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齡前幼童在培訓機構參加幼小銜接班 吳豔瓊 攝
幼兒園不能教拼音識字,小學又需要有識字量才不至於跟不上教學進度。同時,熱門民辦小學對一年級新生的要求越來越高。一天小學沒上,就認識1000字以上的「神童」並不鮮見!暑假裡,不少「幼升小」學童在輔導機構突擊拼音識字。即將來到的9月招生旺季,各大培訓機構也將推出針對「中升大」幼童的幼小銜接課程。(吳豔瓊)
孩子識字量成攀比新標準
「前幾天老師來家訪了,拿了8首兒歌,讓小朋友挑一首念出來。我女兒咯咯愣愣讀了半首,在老師的提醒下,才勉強完成整首。老師問我她的識字量,我說有500左右。老師說,有些小朋友已經能夠給他一首兒歌,在不看拼音的情況下,一字不差地讀出來了。」家住楊浦區的Maggie告訴筆者她的困惑,「我聽說有的孩子能認識1000字,拼音更不在話下。問題是已經認識那麼多字的小孩還需要上小學一年級嗎?」
Maggie的困惑大部分媽媽都有。然而,即便困惑和無奈,在育兒論壇上,媽媽們曬著自己孩子能認識多少字的帖子不少見。識300字已經算是「半張白紙」,識500字只能是平均水準,1000字以上的「小神童」常常能獲得圍觀媽媽的豔羨,並向「神童媽媽」討教教育經驗。入學前識字量的多少儼然成為家長攀比的新標準。
然而,「神童」不是一天煉成的,家長們背後的付出令人感嘆。小貝今年9月入學,現在他能認識1000多個字,上幼兒園後就開始學拼音識字。媽媽林女士透露了她的教學方式:「他學會說話沒多久我給他買了學習機、識字卡片、拼音讀本,平時花不少時間教他。幼兒園中班開始,我帶貝貝每周末去上一天學前識字班,現在能識1000字左右。」林女士也很無奈,「孩子累家長也累,所以我們儘量把課程壓縮在一天,能留一天陪孩子玩。」
自從2005年上海市中小學進行了二期課改後,傳統小學語文9周集中進行漢語拼音教學的課程砍掉了,取而代之的是拼音、識字、寫字同步進行的教學。同時,降低拼音教學的要求,不要求默寫,不用記憶術語。對於那些從小學拼音的「70後」、「80後」家長來說「不專門學拼音太沒安全感了」。「小學進度快,孩子跟不上怎麼辦」成了家長不敢把「一張白紙」的孩子交給小學課堂的理由。
高價幼小銜接班受歡迎
綠光少兒教育教學主管傅敏老師曾在公辦小學有18年語文教學經驗,對於二期課改後的教材弱化拼音教學的做法,她認為並不能實現減負的初衷。「有很多小朋友看似識字很多,比如在某個語境下他認識了『小學』兩字,但是換了個語境或者把兩個字拆開,他就不一定認識了。但拼讀學得比較紮實的孩子能用字詞的讀音記憶,遺忘生字的機率比較低。」
公辦幼兒園不能教拼音識字,家長就把目光投到了社會培訓機構。筆者在新貝教育專門為「幼升小」開設的暑假班課程表上看到,一周五天的課程中,拼音識字、思維訓練、外教口語等幼小銜接課程排得滿滿。由於這些課程的加入,使原本上百元就能搞定的暑假班鍍了金,價格頓時翻了好幾番。
昂貴的價格絲毫不影響家長們選擇幼小銜接班的熱情。成長樹少兒教育網作為滬上專業的教育培訓平臺負責為上海100餘家少兒培訓機構網上招生,其市場運營部負責人葛奇峰告訴記者,網站每天會接到二十多名家長來詢問幼小銜接班的開課情況。「家長對孩子通過這個課程的學習識多少字,機構的師資來源和班級人數最關心。這些暑託班的價格大概在3500-4000不等。」葛奇峰說,「幼小銜接課程近年來有低齡化趨勢。」
9月開學後,是升大班學生報名幼小銜接班的高峰。8月11日,傅敏老師在綠光少兒教育虹口校區幼小銜接講座的現場坐滿家長。「以語文教學為例,我們開設的拼音、識字、看圖說話班分三個階段教學,各上16課時。使用傳統拼音教學授課,按照進度的話,學員在入學前能識1500字。」傅敏老師向家長介紹。
「幼升小」心理適應更重要
跑得早的孩子在課堂教育中,一定比「一張白紙」跑得遠嗎?上海逸夫小學語文老師黃智慧認為,過度的學前教育會適得其反。「我帶過一個新生班,班上有個男孩特別叛逆,上課不認真聽講,下課也不能按時完成作業。我與他家長溝通後分析,過早過多參加補習班讓孩子還沒上學就失去了學習興趣。」
在家訪中,黃老師發現今年她帶的一年級班級有近80%的孩子參加學前班。「學得早不一定代表學得好,影響學習好壞的因素多種多樣,學習興趣、學習環境、學習習慣更重要。」
成長樹教育網葛奇峰與黃老師持相同意見:「剛進學校就什麼都懂的孩子,容易養成上課不認真聽講的壞習慣。剛進去,他們或許會領先一張白紙的孩子,兩三個月後,幾乎就看不到差距了。」
張女士還記得她女兒在入學前參加過幼兒園的一個調查:幼兒園小朋友在入學前最擔心憂慮的事情是什麼。孩子們的回答五花八門,但幾乎跟學習扯不上邊。「印象最深的是,孩子們會擔心交不到朋友;擔心找不到廁所。」可見,對孩子們來說,心理輔導或許比課業輔導更實用。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齊魯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並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如作品內容涉及版權和其它問題,請聯繫我們,我們將儘快處理。齊魯網所轉載的內容,其版權均由原作者和資料提供方所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