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民眾為何老對大陸抱有偏見?

2020-12-24 海峽光頭翔

作為駐臺記者,在臺灣經常聽到人說大陸吃不起茶葉蛋,上廁所不關門,偏見重重,氣的冒泡,但是這些誤會是怎麼來的?有辦法改正臺灣民眾對大陸的偏見嗎?還是必須得等統一後才可以呢?今天我們就來聊聊傲慢與偏見的話題。

先來說個小例子,近日,臺灣綠媒一檔政論節目談到大陸「嫦娥五號登月」時,島內媒體人黃創夏信口開河說,阿波羅11號已經上去50年了,因為大陸人看不到外面的資訊,所以別人說很厲害他們就認為很厲害,該節目主持人則在一旁幫腔說「大陸人都以為中國第一個登月」,兩人一唱一和好不熱鬧。不過他們也隨即被網友諷刺是「井底之蛙」。

對於黃創夏和主持人的這一番荒誕言論,立刻有網友吐槽說「這幾個井底之蛙又在一起高唱井口天之歌,可憐啊。」,「看著這些奇葩言論,感覺他們就像小丑一樣可笑」,也有大陸網友說,「我很懷疑這些臺灣人有多不了解大陸,阿波羅登月是基本常識,我們在慶祝自己的成就,並沒否認別國科技偉大,這幫名嘴真的是小人。」

島內民眾經歷了國民黨早期的所謂反共宣傳、民進黨長期的所謂臺獨教育,尤其是蔡英文上任後,變本加厲地推行所謂文化臺獨,以及無良名嘴對大陸的歪曲解讀,大陸在島內的形象日益被妖魔化。

2016年5月21日,蔡英文上任的第二天,時任臺教育部門主管的潘文忠就宣布,廢止馬英九時期微調的高中語文和社會課綱,倒退回陳水扁時期的所謂臺獨課綱。2018年8月13日,臺教育部門「課審大會」拍板決定,中國史不再單獨存在。此外,為了所謂去中,蔡英文當局從去孫、去蔣、去孔子,到不遙祭黃帝陵、去除臺北故宮南院十二獸首、再到降格祭祀鄭成功,一步步地要切斷臺灣與大陸的文化聯結。

不僅如此島內媒體更是推波助瀾,無良名嘴為了迎合民進黨當局昧著良心抹黑大陸。

除了綠營媒體網軍之外,國際反華勢力也在島內不斷妖魔化大陸。

在民進黨當局鋪天蓋地的妖魔化之下,大陸儘管不斷釋出善意,推動兩岸交流交往,但依舊不被相信、不被理解。我們不禁要問,沒有統一,臺灣民眾還能正確認識大陸嗎?

當然可以!

首先,我們自己得講好大陸故事,讓臺灣民眾知道大陸的日新月異,這裡面一個是故事本身夠真實,夠出彩,還有一個就是講故事的方式方法,要用臺灣民眾認可的方式來講述,而不是通篇口號式的宣傳文章。

其次,面對民進黨當局的封鎖,我們可以利用「線上線下」的方式,來突破民進黨當局的防堵,比如最近因為疫情,網絡視頻交流就興起了,這就很好,當然目前這些形式更多還是流於表面,所以我們還要做更多創新和突破,使更多的臺灣老百姓認清楚一個真實的中國大陸。

第三個,還是要發揮已經身在大陸的臺胞的作用,讓他們用自己的言傳身教,告訴島內的民眾一個真實的大陸。最近有很多臺灣網紅看大陸的節目就很好,通過短視頻,VLOG的形式,親身體驗,大陸的繁榮發展,經濟成就,人文盛景,生活便利,等等等等。

