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客家文化館舉辦客家服飾織品美學展 呈現客家女性之美

2020-12-20 華夏經緯網藝術

針頭線尾客家情客家織品服飾美學特展,開展魔術秀融入客家元素。(巫靜婷攝)

華夏經緯網11月28日訊: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織品服飾是人們生活必需品,客家民族將文化及性格特徵融入織品服飾與工藝技法之中,為推廣傳承技藝,客發中心27日起於臺灣客家文化館,舉辦「針頭線尾客家情」客家織品服飾美學特展,展期至2021年2月19日止,展示從古至今南北客家女性服飾的變化,新舊交織散發女性之美。

創藝傳客篇章將傳統客家元素與時尚美學結合。(巫靜婷攝)

「穿著藍衫做粗活」是傳統客家婦女的刻板印象,但其實客家織品手工藝多彩多變,超乎世人想像,客發中心以客家女性為主軸,引用傳統客家社會對女性教育的4項美德之一「針頭線尾」策展,分為原鄉藍衫、穿針引線、千絲萬縷、創藝傳客等4篇章,介紹客家婦女人生不同階段的服飾變化。

婚嫁是早期女人一生的重要大事,新娘穿戴的飾品做工別致,十分吸睛。(巫靜婷攝)

客發中心指出,針頭線尾是客家婦女自小需練就的首要工夫,從婚前待嫁女兒勤作女紅,到婚後家務農忙之餘,均可看見她們為一家大小縫補織繡的身影,隨著身份轉變,織染繡品豐富且內斂,顛覆穿藍衫做粗活的刻板印象,當代客家服飾融入時尚美學,看得見新舊時代傳承的生命力。

客發中心主任何金梁、苗慄縣副縣長鄧桂菊等人參觀展區。(巫靜婷攝)

客發中心主任何金梁表示,同為客家人,南北卻有不同,策展讓客家女性的才華被看見,也增加族群間對話,客家族群重視傳統禮俗,宗族看似男人做決定,但傳承工作仍仰賴女性,女性地位再檢視,發現她們很偉大也藏著委屈,服裝飾品有著對婚姻、養兒育女的寄望,盼未來客家服飾鑲嵌其他族群特色,激發更多合作可能。

