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服飾色彩的多元情結

2020-12-20 中國網財經

  我們知道,服飾色彩,是服飾特點最為直觀的識別形式之一,它往往是一個族群的重要識別標誌,同時,服飾色彩還具有性別、身份和地位的象徵意義。通過服飾色彩可以把握人物的心理和族群的文化特質。

  「藍衫」已被很多現代人視為客家傳統服飾的意象。有的學者認為客家人具有藍色情結,客家人對藍色的迷戀,正是其痛失家園後低啞的詠唱。

  依據對客家文化及服飾的調研,我發現客家傳統服飾的藍色,特別是贛南客家傳統服飾的藍色,流露出客家人對生活的平和與自信,透著客家人的靈性。並且,客家傳統服飾的色彩情結呈現出多元狀態。但其主色調依然是藍、青、紅三色。

  讓我們走進歷史長河和客家民系的生活隧道,來探尋其服飾的來由和心理認知過程。

  首先,從服色使用歷史看,我國封建王朝服色的使用禮制森嚴,常用來區分地位尊卑。藍色,在我國古代常常是小官吏和儒生的服裝主色,這類服裝漸漸被稱為「藍衫」。這一詞最早多見於唐代典籍,粗略統計,僅《全唐詩》中「藍衫」一詞就出現過八次,如殷文圭《賀同年第三人劉先輩鹹闢命》云:「甲門才子鼎科人,拂地藍衫榜下新。」

  再如《舊唐書·本紀二十》中載「雖藍衫魚簡,當一見而便許升堂;縱拖紫腰金,若非類而無令接席。」。此後,「藍衫」一詞在歷代典籍中都有出現,特別是明代更為明確地把「藍衫」界定為儒生、士子的衣冠,如《明史·列傳第二十六》載:「賜監生藍衫、絛各一,以為天下先。明代士子衣冠,蓋創自逵雲。」這些影響了明、清時期藍色服裝不僅見於小官吏,還流行於生員之中。如《喻世明言》第十一卷:「只見茶博士指道:『兀那趙秀才來了!』苗太監道:『在那裡?』茶博士指街上『穿破藍衫的來者便是。』」《儒林外史》第三二回:「人家將來進了學,穿戴著簇新的方巾、藍衫,替我老叔子多磕幾個頭,就是了。」

  由這些歷史文獻可以概括出中國古人身著藍色服飾有兩個原因:一是官方對官吏地位的視覺界定;二是民間對有點地位、學問和能幹之人的敬慕。從這點看,客家傳統女性服飾多藍衫,也可能是客家女性地位上升的縮影。

  其次,從染料使用情況看:通常有五種植物的藍色色素可以製作成染料,茶藍、蓼藍、馬藍、吳藍和莧藍,其中茶藍最佳。

  在明代,特別是在清代和近代把藍色作為服飾主色並非客家人獨有,我國江南水鄉很多地區的漢族與少數民族都有此習俗,如「藍印花布」的流行就是一例。在客家地區,如《天工開物》載:「閩人種山皆茶藍。其數倍於諸藍。山中結箬簍輸入舟航。」贛南地方志也記載了種植藍的習俗,並且就在明代後期,贛南的藍靛大量銷往外地,《贛州府志》載:「城南人種藍作澱,西北大賈歲一至汛舟而下,州人頗食其利。」可見,受地域氣候影響閩粵贛盛產藍靛,是促成藍服色在此地域流行的客觀原因。

  再次,客家傳統服飾的藍色給人們印象最深的色彩指標,在這個指標附近的藍色沒有低吟、哀怨之感,相反藍的透明、清澈。並且,客家女性傳統上衣多大色塊,或整件為藍色,或在袖口、肩膀、下擺等處修飾寬約5釐米的黑邊(偶爾可見白邊)。這些色彩關係都給人既素雅,又明快之感。

  還需注意的是,客家女性傳統服飾的色調除了藍色使用最多外,也可以見到白、灰、黑、青等色調的素衣。

  除了客家女性傳統服飾中有青色素衣外,男性傳統服飾色調更是以青色為主。青色在古代由藍草提取而來,荀子《勸學》就曰「青取之於藍,而勝於藍。」這句話也表明青勝於藍的差異,青色是一種帶有綠色色素的色彩。再回看古代,青色也常常代指翠綠色,如李白《望天門山》云:「兩岸青山相對出。」和周密《少年遊》云:「瑤草入簾青。」另外,它還代指黑色,如溫庭筠《三洲歌》云:「李娘十六青絲髮,畫帶雙花為君結。」於是,在我國古代漢文化中,青色系列應該包括:綠、青和黑等同類色彩。