所有的誤解都源自無知,只有兩岸相互了解,相互溝通,兩岸才能真正做到兩岸一家親,攜手贏世界。

相關焦點

  • 臺灣人「大陸落後」偏見從何而來?
    近日,臺灣《旺報》刊載文章,講述了一位來自臺灣新北市的學生在大陸參加文化交流後的感悟,「北京處處的行動支付讓自己開了眼界,那一瞬間,誰還敢嘲笑大陸的『落後、沒水準』?反而自己活脫脫成了從『落後臺灣』來的鄉巴佬。」作為一名在大陸求學的臺灣學生,筆者對這篇文章所描述的現象感同身受。
  • 臺灣民眾對大陸的態度為何變化?
    臺灣《中央日報》網絡報6日發表評論說,蔡英文上任後,刻意推動臺灣在各方面疏離大陸,結果造成兩岸關係不穩定、不確定,反而促使更多民眾認為臺灣應該重視和大陸的關係。接近民進黨的一家智庫民調,清楚地說明了這一點。
  • 臺旅遊業者:臺灣人應多到大陸走走 改變那裡很落後的偏見
    據臺灣中時電子報18日報導,最近,臺灣一位從事旅遊業的女士陳姿汝給蔡英文寫了一封公開信。信裡說,最近去臺灣的大陸遊客越來越少,未必與新政府上任有關,而是大陸遊客對臺灣近10年來沒有顯著進步感到失望。她表示,臺灣的觀光產業要爭氣,呼籲政府多鼓勵臺灣人到大陸走走看看,改變大陸「很落後」的觀念。
  • 當前大陸民眾為何不願去臺灣地區旅遊
    當前大陸民眾為何不願去臺灣地區旅遊 時評/三杉      圖/來自網絡 據環球網綜合報導: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上任後,因不承認「九二共識」,造成兩岸關係急凍,陸客大減 臺灣地區旅遊業由於蔡當局不承認「九二共識」、「一中原則」受到了大陸民眾的抵制而赴臺旅遊人數大減。其損失巨大。
  • 臺灣經濟真能完全脫離對大陸的「依賴」嗎?
    一些人死抱「臺灣就是比大陸好」的心態,帶著不承認臺灣競爭力下降的現狀的偏見,戴著有色眼鏡看待大陸崛起,念念不忘曾經的「優越感」。島內政客更是推波助瀾,編織大陸對臺灣的「優勢」是「威脅」,對臺灣的「讓利」是「統戰」。大陸崛起對臺灣既是商機更是機遇。兩岸一家親,兩岸一家人。不管外部勢力如何破壞或者島內一些人如何人為自我阻隔,兩岸同胞的天然聯結始終割不斷、分不開。
  • 臺灣民眾抱怨聲不斷,柯文哲:臺灣「比不上」大陸
    導讀:據相關媒體報導,近幾日,臺灣地區的市容市貌再次成為了熱門話題。臺北市長柯文哲在出席建築工程典禮時所說的言論,引起了網友的熱議。柯文哲表示,臺北當前的市容與大陸一線城市根本無法相比,很多人對臺北市的市容有很大意見。
  • 從喜歡到更喜歡——臺灣民眾愛遊大陸人數創新高
    新華社臺北1月22日電 題:從喜歡到更喜歡——臺灣民眾愛遊大陸  新華社記者喻菲 李凱  「這一輩子可以不去歐洲、美國,但一定要到大陸走走看看。」臺灣逸歡旅遊公司副總經理駱簡豪說,這是許多臺灣民眾去大陸旅遊後的感觸。
  • 大陸學霸為何不願去臺灣讀博士?
    何況,這不只是錢的問題,這是尊嚴的問題,在臺灣這個標榜「民主」的地方,居然會有如此荒唐之政策出臺。臺灣相當一部分人甚至完全不知道陸生是全額自費,而且是按最高標準支付學雜費,他們的偏見就讓他們認定,陸生花了他們納稅人的錢,當局給陸生提供獎學金是對臺灣學生的不公平做法。
  • 陳時中拒絕大陸疫苗,臺灣民眾盼大陸救急
    此語一出立刻遭到了島內民眾的批評。 陳時中的解釋讓島民不安 臺灣民眾無法得到疫苗保障 目前,世界範圍內正在研製的疫苗共有150多支,其中共有9支進入了第三期臨床試驗階段,9支疫苗中中國擁有4支,俄羅斯1支,其餘4支均屬於歐美製造。
  • 臺灣行動支付發展遠落後於大陸,島內民眾:都怪蔡英文拖後腿
    臺灣行動支付發展遠落後於大陸,島內民眾:都怪蔡英文拖後腿 海外網「港臺腔」微信公眾號 2017-10-12 18:07
  • 奉勸民進黨當局一句:早日開放大陸疫苗入臺,別再折騰臺灣民眾了!
    奉勸民進黨當局一句:早日開放大陸疫苗入臺,別再折騰臺灣民眾了!  反觀臺灣島內,牙醫出身的「衛生福利部門」負責人陳時中,在多個場合聲稱「絕不引進大陸疫苗」,但對於從哪裡採購疫苗、什麼時候可以獲得疫苗卻始終含糊其詞,並以「保密」為由搪塞民眾質疑。這位張口閉口「武漢肺炎」的陳先生,在最需要醫生專業精神的時候,枉顧事實,妄稱大陸疫苗「不安全」。
