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稱漢語"純潔性"易被誤解 已有大量外來詞

2020-12-14 人民網教育

  美國職業籃球賽的英文縮寫「NBA」能不能作為一個詞條被收入《現代漢語詞典》?出於對現代漢語的範疇與《現代漢語詞典》的功能的截然不同的看法,導致了針鋒相對的兩個立場的產生。日前,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李敏生、「五筆字型」發明人王永民、《人民日報》高級記者傅振國和翻譯家江楓等百餘名學者聯合籤署舉報信,分別送至國家新聞出版總署和國家語言文字委員會。舉報信稱,商務印書館今年出版的第6版《現代漢語詞典》收錄「NBA」等239個西文字母開頭的詞語,違犯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國務院《出版管理條例》等法規。信中還提出「商務印書館道歉」、「刪除239個字母詞」等要求。

  29號下午,商務印書館舉行對媒體公開的專家研討會,針對舉報信涉及的觀點一一答覆,主要觀點為:《現代漢語詞典》(下稱《現漢》)對239個字母詞的收錄如實反映了當代漢語語言生活的一個側面;字母詞是外來的,但已經進入了我們漢語的交際系統,它就是漢語的詞;對於漢語這麼一種活生生的、發展變化的語言,詞語的用法不是少數人規定的,應該尊重社會公眾的選擇。

  爭論焦點之一:收錄字母詞犯了什麼法?

  舉報者指出,《現漢》收錄239條所謂「西文字母開頭的詞語」,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中第十一條規定:「漢語文出版物應當符合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規範和標準。」此外還違反了國務院《出版管理條例》,其中有關於媒體和文化部門在宣傳中,在適用漢字中不許夾帶西文字母的通知規定。

  《現漢》主編、中國社會科學院原副院長江藍生回應說,實際上舉報者的憑據只是第十一條規定的前半句,後半句是——「漢語文出版物中需要使用外國語言文字的,應當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作必要的注釋。」她說:「我認為《現漢》恰恰就是做了這個工作,給這些西文字母詞用規範的語言文字做了解釋,這樣就為很多同志在使用當中提供了一個參考的文本,應該說善莫大焉。」她補充說明道:「我們把字母詞附在漢語詞的最後面,這種安排本身就說明是把字母詞作為一種特殊的詞類來處理的,其地位和漢語詞是不同的。」

  爭論焦點之二:收錄字母詞是否危害漢語

  「《現漢》第3版收錄了39條字母詞,第5版收錄了120多條,第6版增加到239條。以這個速度推論,100年以後的現代漢語詞典會不會增加到一萬條英語字母詞,那個時候漢語還叫漢語嗎?」舉報者之一傅振國認為,外來事物不經翻譯而直接以英文原詞或原詞組的縮略形式進入人們的語言,對漢語的安全造成傷害。「國內生產總值,用GDP入文;世界貿易組織,用WTO入文。接著是CEO、NBA、CPI、IMF等等排著隊跟進,逐漸成為高頻詞。我們從來不反對漢語吸收外來語,但是我們一定要堅持把外語翻譯成漢語。漢語是非常豐富的,任何外國語言都可以翻譯好。英超、德甲翻譯得很好,為什麼NBA不翻譯;諾基亞、摩託羅拉翻譯得很好,為什麼iPhone、、iPAD就不翻譯?關鍵的問題是我們不翻譯了。」

  中國傳媒大學教授候敏認為上述推論有點危言聳聽,並不了解語言的發展規律。2010年他做過一次調查,數據顯示,每年在廣播、電視等語言載體上出現的字母詞大概有兩千多個,但是人們真正熟悉並且高頻率使用的並不多。「所以絕大部分的字母詞的生命力並不強,也沒必要去擔心中華漢字文化會受到侵略,或我們的漢語會消亡,一定要打一場漢語的保衛戰,那些我們目前還沒有更好的漢語的形式替代的、高頻使用的字母詞,收入《現漢》詞典,便於人們檢索和查找,這是尊重語言事實。」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副所長劉丹青說:「在2000多條字母詞之中,《現漢》只收錄其中高頻使用的1/10,在《現漢》收錄的69000多條條目中間,這239條只佔了0.3%多一點。這樣一個選擇正體現了《現漢》不鼓勵濫用字母詞的導向作用。」他還說,即便是在這239條字母詞條裡,也十分注意通過引導規範來加深英文詞與已有的漢譯詞之間的聯繫。例如收入的「OPEC」詞條,解釋中既有「石油輸出國組織」這樣一個完全意義的條目,也提供了媒體已經使用的中文寫法的英譯詞「歐佩克」,引導人們去使用漢字的中文條目。

