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粹德國歐根親王號重巡洋艦記

2020-12-13 華夏經緯網

聲明:本文為新浪獨家稿件,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不得從本網直接下載使用,如欲轉載請與原刊發媒體聯繫。

 

二戰德國海軍歐根親王號重巡洋艦

歐根親王號重巡洋艦下水儀式


  上圖為英國偵察機1941年5月21日拍到的挪威峽灣的照片,最前方是「俾斯麥」號。下圖為從「歐根親王」號拍攝的「俾斯麥」號,攝於1941年5月24日。



  上圖為1941年5月的「歐根親王」號。中為1942年2月下旬在挪威的「歐根親王」號。下為1944年的「歐根親王」號。


  「歐根親王」號 重巡洋艦始末

  ⊙1945年,當第二次世界大戰接近尾聲時,曾經煊赫一時的德國海軍已經變得虛弱無 比,可以使用的大型水面艦隻只剩下以「打不死」著稱的「歐根親王」號重巡洋艦。這艘「幸運戰艦」目睹了納粹第三帝國從興盛到滅亡全過程,雖然其服役生涯中從未單獨擊沉過一艘敵艦,但它一次次遭遇險境又一次次幸運逃脫,堪稱納粹海軍中最富傳奇色彩的軍艦。

  ◆ 建造與命名

  一戰的失敗讓德國人喪失了絕大部分軍事力量,海軍的損失尤其慘重,數十艘大型戰艦無一倖存,德國海軍變成了一支純粹的「岸防海軍」。但軍方並沒有死心,而是一直試圖重建德國海軍昔日的輝煌。「埃姆登」號輕巡洋艦揭開了海軍重建的序幕,之後德國陸續建造了一批輕巡洋艦以及德意志級袖珍戰列艦。但海軍總司令雷德爾並不滿足於現有的成績,參加過日得蘭海戰的他夢想重振德國海軍一戰時的雄風。於是,30年代初,儘管《凡爾賽條約》明文禁止,德國海軍仍開始悄悄地考慮建造重巡洋艦的可能性。

  1933年希特勒上臺後,對雷德爾的擴軍計劃大加支持。受此鼓舞的海軍幾乎立即開始為建造大型軍艦做準備:1934年,海軍參謀部與克虜伯公司籤訂了製造380毫米和203毫米艦炮及雙聯裝炮塔的合同。其中,380毫米艦炮和炮塔為設計中的俾斯麥級戰列艦準備,而203毫米炮則將安裝到設計中的希佩爾海軍上將級重巡洋艦上。「歐根親王」號就是希佩爾海軍上將級的三號艦。

  1935年6月18日,《英德海軍條約》的籤訂,更為德國海軍建造大型艦隻大開方便之門。7月9日,德國政府宣布了一項龐大的造艦計劃:兩艘戰列巡洋艦(沙恩霍斯特級)、兩艘重巡洋艦(希佩爾海軍上將級)、十六艘驅逐艦和二十八艘潛艇。其中第一艘重巡洋艦「希佩爾海軍上將」號已於三天前(7月6日)在漢堡的布洛姆·福斯(Blohm&Voss, B&V)船廠開工(建造代號H);當年8月15日,二號艦「布呂歇爾」號在基爾的德意志船廠開工(建造代號G)。1936年4月23日,追加建造的三號艦上了同在基爾的日耳曼尼亞船廠的船臺(建造代號J)。

  該級重巡洋艦都是以德國歷史上的名將(尤其是海軍名將)命名,三號艦的命名自然也要遵循這一原則。1938年3月,德國吞併了奧地利,為了強調德奧兩國的歷史淵源,粉飾自己的侵略行為,納粹政府決定選擇一位奧地利將軍來命名將於當年下水的重巡洋艦。海軍史學家想起了19世紀奧地利海軍和普魯士海軍的緊密聯繫:那時,奧地利和普魯士是德意志諸邦中僅有的兩個擁有海軍的公國。在1864年的普魯士-丹麥戰爭中,兩國海軍組成聯合艦隊,在奧地利海軍準將特蓋特霍夫指揮下共同作戰,並於當年5月9日在赫爾戈蘭海戰中擊敗丹麥海軍,海軍上將威廉·馮·特蓋特霍夫自然成為命名該艦的第一選擇。但考慮到同樣作為利薩海戰的指揮者,用特蓋特霍夫來命名一艘德國軍艦可能會傷害軸心國盟友義大利的感情,這一方案被放棄,納粹政府選擇了同樣出自奧地利的名將歐根親王來為這艘重巡洋艦命名。