  青色的布衣在古代通常稱為「青衣」,它在多數朝代裡象徵的社會地位都不高,如《漢書·成帝紀》載:「青綠民所常服,且勿止。」劉禹錫《和樂天誚失婢榜者》云:「新知正相樂,從此脫青衣。」《宋書·列傳》載:「忽有青衣童兒騎牛行」。特別是明、清時期青色成為地位較低男子的服裝色彩。「青衣」在這兩個時期漸漸代指生員中的末等,接近革除。青色也漸漸成為普通平民男子的日常服色。

  客家男性傳統服飾色彩受以上大的文化背景影響,使用最多的是青色系列,具體常表現為藏青色、青灰色和黑色,以及它們不同明度的色相。此外,需注意的是客家男性傳統服飾色調中還能看到白、褐等服色。

  除成人男女服飾色彩外,客家兒童服飾色彩一般不分男女,多為淺或鮮明的色彩,具體常以米黃、淺藍、白、紅等色彩為主調。其中又以紅色系列最為常見。此外,偶爾也可以見到一些藏青或黑色為主調的兒童服飾,但在這些色彩上還是會配上些鮮豔、明亮的色彩,特別是配上紅色。

  兒童服飾色彩主要凝聚著成人的服飾色彩觀念,傳遞著天下長輩對後代的期望、祝福和關愛。從山頂洞人屍體旁撒紅粉希望生命在陰間得以延續的行為可見遠古祖先很早就認為「紅」是生命力的圖騰。民間迷信認為兒童處在陰陽交界處,「陽氣」不足,閻王常派小鬼來收取他們的靈魂,為了保護孩子不受夭折,所以客家人使用紅色服飾為兒童吸納「陽氣」,儲備生命力。還有一點,紅色在古代服飾色彩中象徵較高的社會地位,常常是皇室、權貴等人群的禮服。如《宋史·輿服》載:「後殿早講,皇帝服帽子,紅袍,玉束帶,講讀官公服系奚。」

  《清史稿·洪秀全傳》載:「袍服則黃龍袍、紅袍、黃紅馬褂。」這結合客家俗語「木橋斷了換石橋,青衣脫下換紅袍。」可見古代客家人還將紅色衣服寓意為前程輝煌,讓兒童穿上紅色衣服,是對兒童未來的祈盼。

  客家兒童的各種紅色衣裝客家傳統服飾多為素色,藍、青、紅三類色系對應不同性別和年齡是客家傳統服飾最常見的色調。除這些外,我們還可以見到白、灰、五彩色等色調的服飾。白色主要用於內衣、五彩色主要用於頭衣、灰主要用於外衣等等。

  可見,客家傳統服飾的用色多受當時自然環境、染織技術限制,受中原文化和時代風尚影響。並且與性別、年齡、地位對應,客家女子傳統服飾崇尚藍色,男子傳統服飾崇尚青色,兒童傳統服飾崇尚紅色。如果要說客家人有藍色情結的話,那麼他們對紅色、青色的情結也同樣很深,於是客家傳統服飾色彩表現出來的應該是多元情結。

