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少父母言行正在培養孩子的自卑?王歐曾直言很難得到父母誇獎

2020-09-12 塗山九尾

孩子的自卑與否與父母言行息息相關。


在多數家長們看來孩子的心智是不成熟的,他們認為孩子沒有與成年人同樣的自尊心,也不需要認同。


因為親子關係無法改變,他們便很少花時間去經營,甚至是隨意對待,所以一半以上的家長忽視了孩子的心理。

事實上,孩子在未出生之前就已經學會了感知情緒,父母的一言一行對孩子的成長形成了潛移默化的影響。


孩子哭鬧、惹事被定義為「熊孩子」,可是事物是有兩面性的,在孩子的某些反應中,我們應該反思的是:難道作為家長就一定是合格的嗎?

父母有多久沒有誇過孩子?

影視演員王鷗在做客《非常靜距離》的時候,提到了自己和媽媽的一段經歷。

那時候,王鷗主演的《偽裝者》與《琅琊榜》相繼播出,周圍的好友紛紛發來祝賀,唯獨母親沒有絲毫表示。

王鷗很傷心,她說:「難道我的存在不是你們的驕傲嗎?我這麼努力不就是想得到父母的認可嗎?」

沒錯,孩子的心理就是這麼簡單,媽媽的一句「你很棒」就已經超越其他人千言萬語。

不知道家長有沒有注意到,孩子取得成績,哪怕是得到一朵小紅花之後,有沒有興奮地向你跑來展示他的小「功勞」,可是作為媽媽或者爸爸的你又有什麼表示呢?

對待孩子千萬不要吝嗇自己的誇獎,儘量當著孩子的面去讚美。


人在最深處的需要,就是感覺被需要。遺憾的是,我們常常視而不見甚至是潑冷水。

你以為的自謙是抹殺孩子自信的利器


父母常常感覺孩子一點也不自信,人前人後沒有落落大方的樣子,殊不知,日常的自謙式回答正在抹殺孩子的自信心。

國人一直相信:滿招損、謙受益。所以面對別人的讚美,總感覺不敢接受,必得找個由頭避過去。

孩子這次的成績不錯,雖然沒有到100分,但是已經達到了優秀。鄰居看到之後,誇獎了幾句:「你兒子考的不錯呀,肯定用功了,是個上大學的料。」

不出意外的話,家長的回答一定是這樣的:「,假用工,能有幾次考高分?」

「你孩子的英語說的真溜」


「沒啥,比他好的多了去了。」

他們可能不知道,這是孩子盡的最大的努力,這份汗水沒有得到預期的讚美反而在口齒之間轉瞬即逝。家長們的無意之舉是中傷孩子內心的暴擊。

暴擊多了,成人都會麻木,更何況是一個孩子。


久而久之,孩子不再期待讚美,並開始陷入自我懷疑,甚至覺得自己一無是處

這種情緒如同慢性毒藥。


張口就來的嘲諷與否定也是元兇

孩子畫畫不錯,正在一臉高興的欣賞著自己的作品,本想拿給媽媽看一下。


誰料,媽媽根本不在意,隨口來一句:「考試又不考這個,畫的再好有什麼用?」那孩子的笑容瞬間凝固在臉上,漸漸地轉變為迷茫、失望。而這些重要的小表情從來不會落入父母的眼中。