  1938年8月22日,重巡洋艦J在基爾下水,正式命名為「歐根親王」號。前奧匈帝國海軍上將、匈牙利攝政霍爾蒂的妻子瑪格達·馮·霍爾蒂參加了下水和命名儀式,並為這艘重巡洋艦打碎了酒瓶。

  「歐根親王」號從船廠裡就開始了它的傳奇經歷:1939年8月,蘇聯尋求德國在海軍方面的幫助,提出購買德國正在建造中的三艘希佩爾海軍上將級重巡洋艦:「歐根親王」號、「塞德利茨」號和「呂佐夫」號,「歐根親王」號面臨第一次考驗。但從一開始就準備進攻蘇聯的希特勒當然不會允許加強蘇聯紅海軍力量的情況出現,於是三艘戰艦中完成度最低的「呂佐夫」號被同意出售給蘇聯。「歐根親王」號也得以避免成為蘇聯紅海軍「彼得羅巴甫洛夫斯克」號重巡洋艦,但也就此繼續它不幸而又幸運的一生。

  ◆ 初出茅廬,開局不利

  還沒服役,「歐根親王」號就開始顯示它遭遇麻煩的能力和躲過災難的運氣。

  1940年7月1日和2日,還在日耳曼尼亞船廠舾裝的重巡洋艦就連吃兩顆英國炸彈。幸好這兩顆炸彈威力不大,沒有造成多大危害,「歐根親王」號得以在一個月後順利服役,首任艦長赫爾穆特·布林克曼海軍上校。

  與該級前兩艘相比,「歐根親王」號作了一些改進,包括艦體延長4.5米、艦首改為飛剪首、增加兩座對空射擊指揮儀、改變煙囪罩的外形等。這些改進使該艦的船臺周期比它的前兩艘姐妹艦多了半年,建造時間也延長了半年。不過晚服役半年,也讓這艘重巡洋艦免於遭遇德國海軍在挪威的慘重損失,未嘗不是該艦「運氣」的又一體現。

  服役時,「歐根親王」號標準排水量14240噸,裝備有4座雙聯裝203毫米主炮、6座雙聯裝105毫米高平兩用炮、6座雙聯裝37毫米高炮、6門20毫米高炮和4座三聯裝533毫米魚雷發射管,艦體裝甲最厚處達80毫米,最大航速達到32.5節,艦員最多為1600人。與同期其他海軍強國相比,德國重巡洋艦在技術參數上毫不遜色,在防護和生存力上還具備一定的優勢,光學火控系統更是德國人的強項。但動力設備的不可靠一直困擾著「歐根親王」號,同樣的問題也出現在德國其他大中型水面艦隻上,似乎工程師們太過專心於船用柴油機研究,忽略了對蒸汽輪機的改進。

  剛服役的重巡洋艦帶著一群新水兵在基爾附近訓練和試航,三個月的時間讓水兵們熟悉了自己的戰艦,隨後「歐根親王」號被派往波羅的海執行巡邏任務,同時作進一步的訓練。不斷的訓練和試航提高了戰艦的作戰水平,但同樣也讓人厭煩。1940年4月,「歐根親王」號受命從波羅的海返回基爾,準備和「俾斯麥」號戰列艦一起執行「萊因演習」行動,襲擊盟國的大西洋運輸線。

  4月22日,「歐根親王」號從基爾出發,前往格丁尼亞與「俾斯麥」號會合,但很不幸,第二天它就撞上了一顆磁性水雷,雖然對艦體沒有造成太大損害,但主炮射擊指揮儀的光學部分和測距儀都被震壞,不得不折返基爾修理。「萊因演習」行動也只能隨之推遲。

