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語文」這個詞最早由已故特級語文教師張孝純老師提出,大語文的「大」是相對於傳統語文課而言。大語文主張語文教育以課堂教學為軸心,向學生生活的各個領域開拓、延展,全方位地與他們的學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會生活有機結合起來,並把教語文同教做人有機結合起來,把傳授語文知識同發展語文能力、發展智力素質和非智力素質有機結合起來,把讀、寫、聽、說四方面的訓練有機結合起來,使學生接愛全面的、整體的、強有力的培養和訓練。
大語文時代,教材有變化?
使用新教材的語文有什麼值得家長關注的重大變化呢?
大量增加古詩文,新的語文教材一年級到六年級古詩詞128篇,增加87%。初中語文的古詩詞增加51%。
高考要求學生背誦的古詩詞由60篇增加到70篇。
細心的家長會發現,小學一年級語文教材語文園地裡設有《日積月累》,是要求孩子背誦並測驗默寫的。這一欄裡經常會出現文言文,一年級下冊已經要求背誦並理解《論語》中的「敏而好學,不恥下問」了!
增加課外閱讀,最明顯的是初中階段,名著閱讀已經是必考內容,並有指定書目,小學新教材裡也增加大量課外閱讀要求。
最明顯的變化是,現在的語文老師會要求孩子每天必須閱讀30分鐘以上。
中高考再次證明:語文才是拉分王,得語文者得天下,語文更是學霸之間拉分的利器!
針對教材的變化我們要怎麼應對?
部教版語文教材的關鍵詞有4個,傳統文化 / 古詩文/ 寫作技能訓練 / 名著閱讀,我們分別說說對策。
古詩文
古詩文的難度和比重都達到了之前根本不敢想像的難度和高度,現在新教材平均每個年級都達到了20篇。那麼對策就是孩子們儘早接觸古詩文,在7-9歲第2反抗期之前就要背讀一些了 (3-4歲第一個反抗期, 7-9歲第2反抗期, 12-14歲第3反抗期)好習慣的養成就要插空,7歲前一段,9-12歲中間一段,我們大語文幾乎將所有的精力都花在了9-12歲這個階段,這是一個語文學習的黃金期。家長在家做這件事情的難度也是有的,但是我覺得應該把古詩文的希望寄托在家庭教育和校外教育上。因為校內很難辦到。前面講到,這個要進入早,其次要在理解的基礎上,這是3年紀以後做的事情了。大語文的論式就是幫助3年紀以上的孩子去理解。
古詩文的學習有其獨特之處。一定要讓孩子感受古詩詞的美感,漢語的韻律美感。也許一開始說不清楚美在那裡,但是時間長了積澱下來了就好了。
傳統文化
傳統文化夾在課本裡,但是真正考的時候不一定是考課內,經常考課外內容。 所以平時要注意對於這種傳統文化的積累。但是孩子們和那個時代相去甚遠,很多的傳統文化正在消失,在生活當中不太容易感受到這些,那麼我們就要注意平時對孩子這方面的薰陶了。
寫作技能訓練
原來學校裡面講作文,給個主題,大家各抒己見說幾句。然後甚至說幾句的時間都沒有就直接開始寫了。我去過很多北京示範性的小學作文示範課聽過類似的。一上課老師就在講臺上憨態可掬的問學生,來這個主題你說說,恩,你說說,恩,你也來說說。說完,寫吧。寫完之後回家改改吧。回家改其實本質上就是父母改。而家長是帶著不同的理解和行業特性去改的。老師提出一些格式上的指導意見,進一步是家長修改,這是寫作訓練的一個誤區。
那麼現在部教版在這方面已經做出了改變。原來不提寫作有技能,文無定法,你沒有辦法去定義這個東西,只是綜合性的盲目的去練習,沒有系統性,也沒有一個技巧作為抓手,具有很強的隨意性。現在有了寫作技能訓練,比如寫景的文章,你通篇可以不出現景。比如寫秋天,通篇可以不出現秋天。秋這個字都可以不出現,而且每一句話都可以是問著出來的。從頭問到尾就是一篇很好的文章了,然後把這種技巧做一下延展和說明。
名著閱讀
葉聖陶老先生說,想要學好語文一定要多讀書。沒錯,前提是要做好積累和運用。名著閱讀也是不可忽視的。現在中考的範圍和要求都有明確的規定。大致在10本書上下,將來會提高,會在20本上下,高考現在是12本左右,北京上海這樣的城市最後會提高到30本左右,範圍會越來越廣,難度會越來越大。比如20本的量剛剛好,那我們國家的做法會考察30本,因為人多。現在名著閱讀的考試分數越來越高,難度越來越大,原來是填寫常識。現在是賞析片斷,人物分析,給你連環畫讓你看情節,如果不是很細的讀過,只是簡單的背一背的話,根本就很難掌握。
大語文時代,中高考有哪些變化?
考卷文字的增加
如果你的孩子不經常閱讀,考試時閱讀速度太慢就會吃虧!
舉例「全國卷Ⅱ」的語文考卷,現代文、文言文篇幅較長,題目或許不多,但是閱讀起來很費時間。這就考查考生的閱讀速度和抓住重點的能力。
範圍變得更廣,不再局限於課本
對於名著的考核標準已經逐漸提高。
例如,相對簡單的是這樣的題目:
考核《朝花夕拾》《駱駝祥子》中的人物與情節的識記。
而在未來,名著閱讀的試題會考到更多的細節,以免學生只是在得過且過地背誦。
或者是對比分析人物,讓孩子談談對主人公的個性化感悟;
或是結合給出的具體片段內容,鑑賞評價人物或者作品語言特色;
或者是對比同一作者的不同作品,探究作者的多種寫作風格等等。
從最開始的作者年代、身份的考察,到現在的閱讀理解,無一不在提示家長和老師,務必提高對孩子名著閱讀的重視程度。
不積累古詩詞文言文,吃大虧
古詩文在語文試卷裡有34分左右,北京卷文言文+古詩文的考察分數高達44分!再加上名著閱讀的分數,可以說有50分左右,堪比一篇作文啊!佔了語文分數的百分之三十。
所以不重視古詩積累、文言文閱讀,將失去這幾十分。
而這不是考前抱佛腳,臨陣磨槍就能做到的,需要考生日積月累中完成!
語文如此重要,從小該怎麼學?
勤閱讀,讀好書,讀經典
語文學習最重要的內容是讀書。要學好語文,光讀好課堂上用的教材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要大量地閱讀課外書籍,讀好書,讀經典。娛樂化的淺層次閱讀是無效的。
從小學階段培養閱讀習慣,一旦閱讀習慣養成,閱讀對孩子來說就像呼吸一樣自然,根本不用家長督促,他們自動會抓緊一切時間閱讀!
勤於朗讀、背誦
朗讀背誦是最傳統也是最有效的學習語文的重要方法,是積累語言、培養語感的重要途徑。
一定要讓孩子大量朗讀、背誦古今中外的經典作品。通過朗讀,文章的內容、情感、文句的優美、漢語音的韻律,都能被體會出來。背誦的方法也很多,可以分層背誦;可以化整為零地背誦;可以先抓要點背誦,然後連貫地背誦。背出以後還要經常複習運用,這樣就可以做到牢記於心。
寫作水平的提高,沒有捷徑,只有勤寫!
比如,堅持寫日記就是學好語文的最重要的習慣。記錄自己的所言所行、所見所聞、所思所感。日記還可以積累寫作材料、儲存知識。剛剛開始的時候,孩子可能寫得簡單,語言也不一定通暢,但堅持寫下去就會逐漸提高。
掃碼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