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最近好幾個閨蜜和我訴苦,說自己好想靜下心來看看書,可是卻總也看不完一本書,為此特別苦惱。雖然苦惱,卻也沒有辦法。就這麼一天天過著、耽誤著、焦慮著。一年又一年,每年的看書計劃,似乎都無法完成,成了一個無解的結。明知道養成終身閱讀的習慣很好,可是,這似乎就像是一個遙不可及的夢一樣,總也觸碰不到。
事實上這個問題,我自己也曾困擾過很久。雖然我遇到問題喜歡去找書來讀。但是那也僅限於我遇到的問題。其它的書籍,還是沒有堅持看書的習慣。這樣自己的閱讀量自然就沒有辦法積累。直到我開始寫文章以後,才發現自己雖有人生閱歷,卻還是書看的太少。於是對讀書有一種求知若渴的感覺。恨不得一夜讀盡天下所有的書。也是因為這個原因,我開始尋找能讓自己堅持讀書的理由和方法。接下來,我將把我從困惑看書到堅持每天快樂看書的一路心得體會分享出來,但願正在閱讀這篇文章的你,從此以後愛上讀看書,放下手機,同時給孩子的閱讀生涯,做一個非常好的榜樣。
到底是什麼在阻礙我們看書的進度呢?
01 從小沒有養成閱讀課外書的習慣
我們那一代人,課外閱讀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我們除了學校發的課本書,根本很難有機會獲得課外書的閱讀機會。特別是農村的孩子。再加上那一代人做學生期間,從老師到家長,都是不主張看太多的課外書。因此許多人沒有太多機會,從小養成閱讀課外書的習慣。這是我們那一代人的遺憾。不像現在的孩子,從小課外書多如牛毛。
我還記得當時我上小學的時候,很喜歡看課外書。有機會花7.2元定一年的小學生月刊。我爸爸死活不同意,就說把學校的書本知識學好就可以了,定什麼課外書,沒這個閒錢。當時我還傷心了好久。這件事讓我對看書的積極性是有一定打擊和傷害的。
02 一讀書就想睡覺
這一點,我想是很多成年人都有的困惑吧,也是我聽過最苦惱的原因。拿起書本就想睡覺怎麼辦?所以乾脆也不敢碰書了。其實這類型的人,一般不外乎兩方面的原因。一是,潛意識裡拒絕看書這麼累的活,找不到享受看書的感覺,所以大腦就自動進入休眠狀態;二是,性格特點上來說,從小視覺注意力缺失導致的。這類型的人通常喜歡聽別人講課,講出來的內容,對文字理解能力弱一些,所以內心也是拒絕看文字的。大腦也就自動開啟自我保護狀態了。當然也許還有其它方面的原因。但是我遇到的多半是這兩方面的原因。
03 看過的書,腦子記不住怎麼辦?
前面說的好幾個閨蜜和我聊看書的困惑,大家都有這種感覺。總覺得好不容易看本書。看完之後,大腦一片空白。覺得這樣看了也等於白看,書上的內容也沒被自己吸收。不像小時候上課學習的時候,讀一篇課文,就會有個大概的印象,再多讀幾篇,就會記的差不多了。可是現在不一樣,一本書很厚不說,不說背出來,至少看完腦子裡要有點印象吧。可是經常是看了跟沒看一樣,那我還看什麼書,不看了吧,就這麼放棄了。
04 許多經典書籍,上學的時候看過了,現在不想看了
這個原因,很容易出現在上學時期,學習成績不錯的人身上。
我家先生就是這麼一個人上學的時候看過太多的書籍,包括中外名著。工作以後,幾乎再也沒有碰過書本了。自從有了網際網路,剛開始就是沉迷電腦;後來智慧型手機出現以後,就是沉迷手機。要靜下心來看本書挺難的。而且總覺得好多書看過了。沒有需要,也沒有再回去看第二遍的必要。這也許是典型的,一切都只是為了升學的後遺症吧。
這幾個原因,是我身邊人經常遇到的。
到底為什麼要養成終身讀書的習慣?