  由於損壞並不嚴重,10天之後重巡洋艦再次出航,一路順風來到格丁尼亞,和等候已久的「俾斯麥」號會合。

  5月5日,希特勒親自來到這裡,視察即將執行第一次作戰任務的兩艘戰艦。

  5月18日,兩艦拔錨啟航,緩緩駛出港口,踏上這次註定將為後人銘記的航程。

  就在兩艦出航的當天,英國皇家海軍派出的重巡洋艦「薩福克」號在丹麥海峽開始巡邏,隨後它的姊妹艦「諾福克」號也加入了巡邏的行列。

  ◆ 激戰丹麥海峽

  5月20日,薄雲,四級東風吹過卡塔加特海峽。

  從格丁尼亞出航兩天以後,德國戰艦編隊在掃雷艇和驅逐艦的護衛下航行在這條波羅的海和北海之間的必經之路。編隊司令根特爾·呂特晏斯海軍中將指望能悄悄通過這條危險的海峽,但他的計劃在這一天落空了。下午一時,瑞典的巡邏飛機從編隊上空飛過,指望飛行員發現不了下面這支艦隊當然是不可能的。不久,正在巡邏的瑞典布雷巡洋艦「哥特蘭」號軍艦從德國軍艦附近駛過,更加明白無誤地告訴德國人被發現的事實。呂特晏斯只能指望瑞典人會嚴守中立原則,但他的禱告顯然沒能感動上帝,兩名親英國的瑞典情報官員很快把這一情報通報給英國大使館,幾小時後英國海軍就已經知道,兩艘威力強大的德國軍艦已進入北海。本土艦隊司令約翰·託維上將命令艦隊準備出擊,同時密切關注德國軍艦的動向。

  從遇到瑞典軍艦開始,德國艦隊開始以「之」字航線航行,防止遭到英國潛艇的攻擊。第二天清晨6時45分,就在離卑爾根不遠的地方,海軍司令部給呂特晏斯發來一份破譯的英軍無線電報,這是一份英國空軍通信站在前一天下午6時8分發給所有巡邏飛機的命令:注意!兩艘德國戰列艦和三艘驅逐艦正朝北航行!——這顯然是瑞典人的情報。

  呂特晏斯決定在挪威的峽灣中休整一段時間,以躲避英國人的偵察。這天上午7時9分,德國艦隊駛進卑爾根以南的科爾斯峽灣,其中「俾斯麥」號停泊於其中的格裡姆斯塔灣,「歐根親王」號和驅逐艦「Z10」「Z16」「Z23」號停泊於卡爾瓦尼斯灣。中午,旗艦「俾斯麥」號給「歐根親王」號用旗語發來21日至22日的行動指示:

  1、 任務:今晚繼續向北進發;

  2、 20時,「俾斯麥」號和「歐根親王」號從卡爾瓦尼斯灣南口出航;

  3、 警戒:22時起,全艦對空火炮保持戰時警戒;23時起,副炮也進入戰時警戒;主炮於明晨根據情況決定是否進入戰時警戒;

  4、 航行途中,全艦於22時前保持2級戰備,之後進入1級戰備;22時前,蒸汽燒滿,保持20節航速,之後加速至27節。

  接到命令後,重巡洋艦在峽灣內下錨,開始加油,同時艦員忙於在軍艦舷外塗上更適合北大西洋的灰色迷彩。正在忙活的德國水兵沒有注意到,英國人的偵察機正從25000英尺的高空飛過,照相機拍到了這兩艘大艦。託維上將從偵察機和間諜的情報判定,停在科爾斯峽灣的就是「俾斯麥」號和「歐根親王」號,並初步推斷他們可能準備從丹麥海峽或法羅群島兩側溜進大西洋。

  夜幕很快低垂,黑暗中,德國軍艦陸續起航。第6驅逐艦中隊在前,「俾斯麥」號和「歐根親王」號保持2級戰備,以20節航速跟隨出發。22時17分,「歐根親王」號駛出峽灣,進入外海,編隊走「之」字反潛航線,航向290度。23時48分,編隊改走直線,航向正北(0度)。

