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線09月02日訊下城區的長江實驗小學,今秋開始課程改革:一年級新生,上午上文化基礎課,下午上活動課。消息一出,備受關注。
昨天,長江實驗小學一年級新生報到,每個學生和家長領到了這份傳說中的課程表。記者仔細看了看,像語文、數學等國家規定課程全安排在上午,下午的課程則是《健康遊戲》、《兒童哲學等》、《漢字遊戲》等。
長江實驗小學校長丁杭纓說,這是學校課改第一年,一年級所有新生要實現「一生一表」。
每節課40分鐘縮短為35分鐘
三大類別課程每種上法不同
學校把課程主要分成三類:國家基礎教育課程、廣域課程、項目課程。同時,學校把原本40分鐘的課時長度調整為35分鐘。這樣,每天6節課共多出30分鐘時間,就可以進行更多廣域課程學習。
廣域課程包括:人文、科學、社會、藝術、健康五大板塊。其中,人文板塊的主要內容為語文和英語;科學板塊包括數學和科學,有電子百拼、模型製作等書本外知識;社會板塊將對孩子進行公民教育;藝術板塊則包括街舞、合唱、聲樂、動漫等項目;健康板塊包含籃球、桌球等。整個廣域課程是基礎教育的拓展和延伸。
廣域課程是社團活動嗎?丁杭纓否認了這個說法:「內容聽起來像社團活動,但廣域課程有體系,有內容和教案,不是玩一玩就過去了。」學校每周三下午有一次廣域課程,入學初學生將統一進入《長江訓練營》課程學習,做入學適應性和集體融合度訓練,這一課程結束後,從十月份開始學生在班主任指導下自由選課,包括銀球飛舞、陶藝DIY、頭腦體操和故事沙龍,每門課程是四周,四周結束後重新選擇另外課程。
周五下午放學後為廣域課程特長班,不同年級學生走班上課,包含電子擺平、模型製作、動漫、街舞等,一學期選一次課。等廣域課程選定後,每個孩子就將實現真正「一生一表」。而項目課程一般為各類德育主題活動,例如元旦、六一、勞動節等各種節日,或者以個人理財為主題做討論學習。
廣域課程絕非簡單的社團活動《兒童哲學》成為重點課程之一
基礎課縮短,騰出更多時間上廣域課程,基礎課效果會打折扣嗎?「我們首先要保證國家級基礎課程質量,雖然每節課時間短了,但一部分內容放在了廣域課程裡,下午的廣域課程是對上午的基礎課程的拓展和延伸。」長江實驗小學教學科研室主任俞佳麗介紹。
比如一年級原本沒有科學課,但學校有一門課《玩轉生活》,以數學知識為主,融入生活中的科學知識,學生在數學課上學到「元、角、分」和「時、分、秒」知識,在這門課上老師會通過生活化場景,讓學生知道這些知識點如何應用在生活當中,也為三年級學科學打基礎,「比如冬天下雪了,我們帶學生去玩玩雪,稱稱雪的重量,對重量單位的認識就更形象具體了。」
再看語文,在下午的廣域課程中,有很多內容與語文息息相關。如《漢字遊戲》和《趣味書法》,在趣味遊戲活動中幫學生鞏固上午所學知識,形成自主識字寫字能力。
而在《Open英語》這門課中,有一塊內容是「雙語交際」:語文和英語老師配合完成。「兩位老師把各自學科內能融合的部分寫成教案,然後再把兩個學科串聯起來。」俞佳麗說,早在暑假裡各科老師就在互相配合著寫教案了。
課程表中有一門名為《兒童哲學》的課,這也是學校接下來重點打造的課程。丁杭纓說,自己女兒小時候有時會突然哭著問:媽媽你要是不在了我該怎麼辦?丁杭纓笑著說,每個孩子都會有這樣的擔心和疑問。《兒童哲學》要帶著孩子的「我是誰」「我從哪裡來」「到哪裡去」「人什麼會生老病死」等等問題,通過講故事等形式喚醒孩子的自我意識。
學校將對課改效果做動態監測這樣的上課模式會成為趨勢嗎?
長江實驗小學的課改是省、市立項教育科學規劃重大課題,經過校內教師的長期討論以及浙大教授等專家多次論證,學校老師稱此為「群落式課程」。
「我們的教師團隊是打通的,學生之間可以互相交流,課程內容互相融合。」丁杭纓覺得,以往的課程設置是單一的、線性的、分科的,而如今的課程是多元的、疊加的、連結的、模塊的,「上午的課程以習得間接經驗為主,下午的課程以習得直接經驗為主,而一些主題活動則是培養孩子的綜合能力。」
「一年級的孩子還是多接觸一下新東西比較好。」記者採訪了兩位一年級新生的媽媽。她們覺得這樣的課程設置對孩子很有好處,同時也透露出擔憂:「具體效果怎麼樣,現在還看不出來,試行一兩年後可能會有效果。不過,最終還是要看老師落實得怎麼樣,如果老師做不到,那就打折扣了。」
對此,長江實驗小學表示,將對課改效果實行跟蹤監測,四周為一個周期,等到第二次選課時,進行階段性匯總分析。
長江實驗小學的課程改革,是否是未來小學教學的方向?省教科院副院長王健敏表示:高中課改已經行動起來了,勢必帶動初中和小學課改。
王健敏是此次長江實驗小學課改課題的指導專家之一。她覺得,有這樣的課改,一是因為長江實驗小學作為民辦學校,在課程設置上有較大發揮空間,二是因為此類課程設置確實更利於孩子發展。「我們的課程,不要讓孩子整天坐著,上午是靜態課堂,下午是更多活動,讓孩子們變得更活潑更多元化發展。」王健敏同時希望評價體制也變得更多元:「考察孩子的作品、在校表現、現場發揮等,比單一考試卷要好多了!」
(杭州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