相關焦點

  • 臺灣寫真:臺灣客家文化在傳承中謀新生
    中新社臺中10月28日電 題:臺灣客家文化在傳承中謀新生  中新社記者 楊傑 陳立宇  被稱為全臺灣第一座「活的客家文化館」的臺中東勢土牛客家文化館,由土牛劉傢伙房歷「921」大地震大劫重建而立,館內一口經粘補修復的百年大水缸,不僅見證這段歷史,如今更是魚戲蓮動,生機綿長。
  • 靚靚嘅客家風尚服飾秀引爆全球客家,客家文創產業從寧化啟航
    10月13日在第24屆世界客屬石壁祖地祭祖大典暨第6屆「石壁客家論壇」隆重舉辦之際首屆世界客家風尚服飾發布會在福建寧化客家國際大酒店精彩上演首屆客家風尚服飾新品發布會,主體內容分為三部分,一出客家童謠舞曲開場及客家服飾表演秀;一場客家服飾文化名家對講論壇;一次客家風尚服飾產業對接籤約儀式。
  • 當「新客家人」遇上客家文化
    在深入的創作中,羅志強長於「寫意」,熊青珍擅於「成形」;羅志強對書法、中國畫、平面設計有著相當高的造詣,而熊青珍對於陶瓷的燒制技巧有著豐富的經驗,當兩人創作的火花一交匯,就將客家文化的「形」「神」都具像了。 熊青珍以古樸的泥土,塑造了「土樓之圓」、「土樓之方」、「客家圍龍屋」、「滄桑半圍」等反映客家民居風情的作品。
  • 福建汀州客家剪紙作品展舉辦 發揚客家文化
    福建汀州客家剪紙作品展舉辦 發揚客家文化 2018年01月12日 09:58   來源:福建日報
  • 客家服飾色彩的多元情結
    依據對客家文化及服飾的調研,我發現客家傳統服飾的藍色,特別是贛南客家傳統服飾的藍色,流露出客家人對生活的平和與自信,透著客家人的靈性。並且,客家傳統服飾的色彩情結呈現出多元狀態。但其主色調依然是藍、青、紅三色。  讓我們走進歷史長河和客家民系的生活隧道,來探尋其服飾的來由和心理認知過程。
  • 臺灣高雄美濃客家文物館,走在隨風波動的中正湖畔
    素有油紙傘的故鄉之稱的美濃,那客家風情居多的小鎮裡藏有什麼樣的風景?讓第一次來到美濃的我小有期待。但當我真正來到了美濃,場景如網絡上看的一般親切,但卻又感到有些陌生。美濃東鄰高雄市六龜區,西邊緊鄰旗山區,南接屏東縣裡港鄉,北邊可往高雄市杉林區,東南鄰屏東縣高樹鄉。
  • 洛帶廣東會館:借力龍泉國際桃花節展客家文創風
    當天,會館以嶄新的風貌為參加第33屆成都龍泉國際桃花節的「東協」等國內外嘉賓和遊客獻上了精心組織的「賞龍泉桃花,展客家風採」系列展演活動,具有客家文創風採的文藝節目,書畫作品展,民間草編手工藝作品展,桃花書畫團扇精品展,以及濃鬱的客家元素瓷器等文創作品展,令人耳目一新,嘆為觀止,贏得「東協」客商的普遍好評,部分文創產品還當場成交。
  • 聽客家故事、看客家樣貌、品客家美食……50餘件精品力作展示客家...
    廣東是全國擁有最多客家人的地區,有著豐富的客家文化資源。近日,「客家印象——大芬美術館典藏客家題材美術精品展」入選2020年全國美術館館藏精品展出季活動項目,通過54幅具有代表性的館藏客家題材美術作品展示客家文化。
  • 大襟衫裡的客家深情 「中原遺韻臺灣風」•第二站——高雄—屏東...
    曾經兩次到臺灣的宋全忠先生對六堆客家「耕讀傳家」傳統,印象深刻。  「美濃人的祖先,絕大多數來自廣東省嘉應州,即今廣東蕉嶺、梅縣等地。居民多以務農為生,民風純樸,吃苦耐勞。過去,美濃人在辛勤耕作之餘,常常以唱山歌自娛,『美濃山歌』在臺灣的民謠中也自成一派。父母對子女的教育非常重視,近現代以來,美濃鎮所培養出的碩士、博士300多人。
  • 舞麒麟,織涼帽、釀豆腐…來大芬美術館尋客家印象
    深圳客家是清初形成的新客家地區的代表,是客家「第四次大遷徙運動」中的一個典型。龍崗不僅是深圳最大的客家聚居區,也是深圳客家文化最典型的區域。5月9日,客家·印象——大芬美術館典藏客家題材美術精品展在大芬美術館開幕,將持續至7月19日。只要在客家人聚居之處,便能見到圍屋的蹤跡。
  • 當客家文化遇上創意設計 深圳第九屆客家文化節即將開幕
    原標題:當客家文化遇上創意設計   第十一屆「創意十二月」,客家文化將與創意設計結合,呈現不一樣的傳統文化。記者14日從「深圳市第九屆客家文化節」新聞發布會獲悉,在本屆客家文化節上,跨界視覺開幕式「衣」脈相承——客家服飾展暨客家服裝秀、跨界音樂會《客鄉情韻》——中國鋸琴大師李元慶先生客家專題音樂會、創研相生——客家文化藝術高峰論壇、情系圍屋——大型客家圍屋攝影展等主題項目將一一呈現,從衣、住、樂、藝等多方面呈現深圳傳統的客家文化和客家族群生活場景。