  就在德國戰艦出航的時候,英國人也出動了。託維上將把他的兵力分為兩個編隊:一個以戰列艦「威爾斯親王」、戰列巡洋艦「胡德」號為核心,由霍蘭中將指揮,旗艦「胡德」號;另一個以戰列艦「喬治五世」號、戰列巡洋艦「反擊」號為核心,託維親自坐鎮旗艦「喬治五世」號。這天晚上,霍蘭中將的分艦隊駛出斯卡帕灣,準備前往冰島加油,然後在冰島—格陵蘭島和冰島—法羅群島之間巡邏。託維的分艦隊則在斯卡帕灣待機。

  5月22日,多雲,北海北部刮著4級西南風。英國偵察機頂風起飛,前往科爾斯峽灣監視敵人動靜。7時45分,偵察機給託維上將帶來一個不好的消息:峽灣空了!德國人顯然借著夜色的掩護偷偷離開了錨泊地,整個皇家海軍和皇家空軍立即忙亂起來,大批偵察機被派往挪威和北海北部,力圖找到德國戰艦的去向。

  英國人忙成一團的情報送到呂特晏斯的手上是10時53分,這時護航的驅逐艦分隊已經返航,「俾斯麥」號和「歐根親王」號早已駛過特隆赫姆所在的緯度。看到英國人的忙亂,呂特晏斯對自己的表現很滿意:他成功地使自己的軍艦在沒被發覺的情況下踏上了徵途。正午時分,德艦編隊駛達方位北緯65度53分、東經3度38分,航向轉為324度(西北偏北),向丹麥海峽進發,一切看起來似乎都很順利。呂特晏斯向「歐根親王」號發來下一步行動指示:

  1、任務:12時起開始穿越坐標AF 1675,1155,AE 3313,2257區域(即丹麥海峽水域)。如果當前的好天氣變糟則進入「白色區域」;

  2、全艦戒備,隨時準備戰鬥。如果天氣變壞將另行發布命令;

  3、二級戰備巡航,航速增至24節。從5月23日0400時起,進入一級戰備巡航,航速增加到27節;

  5、 明天1300時,所有鐘錶時間向後撥一小時。(由於跨越了一個時區——作者注)

  在一片樂觀氣氛中,德國戰艦破浪前行。德國海軍北方集群13時12分發來的電報更加增加了編隊的樂觀情緒:由於天氣原因,對斯卡帕灣的照相偵察無法進行,但根據偵察機的目視觀察,斯卡帕灣內至少有四艘大型艦隻。看起來,英國人根本沒有發現漢斯們的行動。

  而在斯卡帕灣,經過了一天的忙亂之後,英國人仍然沒能確定德國軍艦的去向,託維決定作兩手準備。他一方面命令霍蘭中將的分艦隊在冰島西面和西南方向巡邏,一方面率領自己的分艦隊出海,準備在法羅群島至冰島之間攔截敵艦隊。22時45分,「喬治五世」號戰列艦、「勝利」號航空母艦以及四艘巡洋艦、六艘驅逐艦組成的龐大編隊離開斯卡帕灣;第二天7時10分,戰列巡洋艦「反擊」號率領三艘驅逐艦從克萊德灣趕來,與託維在外赫布裡底群島附近會合。

  英國人忙著調兵遣將的時候,兩艘德國戰艦正在與挪威海的糟糕海況搏鬥,奮力前行。編隊仍然保持著24屆的航速,挪威海低垂的夜幕和漫天烏雲隱蔽了戰艦的行蹤,也給編隊航行帶來了不少麻煩。「歐根親王」號幾乎完全看不見前面「俾斯麥」號的身影,只能跟著旗艦的尾跡航行,兩艦隔一段時間就用閃光燈和小探照燈互相聯絡一次,以確認彼此的位置。對德國人來說,這樣的天氣正適合突破英國海軍的防守。「歐根親王」號的隨艦氣象員預測這種天氣將一直持續到他們航行至格陵蘭島南端。

  23時09分,北方集群給呂特晏斯又發來一份電報,在通報了丹麥海峽的冰情後,又給他吃了一顆定心丸:5月18日在普利茅斯發現一艘戰列艦、四艘重巡洋艦,北方集群據此認為英國人沒有發現德國海軍的行動。呂特晏斯信心十足,20分鐘後,編隊轉至266度航向,開始進入丹麥海峽。