聽聽現代文學家,對閱讀課外書的解讀吧。
愛看書的青年,大可以看看本分以外的書,即課外書。譬如學理科的,偏看看文學書;學文學的,偏看看科學書,看看別人在那裡研究的,究竟是怎麼一回事。這樣子,對於別人,別事,可以有更深的了解。——魯迅
讀過一本好書,像交了一個益友。——臧克家
閱讀是與歷史上的偉大靈魂交談,藉此把人類創造的精神財富「佔為己有」。——周國平
當代人,能靜下心來看書的人真的不多了。所以,我因為自己需要大量閱讀,就去找身邊那些走入社會,還保持閱讀課外書好習慣的學霸取經。學霸和普通人之間的區別,往往並不是智商,而是方法。我相信有些人能夠看書夠快,閱讀量夠大,一定有方法的。加上我自己最近看書的一些心得體會。總結了幾點。
01 不要給自己設限
首先我們要從心理上,不要給自己設限。不要說,我一看書就想睡覺,我看書記不住等等。可能還有許多我不知道的原因和理由,都要統統扔掉。如果我們不首先破除這些限制,我們就無法拿起書本。試想一下,如果我們一開始連碰書都不想碰,又如何讓自己有機會養成良好的看書習慣呢?對吧。我們許多的時候,一件事情無法前進一步,往往就停留在我們自己設置的限制裡。
02 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先養成看書的習慣
丟掉了給自己設定的限制,拿得起書本以後,就要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來定讀書規劃。比如你每次專注看書最多半個小時,那麼你就看半個小時就休息;如果只能看幾分鐘,那就看十分鐘就休息,休息一會再接著看。不要硬撐,硬撐看書,超過自己的身體接受範圍,感覺不好了。就又會啟動大腦自我保護意識。根據自己看書專注的時間是以及速度,制定比如一個月看幾本書的計劃。如果剛開始看書慢,就找薄一些的書來看。等慢慢隨著自己看書的速度越來越快以後,再找厚的書來看。前期,我們容易看完一本書的美好感覺,會讓我們有繼續閱讀下去的動力。
如果我們已經買了很多很厚的書在家裡,又是自己急需要看的內容,那麼我們就讓自己沉浸在書海裡,不要去想這本書我怎麼還沒看完。而是一有空就把那本書拿過來看,直到看完為止。把所有的碎片化時間都用來看這本書,放下手機,隨身攜帶書本。只要我們拿的勤快,而且專注在書裡的內容,就會不知不覺把一本厚厚的書看完。這是我自己最近看書的心得。我買了很多育兒書,心靈成長方面的書,基本都是很厚的。我就用的這個方法,後來也是越看越快。
03 不要想著看一本書就都要記住
我們要清楚一個概念,看書不是為了要記住,而是為了了解。開拓自己的大腦和靈魂的視野。隨著自己的書讀的越來越多,有些相同的內容,慢慢自然就會有記憶。當下看不懂的內容略過,不用花時間去冥思苦想。等有一天我們讀過的書和豐富的閱歷積累到一定程度之後,一回頭自然就懂了。
我們還要清楚另一個概念,我們看過的書,雖然沒有記住書裡的內容,但是都會進入我們的潛意識。潛意默化地在改變我們的觀念,思維模式。短時間內看不到效果,但是長時間積累下來,慢慢效果就會突顯出來。
比如:你慢慢會發現你跟人交流的時候,能用的詞語開始多起來了,知識面也多起來了,深度也慢慢變得不一樣了,讀過的書裡的故事或者某個精彩片段,莫名其妙就講出來了,根本不需要記憶;
你的氣質開始改變了,以前做事可能風風火火,現在做什麼事情,可能會三思而後行了。
這種改變剛開始很慢,很細,慢到可能自己都察覺不到。但是只要我們讀書在堅持,改變就一定在發生著。不用懷疑。
04 看書方法你了解多少
讀書有快讀,泛讀,精讀,反覆讀。剛開始積累量的時候,我們要訓練自己的快讀。積累到一定量以後,開始學會泛讀。泛讀就是看完目錄撿重點內容讀,核心內容讀。精讀就是如果這本書價值很高,剛好當下對自己特別有用處,那麼就要進行第二遍的精讀。反覆讀一般是經典。久不久的拿出來翻一翻,不同的時期,不同的經歷,不同的心境,對經典書籍的理解和解讀是不一樣的。比如中外各大名著等就可以反覆讀。
這些內容只是我個人的一些經驗和方法,不一定全面。我們使用的時候,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定製計劃和進度,靈活運用。總之,能推動自己前進的,就是最適合自己的方法。
結束語:我身邊很多的朋友,在心靈上有困惑,在育兒上有困惑,在婚姻家庭經營上有困惑,我一般和對方聊過之後,都會推薦對方看一些相關的書籍。所以就出現了文章開頭的一幕。以我自己過往的經驗,一個人困惑了,找別人最多的是關鍵時候點醒一下自己,對方就算是看書再多,也不可能把自己看過的書,把書裡面的所有內容都跟你過一遍。但是,我們自己看書的時候,不知不覺可能就解決了我們心中的許多困惑。所以,願閱讀點亮你的生命。閱讀不僅僅是獲得知識這麼簡單,更是讓一個人慢慢擁有一種優雅恬靜的氣質,從容不迫的生活態度,色彩斑斕的幸福人生。
文/俐利
我是一個做了12年的全職媽媽,生活實踐家。用自己親身體驗和幫助身邊人的經驗,分享幸福秘碼,心靈密碼,育兒密碼:讓全職媽媽不再是黃臉婆的代名詞,而是貼著智慧女神的標籤!歡迎關注我,一起討論幸福人生之道,讓我們的人生可以更美麗!本文原創,抄襲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