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明後學與陽明心學的變異

2020-12-15 古今意不意外雜談

不少對初學心學的愛好者都有這樣這樣問題:為何陽明心學沒有取代程朱理學?有的愛好者還簡單地認為心學倡導人性解放、不利於統治者等。事實是怎樣呢?筆者帶大家了解一下陽明後學。

王陽明去世後,陽明學派分裂為浙中、江右、南中、楚中、北方、粵閩、泰州等七個學派,其中泰州、浙中影響較大。然而,黃宗羲認為:「陽明先生之學,有泰州、龍溪而風行天下,亦因泰州、龍溪而漸失其傳。泰州、龍溪時時不滿其師說,益啟瞿曇之秘而歸之師,蓋躋陽明而為禪矣。王艮是泰州學派的代表人物,王龍溪是浙中學派的代表人物。

王艮教學的對象主要為下層甚至不識字的群眾,如農夫、樵夫、陶匠、鹽丁等。這使學派大盛,也合乎王陽明心學「愚夫愚婦可學」的觀點,又為陽明心學的流弊打下基礎。王艮說:「聖人之道,無異於百姓日用;凡有異者,皆謂之異端。」在他看來,因為百姓日用已經是聖人之道,所以沒有刻意去做功夫的必要。

泰州學派的傳人,如羅汝芳、周汝登等,都是崇尚虛無、沉迷禪學道術的,直至學派背離儒家「尊德性而道問學」之宗旨。

王龍溪以「四無」去「四句教」,即心體既然無善無惡,意、知、物同樣無善無惡,那麼無善惡可知可格,「致良知」的功夫就沒有必要存在。可以說,王龍溪的「四無」實質上從根本上動搖了陽明心學的基礎,因而他做補救說:「利根之人,一悟本體,即是功夫。」王龍溪貶低知識,玄談本體,直接導致空談之風,因而黃宗羲認為王龍溪的學說接近佛老,致使王守仁之學漸失其傳。

另外,以鄒守益為代表的江右學派提倡「主靜」、「主敬」,也是把陽明心學局限於道德涵養層面。羅洪先、王宗沐、朱得之等重要的陽明後學都持「三教合一」或三教本質並無不同的態度,他們的後學漸漸流於佛老,也是陽明心學變味的重要原因。

明末及之後人們對心學的批評,主要是由於陽明後學帶來的不良風氣。有些人也會把矛頭指向王陽明,把陽明後學的問題歸咎到王陽明頭上。

總的來說,王陽明的成就固然與他的心學不無關係,然而陽明心學是建立在王陽明個人天賦、廣泛學習、長期歷練、不懈探索基礎上的。陽明後學中有些人沒有王陽明的天賦還不願意去努力,卻希望如王陽明那樣悟道,這如同登高樓,希望不經過低層而直接上到頂樓,終究只得空中樓閣。

