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元朝時期的詞人姬翼曾作詞《鷓鴣天·霜雪巖巖百物殘》,並於其中感嘆道:「不禁長夜苦漫漫!」由此可見,獨自一人面對漫漫長夜是多麼的難熬。而寡居了47年的清朝慈禧太后又是如何度過孤寂長夜的呢?對於這個疑問,我們或許能夠從一支「玉藕」中找到答案。
01
正如《禮記·喪服·子夏傳》中所言:「未嫁從父,既嫁從夫,夫死從子」,在我國幾千年「男尊女卑」的封建制度之下,女性一直都是作為男性的附屬品而存在,幾乎沒有自由選擇追求自己幸福的權利。在這一點上古代的任何女人都不例外,包括清朝末年翻手為雲覆手為雨的慈禧太后。
慈禧太后葉赫那拉氏,於清文宗鹹豐二年(公元1852年)入宮,成為當時鹹豐皇帝的妃嬪,可是短短9年之後鹹豐皇帝便去世了,所幸葉赫那拉氏此前曾誕下了皇長子愛新覺羅·載淳,也就是後來的清同治皇帝,她才得以母憑子貴成為了慈禧太后。後來慈禧太后經歷了光緒、溥儀兩帝當上了太皇太后,更是成為了當時大清帝國說一不二的掌權人。
然而,無論怎樣葉赫那拉氏畢竟是一個女人,何況鹹豐皇帝去世的時候她才僅僅28歲,年輕貌美孀居47年,還獨掌大權的她自然傳出了許多風流韻事,比如與太監安德海、李蓮英和小德張三人之間的流言蜚語。不過這些言論雖然傳得神乎其神,可太監畢竟是太監,就算他們三人與慈禧太后有任何曖昧,那也不過是心靈上的慰藉。那麼孀居47年的慈禧太后,如何度過孤寂的漫漫長夜?陪葬品「玉藕」為我們揭開謎底。
02
據慈禧太后小宮女榮兒的《宮女往談錄》,以及她後來接受採訪來看,當有人對慈禧太后私生活提出質疑之後,她卻回答:這種事情本來宮裡是不許亂說的,不過至少她在宮裡七八年裡沒有發生過這種事,而且按照皇宮裡的制度也根本沒有可能出現這樣的事。因為每天十二個時辰中都有宮女慈禧太后身邊,一方面是伺候,一方面也是變相的監視。
除此之外,對於外界很多人猜測的李蓮英等幾位太監並未淨根一事,榮兒表示其實宮裡面確實存在有的太監們淨根不乾淨的情況,因為他們很小就進宮了,淨根之後又出現2次發育。但是老祖宗那裡早就留下規矩,每年的春秋兩季都要檢查太監們是否淨身乾淨,就算再受寵愛的太監也不能例外。
由此看來,慈禧太后不僅沒有與宮外之人,比如恭親王等人私下接觸的機會,而且能夠接觸到的宮中之人都沒有那個條件,所以這些猜測和傳言根本就站不住腳。然而,直到慈禧太后的墓穴出土後,從中發現的一支「玉藕」給出了答案。
03
許多人一聽到「玉藕」這個詞,再聯想到其形狀難免會想入非非,覺得很有可能是能夠給慈禧太后帶來慰藉的女性用品,也正是它讓慈禧太后度過了47年的孤寂長夜。事實確實如此,這支「玉藕」陪伴著慈禧太后度過了很多夜晚,只不過其陪伴的方式並非是人們所揣測的那樣罷了。
首先,從這支「玉藕」的外觀上來看,共有三節藕節,一點兒也不光滑,而最下面的藕節之上有代表淤泥的灰色,另外兩節之上還有開出的綠色荷葉以及粉色蓮花,代表著「出淤泥而不染」的冰清玉潔。
其次,我國著名的中醫典籍《本草綱目》記載:玉可潤心肺,柔筋強骨,疏通血脈。而後來李蓮英口述的時候也承認,這支「玉藕」是他見慈禧太后年紀大了晚上經常會失眠,所以找來獻給太后以作鎮魂安眠之用。或許是這支「玉藕」對慈禧太后的睡眠起到了很大的幫助,讓她在那些孤寂的長夜之中都能夠安眠,慈禧太后死時便將它帶進了棺材,希望它能夠繼續陪伴自己長眠吧。
結語
總而言之,生存在中國古代封建制度下的女人,如果夫妻恩愛白頭到老還好,否則不論是夫妻不睦還是丈夫早逝,她們的生活不說變得無比悽涼也至少會很悽清,甚至這種禮儀道德的枷鎖,對於帝皇之家來說更加沉重,大概這也是人們為什麼頻頻猜測慈禧太后的原因,只不過是想看看這位晚晴最有權勢的人能否打破那些束縛吧!
參考資料:
《鷓鴣天·霜雪巖巖百物殘》 《禮記·喪服·子夏傳》
《宮女往談錄》 《本草綱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