但是,當他們看到鄰居的孩子在眾人面前唱歌跳舞表演就會這樣對孩子說:「你看看人家,跳的多好,怎麼你就老是躲在媽媽身後呢?」

其實,媽媽忘了,自己的孩子眼中也曾經有光,只是現在變得躲躲閃閃了。

更有甚者,直接在孩子要做某件事情之前就要「迎接」父母的否定。


「你行嗎?要是做失敗了,可就丟人了。」


這樣的字眼在孩子每次有想法的時候就會出現,如同一道枷鎖、一把剪刀,只要有動作、只要翅膀要成長就會被摧毀。


長此以往,孩子不敢有創意,或者有了創意之後不敢去實踐,因為伴隨著他們創新的同時是自我的否定以及如果失敗了將會受到怎樣的嘲笑。

所以,好多優秀的創新意識在萌芽時期便被他們自己扼殺了。自卑感已經出現端倪。


不得不說,這是父母摧毀孩子的最高境界。他們已經把這種消極的意識成功嫁接到了孩子的大腦中,更可怕的是還會代代相傳。

吝嗇誇獎、隨意的否定和過於自謙正在蠶食著孩子的自信,這種潛移默化的改變是非常可怕的,哪怕是日後想改變、想重新建立自信也是非常難的。因為根深蒂固的東西很難被撼動。


做合格的父母就從鼓勵和讚美開始,用不了多久,你會發現孩子比你想像的要優秀的多。

相關焦點

  • 心理學家:骨子裡自卑的父母,會把自卑傳遞給孩子
    2、被否定的經歷有一個不成文的說法,說一個孩子被誇獎五千次就會獲得很好的自信,當然這或許只是一個說法,不過這也說明了誇獎對於一個孩子是多麼的重要。可是在我們的環境中,父母很少當面誇獎孩子,因為對很多的父母來說,潛意識裡他們認為誇獎孩子,就等於承認自己不行,所以我們見到的很多現象就是父母對孩子一味地的否定。
  • 誇獎孩子只有一句"你真棒",有多少父母真正會誇獎孩子?
    孩子得到來自父母的誇獎,無形之中會增自信心。當孩子有了自信心以後,他們面對困難才會有越挫越勇的底氣;②影響孩子的行為。被父母表揚的孩子,行為上更積極,遇到事情首先想到的是挑戰,而不是逃避。而積極應對挑戰,正是成長型思維所具備的一個特徵。③增進孩子的學習動力。
  • 如果父母不想培養自卑的孩子,就請減少責罵,正確表揚
    原生家庭對孩子的影響是極大的,父母不恰當的教育方式,會給孩子種下或自卑或暴躁或自高自大的種子,這顆種子將伴隨他一生,難以拔除。父母不想培養一個自卑的孩子,一定要做到以下幾點。但是,在打罵孩子時,最基本的底線是,不要在大庭廣眾之下打罵、羞辱孩子,這會深深傷害孩子幼小的心靈,直接導致孩子自卑。其次,在孩子已經為了一件事件很懊悔,很內疚,很傷心和難過時,父母也不要追加責罵了,這可能讓孩子悲憤不已,導致孩子過激的行為發生。最後,在孩子無助時,不要打罵孩子,例如孩子生病時,孩子受欺負時,孩子面對無法解決的困難時。
  •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你的言行會影響孩子的一生
    央視有一則公益廣告,相信大家都應該記得:一個可愛的小男孩,看到媽媽忙了一天回家後,雖然很累,仍不忘端水給外婆洗腳,這位媽媽忙完了回屋,看見兒子端著一盆水,盆裡的水還晃蕩著,跟她說了一聲:「媽媽洗腳!」,所以,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也是孩子最好的榜樣。父母的言行,會被孩子們模仿,言傳身教往往要勝過那些誇誇其談,孩子的行為通常會是父母的翻版。
  • 父母一些錯誤言行,易使孩子逐漸變得自卑,教你幾招可改善
    有比較熟悉情況的親戚說這孩子天天都在家被爸媽說,肯定會養成這種自卑性格的。這種中國式父母最習以為常的「打擊式教育」,其實正在毀掉我們的孩子,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需要的是自信、愛與鼓勵,他們對於世界認知不深,所以會有很多家長看起來比較「可笑」的夢想,但這時候父母如果習慣於給孩子潑冷水,全盤否定孩子,會極大的讓孩子喪失自信心,從而變得自卑和懦弱,家長這種「貼標籤」式的行為,也會在孩子心裡打上烙印,「反正我也做不好,那就連嘗試都沒有必要了。」
  • 父母誇獎孩子有學問,除了會說「你真棒」,還會怎樣誇獎呢?
    有一種說法:好孩子是誇出來。父母誇得好,孩子會充滿自信,更加努力;誇得不當,則會讓孩子產生自滿和驕傲情緒。作為父母,對孩子除了會說「你真棒」,你還會怎樣誇獎自己的孩子呢?1.誇獎具體細節孩子某個方面的能力,在努力之後有了明顯提高,家長要記得誇獎孩子,誇得越具體越好。例如:孩子寫字比以前美觀,如果誇「你真棒」,孩子並不知道棒在哪兒。
  • 當孩子表現出彩時,請父母用"優質的誇獎"鼓勵孩子,更有效果
    現在我們都講究鼓勵式教育,培養孩子的自信心。不過有的家長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也就是知道了要誇獎孩子,但卻沒用對方法,孩子從家長的誇獎中收益不夠。家長不僅要經常誇獎讚美孩子,還要懂得如何誇獎的藝術。家長對於孩子的評價是孩子建立自我認知的基礎,如果孩子總是被家長"挑刺",那麼孩子就很容易缺乏自信,變得自卑。而適當的誇獎不僅能培養孩子的自信,還能幫助孩子進步。現在很多家長都已經知道要誇獎孩子了,而進一步需要被家長了解和學習的是"優質誇獎"。
  • 父母的3種行為,正慢慢把孩子推向「自卑」,長大後難有出息