  爭論焦點之三:詞典的作用正在變化

  「字典是起到一個規範和標準的作用,特別《現代漢語詞典》的地位和作用,在全國是影響最大的字典,自稱是母典,自稱是權威機構,它的影響是全局性的。把這239個英文詞放在漢語詞典正文裡,比在一般的文章和出版物中隨意夾雜著西文字母的縮略語影響更大、性質更惡劣。」

  面對舉報者對《現漢》的「由愛生恨」,許多詞語工作者感到被誤解的無奈。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副院長賀陽認為,語言學圈外的這些專家可能給語言文字賦予了過多的責任和意義。「對語言來講,不是誰能規定這話能說,那個話不能說,任何人都沒有權力或者這樣的能力做這樣的規定。字母詞能用還是不能用不是禁止得了的,事實上是由社會公眾來選擇的。」他說:詞典只是一個工具書,雖然《現漢》有很大的社會影響,但記錄當代的語言事實、以提供規範化用法的方式來服務於這個事實才是它的基本功能。將《現漢》上綱上線到「武器」的高度,超時空地要求它「健康」和「純潔」,也許過頭了。

  「像蛹一樣,外來詞會經歷四個階段」

  社會語言學研究者、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副教授李明潔告訴記者,在這場爭論中,有幾個可能誤導大眾的方面可以展開說一說。

  「首先,漢語的『純潔性』是一個很容易被誤解的說法。我們的語言生活中有大量的外來詞,換句話說,我們的語言早就『混血』了,只是有些明顯有些不明顯,這239個字母詞是其中最明顯的一種。」她解釋說,外來詞在從外語借到本國語言的過程中會經歷四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最直接的「借」法,像「NBA」、「GDP」屬此類;第二階段變成「音譯詞」,如telephone曾經被譯作「德律風」、cement譯作「水門汀」,而Tofel變成了「託福」;到第三階段就是仿譯詞,如雞尾酒、黑板、籃球等;第四階段完全被本國語言所消化,成為意譯詞,如「德律風」最終成為了「電話」。但並不是每一個外來詞都會走完這連續統一的四個演變階段,某一個詞可能停在某個過程上固定了,或者消亡了,這不取決於任何人為規定,而取決於社會公眾的接受程度。語言發生變化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每個詞都有自己的生命過程,例如「email」剛進入中國人的語言表達時,被叫作「伊妹兒」,還有人試圖寫作「伊美兒」,結果沒多久,這個音譯的過程就走到了意譯,現在大家都叫「電子郵件」,或直接簡稱「電郵」。

  「其次,強調英語不直接『借用』漢語,漢語卻屢屢照搬英語,看上去有道理,好像不平等,實際上忽略了一些基本的歷史事實。那就是近代以來,由於歷史原因,中國文化對外國文化的吸收比較自覺,比西方接受中國文化的程度要高得多。」其實打開胸襟放眼看去,任何一種語言都有外來詞,只是因語言類型的不同形成天然的「親疏遠近」,例如英語大量借用法語詞,日文片假名大量借用漢字,而不少日文片假名漢字又被中文所借用回去,變成了新的中文詞,如「料理」、「冠軍」、「民主」、「科學」等。

  另一點,字母詞的使用實際上也符合了人們的語言生活越來越「經濟化」的傾向。就像「高級中學」早已被我們簡化為「高中」一樣,能用「CT」指代的事物,不一定非要每次都說成「電子計算機X射線斷層掃描技術」;在華的留學生都知道「HSK」指的是漢語水平考試,反過來從事對外漢語教學的中國人在日常交流時也用「HSK」而不是它的中文名。考察語言交流的性質時尤其要注意具體的語境。

  在這場爭論中,李明潔也看到兩個有益的方面。一是人們對漢語文化安全的擔憂是可以理解的,也是值得尊敬的;其次,外來詞的「進口量」增大正是一個國家對外政治、經濟、文化交流頻繁的一種表徵,而越來越多的人們感受到了這一點。「法國社會學家塔爾德說過一句很有意思的話:對立是一種特殊的重複。」李明潔說,這次爭論包含著人們對於外來詞成為語言事實的關注,包含著特別可貴的全社會對於語言文化的重視,「否則吵不起來」。記者 吳越

(來源:文匯報)

