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中國古代的服飾,歷史上哪個朝代的服飾最好看?

2020-12-22 不惹塵埃

中國五千年的文明,在浩瀚歷史長河中經歷過血與火的熔煉,從春秋和戰國,到一統秦兩漢。三分魏蜀吳,二晉前後延。南北朝並立,隋唐五代傳。宋元明清後,經歷了這麼的朝代,而基本每一個朝代的服飾都不一樣,關於古代的服飾,究竟哪個朝代的服飾最好看呢?

漢朝的禮儀制度由漢高祖的太常叔孫通依據夏商周三代禮儀制度所制定。西漢男女服裝,仍沿襲深衣形式。蟬衣內有中衣、深衣。西漢時典型的女子深衣,有直裾和曲裾兩種,裁剪已經不同於戰國深衣。西漢男子深衣外衣領口詹寬至肩部,右衽直裾,前襟下垂及地,為方便活動,後襟自膝蓋以下作梯形挖缺,使兩側襟成燕尾狀。漢代女子勞動時喜歡上著斷襦,下著長裙,敝屣上面裝飾腰帶長垂;漢代男子勞動時上著斷襦,下著犢鼻褲,並在衣外圍罩布裙,這種裝束士農工商皆可穿著。

唐代服飾承上啟下,法服和常服同時並行。法服是傳統的禮服,包括冠、冕、衣、裳等;常服又稱公服,是一般性正式場合所著服飾,包括圓領袍衫、幞頭、革帶、長筒靴等。品色衣至唐代已形成制度。平民多著白衣。唐代女子的髻式繁複。還有在髻鬢上插金釵、犀牛梳篦的,貴族女子面部化妝成鵝黃、花鈿、妝靨等。唐代女服主要為裙、衫、帔。襦裙是唐代婦女的主要服式。在隋代及初唐時期,婦女的短襦都用小袖,下著緊身長裙,裙腰高系,一般都在腰部以上,有的甚至系在腋下,並以絲帶系扎,給人一種俏麗修長的感覺。中唐時期的襦裙的比初唐的較寬闊一些,其它無太大變化。

宋代服飾大體上沿襲了隋唐舊制。但由於宋朝長年處於內憂外患交並之中,加上程朱理學等因素的影響,這一時期的服飾崇尚簡樸、嚴謹、含蓄。唐代的軟腳幞頭這時已經演變為了內襯木骨、外罩漆紗的幞頭帽子。皇帝和達官顯宦戴展腳幞頭,公差、僕役等戴無腳幞頭,儒生戴頭巾。宋代男子服裝仍以圓領跑為主,官員除祭祀朝會以外都穿袍衫,並以不同的顏色區分等級。宋代女子的髮式以晚唐盛行的高髻為貴,簪插花朵已成風習。宋代的女裙較唐代窄,而且有細褶;衫多為對襟,覆在裙外。

元朝時期長衣統稱為袍,其樣式南北方差異不大,但材料貴賤精粗,卻差距懸殊。漢族男性髮式變化不多,但北方的漢族女性髮式較前簡化。

明朝建立之初曾力圖消除元朝蒙古族服制對漢服的影響,「悉命復衣冠如唐制」,但未能完全貫徹執行。至洪武二十六年才開始確定了許多服制。明朝時期棉布得到普及,普通百姓衣著材料有所改善。明代官員的主要首服沿用宋元幞頭而稍有不同。普通百姓服裝或長、或短、或衫、或裙,基本承襲了傳統服飾樣式,並且品種十分豐富。明朝時期,一般人所戴的帽,除了過去流傳下來的,朱元璋又親自製定了兩種,頒行全國,士庶通用,即六合一統帽和四方平定巾。

清朝統治者為了達到削弱漢人的民族認同感以便於維護滿州的統治,實行「剃髮易服」,服漢衣冠、束髮者治重罪。滿族入關後,下令漢族剃髮易服,「衣冠悉尊本朝制度」。漢族長期的抵制鬥爭使清政府也考慮做些讓步,以穩定局勢。於是提出所謂「十從十不從」,這點有限的讓步,終於保留了一些漢服中的特點,但總體而言漢服仍在清朝統治者武力血腥鎮壓與屠殺下逐漸消亡了。也致使了清朝兩百多年的歷史中,漢族男子服飾基本以滿服為模式,旗袍、長衫、馬褂都是以滿族為主體的民族服飾的改良和發展,而非漢族傳統的民族服飾。

