項工作的開展,不僅有利於有效掌握轄區內河道岸線資源及利用現狀,是河長制全面貫徹推行的重要基礎工作,而且有利於岸線資源得到更加有效的利用和全面保護,對於水生態文明建設的有序、深入推進具有積極作用。

此外,重慶市水利局完成了《重慶市河道管理條例》《重慶市河道採砂管理辦法》等法規修訂,編制了《重慶市岸線保護與利用技術大綱》《重慶市幸福河流創建標準化指標體系》等。

隨著《重慶市河長制條例》正式實施,重慶市水利局將全面抓緊落細落實,持續改善河道治理面貌,讓每一條河流都成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讓老百姓享受更多生態紅利。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採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hualongbaoliao,報料QQ:3401582423。)

相關焦點

  • 我市水環境質量持續改善城鎮汙水治理成效顯著
    12月23日,記者從白洋澱上遊水汙染防治新聞發布會上獲悉,近年來,我市水環境質量持續改善,城鎮汙水治理和農業農村環境綜合整治成效顯著。通過以上措施,主要入澱河流兩側基本實現了消滅「傍水」農村汙水、垃圾直排入河亂象,農村面貌煥然一新。清苑區、滿城區、曲陽縣等7個縣(市、區)完成了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整縣推進,全市規模養殖場糞汙處理設施配建配建率100%。加強農業面源汙染防治,印發了文件明確要求「入澱河流幹流河道管理範圍外延15米內嚴禁使用化肥、農藥」,並印製相應宣傳標識牌600餘塊、明白紙30000餘張。
  • 從河流三要素入手 聽李原園講都江堰如何建設「幸福河」
    水流、水域、物質三個要素是河流系統、河流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三者相互作用,同時河流或者河湖、河道本身和流域之間相互關係,以及河流的天然性和人工調控性之間的關係,又組成了複雜的系統——河湖系統。人與河湖系統的關係核心是什麼呢?
  • 「美麗保山」每一條河流,長治久清
    河(湖)長制工作開展以來,全市各級政府、職能部門和河(湖)長按照「保障水安全、保護水資源、防治水汙染、改善水環境、修復水生態」的總體要求,以河流水係為脈絡,以村莊為節點,統籌規劃,各部門形成合力,水域岸線並治,從每一條河流治理拓展延伸到區域性綜合治理,紮實推動我市生態文明建設和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
  • 幸福永定河 | 看得見的美麗承諾
    「流動的河、綠色的河、清潔的河、安全的河」——打造綠色生態河流廊道的核心理念和戰略定位,讓「重塑」永定河的步伐加快。通過上下遊、幹支流、左右岸四省市的協同推進,以及永定河流域投資有限公司的創新實踐,永定河正在煥發出新的生機活力。
  • 重慶市璧山區建設「幸福河」的成功實踐
    目前,50餘平方公裡的璧山城區內,擁有蓄水量10萬立方米以上的景觀防洪水庫30餘座,通過河道清淤疏浚、拓寬加固、兩岸綠化而形成的生態型河流風景線長達50餘公裡。璧山城市已成為「水網密布、水光瀲灩、人水和諧」的一座充滿水靈氣的城市,整個城市形成了一幅「城在園中、園在城中,城在林中、林在城中,城在景中、景在城中,城在水中、水在城中」的大美畫卷。
  • 威海河長制再發力 水陸空無縫對接巡檢河流
    2018年,威海河長制再發力,進一步夯實河長制工作基礎,加大河道綜合整治和管護力度,全方位推動河長制縱深發展……環翠區環翠區為進一步提升水生態環境,改善水環境質量,2018年推出一系列措施,推動「河長制」工作再上新臺階。河長制信息平臺建設工作。
  • 小橋、流水、人家……走進閩東桃花源,遇見「幸福河」
    柘榮縣推行河長制以來,全力推進河長制各項工作,確保河湖長制從有「名」到到有「實」、從全面建立到全面見效,就奔著建設「幸福河」這個目標。河道長治美生態碧水環繞溪口村石山溪河畔,溪口村村莊整潔,溪水潺潺。其中柘榮縣實施的石山溪安全生態水系工程,綜合治理石山溪及其支流,治理河長達10.722km,項目總投資1733.75萬元,工程修復水生態,增加水景觀,沿溪建設臨水漫步道,河道的治理美了環境,受到當地群眾的歡迎。
  • 世界水日:讓每滴水都奔向幸福的河湖
    新華社北京3月21日電 題:世界水日:讓每滴水都奔向幸福的河湖  新華社記者胡璐  3月22日是第二十八屆世界水日,今年我國的主題是堅持節水優先,建設幸福河湖。這提醒人們要節約用水,加強水資源保護,走人水和諧的綠色發展道路。
  • 洮南:全面落實河湖長制 讓天更藍水更清
    從空中俯瞰,洮兒河、蛟流河等水系在洮南大地蜿蜒流淌,滋養著沿岸萬頃良田,在四季更迭中變換著色彩,繪就出一幅壯美的古城畫卷。在接受河湖滋養哺育的同時,洮南也在細心呵護著這裡的每條河流、每個湖泊,2018年以來,洮南市全面貫徹落實河湖長制,以「河暢、水清、岸綠、堤固、景美」為目標,全力打造優質水環境,實現了人與水和諧共處,水與城和諧相應,城與人和諧共生的良性循環。