相關焦點

  • 客家人的「三美」,從傳統客家服飾中就有所體現,你知道嗎
    今天我們來談談客家服飾與客家文化之間的關係。客家文化,就是以漢民族傳統文化為主體,融合了古越族和畲瑤等少數民族文化而形成的一種多元文化。而獨具特色的客家服飾既源於中原傳統服飾,又融合了當地居民服飾的特點,充分體現了客家文化兼容並蓄的態度。
  • 翼天文旅集團:身著藍布衫,心系客家人|客家服飾
    彰顯獨特的文化、習俗客家人,作為漢族民系之一也有自己的傳統服飾今天,要介紹的是客鄉老街的客家服飾展區來看看從古至今的客家人的服飾演變了解客家文化的重要載體——客家服飾但是由於客家民系的形成原因和客家人生活環境等特定因素,客家服飾與中原服飾相較,在形制和文化內涵上也產生了一些變化。中原服飾自古以來一個重要特徵就是寬鬆肥大。自先秦開始,我們的先人們總是深衣大袍,寬大博帶,這種服飾穿著舒適,顯得輕鬆瀟灑。客家服飾的形制基本保持了中原服飾的特點,但也產生了一些變化。
  • [風俗民情]失落的文明 ——客家傳統服飾
    客家民系在閩粵贛交界地形成以後,獨具特色的客家大文化也相應形成。客家大文化根源於中原文化,但又與當地居民的風俗習慣相融合,形成客家人自己的特色。單從客家服飾來講就有許多特別之處。一般來說客家服飾講究樸素實用,寬敞簡便。在色調方面喜歡素色,以藍、黑、白色為主,這也許就是客家人吃苦耐勞、勤儉節約的普遍心理直接體現。
  • 靚靚嘅客家風尚服飾秀引爆全球客家,客家文創產業從寧化啟航
    在福建寧化客家國際大酒店精彩上演首屆客家風尚服飾新品發布會,主體內容分為三部分,一出客家童謠舞曲開場及客家服飾表演秀;一場客家服飾文化名家對講論壇;一次客家風尚服飾產業對接籤約儀式。>在模特的演繹下,這場客家服飾表演秀走出了美麗生動而簡潔樸素的客家風,讓觀眾感受到傳統與時尚的激烈碰撞,藝術與文化的巧妙結合。
  • 臺灣客家文化館舉辦客家服飾織品美學展 呈現客家女性之美
    針頭線尾客家情客家織品服飾美學特展,開展魔術秀融入客家元素。(巫靜婷攝)華夏經緯網11月28日訊: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織品服飾是人們生活必需品,客家民族將文化及性格特徵融入織品服飾與工藝技法之中,為推廣傳承技藝,客發中心27日起於臺灣客家文化館,舉辦「針頭線尾客家情」客家織品服飾美學特展,展期至2021年2月19日止,展示從古至今南北客家女性服飾的變化,新舊交織散發女性之美。
  • 贛州市省級非遺項目——定南客家服飾習俗
    「定南客家服飾習俗」是江西省定南縣傳承了450多年歷史的客家傳統服飾習俗項目,因獨具人文特色,2010年被列為「江西省第三批非遺名錄」。獨具特色.內涵吉祥的定南客家服飾形式「客家」為我國北宋末年,因中原戰亂、漢民南遷形成的漢族支系,是贛粵閩客家區域原土族居民對南遷漢民的統稱,中原古漢服飾傳入後被稱「客家服飾」。
  • 嶺南寫真:客家服飾傳承漢民族文化的「活化石」
    廣東梅州市收藏家協會副會長魏金華21日向中新社記者講述了客家服飾的文化內涵。  為迎接「國際博物館日」,「魏金華藏客家服飾展」正在此間的中國客家博物館展出,吸引著海內外前來參觀的遊客,也喚起了客家人的集體記憶。  客家服飾主要是指閩粵贛三地的客家人的傳統衣著,主要由大襟衫、大襠褲、頭巾等組成。
  • 穿客家傳統服飾依舊優雅時髦
    圖片來自網上客家服裝保守,簡潔,實用。日常的客家服裝被稱為衫褲,由上衣,和褲子組成。這是一款寬鬆袖口的無袖領襯衫,緊貼右鎖骨。所有年齡段的男性和女性都穿著。這些衣服通常是藍色和黑色,裝飾很少。圖片來自網上
  • 小小的客家釀豆腐,縈繞著客家人千年的「中原情結」
    如果你到過客家菜館,對它肯定不會陌生,它就是客家釀豆腐。客家人獨具匠心地將清淡的豆腐與鹹香的肉餡結合在一起,製作成了這道美味佳餚,並成為了客家人逢年過節、宴請賓客時必備的一道招牌菜。然而,這道看似簡單的客家釀豆腐的背後,卻縈繞著客家人千年來的中原情結。
  • 上流「火」到民間,清雅、獨立,清朝服飾為何會有「蘭花情結」?
    在「圖必有意,意必吉祥」的清代服飾紋樣的準則下,蘭花紋樣頻繁出現在清代服飾上,彰顯國人追求高潔、清雅的蘭花情結。  一、蘭花文化源遠流長成為清代服飾吉祥紋樣風尚  1首先蘭花文化悠久在清代越發繁盛  蘭花生於空谷,清雅、高潔的品質令人們心生嚮往。孔夫子稱讚蘭花生於幽谷,不以無人而不芳,頗有君子品格。
  • 福建旗袍設計師楊慶鴻:客家服飾融入旗袍的全新演繹
