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太后,一位清朝末期的風雲人物,在歷史上的爭議也是極大的。縱觀慈禧的一生,可以看出她也是有一些手段和心機,畢竟從宮鬥中脫穎而出的都不是凡人。
慈禧,1852年進了清宮。這個還是懵懂少女的慈禧還是對未來充滿了無限希望,初入宮的慈禧被封為蘭貴人,地位並不是很高,但偏偏被皇帝寵愛,自己也有一些心機,第二年就越升成了懿嬪。因為得到皇帝的寵愛,在四年之後慈禧順利生下皇長子,在同年慈谿被賜封為貴妃。貴妃,是後宮的主要掌權者,母憑子貴的慈禧初嘗到了權力的甜頭在後宮越發順風順水。
後來,同治皇帝駕崩,新上位的光緒帝軟弱無能。慈禧慢慢的獨掌了大權,成為封建歷史上少有的女性掌權者之一。再耗了些手段,慈禧鬥掉了她當政的最大的絆腳石慈安太后。
作為清王室最大掌權者,經歷過後宮的爾虞我詐的鬥爭,又在政權上站穩了腳跟。照理來說,她的後半生就可以順順利利的享清福了。但是,在她28歲的年紀便守了活寡,站在當時地位最高的位置,又不像皇帝一樣坐擁後宮佳麗三千。那他是用什麼來排解孤獨寂寞的呢?
拋開政治不談,慈禧就是一個普通的女子。所以她也有和現在眾多人的排解孤獨的方法,那就是消費。慈禧也是一個消費狂魔,她作為封建王朝最高的掌權者,消費方式肯定不能和平民百姓一樣,必須是只有它獨有的一份。據說她的宮廷生活十分奢華,每天吃一頓飯要上一百零八到美味佳餚,而她每一道菜基本上只嘗一口左右。而且慈禧太后是從不洗澡的,這並不是她太邋遢,她的淨身方式比洗澡可奢華多了。每一次淨身,都有幾個宮女伺候,用潔白的毛巾沾溼玫瑰水在她身上擦拭一次就棄之不用。所以每一次淨身就要浪費一百多條毛巾,而慈禧身上從不會存在水痕。再看她建過的花園,什麼頤和園、圓明園都是舉國之財力。這也是世人對慈禧所詬病的一點。
在很早的時候,奢靡的慈禧太后便迷上了一個手把件,也就是玉藕。很多人一看到玉藕二字便產生了一些不好的聯想,但是這個物品並沒有那麼汙齪。雖說,據民間野史記載,慈禧守寡期間有過不少香豔情史,但這也是無從考證的,也只能成為我們的談資。
在古代,玉的地位十分高。佩戴美玉也是有很長的歷史,這也是象徵佩戴者品質高潔。而且據說玉石有溫養身體的功效。而藕這一植物像極了小孩子的手,在神話中,傳說太乙真人就是用藕段給給哪吒做的身體。所以慈禧把玩玉藕就像在摸小孩子的手一般,是她平日裡來最喜歡的玩具。玉藕的藕尖還可以用來按摩各個穴位,起到養生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