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語 | 原來它們都是披著馬甲的英語!

2021-02-12 港漂圈

圈妹

大家肯定都知道,粵語中的「士多啤梨」是英語strawberry的音譯,還有「巴士」(bus)、「士多」(store)、「士巴拿」(spanner),等等,都是從英語演化來的音譯詞。

這些音譯詞的產生,和廣東、香港地區的歷史有關,具有濃厚的地域特色。今天,我們就來多說幾個源自英語的粵語詞吧~

唱錢:貨幣兌換

讀音:cheung3  cin4

詞源:change

例句:

你去美國之前,記住要唱啲美金啊。

你去美國之前,記得要兌換點美金。

僕街:摔倒

讀音:puk1  gaai1

詞源:poor guy(粗劣的人)

僕街是廣東話中一句很常見的髒話,並不是粗口。十八、十九世紀,好多英國商人來廣州經商,當時廣州碼頭有許多衣不遮體的搬運工人,英國商人稱呼這些碼頭工人為"poor guy」。

後來因為滿清政府 腐敗無能打敗仗,割讓了香港給英國,而當時的英國人為了在香港進一步侮辱華人,將香港好多的下層勞工都稱為「poor guy」。

雖然華工基本上都不識英文,但是都明白到「poor guy」這個詞是侮辱人的意思,所以翻譯成字面就成了「僕街」。

現今,「僕街」一詞實際應用時主要有四種意義:

(1) 摔跤

直接從字面上翻譯的話,「僕」就是跌倒的意思,而「街」就是街道。

(2) 出了麻煩的時侯,脫口而出"僕街",約等於"糟糕了"的意思。

(3)形容一個年輕人比較精明。例如,「僕街仔呀,這樣你都想的出來。」這句話的大慨意思是:"你這個渾球呀,這樣的鬼主意也想得出來!「

茄呢啡:小角色,跑龍套的

讀音:ke4  ne1  fei1

詞源:care-free,意思是這些不重要的演員,是不用care,不需要在乎的

爆格:入屋盜竊

讀音:baau3  gaak3

詞源:burglary

有說法人爆格來自於音譯,但也有說法認為,「爆格」一詞源自古代漢語,是清末民初時巡捕房的用語。「爆」指破壞,「格」指法例,指破壞法律的行為。而當時的盜賊以進屋偷竊較多,久而久之,「爆格」便成了「進屋盜竊」的代用詞。

嗌交:吵架

讀音:ngaai3  gaau1

(對,圈妹在視頻裡又說錯了...原來我竟說錯了這麼多年...淚)

詞源:argue

讀音示範:

更多【粵語講堂】課程,請戳開 ↓↓↓

第二講:只要記住10個詞,玩轉香港茶餐廳不是夢!「走」起!

第七講:「唔該」和「多謝」,傻傻分不清?

第十講:說準粵語的關鍵在這裡!

第十六講:上班還能偷雞?快學點辦公室「行話」吧!

第十七講:「溫書」溫到「落曬形」?考試千萬不能「暈酡酡」哦~!

親愛的小夥伴們,港漂圈的新網站上線啦~新網站裡有專門的「語言交流」板塊,所有的往期「粵語講堂」都在那裡!最重要的是,不管你們是有粵語上的問題需要提問,還是想找個language partner實景練習,都是非常棒的選擇哦~快掃描下面的彩色二維碼去看看吧~

