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陽縣以GPS定位、夜查、暗訪等手段抓幫扶措施落地
扶貧隊員們,加油幹
湖南日報12月27日訊(記者 陳鴻飛 通訊員 譚瀟 劉魁春 戴軍)「我家現在住上了寬敞明亮的紅磚屋,今年還通過駐村『黨建扶貧黨支部』牽線搭橋,改良了板慄品種,搞起了土雞、眼鏡蛇等特色養殖,收入近2萬元。」12月25日,衡陽縣三湖鎮甘泉村村民王大正高興地對記者說。
衡陽縣委常委、組織部部長陽旭輝介紹,該縣有省定貧困村51個、建檔立卡貧困群眾在100人以上的貧困村161個。脫貧攻堅中,存在少數扶貧隊員「走讀」、一些後盾單位幫扶資金不到位等問題。去年5月中旬,縣委出臺「駐村幫扶工作隊管理暫行辦法」,要求加強駐村幫扶工作隊管理,實行嚴格考核。對「吃空餉、掛空名、許空願」等不合格工作隊員進行處置或召回,先後調整、召回駐村工作隊隊長10人、隊員72人。今年9月,縣委又以鄉鎮為單位,成立25個駐村「黨建扶貧黨支部」,由鄉鎮黨委書記擔任第一書記,切實抓好幫扶措施落地。縣委還建立縣駐村辦、縣扶貧辦、縣直後盾單位、鄉鎮、村督查聯動機制,採取GPS定位、日常督查、夜查、暗訪、群眾滿意度測評等方法,對扶貧隊員進行督查。至12月25日,已累計督查47次,通報9次,處理處分扶貧隊員31人。
衡陽縣委書記曾秀介紹,全縣25個駐村「黨建扶貧黨支部」還結合衡陽市委提出的結對幫扶「六個一」要求,共為貧困村實施脫貧致富項目1260個,今年有28個省定貧困村可實現脫貧摘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