  決定性的5月23日很快來到。「歐根親王」號緊跟「俾斯麥」號,全艦保持戰鬥準備,沿著丹麥海峽的浮冰線小心翼翼前行。18時11分,「歐根親王」號發出警報:右舷發現不明船隻!德國艦隊如臨大敵,炮口全部指向該方向。10分鐘後警報解除:一座冰山讓人虛驚了一場。但1小時後,真正的敵人來了。「俾斯麥」號發現340度方向有船隻陰影,距離大約7海裡,那條船很快就躲進遠處的薄霧之中,看起來很像一艘輔助巡洋艦。「俾斯麥」號向那艘可疑的軍艦進行了5次齊射,但無一中的。跟在後面的「歐根親王」號倒是從那艘船巨大的上層建築和三個煙囪上判斷出,他們的對手是一艘重巡洋艦。布林克曼是對的,那就是在丹麥海峽巡邏了三天的皇家海軍重巡洋艦「薩福克」號。

  得到「薩福克」號發回的情報,託維上將大喜過望,他一邊命令「薩福克」號和「諾福克」號保持跟蹤,一邊命令正在冰島西南偏南300英裡巡航的霍蘭分艦隊前往攔截,同時自己指揮的分艦隊也轉向前往丹麥海峽。

  5月24日5時53分,丹麥海峽之戰打響,這一戰已經有太多的書籍和文章描寫,本文在此不再重複。此戰中,「歐根親王」號共發射179發203毫米炮彈和56發105毫米炮彈,而自己毫髮無傷。在「胡德」號被擊沉之前,德國重巡洋艦至少命中英國戰列巡洋艦一發炮彈;隨後又命中「威爾斯親王」號四發203毫米炮彈。

  由於「俾斯麥」號在炮戰中受傷,無法繼續執行任務,呂特晏斯決定讓「歐根親王」號單獨前往大西洋襲擊盟國運輸線,自己則率「俾斯麥」號返回法國港口修理。5月24日14時20分,呂特晏斯給布林克曼發來命令:利用暴雨掩護,「俾斯麥」號將轉向西方航行,「歐根親王」號則保持目前的航向和航速,除非遭遇敵人,否則航行3小時後尋找油船「貝爾辛」號或「洛特林根」號加油。之後獨立執行巡邏破交任務。執行任務的命令是「胡德」。