相關焦點

  • 漢服是我國古代的傳統服飾
    漢服是我國古代的傳統服飾。與日本和服相比,漢服歷史悠久。與和服的寬敞典雅相比,穿著漢服的女性更加優雅、典雅,展現了中國禮儀之鄉的魅力。那麼,漢服在不同朝代之間有什麼區別? 漢服的歷史發展 《史記》認為,「華夏衣裳為黃帝所制」、「黃帝之前,未有衣裳屋宇。
  • 中國古代布料、服飾的特點及演變
    中國古代布料的演變按照中國歷史演進的順序,不少學者和論著沿用傳統的上古、中古、近古三分方式,描述中國古代文化史。中國古代內衣的演變是在中國傳統文化背景下呈現出了豐富的特徵和風格。上古先秦開始就有記載內衣文化的文字,當時男女內衣區分不大。《說文解字》雲:「褻,私服也。」
  • 中國古代兒童沒有自己的專屬著裝嗎?談談唐代的兒童服飾
    眾所周知,中國有著五千年的文化底蘊,除了出名的文化遺產如墓葬、古建築、古書籍、古文物等,中華民族燦爛的文化也表現在中國人民最常見的衣、食、住、行上。比如中華傳統的特色美食有東坡肉、獅子頭、佛跳牆,在服飾上,各朝代也有不同形制的服裝,在住上面,北方有四合院、南方有蘇州園林,在行上面,中國也有馬車、牛車的代步歷史。
  • 魔道祖師發生在歷史上哪個朝代?從這3個小細節便可推測出來
    作為歷史博主,自然不會關心大家如何評論一些大家都能夠顯而易見的東西,而是探尋一下更有意思的層面。例如,在架空歷史的前提不存在的情況下,《魔道祖師》最有可能是我國歷史上的哪個朝代呢?從飲食、服飾等方面分析的都有可能不準確,畢竟作者架空歷史,就會有諸多細節不符合歷史事實。但是從三個方面卻很容易斷定出《魔道祖師》的歷史背景最有可能出現哪個朝代。
  • 中國古代服飾的演變以及發展
    歡迎來到貝拉說歷史,下面要講述到的是中國古代服飾的演變以及發展大千中國,服飾的種類五彩繽紛,在不同的階段出現不同的服飾,已經漸漸地成為了一種習慣。而服飾也作為人類所特有的一種文化現象。在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上,服飾也是作為一種極其重要的文化,並且在整個發展過程中具有著悠久的歷史還有著豐富的積澱,不管何時這樣的文化都能夠繪製成一幅豐富多彩的畫卷,吸引著無數的人前來觀看。在某種程度上來說中國服飾文化是中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華先民可以得以生存的條件,在整個歷史的長河中總是扮演著極其重要的地位。
  • 《錦繡南歌》講述的是哪個朝代的故事?裡面的服飾形制對嗎?
    大家若是在追劇的話,一定會好奇這部劇的時代背景是什麼朝代的吧!若是知道了它的朝代背景,那麼大家自然也會好奇這個朝代的漢服是什麼樣子的了。在劇裡,大家對這個朝代的服飾形制,展示的是否正確呢?別著急,今天就和大家一起來探究一下這個問題吧!
  • 古代服飾文化「知多少」
    這一古代服飾尤其受年輕人的喜愛。服飾之美,不僅滿足生活的需要,帶來視覺的享受,其發展還呈現了一段時期民俗和文化的特點。古代服飾是如何發展演變的?古人又是如何染布、製衣的?「華夏」名稱與服飾相關漢服,越來越走入我們的生活。一些高校、社區成立了漢服社團;電商平臺上,漢服成了年輕人喜愛的暢銷品;各類漢服秀更是屢見報端。
  • 中國古代歷史的輝煌時期唐朝,服飾可以用「開放」來形容!
    說起中國古代歷史的輝煌時期就不得不提唐朝,作為當時世界上最為強大的帝國,唐朝不論從經濟、文化、外交、藝術、科技等領域都有著巨大的優越性,尤其是生活文化方面的影響力,更是波及到周邊諸多國家,影響千年之久。
  • 唐朝女子的服飾為什麼那麼開放?其實是這個原因
    公元262年,唐太宗李世民玄武門之變成功,由此開始了我國歷史上少有的政治清明時代——貞觀盛世。李氏一脈源自關隴貴族集團,有四分之一的胡人血統,李氏王朝在文化上兼容並蓄,非常注重少數民族文化,促進多民族的統一,當時的長安是當之無愧的世界中心,在長安街上面,隨處可見身著異服的外國人。 文化上的包容,必定衍生到服飾上的變革。
  • 中國歷史上最長的朝代是哪個?
    民間傳聞中國歷史上長達1600年的朝代,你知道是哪個嗎? 中國擁有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5000多年的文明歷史。在這幾千多年中發生了很多的變故,由無到有,由盛到衰,再到新中國的成立。當年秦始皇統一六國創下了第一個「皇帝」稱號,自此中國開始走上封建帝制社會。