相關焦點

  • 學陽明心學
    最開始看的是酈波老師百家講壇的《五百年來王陽明》,講的太好了,非常推薦大家去看一下,不管你是否對陽明心學有興趣,都非常值得去看一下,你肯定能被酈波老師幽默風趣的表達所吸引,也能對王陽明這個人的一生有個整體的認識。
  • 岡田武彥的陽明心學
    譚宇宏(媒體人) 《王陽明與明末儒學》是暢銷書作者、國際儒學泰鬥岡田武彥先生的成名作及代表作,被公認為日本研究陽明心學的扛鼎之作,著名漢學家狄百瑞曾鄭重地將它置於案頭隨時翻閱,哲學大師陳榮捷、著名哲學家唐君毅等學術界泰鬥們對它曾予以高度評價。
  • 許嘉璐:陽明心學之跌宕蹉跎
    走進民生,才有陽明心學的茁壯。教育家陶行知,真正走進了鄉村教育,走進了人民中。他原名陶文濬,學了王陽明的心學「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後,即刻改名陶知行,後又改為陶行知。著有《三代詩》:「行動是老子,知識是兒子,創造是孫子」。《三代詩》形象地呈現了「致良知」——「無聲無臭獨知時,此是乾坤萬有基」。——六祖慧能坐化前,告誡弟子:「欲求見佛,但識眾生」。
  • 陽明心學不是唯心主義
    中學課本裡把陽明心學歸入了唯心主義哲學範疇,而我們的「顯學」是唯物辯證法,是唯物主義哲學,這就導致了很長時間陽明心學的不入流。回溯到陽明心學誕生的年代,當時的「顯學」是朱熹主導的封建儒學,陽明心學同樣處在不入流的社會地位。今天,要把陽明心學和唯心主義之間的等號拿掉,按照新時代與時俱進的發展觀來提升對陽明心學的認識。
  • 格物致知、知行合一的陽明心學
    許先生強調,平和縣既是陽明先生率兵平寇立功的第一站,也是其偉大思想的傳播地,更是王陽明因地名縣的實踐地。平和縣從無到有,從弱到強,從亂到治,與陽明先生有著密不可分的歷史淵源,充分彰顯了其「知行合一」學說的民族精神。認為本次首屆海峽兩岸陽明心學峰會,「開兩岸共同研究、弘揚陽明心學的先河,對增強兩岸文化自信、促進國家統一,庇佑兩岸民眾同享中華振興的福祉,具有特殊的意義」。
  • 許嘉璐:陽明心學的落地與升華
    陽明心學,作為治世、致用之學,在中國、在東亞曾經被冷落了相當長時間。我們提倡對陽明心學要「真學」,是指不是為任何與名利相關的目的而學,當然也就不為裝點門面而學,而是為了自己精神——心靈的升華而學,這也就是孔子所說的「古之學者為己」。身處於新時代,更應該為天下蒼生、為世界平安而學。
  • | 陽明心學課堂
    陽明心學課程的學習是提前預習,提前寫作業。我們一定要學透,100天的學習要收穫三年的成長,務必拿出相應的時間和精力,這是非常值得的。在以往,很多企業家聽陽明心學導讀會聽好幾遍,因為我們不是學習知識,陽明先生為我們講述的也不是簡單的道理。
  • 陽明心學互動問答
    編者按:白立新,陽明教育研究院創始人。
  • 陽明心學的核心是什麼?
    這是因為他們無一例外地掌握了解決一切問題的利器——陽明心學。構築了陽明心學的基石是什麼呢?那就是王陽明概括的四句話,即:無善無噁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這四句話後來人們稱之為陽明心學「四句教」,也是陽明心學的核心,我們就陽明心學四句教深入解讀:1.
  • 陽明心學的文化源頭
    陽明心學告訴我們性本善,要相,並貫徹自己內心本初想法。陽明心學的思想高度以及對生活的實用性深受後人所尊崇,其中不乏曾國藩這樣的清末名臣。任何一種思想體系都是先傳承再創新的,那陽明心學是傳承自哪裡呢?孟子
  • 陽明心學之「心」究竟是什麼?
    陽明心學,先要弄清何為心,那麼必須先從概念上來明確為什麼是「心」。因此陽明心學之心,側重於後。心的思考過程、思維過程意識性質則就偏向了意識層面,有「有生俱來」的「心」,有需要「致良知」之「心」,是陰陽關係,辯證關係,一體兩面。「心」之用依附於「心」之體,心的整體性,心的存在與心的用,體用關係。
  • 為什麼學陽明心學的人一定要學《大學》?
    我曾在深圳圖書館和東莞圖書館開設陽明心學系列講座,每堂課結束前,我都會講這麼一句話:知而不行只是未知,無論各位在課上聽懂了多少,只要拿回去用,就會有效果,無效找我。 此時,聽眾們往往報之以熱烈的掌聲,似乎在告訴我,他們都聽懂了。有時我不放心,會問多一句:誰能說說看回去後該怎麼用起來?環顧一圈,看到的卻大多數是茫然的眼神。
