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男子一般的服飾主要有:衣、裳、袍、衫、襦襖、襉衫、直掇、道衣(袍)、鶴氅、背子、貉袖、蓑衣、腹圍等。
衣和裳沿襲古制。宋代除了官服中的冕服(祭服)和朝服用上衣下裳外,一般很少穿用。
但一些有身份的人家平時私居也有上衣下裳的穿法。這種人家的主人一般穿對領鑲黑邊飾的長上衣,配黃裳,燕居時不束帶,待客時束大帶。
袍,有寬袖廣身和窄袖窄身兩種類型,且如前述,有官職的穿錦袍,無官職的穿白布袍。
宋代的袍長到腳,有單和夾,本來有棉絮的稱袍,又叫長襦,唐以後有錢人用錦做袍,叫錦袍了;一般人穿粗布袍,顏色以黑白兩色為主。
宋代承襲其制,總體上是圓領,右衽,且有大袖廣身和窄袖緊身兩大類,具體式樣和名稱上還略有差異。
一般百姓多穿交領或圓領的長袍,做事的時候就把衣服往上塞在腰帶上。
作為男子日常衣著,衫在宋代品種、式樣最多。根據原料質地分為布衫、羅衫、毛衫和葛衫。
富貴人家穿的衫質料很考究,多用綢緞、紗、羅。
根據用途有內用的汗衫和披在外面的涼衫。
根據顏色有紫衫、白衫、青衫、皂(黑)衫、杏黃衫、茶褐衫等。
紫衫本來是戎裝,窄短,故又稱「窄衫」,前後開衩以便於騎馬,因為通常是紫色的所以叫紫衫。
白衫就是涼衫,因為大都是淺白色的所以又叫白衫。
到宋孝宗時,規定白衫只作為弔慰兇喪時的服裝,其他場合不再穿用。
根據式樣有交領和頜領形式。此外還有一種襴衫,就是在一般的衫下擺處加一條橫襴,一般用白細布製作,圓領大袖。
這種衫在宋代一般文士、書生常穿。因這種衫的樣子接近官服,所以官員中也有很多人穿。
還有一種叫帽衫,是因頭戴烏紗帽,身穿黑色羅制圓領衫而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