相關焦點

  • 讓所謂的「漢語純潔性」隨風去吧
    對漢語來說,外來詞和外來語的引入的速度也是空前的,在這種情況下,前面所提到的理解鴻溝也變得越來越大。對他們來說,這種英文「字母詞」直接引入「漢語」更顯得刺眼。哈佛甘迺迪學院公共政策學者任意也認同這種觀點,他認為:人類語言背後是一部長期複雜互動發展的歷史,但今天所知者甚少;另一方面,語言又是當代國家構建民族認同的核心,故語言民族主義(linguistic nationalism)還會大有影響。
  • 英文縮略詞入漢語詞典 學者打響漢語保衛戰
    然而,包括「五筆字型」發明人王永民、翻譯家江楓等在內的百餘名學者近日卻聯名舉報《漢語詞典》違法。這些學者指出,把英語詞彙「納入」漢語詞典,導致漢英混用,對漢語純潔和漢語安全造成了威脅,甚至「是漢字拉丁化百年以來對漢字最嚴重的破壞」。百餘名學者的「舉報信」可謂一石激起千層浪。對於《漢語詞典》此次收入大量「字母詞」,民間的聲音多為贊同。
  • 人民日報:使用WiFi、iPad等詞傷害漢語純潔性
    隨之而來的問題是,外語詞的過度使用現象日趨嚴重,甚至堂而皇之地出現在正規出版物和正式文件中,引起公眾不滿。4月11日,本版刊發《外來語濫用,不行!》,對此現象進行了報導。報導刊發後引發熱議,特別是引起語言文字工作者的共鳴。那麼,外來語濫用的原因是什麼,又有哪些應對的措施?本版進行解碼。
  • 專家:學者舉報《現代漢語詞典》有思想僵化之嫌
    前日,中國社科院研究員李敏生、「五筆字型」發明人王永民、翻譯家江楓等一百多名學者聯合向國家新聞出版總署、國家語委舉報,稱商務印書館今年出版的第6版《現代漢語詞典》收錄「NBA」等239個西文字母開頭的詞語,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等法規。
  • 外文縮略詞進漢語詞典 百餘學者聯名「杯葛」
    這些詞絕大部分是學界俗稱的英文縮略詞、「字母詞」。《現代漢語詞典》是規範漢語使用的權威詞典。這些學者認為,把英語詞彙「納入」漢語詞典,導致漢英混用,對漢語純潔和漢語安全造成了威脅,甚至「是漢字拉丁化百年以來對漢字最嚴重的破壞」。百餘名學者的「舉報信」可謂一石激起千層浪。但對於《現代漢語詞典》此次收入大量「字母詞」,民間的聲音多為喝彩叫好。
  • 漢典可否附字母詞?漢語在碰撞融合與糾結中發展
    稱該做法已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國務院《出版管理條例》(國務院第594號令)等法規。8月29日,商務印書館總編室主任劉祚臣回應:國務院辦公廳的秘書局2010年曾出臺一個文件,其中規定:對於國家權威機構編寫的漢語詞典中收錄的字母詞,已有對應漢語譯名的,可以使用漢語譯名,沒有對應的則完全可以收錄。「我們是權威出版機構,沒有法律依據豈敢亂來?
  • 開口講「WiFi」、蹦英文 漢語純潔性被破壞?
    原標題:開口講「WiFi」、蹦英文 漢語純潔性被破壞?   有媒體認為,使用WiFi等外來詞有損漢語的純潔性。   新聞背景   隨著全球化、信息化發展,漢語中外來語的使用日益廣泛。   近日,媒體認為,漢語中外語詞的過度使用現象日趨嚴重,WiFi、iPad等外來詞語不應該直接用在正規出版物和正式文件中,翻譯界應為英文縮寫找出切合的中文表達。   用英文讓表達更便利   李明波:漢語中使用某些英語詞彙或縮寫,是否影響漢語的純潔性?我個人認為不會,這只是幫助人們語言表達更便利。
  • 外來詞過度使用傷害漢語純潔性? 專家:杞人憂天
    外來詞過度使用傷害漢語純潔性? 專家:杞人憂天   「為了響應關於保護漢語純潔性的評論,我決定即日起不再使用WiFi、USB等詞彙,而改用無線保真、通用串行總線等說法。另外,請大神指點JAVA該怎麼說?」
  • 外語詞過度使用破壞漢語純潔性?或使表達更便利
    有媒體認為,使用WiFi等外來詞有損漢語的純潔性。  新聞背景  隨著全球化、信息化發展,漢語中外來語的使用日益廣泛。  近日,媒體認為,漢語中外語詞的過度使用現象日趨嚴重,WiFi、iPad等外來詞語不應該直接用在正規出版物和正式文件中,翻譯界應為英文縮寫找出切合的中文表達。
  • 申小龍|「志摩驚醒了我,他變成一種stimulate在我生命中」——尊重漢語表達中的不譯詞
    近幾年來英語外來詞進入漢語語境時不翻譯或半翻譯(如:CT檢查、T恤衫、IC卡)的情況越來越多。讓我不明白的是,這種不譯或半譯的英語外來詞此時進入漢語語境了嗎?這種未經翻譯的詞會破壞漢語語言的純潔性嗎?
  • 南橋:捍衛漢語的開放性