  • 水清景美 「幸福河」流進桐廬人的心裡
    現在,隨著村莊知名度的提升,村裡90%以上的村民都開起了民宿,辦起了農家樂,收入翻了好幾番。」茆坪村書記胡宗揚說道。近年來,桐廬縣以「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為指引,堅持「生態立縣」戰略,積極開展河(湖)長制工作,成功打造了蘆茨溪、富春江等美麗河湖。而美麗河湖帶動了鄉村振興,催生了美麗經濟,為這些藏在深閨裡的窮山村帶來了全新的發展機遇,引來了一波又一波遊客。
  • 激活河長制「神經末梢」!楊浦人身邊的河道在不斷變美
    楊浦做強做實街道河長制「神經末梢」, 鼓勵人人參與河湖治理, 人人營造濱水環境、共享美好生態, 凝聚起水環境治理的最大同心圓。
  • 金山區開展河道「洗臉梳妝」行動 改善水環境風貌
    新民晚報訊 (首席記者 範潔)「以前,我走在這條河邊,河道內雜草叢生,岸邊堆積生活垃圾到處都是,又髒又臭,這幾天我看到河道清爽多了,岸邊的垃圾也不見了,周邊環境也好了。」家住金山區山陽鎮汀南7組村民張老伯說。
  • 防汛、生態、景觀建設新型標準河道
    因此,研究和探討城市河道的建設,對城市經濟與環境的協調發展,乃至人類文明的持續進步都是十分必要和非常有益的。當前河道的功能已經不再是僅僅局限於防汛,人們對河道的生態作用和城市景觀都有了新的要求,因而建設防汛、生態、景觀型標準河道勢在必行。  1 河道的功能  1.1 防汛  河道堤防的功能最主要的功能就是防汛。
  • 推行河長制湖長制 實現河湖長治久清
    近年來,鐵東區深入貫徹落實中央、省、市決策部署,全面推行河湖長制工作,加強組織領導,靠實工作責任,細化工作措施,全力推進河湖長制從「有名」向「有實」轉變,紮實推進河湖長制責任落實,加大水生態環境修復力度,努力構建美麗河湖與健康河湖,河湖面貌得到持續改善,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滿意度顯著增強。上下協同,保障工作運行。
  • ...有能」具有重要意義——在「建設幸福河湖」交流研討會上的致辭
    按照黨中央要求,2018年年底31個省份全面建立河長制湖長制後,各地各部門深入落實河長制湖長制各項任務,推動河長制湖長制從「有名」向「有實」轉變,成效明顯,河湖面貌持續改善。各地還因地制宜建立上下遊、幹支流、左右岸聯防聯控機制和部門協調聯動機制,設立河道警長、河道檢察官,培育壯大民間河長湖長和志願者隊伍,不斷豐富完善河湖管護責任體系。
  • 安嶽河道治理成效如何?一組對比照帶你看嶽陽河等河道的變化
    相信在每個安嶽人的記憶中,都有一條清澈的河流。建立了嶽陽河、龍臺河、濛溪河等河道漂浮物治理長效機制,啟動了大小清流河環境整治,打出一系列有力的生態環境治理組合拳,河湖汙染治理取得了實效。河道整治中嶽陽河汙水管網維修整治嶽陽河漂浮物治理老電力公司家屬院後面排危元壩鎮小清流河治理
  • 一條玉帶繞香城——「示範河流」淦河生態治理走筆
    19日,從市水利和湖泊局傳來喜訊,在湖北省碧水保衛戰「示範建設行動」遴選中,淦河獲評省級幸福河流。淦河,發源於通山縣大幕山南麓,幹流穿鹹寧城區而過,最終匯入斧頭湖,幹流全長77.9公裡,是我市工農業和居民生活用水的主要來源,是城區居民的「母親河」。近年來,我市大力推進河湖長制,對淦河進行水生態修復。淦河水生態環境如何治?目前達到了什麼樣的治理效果?
  • 我市以河湖長制推進生態河湖高質量發展—— 美麗幸福河湖造福鎮江...
    各區打破了行政區域壁壘,從河湖自然屬性、生態功能、整體面貌等角度,對跨界河湖水環境、水生態治理進行規劃,在河道保潔、排口整治、清疏修繕等方面,實現上下遊、左右岸治理措施協調同步,整合水質監測點位,避免建設重複、工作反覆。如今,部門協同解決治水重點問題已成為我市河湖長制工作的一大特色。
  • 以水為墨抒繪美麗與幸福——河長制助推新湘西建設
    根據各縣、市、鄉的實際情況,湘西州開展了流域面積50平方公裡以上河流「一河一策」編制工作,編制完成3條州管河道、62條縣管河道「一河一策」實施方案。同時,開展了河道劃界工作。根據省水利廳、省自然資源廳文件要求,明確由縣、市人民政府負責流域面積50平方公裡以上河道劃界工作。今年湘西州需完成99條河道劃界工作,完成率100%。
  • 渭河河長湖長暨渭河生態區建設工作會議舉行
    6月28日,渭河河長湖長暨渭河生態區建設工作會議在西安舉行。省委書記、省總河長總湖長、渭河省級河長胡和平出席會議並講話。他強調,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來陝考察重要講話,全面落實河長制湖長制,加強綜合治理、系統治理、源頭治理,把渭河建成安寧和諧美麗的母親河家鄉河幸福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