    毫無保留的在外人面前大聲地責罵孩子,其實是損害孩子自信心的一種手段,可能會將孩子推向自卑。孩子會走向自卑,其實也和父母的教育有很大的關係,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要警惕自己的行為,要知道,父母平日的這三種行為可能會將孩子推向自卑。
  • 幾個現象正在讓孩子變得自卑,聰明的父母早就發現了
    導語:六七歲的孩子非常容易受到外界的影響,聰明的父母此時會幫助孩子建立自信,而馬虎的父母則會順其自然。而大部分心理有問題的小孩,他們和父母的感情都是極為冷淡的,幼年的時候沒有得到父母的關心,而隨著長大,這種心理越發地偏激了。我們要在孩子還小的時候就應該施加影響,給一個好的環境培養,以期有更好的未來。
  • 父母需要在這三件事上面尊重孩子,不然會讓孩子變得自卑沒自信
    父母需要在這三件事上面尊重孩子,不然會讓孩子變得自卑沒自信孩子的性格和父母的教育息息相關,父母給予孩子足夠的愛,孩子也會變得非常的自信開朗。父母需要在這三件事情上面尊重孩子,不然會讓孩子變得越來越自卑。
  • 如何培養自信的孩子,聰明的父母這樣做
    每一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自信的,但是生活中有很多小朋友都缺乏自信。自信對於孩子是有很多好處,那麼,如何才能培養出自信的孩子呢?我們先來看看自信對孩子有哪些好處呢?  自信的孩子在人際交往中常常會得到更多的認可,並且懂得去尊重別人。
  • 芭迪熊分享:寶寶自信還是自卑,取決父母是否做好這5件事
    自信的孩子會有一種特別的魅力,不管是在未來的學習、工作還是生活中,都有著很大的優勢。但自信並非先天而來,而是要靠後天的培養。如果爸爸媽媽平時很少關心孩子的心理狀態,沒有和孩子進行良好的溝通,可能就會導致孩子變得不自信。為此,Cherry老師在講座中首先列舉了孩子不自信的10種表現。
  • 孩子自卑還是自信並不是天生的,而是跟父母大有關係,你做對了嗎
    文|西紅柿媽媽我有兩個表妹,她們年齡相差2歲,但是性格卻南轅北轍,表妹敏敏內向而自卑,表妹文文自信而獨立。晚上,姑姑在群裡說:「我們家就文文最有本事了,疫情之下還能找到這麼好的工作。」孩子第一次說出新穎的詞彙,第一次騎上自如地騎上自行車,哪怕是第一次獨自走進教室,都值得父母誇獎。然而中國的父母往往比較保守,害怕孩子受到誇獎後會飄飄然。
  • 孩子的言行舉止是父母的縮影,有什麼樣的父母就有什麼樣的孩子
    林大姐的朋友圈的動態全部換成了兒子,每天必曬,休班的時候就是霸屏的狀態,孩子的一舉一動,哪怕是入睡都不放過,也得曬一下。剛開始我們還評論,孩子好乖,林大姐很幸福等等一些祝福的話。後來,我的一些同事把她的朋友圈給屏蔽了,後來聊天才得知了原因。有不少同事的孩子是閨女,還有一個同事是要孩子計劃中,一直沒要上,著急。
  • 孩子產生自卑心理有四個原因,父母可用三種方法,讓他建立自信
    很多時候父母無意中的言行,就會傷害孩子的自尊心。例如有的父母,很喜歡拿孩子孩子和其它小朋友比較,或者當著孩子的面,說他不如別人,這是很容易讓孩子產生自卑心理的。如果孩子的自尊心連二接三地被傷害,那麼,就很容易產生自卑的心理了。
  • 家庭教育父母課堂:那些讓孩子自卑的管教方式,家長應該儘早糾正
    四、孩子是否非常依賴父母也許孩子剛剛上幼兒園的時候,還非常依賴父母,這種情況是正常的,因為孩子在剛剛接觸一個陌生的環境。可隨著時間的推移,如果孩子依然習慣性依賴父母,孩子很可能會有自卑的心理狀況,在幼兒園中也可能不喜歡交朋友,內心缺乏安全感。
  • 同是誇獎孩子,清醒父母栽培未來領導者,糊塗父母馴養沒主見員工
    過去中國父母習慣於挑剔的「挫折教育」,擔心誇獎孩子會讓孩子沾沾自喜、驕傲退步。現如今越來越多的父母接受了西方賞識教育的觀念,認為在日常生活裡,多誇獎表揚孩子,會給孩子更多迎接挑戰的勇氣,讓孩子越來越自信。
  • 父母的四種教養方式,容易讓孩子自卑,父母要警覺
    作為父母,都希望自己養育出來的孩子陽光、自信。史丹福大學的心理學教授,通過對上百個家庭的孩子進行調研,指出:孩子的自信心培養與家庭教育息息相關。好的家庭會培養出樂觀向上、謙遜有禮、自信自強的孩子,而那些長大後消極自卑的孩子,往往是由於不合理的家庭教養方式造成的。
  • 如何判斷孩子是否自卑?若有了這6個跡象,父母要重視了
    這時候就會有家長問了,我們足夠愛孩子,也自認為做的足夠好,到底怎麼做才是正確的,如何能夠真正的深入到孩子的內心世界,如何才能夠知道孩子是否自卑呢?造成這種局面,大多是因為孩子的內心過於自卑,他們大多是對自己不夠認可,甚至是否定的,所以不敢甚至沒有自己的看法。各位家長請想像一下,這樣心理的孩子未來步入社會,怕是很難生存,甚至還會更一步加深自己的自卑。
  • 父母必知:正確誇獎孩子的方式
    請注意,我們一定要真心地去誇獎孩子,而不是為了某些目的去奉承、糊弄孩子。這樣才能充分調動孩子的積極性,鼓勵他今後有更好的表現。  2 誇獎過程而非結果     讚美孩子是一門學問,除了對結果表示滿意,我們更應該對孩子在過程中付出的專心與毅力表示讚賞。假如沒有這個努力的過程,也就不可能有完美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