    在接受中國網訪談時,黃先生說:「現在經常看到有很多的文章、報導,中文的句子加了英文的詞,而且這種現象有發展的趨勢,比如說『執行長』,他一定要說CEO,還有外國的人名、地名、外國機構的名稱、新產品的名字,都用了外文。」 維護「漢語純潔性」的呼聲從來就沒有停止過。2002年的時候,復旦大學社會學系教授胡守鈞先生就曾撰文稱「發揚民族精神必須維護民族文字的純潔性」。
  • 漢語詞典可否附字母詞引多方爭議
    稱該做法已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國務院《出版管理條例》(國務院第594號令)等法規。  8月29日,商務印書館總編室主任劉祚臣回應:國務院辦公廳的秘書局2010年曾出臺一個文件,其中規定:對於國家權威機構編寫的漢語詞典中收錄的字母詞,已有對應漢語譯名的,可以使用漢語譯名,沒有對應的則完全可以收錄。「我們是權威出版機構,沒有法律依據豈敢亂來?
  • 牛津詞典否認收上千漢語外來詞 10年僅收1條
    誤傳英國方面同時向本報證實近十年間牛津詞典只收錄了「枸杞」一個詞條近日,有國內媒體報導稱,牛津英語詞典中所收錄的漢語外來語,在2010年底已突破了1000條。而「不折騰」、「人肉搜索」、「三俗」等中國人耳熟能詳的流行語,均被牛津收錄。
  • 70.3%受訪者擔心過度使用外來詞會破壞漢語活力
    82.9%受訪者主張,對於外來詞,既不一概照搬,也不全部拒絕,而是通過高水平翻譯表達出漢語特有的味道    近日,媒體熱議「外來詞」。有人擔心不經翻譯直接應用在日常漢語中的「洋文」會傷害漢語的純潔性。此話題引發了公眾的高度關注。
  • 漢語詞典收錄西方縮略詞遭杯葛 漢語保衛戰正打響
    然而,包括「五筆字型」發明人王永民、翻譯家江楓等在內的百餘名學者近日卻聯名舉報《漢語詞典》違法。這些學者指出,把英語詞彙「納入」漢語詞典,導致漢英混用,對漢語純潔和漢語安全造成了威脅,甚至「是漢字拉丁化百年以來對漢字最嚴重的破壞」。  百餘名學者的「舉報信」可謂一石激起千層浪。對於《漢語詞典》此次收入大量「字母詞」,民間的聲音多為贊同。
  • 外語詞頻繁出現使用過度 影響溝通傷害漢語純潔性
    大量外語詞不經轉換直接使用,破壞了漢語的純潔和健康   「零翻譯」何以大行其道   隨著全球化、信息化的發展,外來語的使用日益廣泛。隨之而來的問題是,外語詞的過度使用現象日趨嚴重,甚至堂而皇之地出現在正規出版物和正式文件中,引起公眾不滿。4月11日,本版刊發《外來語濫用,不行!》,對此現象進行了報導。報導刊發後引發熱議,特別是引起語言文字工作者的共鳴。那麼,外來語濫用的原因是什麼,又有哪些應對的措施?本版進行解碼。
  • 漢語裡有哪些意想不到的外來詞?
    英國王室貴族崇尚法國文化,以說法語為時髦風雅,大批法語詞被吸收進英語,大多涉及軍事、商業、藝術、飲食等。「啤酒、滑鼠、坦克、芒果、幹部……」這些說了幾十年的漢語,竟然最初都不是漢語,而是漂洋過海的外來詞!當然,這些外來詞來自不同時期,不同國家,反映了世界文明在各個時期的走向。
  • 漢語中的外來詞如何翻譯?
    隨著中外交流合作速度的不斷加快和深度的不斷擴展,漢語所吸收的英語外來詞也越來越多。漢語與英語的接觸已達到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相互交融狀態。土司 (toast)、扎啤 (a jar of beer)、比基尼 (bikini)、桑拿浴 (sauna)、高爾夫球 (golf)、滑鼠 (mouse)等大量外來詞彙便是絕佳例證。
  • 翻譯專家:外語詞直接嵌入中文使中文失去純潔性
    翻譯專家:外語詞直接嵌入中文使中文失去純潔性   最近,中文出版物中直接嵌入外語詞的現象又在增多,對此,該怎麼看?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翻譯協會副會長、外語中文譯寫部際聯席會議專家委員會首席專家黃友義說,這種現象不符合國際慣例,可以通過兩種方法將這些外語詞「化」為中文使用。  現在,許多外語詞直接嵌入中文,使得中文失去了純潔性。黃友義說,國際慣例對外語詞都是「化用」的,而不是直接嵌入。
  • 專家稱字母詞入詞典合理又合規 字母詞早已進漢語系統
    語言文字法未就字母詞作規定   上世紀八十年代以來,漢語與外語尤其是英語接觸逐漸頻繁起來,外文縮略語形式的字母詞開始出現在漢語中。2001年12月11日中國加入WTO,之後外文縮略語形式的字母詞大量進入漢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