相關焦點

  • 粵語中由英語音譯的詞有哪些?撲街是什麼意思?
    連七八十歲的阿伯都會突然蹦出幾句英語。因為,很多粵語都是披著馬甲的英語。  廣東人掛在嘴上的「撲街」居然是英文來的  在粵語中,有一大波英語演化來的音譯詞,你平時最常講的是哪幾個?  - 唱錢 -  粵語:" 唱錢 " - 貨幣兌換  詞源:change(交換、兌換)  >> 例句  你去美國之前,記住要唱啲美金啊。  你去美國之前,記得要兌換點美金。
  • 【粵語】這些詞原來都是從英語中音譯過來的
  • 粵語「撲街」=poor guy?
    連七八十歲的阿伯都會突然蹦出幾句英語。因為,很多粵語都是披著馬甲的英語。在粵語中,有一大波英語演化來的音譯詞,你平時最常講的是哪幾個?- 唱錢 -粵語:" 唱錢" - 貨幣兌換詞源:change(交換、兌換)>> 例句你去美國之前,記住要唱啲(dī)美金啊。
  • 撲街、茄呢啡、咕喱……每天都說的粵語居然是英文來的!
    就是這麼牛!在粵語中,有一大波英語演化來的音譯詞,你平時最常講的是哪幾個?- 唱錢 -粵語:" 唱錢 " - 貨幣兌換詞源:change(交換、兌換)雖然華工基本上都不識英文,但是都明白到「poor guy」這個詞是侮辱人的意思,所以翻譯成字面就成了「撲街」。
  • 原來會講粵語,就會講英語?
    原來用粵語就可以講英文  相信很多人都察覺到,部分粵語的發音同英文真的好相似。  連經典的粵語「粗口」,原來都是來自於英文單詞。  各位講粵語的街坊,是不是都沒發現原來自己掌握了那麼多英語單詞呢!  其實讀音相似的粵語和英語還有很多很多,由於篇幅原因小微就不給大家一一列舉了啦!
  • 哇,原來這些詞都是從英語中音譯過來的粵語,秒懂了!
    波=ball =球。學過一點廣東話的人都知道廣東人將球稱為波,來自英文ball。所以就有:打波、踢波、波板、波鞋、波衫,等等。不過,因為不知道何時起,香港人把女人乳房戲稱為波。粵語人士就開始慎用波字了。
  • 萬萬沒想到 這些詞原來都是從英語中音譯過來的粵語
    粵語借用英語單詞的方式,主要是英語單詞粵語發音(如波士boss),其次就是英語單詞直接使用(如:我好happy),再次就是半英半粵(如波鞋)。為什麼要借用呢,我想首先的原因就是覺得新鮮、新潮,其次就是漢語的原詞發音不夠響亮、或者不吉利(廣東人是最講「意頭」的),舉例:草莓因為莓字發音等於倒黴的黴,所以粵語中喜歡說「士多啤梨」,來自英語strawberry,此詞發音又響亮又吉利(梨=利)。
  • 那個人又披著馬甲回來了
    今年三月,我們推出了乙一老師披著山白朝子的馬甲寫的現代悲傷集錦《如果我的頭腦正常》,獲得了眾多讀者的喜愛。
  • 鹹濕原來是英文,廣州人都不知道的粵語
    你不知道吧,經常掛在嘴邊的「鹹濕」原來是英文,其實,在粵語裡還有很多不為人知的英文。[鹹濕]好色<英:hamshop,已演化指代妓院>〖典故〗「鹹濕」這個俚語,年青一代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羊城晚報》的《晚會》版曾刊有識者的考證文章,謂「鹹濕」源於英語hamshop(滬人譯為「鹹肉莊」,指妓院)的譯音。
  • 粵語多英文發音原來是這個原因 ...
    粵語借用英語單詞的方式,主要是英語單詞粵語發音(如波士 boss),其次就是英語單詞直接使用
  • 從英語音譯過來嘅粵語!你絕對估唔到原來有咁多!
    粵語借用英語單詞的方式,主要是英語單詞粵語發音(如波士boss),其次就是英語單詞直接使用(如:我好happy),再次就是半英半粵(如波鞋)。為什麼要借用呢,我想首先的原因就是覺得新鮮、新潮,其次就是漢語的原詞發音不夠響亮、或者不吉利(廣東人是最講「意頭」的),舉例:草莓因為莓字發音等於倒黴的黴,所以粵語中喜歡說「士多啤梨」,來自英語strawberry,此詞發音又響亮又吉利(梨=利)。