  15時40分,「俾斯麥」號發來命令:胡德。隨後轉向右舷,消失在「歐根親王」號上水兵們的視野之外。(未完待續) 《國際展望》雜誌 □ 本刊特約撰述 宋 濤

相關焦點

  • 納粹德國歐根親王號重巡洋艦記2
    5月27日,「歐根親王」號接到了出發的命令,它和「紐倫堡」號一起,在英國防空巡洋艦「狄多」號和重巡洋艦「德文郡」號的護送下移泊威廉港。「狄多」號在臨別時給「歐根親王」號發來一條燈光信號:願下次相見時如意。但這兩艘軍艦再也沒有「下次相見」的機會了。  半年之後,根據戰勝國對繳獲的軸心國艦艇抽籤分割的結果,「歐根親王」號成為美國海軍的財產,並於12月13日駛往威瑟蒙德。
  • 幸運之艦歐根親王號重巡洋艦,威名赫赫的珍貴回憶圖集
    歐根親王號重巡洋艦,是德國海軍希佩爾海軍上將級重巡洋艦的三號艦。該艦於1936年4月23日開工建造,於1940年8月1日服役。因為歐根親王號重巡洋艦,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參加了多次惡戰(例如丹麥海峽海戰),每次都能幸運逃脫,而且奇蹟般的倖存到戰後。
  • 歐根親王號重巡洋艦,不僅打趴胡德號,還扛住美軍核彈的轟炸
    德軍的重巡洋艦歐根親王號建造於1936年,二戰中德軍的大型軍艦被盟軍炸的所剩無幾,這樣的一艘大型軍艦能夠倖存到二戰後,實屬不易,不僅如此,歐根親王號還有幸到美國溜達了一圈,這些都要歸功於歐根親王號的好運氣。
  • 《戰艦少女R》歐根親王怎麼樣 重巡洋艦歐根親王屬性介紹
    歐根親王號是一艘隸屬於德國海軍的重巡洋艦,為希佩爾海軍上將級重巡洋艦的3號艦。名字來源於奧地利歷史上一名陸軍元帥歐根親王。用奧地利人為該艦命名... 今天小編為大家帶來的是戰艦少女重巡洋艦歐根親王的屬性介紹。歐根親王號是一艘隸屬於德國海軍的重巡洋艦,為希佩爾海軍上將級重巡洋艦的3號艦。
  • 《碧藍航線》女神化歐根親王受漫迷追捧,可知歷史曾接受核彈洗禮
    歐根親王的誕生歐根親王號重巡洋艦是納粹德國海軍希佩爾將軍級重巡洋艦三號艦,名字的由來是起源於奧地利歷史上的一名陸軍元帥名叫歐根親王。其用此名命名是為了表達德國與奧地利兩國淵源的歷史,實際卻是展示著德國將奧地利吞併的意思。
  • 歐根親王有話說:遠過洋打過仗,扛過原子彈,我才是碧藍航線臺柱
    我是歐根親王曾經在二戰時期效力於納粹德國,在三年前我們以艦娘的身份出現在碧藍航線的海域中,截止今年一月份終於完結了屬於我們艦娘的專屬動畫。有著希佩爾將軍級重巡洋艦的3號艦之稱的我,字的由來取自奧地利陸軍著名元帥弗朗索瓦-歐根,薩伏伊-卡裡尼昂親王,為了紀念德奧兩國的友好情誼。在硝煙四起的戰場之中,不僅有著幸運女神的稱號,也有著最強最硬戰艦之稱。
  • 兩枚原子彈都炸不沉的戰艦 歐根親王號巡洋艦介紹
    今天為大家介紹的戰艦無論在遊戲中還是在現實世界都非常有名氣的一艘戰艦,它曾經歷了兩次核爆炸實驗卻依然屹立不倒,它就是D系巡洋艦:歐根親王號!今天就讓我們詳細了解一下這艘戰艦在遊戲中的實力吧。【D國海軍的中堅力量 歷史上的傳奇戰艦】歐根親王號巡洋艦艦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納粹德國海軍主力戰艦之一,其配備的光學火控系統更代表了當時最高水準。
  • 二戰各國重巡洋艦圖集
    日本「秒高"號重巡洋艦德國"歐根親王"號重巡洋艦日本「羽黑"號重巡洋艦義大利「波拉"號重巡洋艦德國重巡洋艦美國"波特蘭"號重巡洋艦日本高雄級重巡洋艦英國「約克"號重巡洋艦英國重巡洋艦美國「威奇塔"號重巡洋艦日本「加古"號重巡洋艦德國"舍爾海軍上將"號重巡洋艦
  • 德國「獸艦」俾斯麥號,世紀海戰以一敵四十
    一共有5艘,包括「喬治五世」號、「威爾斯親王」號、「約克公爵」號、「安森」以及「豪」號。威爾斯親王」號1941年3月完工。戰列艦正面照片俾斯麥級戰列艦(德文:Schlachtschiff Bismarck,英文:Bismarck class battleship),是納粹德國建成的最大的主力艦,超越了英國皇家海軍旗艦胡德號戰列巡洋艦
  • 圖紙艦興登堡號科普:設計時最大的重巡洋艦,卻難以抗衡其他國家