    巧妙的是,經過多年的摸索,楊慶鴻將客家服飾的特點與旗袍巧妙結合,這一創作著實讓人眼前一亮。2月25日,記者來到了福建三明,走進了楊慶鴻的工作室。  楊慶鴻的工作室位於三明的鬧市區,辦公室的一面白板上粘貼著他設計並手繪的作品手稿。
  • 客家人的服飾文化
    客家服飾,顧名思義就是客家人的服飾。客家服飾是以中原文化元素為基礎,變化發展而來的文化藝術形式,是對客家人勤勞、樸實生活的詮釋客家服飾的種類繁多。客家人稱衣服為「衫褲」。「衫」指上衣,褲指下衣。「上穿大襟衫,下著大襠褲」是客家人最常見的衣著打扮。
  • 民族·色彩|我打翻了民族服飾的調色盤 —— 典雅而絢爛的清末民初服飾色彩
    《民族服飾創意設計研究》課程分別從理論授課與實踐指導兩個維度進行教授。理論課程以中國各民族傳統服飾為研究對象,選取具備典型特徵的民族服飾,從結構、色彩、紋樣、工藝、材料等方面進行專題學習,研究中國民族服飾的本質特徵,領會先人的造物方法和思想,並從典型性、識別性和多樣性等方面引導學生學習民間好的設計方法。
  • 2020中華民族服飾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第二分會場 | 少數民族服飾研究
    古代生活於西北地區的諸多民族是中華傳統服飾文化的共同諦造者,本文主要從西北民族的視角,依據史籍及與古代西北民族服飾圖像資料、服飾實物等史料,研究唐代及其之前的西北民族的毛皮質料、毛皮服飾技藝對於傳統中原漢民族的影響、毛皮服飾象徵意涵的變化,反映西北民族與中原漢民族在服飾技藝上的整合,為古文獻記載的西北民族與中原漢民族交往、交融、交流的史實起到對證補充,印證中華民族服飾文化體系多元一體的建構。
  • 三明清流有座李氏大宗祠 還有你沒見過的客家服飾
    其造型結構為前方後圓,融客家方樓與圓樓為一體。@野好旅遊@野好旅遊你來到三明清流這片被山溫柔環抱的地方來感受這片寧靜和諧,還能幸運的遇上這難得一見的特色的客家服飾,每一縷顏色,每一處花紋都有它獨特的意義。
  • 客家民俗風情大全
    客家話    客家方言是漢語八大方言之一,以唐宋漢語為基礎,以百越土語為輔助的一種語言共同體,是客家文化最顯著的標誌之一。全世界客家人公認的純正客家話是以梅縣話為標準音的。在梅州,客家話播音已成為廣播電視臺的一大特色,《客家話方言詞典》也已修訂出版。
  • 服飾的色彩搭配技巧,從認識色彩開始,用搭配原則裝扮漂亮的自己
    而色彩之美的構成,在穿搭中起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想要穿搭漂亮,不是將所有美麗的顏色附著在身上,而是要知道自己適合什麼顏色?服飾的色彩搭配技巧,也是從認識色彩開始,最後再用搭配原則裝扮出漂亮的自己。接下來,就看一下主要色彩的心理分析:▼▲通過上圖可以清楚了解色彩所帶來的心理感受,穿搭時,可以所要表達的心理形象選擇合適的服飾,也可以根據季節變化和場合不同,選擇相對應的服飾色彩。
  • 奧運冠軍參演《客家媽媽》 源自客家女作家作品
    原標題:三名奧運冠軍參演《客家媽媽》 這部電影9日在上杭古田開拍,將全景式展現客家文化元素◆開機儀式現場東南網7月11日訊(海峽導報記者 康澤輝 盧婷婷 文/圖)電影《客家媽媽它改編自客家女作家何英的紀實文學《撫摸歲月》,龍巖籍奧運冠軍石智勇、張湘祥、何雯娜特邀參演。據介紹,電影拍攝場地主要集中在永定、上杭、連城。屆時,客家人的山歌、民俗、飲食、名勝等文化元素,將全景式地展現在觀眾面前。
  • 當客家文化遇上創意設計 深圳第九屆客家文化節即將開幕
    原標題:當客家文化遇上創意設計   第十一屆「創意十二月」,客家文化將與創意設計結合,呈現不一樣的傳統文化。記者14日從「深圳市第九屆客家文化節」新聞發布會獲悉,在本屆客家文化節上,跨界視覺開幕式「衣」脈相承——客家服飾展暨客家服裝秀、跨界音樂會《客鄉情韻》——中國鋸琴大師李元慶先生客家專題音樂會、創研相生——客家文化藝術高峰論壇、情系圍屋——大型客家圍屋攝影展等主題項目將一一呈現,從衣、住、樂、藝等多方面呈現深圳傳統的客家文化和客家族群生活場景。
  • 民族·色彩|我打翻了民族服飾的調色盤 — 古樸的彝族
    《民族服飾創意設計研究》課程分別從理論授課與實踐指導兩個維度進行教授。理論課程以中國各民族傳統服飾為研究對象,選取具備典型特徵的民族服飾,從結構、色彩、紋樣、工藝、材料等方面進行專題學習,研究中國民族服飾的本質特徵,領會先人的造物方法和思想,並從典型性、識別性和多樣性等方面引導學生學習民間好的設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