  • 西方眼中的中國服飾史:清朝的服飾藝術和手工業
    作者丨[法]約瑟夫·布列東清代是中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也是滿漢文化交融的時代,其服飾制度體系龐大,規制浩繁,超越了中國古代以往各個歷史朝代。其中,清代宮廷和官員服飾更是兼具了傳統服飾文化中色彩與紋飾等精髓,又融入了滿族的騎射文化元素,形成特點鮮明的服飾制度。
  • 隱藏在中國古代服飾顏色背後的秘密之青色
    大家都知道,我國古代數千年來,一直遵循著嚴格的長幼尊卑等級秩序。只是這一套完備的封建等級秩序,早已貫穿了人們衣食住行生活的方方面面,縱使是那時衣著服飾的顏色也必須得嚴格遵守規範,不得越矩。下面我們先來給大家籠統地介紹一下中國古代的五種正色。
  • 美輪美奐:古代服飾的圖案,可以有多精美!
    (▲圖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剛好最近也看了幾期央視的綜藝《衣尚hao中國》,雖說有點一言難盡,但是裡面關於圖案、紋樣的介紹還是很有可取之處的。喜歡漢服的小夥伴們,可能更多的是關注傳統服飾的款式、色彩等,但是關於紋樣和圖案的了解,卻非常少。今天我就通過這個節目,帶大家簡單窺探一下各朝各代的紋樣特點。我們都知道,中國的絲綢起源很早,目前考古發現的最早的絲綢距今已經有5000~6000年的歷史了。
  • 古代服飾與姓氏中的民族認同
    因此,可以說文化是民族認同的基礎和天然邊界,是體現民族認同的一個最主要、最基本的方面。民族的認同感總會在特定的民族文化上得到表現,留下或隱或顯的印記。民族認同是在一定歷史情景當中建構的,它也會隨情景變化而變化。影響民族認同的因素既有社會性和政治性的因素,同時也有心理方面的因素。這種複雜性決定了民族認同研究需要多學科的視角。
  • 飛鳥奈良時代:日本服飾走「唐風化」路線,服飾與等級制度並駕齊驅
    魏晉時期,日本國聘請過中國專業的縫紉人才,例如雄略天皇時期中國南朝就派出過縫衣技工,日本還組織有關人士到中國觀摩學習,日本派出遣唐使多達20多次,這些交流人士在對日本古代製造技術的發展中產生了很重要的作用。關於這一點還有記載《正倉院刊》"唐代運來的各種高貴織物對日本的技術有啟發。"
  • 中國古代服飾演變,五分鐘帶你了解各個時期的服飾
    近幾年,漢服越來越受到人們的喜愛,大街上、校園裡、旅遊景點裡隨處可見身穿漢服的身影。漢服指漢民族傳統服飾,那你知道各個時期的服飾都是什麼樣的嗎?原始社會服飾夏、商、周夏:出現了君王祭祀用的冕服。商:服飾的基本形式為上衣下裳,右衽交領,呈現出中國古代服飾的基本特點。
  • 泰國傳統服飾簡史
    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傳統服飾史,朝代不同,服飾風格也各有變化。例如:中國的旗袍和中山裝、韓國的韓服、日本的和服等,泰國也有屬於自己的傳統服飾。泰國的傳統服飾稱為Chut Thai,字面意思為「泰國服裝」。
  • 於正新劇引發網上服飾之爭,歷史不容改變
    從這段史料中可以看出,朝鮮半島古時冠服的變化與中國的朝代更迭及其對華交往態度密切相關。笠帽也不例外。很明顯的一點就是,當時的笠帽頂上要配飾珠寶,這顯然是歷史上中國北方遊牧民族風俗的延續。元明易代,中國官服也發生了相應變化。朱元璋建立明朝後,曾力圖消除元代蒙古服制的影響,「悉命復衣冠如唐制」。
  • 中國傳統文化,服飾文化,美學思想的基本特徵
    中華民族的服飾從最初受鳥獸冠角的啟發而出現的男冠女髻,到風靡宋、明、清三個朝代的「花冠」、「鳳冠」;從被古代女子視為美容佳品的「胭脂(《左傳襄公三十一年》)這種建立在等級制度基礎上的「威儀」,與注重自然美的服飾傳統相結合,便形成了中國古代服飾既井然有序又色彩紛呈的獨特風格。
  • 「人生是一種沉默的鬥爭」:沈從文與他的中國古代服飾研究
    據歷史博物館同事李之檀介紹,他一貫熱心文物的徵集與收購;「他收購的方面很多」,「尤以織繡、服飾最為豐富」。沈從文敏銳地發現,中國古代服飾是座「富礦」,具有極大的學術研究和實用價值。當他發現日本學者已經佔了先機,深感恥辱,發願要寫一部中國古代服裝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