  • 陽明心學:新時代的燈塔!
    曾經看過先哲王陽明先生的一生傳奇經歷,備受鼓舞,心裡總想著用「陽明心學」來指引我前行。生活每有失意之時,便會想起陽明先生的傳奇人生。「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這是他一生踐行的最高人生智慧!陽明先生於去世前曾言:「此生光明,夫復何求!」試想,生活中的我們,有幾個可以如此光明磊落!不迷茫的人也許在人生路上已然叱吒風雲,然而這並不是人生的全部。我們需要的不只是柴米油鹽,我們需要的很多很多……曾經道法無為,想獨善其身,然而樹欲靜風不止。也曾參悟佛理,想著修行來世,可慧根太淺,難戒煩惱,終究苦海難脫!
  • 「陽明心學」為何在日本獨樹一幟,甚至反過來影響起源地的中國
    天降將大任於斯人,所以日本陽明學在中國清末、改革開放後兩次回傳大陸,為中國陽明學的枯木逢春提供了難得的契機。 此時,陽明先生於龍場悟道後,已提出「心即理」、「知行合一」、「誠意」等心學命題。正德八年六月,了庵桂悟歸國,陽明先生作《送日本正使了庵和尚歸國序》,其真跡今藏於日本三田博物館。日本學者一致公認了庵桂悟將陽明心學傳入日本,故日本陽明學自了庵桂悟始!
  • 《紅樓夢》是一部體現了陽明心學思想精華的小說
    陽明心學是在明代中後期由思想家王陽明創立的一種哲學流派。陽明心學主張「知行合一」、「致良知」、「事上煉」。王陽明繼承了陸九淵的心學,提出「心即理」的主張。將所謂的道德變成一種自然而然的情感,變成內心的道德自覺。陽明心學是一種主觀唯心主義思想,強調個人在進行道德實踐過程中的能動性。
  • 修習陽明心學,一定注意這個最常見的大坑
    陽明心學蘊含著中華文化的精髓,是中華文化智慧的集中體現,陽明心學影響力越來越大,但是修習陽明心學,也需要注意其中的一些「坑」,其中最常見的一個坑,就是學陽明心學後,整天只關注自己的「心」了。心學修習後整天只關注自己的心,這種情況在專門修習的場所、或者平時無事時尚可,但一回歸社會、一遇到事情就發現經常不管用,甚至出現能量下降、糾結之心更加嚴重的情況。
  • 陽明心學是企業管理的終極答案
    @王陽明心學智慧陽明心學是實踐哲學,當然也適用於企業管理的實踐,不但可以使企業管理更上一層樓,更重要的是還決定著企業經營的成敗。可以說,陽明心學是企業管理的終極答案。王陽明創立了心學,對後世影響極大,偉人明確指出:「王陽明心學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精髓,是增強中國人文化自信的切入點之一。」而把陽明心學應用於企業管理,取得非凡成就的案例也有很多,比如日本的經營之聖——稻盛和夫,白手起家創立兩家世界500強企業。
  • 快速了解心學精髓之妙——「普通人」修習陽明心學的幾個建議
    陽明心學,可以說是聖人之學,但做為「普通人」,尚沒有一顆聖人的心,或者不想成為聖人,如何修習陽明心學?王陽明說陽明心學修煉體驗如此美妙,天地萬物一體之心如此活潑潑的,為啥很多人體會不到?快速理解陽明心學的精髓全貌關於陽明心學精髓是什麼,眾說紛紜,從快速體味到陽明心學的精妙之處的角度,對普通人而非聖賢,理解陽明心學的精髓,可以從三個方面入手。
  • 研究||李敬峰:呂柟對陽明心學的辯難及其思想史意義
    呂柟是與陽明「中分其盛」、與湛若水、鄒守益共主講席的關學集大成者,他對陽明心學的認知經歷了始而信、中而疑、終而辯難不已的嬗變。在陽明心學風靡天下之際,他以張載、朱子學為旨歸,以捍衛朱子學正統為己任,圍繞陽明心學的致良知、格物、知行等核心命題,向陽明心學展開不遺餘力的辯難。
  • 紹興文理學院推動陽明心學入校園 成立陽明書院
    紹興文理學院推動陽明心學入校園 成立陽明書院 2012年07月19日 09:11:51   浙江在線07月19日訊兩個多月來,本報一系列「紀王」報導受到讀者關注,並在社會上引發熱烈反響。記者了解到,紹興文理學院日前成立陽明書院,在以此為載體推行學生公寓書院制改革的同時,將陽明心學帶進校園。  在紹興文理學院南山校區的兩幢學生公寓之間,一間掛著「陽明書院」匾額的屋子裝點得古色古香。因為暑假開始,這裡顯得清雅靜謐。屋子內外掛著很多表現王陽明哲學思想的字畫,似乎時時刻刻在提醒著學子應該怎樣做人做事做學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