    此時,正值迅猛發展的德國海軍紀念兩位象徵性德國人:阿爾布雷希特·馮·羅恩(Albrecht von Roon)和保羅·馮·興登堡(Paul von Hindenburg)的時候。興登堡號(Hindenburg)是質變後的重巡洋艦,也是H級戰列艦(H-class battleships)的護衛艦。
  • 它是納粹德國建造的重巡洋艦 戰功卓著卻不受重視 結局很悽慘
    希佩爾海軍上將號重巡洋艦希佩爾海軍上將號重巡洋艦,是德國海軍希佩爾海軍上將級重巡洋艦的首艦(該級重巡洋艦共五艘,實際上只有四艘服役)。1933年,希特勒上臺後,德國開始加大力度擴充海軍。1934年,為了暗中對抗法國建造的阿爾及利亞號重巡洋艦,海軍參謀部為新型重巡洋艦做準備,與克魯伯公司籤訂了製造203毫米艦炮的合同。1935年6月18日,英德籤訂《英德海軍協定》,在法律上允許了德國建造新型重巡洋艦。同年7月9日,德國宣布了一項造艦計劃,希佩爾海軍上將級重巡洋艦正式該計劃其中一部分。
  • 《碧藍航線》歐根親王泳裝手辦 吃手手裸足賽高!
    WAVE《碧藍航線》歐根親王永不褪色的笑容 泳裝ver.手辦 開訂。售價15900円+稅(約合人民幣1033元),預計於2020年6月出荷。  名稱: アズールレーン プリンツ・オイゲン【色褪せないエガオ】  中文名: 碧藍航線 歐根親王 永不褪色的笑容 泳裝ver.
  • 碧藍航線鐵血陣營的逆襲和大勝利:歐根親王婚紗皮膚公開
    碧藍航線即將在6月28日正式進入異色格也就是鐵血陣營的活動時刻,其爆料出來的相關資訊可以說是驚喜不斷,而臨近新版本來臨之際,官方也給玩家帶來了意料之外的驚喜,那就是歐根親王的婚紗皮膚要來了,本次歐根親王的婚紗名為「命運交響曲」預計將於6月28
  • 舊日本海軍高雄號重巡洋艦被英國袖珍潛艇擊沉記
    7月25日,冥河號潛艇拖帶Xe-3號從汶萊基地出發,順利地航渡了五個晝夜,30日夜到達了新加坡附近海面。於是Xe-3號袖珍潛艇離開了拖帶的母艇,開始了獨立的襲擊行動,它利用夜幕掩護一直在水面航行,31日拂曉前駛到了柔佛海峽。 在接近海峽時,Xe-3號遇到了兩艘護送油船航行的日本軍艦,Xe-3號立即潛水進行規避。之後又浮出水面繼續航行。
  • 6年打造39艘超級戰艦,淺談德國悲劇收場的「Z計劃」
    Z計劃(即Z-Plan)是納粹德國海軍在上世紀30年代所提出的「超級造艦」計劃,將重振德國海軍,預計從1935年開始,大幅度翻新和重建該國在海上的軍事力量。首艘裝甲艦為「德國」號,裝備6門11英寸大口徑艦炮,航速能夠達到不錯的28節,此後還陸續打造了「舍爾海軍上將」號以及「施佩伯爵」號,這些德國的裝甲艦被其他國家稱之為「袖珍戰列艦」,畢竟噸位的硬傷擺在那裡。
  • 碧藍航線歐根親王新換裝公開 醉酒吃手手 鐵血陣營的皮膚世界第一
    碧藍航線有關SSR歐根親王的相關換裝皮膚在近日正式透露和公開,對於這次的換裝皮膚,可以說用鐵血陣營的皮膚世界第一來形容,來看看具體的情報吧。本次獲得新換裝的是SSR歐根親王,立繪形象方面真的是讓人OK的類型,依舊是黑色晚禮服的服裝形象,但是姿勢方面選取的是半坐的pose,非常戳指揮官的心。有意思的是這外貌配合微微浮起的紅暈,典型就是醉酒狀態的吃手手。
  • 它是日本最弱的重巡洋艦,也是世界第一級重巡洋艦
    兩次世界大戰之間各國建造的重巡洋艦,大多都屬於條約型重巡洋艦。其他不屬於條約型重巡洋艦的,如德國海軍的希佩爾海軍上將級,美國海軍的巴爾的摩級、得梅因級以及日本海軍的利根級,基本都建造於倫敦海軍條約失效後,而唯一一級建造於條約時代來臨前的重巡洋艦,就是日本的古鷹級重巡洋艦。
  • 二戰驅逐艦與重巡洋艦單挑:撞出40米大口子
    【話說軍世】1940年的北大西洋很不太平,4月德國開始威悉河演習後,英國驅逐艦在挪威偷襲並重創德國驅逐艦隊,隨後英國艦隊全殲德國10艘驅逐艦,不到2個月後,德國沙恩霍斯特級戰列巡洋艦兩姐妹外出「破交」,重炮擊沉英國光榮號航空母艦和兩艘驅逐艦,而在此之前,英國一艘驅逐艦還曾單挑一艘德國重巡洋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