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一項科學研究,必須要藉助合適的研究方法。研究方法使用得當,事半功倍,往往可以順利達到預計的科研目標,取得預計的科研成果。研究方法使用不恰當,可以想像得到,必然是研究路坎坷!
研究方法千千萬,社科研究方法更是多種多樣。這麼多研究方法其實本質上並無好壞之分,只有適不適合所做研究,或者適不適合當下的社會環境。
在解決這個問題之前,你必須要搞清楚,你究竟是在學方法,還是分析技術,還是方法論。
李連江老師在《告別方法談》中提到,我們在談方法時有三種層次:
第一種,分析技術。如統計分析等,老師可以教,學生能學會;
第二種,方法論。一般是方法論專家在講,學生可以聽,可以去領悟思想;
第三種,方法。方法是屬於個人的,把專家們所講述的方法論自行消化後變為適合自己研究的方法。
很多人學不好方法,不會用研究方法,很有可能是把方法論和具體的研究方法混為一談,或是把具體的信息或數據搜集方法等同於研究方法。
如李老師所說,學會方法就是把天才創造的方法變為適合自己的方法,有一個內化的過程。那麼我們聽了那麼多專家的講述,為什麼還學不會方法?
大多數人都會選擇聽專家講、看方法論的書、聽經驗分享等。
專家學者的方法談聽過不少,聽時無比熱血沸騰、慷慨激昂,覺得這就是我心中的完美方法啊!聽完後實踐才發現,跟專家講得不一樣呀,為什麼專家在做這一步時輕鬆化解,我這裡卻漏洞百出?
其實很簡單,專家們的方法談,談的是成功的故事,至於失敗的事,適當迴避了吧。
經驗分享也聽過不少,聽時仿佛「他鄉遇故知」般的親切,離自己很近,自己也能根據別人的經驗分享複製成功案例。實踐時才發現,別人的經驗裡這一步明明可行,怎麼我實踐時就不行了?
這也許不是你的問題,不妨在聽類似經驗分享時多問問:你是怎麼做到的?你能舉個例子嗎?
每次在開設研究方法相關課程的時候,都有學生告訴學長:
能不能請老師舉一下例子?
能不能讓老師講講他是怎麼做研究的?
每次也會有很多人在課程中問老師:
老師,我現在正在做xx的研究,用哪種方法比較合適?
老師,xx方法合適我做的研究嗎?
老師,可以推薦關於xx方法的文章嗎?
這可能是很多人在學方法時遇到的困惑,想要有人講方法+案例怎麼這麼難?
不難,學長幫你找到了!
2017年時,學術中國推出了一門統計學大課,香港中文大學教授李連江老師的《讓每一個文科生都成為統計高手》,上線一年,已有近5000人訂閱學習。
李老師講統計學和科班出身的專家們不同,李老師哲學出身,更多喜歡問為什麼,所以,李老師的課也會把許多人學統計時的為什麼都明明白白講出來,讓剛剛接觸統計的萌新們有疑問就能得到解答。後來,李老師也特地補錄了SPSS操作部分,讓更多人學完理論就能和實際的應用結合。
掃碼立即聽李老師的統計學課
▼
這次,李老師帶著新課《例解八種常見的社會科學研究方法》來了!
社會科學研究方法有很多,沒有辦法把所有的社會科學研究方法都講到,這次視頻中只講到社會科學研究中常用到的八種方法。
宏觀的方法論在很多專家的演講中聽過,微觀的分析技術在高校課堂中已經學習很多,不如,來聽一下李老師的中觀方法談。
第一講 引言
第二講 案例研究
第三講 類型分析
第四講 制度分析
第五講 自然實驗
第六講 話語分析
第七講 比較方法
第八講 概念分析
第九講 結語
1、告別枯燥方法談,像聽故事一樣學習研究方法。研究方法的學習就是為了方便做研究,聽聽李老師在做研究時研究方法的應用場景。課程中對每種方法應用時的「回顧與反思」,清楚告訴你方法好在哪裡,坑在哪裡。
2、簡短有力,脈絡清晰。每節視頻10~20分鐘左右,每講包含對研究方法的解析,以具體案例做分析,對研究方法與研究過程的回顧與反思。
3、側重思辨。李老師循循善誘,引導大家對方法進行思考,對方法的應用過程進行思考。
九節視頻課程
八個常用的社會科學研究方法
每個方法一個案例講解
訂閱後長期觀看學習
僅需9.9元
親
訂閱後即可開通
不包郵
掃描二維碼立即訂閱學習!
▼
課程正在更新,每周至少兩更。手機端請在微信公眾號「學術志」訂閱課程裡觀看,電腦端請在「知深」官網'訂閱課程'裡觀看。
如果中途不想學了能退款嗎?
抱歉,本課程為付費視頻課程,一旦課程開始,無法提供退款。
特別說明
視頻版權歸講師和學術志共同所有,不支持下載,不限時在線觀看。
如何將課程送給別人?
自己購買學習,點擊下方的「訂閱專欄」,如果是為他人購買,則點擊右上角的「送好友」。
查看更多課程可掃碼關注學術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