  • 萬萬沒想到 這些粵語都是英語音譯過來的!
    粵語借用英語單詞的方式,主要是英語單詞粵語發音(如波士boss),其次就是英語單詞直接使用(如:我好happy),再次就是半英半粵
  • 萬萬沒想到 這些詞竟然都是從英語中音譯過來的粵語
    粵語借用英語單詞的方式,主要是英語單詞粵語發音(如波士boss),其次就是英語單詞直接使用(如:我好happy),再次就是半英半粵(如波鞋)。為什麼要借用呢,我想首先的原因就是覺得新鮮、新潮,其次就是漢語的原詞發音不夠響亮、或者不吉利(廣東人是最講「意頭」的),舉例:草莓因為莓字發音等於倒黴的黴,所以粵語中喜歡說「士多啤梨」,來自英語strawberry,此詞發音又響亮又吉利(梨=利)。
  • 莫讓勸退式侵權披上「自願辭職」的馬甲
    對這種披著員工「自願辭職」馬甲的勸退式侵權行為,必須堅決說「不」。對此,勞動監察部門要常態化地祭出依法懲戒的利劍,倒逼企業在得不償失的沉重代價面前主動收斂侵權行為。「勸退對王某形成壓力,使其違心辭職,卻未消除王某對試用期考核的異議;對於劉某,沒有合法解除依據又未經協商一致的勸退必然引發糾紛。」
  • 「隔籬鄰舍」粵語
    粵語在中國大地的風行一時,主要在20世紀末葉。除了因為廣東社會經濟的率先發展令人矚目,更因為來自南方的新生活方式使人眼前一亮。如果把一個國家的語言比作一個大院子,不同的方言正是同住在這個大院子裡的兄弟,圍繞著正中大屋的普通話,它們依各自的方式存在,彼此間就是廣州話說的「隔籬鄰舍」。從隔籬鄰舍那邊聽到抑揚頓挫的別樣語音,不也是世界多彩的展現?
  • 為啥有的粵語單詞像英語?
    為什麼廣東人說英文會比其他省份的人說英文好一點呢其實很大的原因是有很多特殊粵語詞彙本身就是英語演繹來的比如說草莓的廣東話叫【士多啤梨】士多啤梨本身就是英語翻譯過來的草莓=strawberry比如說公交車的粵語叫做巴士巴士很明顯就是英語的BUS以此類推的詞語太多了這個就是廣東人的一大優勢這個優勢我相信有頭腦的人很容易發掘
  • 粵語中的英語痕跡
    我從小就喜歡看港劇,不過小時候看的都是配音版。
  • 粵語最流行?中國每個省都有方言,為何只有粵語形成了流行文化?
    粵語最流行?中國每個省都有方言,為何只有粵語形成了流行文化?在中國,大約百分之八十八到百分之九十的人口是漢族人,也就是說,漢族人口佔中國人口的佔絕大多數。漢族人的母語都是漢語,但並非都是普通話。而北京話和廈門話的差距,比英語和德語的差別都大。漢語的方言,主要有八種。一個是北方方言,使用人數最多,佔中國人口的百分之七十。一個是湘方言,一個是吳方言,一個是贛方言,一個是晉方言,一個是閩方言,一個是客家方言,一個是粵方言。七大方言中(除北方方言外的七大方言),六大方言都受到北方方言的侵蝕,瀕臨消失,只有粵方言例外。為什麼粵方言可以獨善其身?
  • 英語>粵語>普通話,香港本土派心中的「語言階級」
    由於該課程設置為普通話授課,且班中只有不到10人能聽懂粵語,考慮到交流通暢,教授建議演講使用普通話或英語。全班幾乎所有人都遵守規則,唯獨三四位香港學生堅持使用粵語。由於大家聽不懂,課題報告後20分鐘的提問環節,沉默就成了唯一的主題。在這幾位粵語演講者的PPT中,我發現了不少關於內地社會的常識性錯誤。
  • 英語單詞『』投資『』與『』馬甲『』的趣味巧合——invest vest
    英語單詞invest表示『』投資『』,vest表示『』馬甲『』即背心。invest字面上可以理解成『』在馬甲裡面(in)『』,即穿馬甲。穿紅馬甲的交易員在股票和期貨投資中,全世界都遵守一個規矩:工作人員穿馬甲,具體交易員是紅馬甲,前臺服務員黑馬甲,管理人員黃馬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