  • 大陸簡體字書籍臺灣熱賣 學者:臺民眾希望了解大陸
    臺灣民眾一直沿襲使用繁體字,所以繁體書籍以及是臺灣民眾的首選,不過近年來大陸出版的簡體字書籍也漸漸在臺灣受到了關注。越來越多的臺灣民眾開始熱衷購買簡體字書籍,專門出售大陸簡體字書籍的書店更加同雨後春筍一般的湧現出來,那麼目前臺灣簡體字的書籍進口數量已經從原先一年16萬冊,增加到現在每年600萬冊,可以說發展是非常快速的。
  • 大陸人在臺灣,臺灣人在大陸,冰火兩重天
    臺灣人在大陸如魚得水,大陸人在臺灣處境尷尬。這是現階段兩岸關係的一個特殊現象。 大陸人赴臺旅遊年年創新高,大陸媒體盛讚臺灣最美的風景是人。對於蜂擁而來的大陸遊客,臺灣民眾偶有抱怨,但也主要集中在大陸客高門大嗓、不守秩序這些小節上,總體上,大陸遊客展現出的強大的消費能力,讓臺灣民眾尤其是旅遊業者笑逐顏開。 蔡英文執政後,兩岸人文交流開始降溫,直到今年,氣氛最冷。
  • 臺灣民眾開始意識到,臺灣註定」離不開「大陸
    但根據臺灣地區內部媒體的報導,可以知道民進黨的這一計劃面臨接連的失敗,今年臺灣對東協的出口處於負增長的狀態,甚至創下了三年以來的最低紀錄。研究臺灣地區問題的專家也表示,民進黨當局這一政策完全就是緣木求魚,想要通過這種手段跟大陸實現經濟「脫鉤」是完全行不通的。
  • 臺灣旅遊業者和民眾期盼更多大陸遊客
    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臺灣民眾赴大陸為270萬人次,大陸民眾赴臺約131萬人次。臺灣觀光業者估計,大陸遊客上半年在臺消費約17.7億美元,比2015年同期減少約15億美元。(完)(來源:中國新聞網)大陸「高鐵套餐」受歡迎 漸成臺遊客大陸行熱門選擇  臺媒:大陸「高鐵套餐」受歡迎 漸成臺遊客大陸行熱門選擇  參考消息網7月25日報導臺媒稱,大陸發展快速的高鐵,不但改變了大陸民眾生活,也改變了臺灣民眾到大陸旅遊的腳步。
  • 到底在臺灣人眼中,大陸人是怎麼樣?一起聽聽臺灣人的評價
    臺灣相信大家都比較熟悉,對於他們一部分來說,總是會對大陸產生一定的偏見,這些偏見就曾為了一種刻板印象,讓他們深信不疑。那麼,到底在臺灣人眼中,大陸人是怎麼樣的呢?一起聽聽臺灣人的評價。
  • 大陸唯一一間臺灣書店 成大陸民眾了解臺灣口岸
    中新網9月5日電 大陸通用簡體字,不過在廈門卻獨獨有人開了全大陸唯一的賣繁體字的書店。店裡不只有臺灣小說、商業書籍、旅遊書,連島內的「政府」出版品,還有「行政院」的預算書都買的到。  據臺灣東森新聞報導,大陸書店多,但有一間書店很不一樣,它是大陸唯一一間臺灣書店。
  • 永和豆漿被測出轉基因,大陸臺灣標準不同引爭議
    永和豆漿向澎湃記者表示,確有此事,該批次豆漿已退貨銷毀,還稱在臺灣,轉基因大豆是可以製作豆漿的。轉基因研究專家認為,只要通過安全驗證,就有理由相信轉基因食品是可靠的,既然臺灣允許轉基因大豆製作豆漿,那大陸禁止該豆漿進口「邏輯不合理」。
  • 城研英華No.22 | 段哲哲等《時間可以改變臺灣青年對大陸學生的偏見嗎?——兩岸青年學生群際接觸的理論探索與實證研究》
    政治社會化是民主化後臺灣社會重要的形塑政治立場的解釋變量。政治社會化的媒介有家庭、學校、共同團體以及大眾傳媒等, 尤其是大眾傳媒可以促進公民在政治方面的興趣、學習、效能與參與。臺灣媒體普遍具有濃厚明顯的黨派立場, 是影響民眾政治立場的重要因素。
  • 時政點評(五)丨美國為了抗疫放下偏見,為何蔡英文還執迷不悟?
    作者:木子自從疫情在全球肆虐以來,一些西方媒體乃至政客就公然污衊我國,甚至一些西方政客公然說新冠病毒是「中國病毒」,以此來抹黑我國,但是現階段科學研究表明,並沒有直接的證據表明我國就是此次疫情的發源地,如今美國為了抗疫都放下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