  • 臺灣將推出首出客家歌舞劇 展客家音樂舞蹈特色
    1月18日,主要幕後製作人員在臺北為即將推出的臺灣首出客家歌舞劇暖身。該劇暫名《福春嫁女》或《麗君姊妹要出嫁》,選擇莎士比亞名劇《馴悍記》為藍本,大膽融合現代音樂與傳統客家音樂的餘韻,將客家語言戲劇化,歌舞客家化。該劇預計於今年10月中旬在臺北首演,從本月27日公開甄選主要演員。 中新社發 黃少華 攝  中新社臺北一月十八日電 (記者 黃少華 路梅)臺灣首出客家歌舞劇目前正在醞釀推出。
  • 2012賀州市第二屆客家文化旅遊節在臺北舉辦
    中國臺灣網7月25日臺北消息日前,臺北市客家文化中心廣場彩旗飄飄、鑼鼓喧天,客家風勁吹,處處充滿著「中華元素」。臺灣獅頭旺舞獅團精彩的中華武術和舞獅表演後,賀州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彭曉春與臺北市中原客家崇正會理事長吳志剛先生聯手擊鑼三聲,就此拉開了2012年桂臺(臺北)客屬聯誼會暨賀州市第二屆客家文化旅遊節系列活動的序幕。
  • 臺灣客家桐趣遊 桐花漫舞 體驗客家風情
    這是一趟以探尋臺灣客家文化為主的旅行團──「臺灣客家桐趣遊」,由星洲日報大北馬丶星洲電子報及檳州客家公會舉辦,而選擇在5月份出發,也是希望能碰上油桐花漫山遍野盛開的花景。在8天旅程中一路陪伴我們的導遊小範,一開始就向大家講述臺灣歷史及現況,當然也不忘盡責地向我們介紹臺灣客家人。
  • 嶺南印象:客家印記,專屬客家的美麗
    客家桐花祭客家桐花祭主要流行於臺灣,客家桐花祭以雪白桐花為意象,傳遞客家人敬天地、重山林之傳統,更以桐花、山林之美為表,客家文化、歷史人文為核心,展現客家絕代風華。在臺灣,每年的五月左右,總會在臺三線沿山谷間如內灣、銅鑼、南莊、三義、公館等客家鄉鎮的山巒上,布滿一片的雪白美景,那正是盛開的桐花林,而初春的暖風拂過,白色的桐花紛飛,客家人便將此美景稱為「五月雪」,不論在鄉或是異鄉的客家子弟,每逢此時見滿山桐花
  • 客家人的「三美」,從傳統客家服飾中就有所體現,你知道嗎
    客家學者羅香林先生認為,歷史上客家人曾經歷五次大規模的遷徙運動,並在遷徙的過程中形成了客家民系。現聚居在廣東梅州、河源、惠陽等縣,江西、四川、廣西、湖南、臺灣、海南、福建、香港部分地區,分布約120餘縣。現在已有千萬客家人分布在世界70多個國家和地區。一般人看來,客家人是移民,是中原衣冠士族南遷而形成的漢民族的一大支系。
  • 兩岸辦客家文化交流活動
    美麗的客家之都——深圳  中國臺灣網6月21日深圳消息由世界客屬總會高雄分會理事長李寬治率領的高雄客家代表團一行148人將於今日抵達深圳,參加為期四天的「深圳高雄客家文化交流」活動。本網將全程跟蹤報導。  據了解,此次臺灣代表團的成員均為臺籍客家人,多數是第一次來深圳。隨團到來的還有多位臺灣媒體駐香港記者。
  • 穿客家傳統服飾依舊優雅時髦
    圖片來自網上客家服裝保守,簡潔,實用。日常的客家服裝被稱為衫褲,由上衣,和褲子組成。這是一款寬鬆袖口的無袖領襯衫,緊貼右鎖骨。所有年齡段的男性和女性都穿著。這些衣服通常是藍色和黑色,裝飾很少。在夏天,女性在田間工作時會戴上帶有布邊的竹帽。在冬天,竹帽換成頭巾。除了衫褲之外,女性有時也會穿著圍裙。到達膝蓋防止正常衣服弄髒。在鞋類方面,在清朝穿上手工帆布鞋是常態,女鞋通常帶有誘人的刺繡。在陰雨天氣中,客家人要麼轉換木製木底鞋。直到1912-1949年,客家人才開始採用西式橡膠和皮鞋。
  • 【周報 · 客家】龍巖客家妹子破奧運會紀錄但沒獎牌
    繼第20輪梅州客家憑藉洋槍傑帕的梅開二度,梅州客家反客為主以2∶0擊敗湖南湘濤,奪得本賽季首個客場勝利。此役在主場2∶1戰勝實力強大的北京北控隊,梅州客家隊被評為最佳球隊,高志林入選最佳中場。8月8日,廣東省第十屆少兒藝術花會在河源市拉開帷幕,這是花會首次在客家地區舉辦。
  • 嶺南寫真:客家服飾傳承漢民族文化的「活化石」
    廣東梅州市收藏家協會副會長魏金華21日向中新社記者講述了客家服飾的文化內涵。  為迎接「國際博物館日」,「魏金華藏客家服飾展」正在此間的中國客家博物館展出,吸引著海內外前來參觀的遊客,也喚起了客家人的集體記憶。  客家服飾主要是指閩粵贛三地的客家人的傳統衣著,主要由大襟衫、大襠褲、頭巾等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