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大膽的教學創新模式會成為未來趨勢嗎?

2020-12-14 浙江新聞

  浙江在線09月02日訊下城區的長江實驗小學,今秋開始課程改革:一年級新生,上午上文化基礎課,下午上活動課。消息一出,備受關注。

  昨天,長江實驗小學一年級新生報到,每個學生和家長領到了這份傳說中的課程表。記者仔細看了看,像語文、數學等國家規定課程全安排在上午,下午的課程則是《健康遊戲》、《兒童哲學等》、《漢字遊戲》等。

  長江實驗小學校長丁杭纓說,這是學校課改第一年,一年級所有新生要實現「一生一表」。

  每節課40分鐘縮短為35分鐘

  三大類別課程每種上法不同

  學校把課程主要分成三類:國家基礎教育課程、廣域課程、項目課程。同時,學校把原本40分鐘的課時長度調整為35分鐘。這樣,每天6節課共多出30分鐘時間,就可以進行更多廣域課程學習。

  廣域課程包括:人文、科學、社會、藝術、健康五大板塊。其中,人文板塊的主要內容為語文和英語;科學板塊包括數學和科學,有電子百拼、模型製作等書本外知識;社會板塊將對孩子進行公民教育;藝術板塊則包括街舞、合唱、聲樂、動漫等項目;健康板塊包含籃球、桌球等。整個廣域課程是基礎教育的拓展和延伸。

  廣域課程是社團活動嗎?丁杭纓否認了這個說法:「內容聽起來像社團活動,但廣域課程有體系,有內容和教案,不是玩一玩就過去了。」學校每周三下午有一次廣域課程,入學初學生將統一進入《長江訓練營》課程學習,做入學適應性和集體融合度訓練,這一課程結束後,從十月份開始學生在班主任指導下自由選課,包括銀球飛舞、陶藝DIY、頭腦體操和故事沙龍,每門課程是四周,四周結束後重新選擇另外課程。

  周五下午放學後為廣域課程特長班,不同年級學生走班上課,包含電子擺平、模型製作、動漫、街舞等,一學期選一次課。等廣域課程選定後,每個孩子就將實現真正「一生一表」。而項目課程一般為各類德育主題活動,例如元旦、六一、勞動節等各種節日,或者以個人理財為主題做討論學習。

  廣域課程絕非簡單的社團活動《兒童哲學》成為重點課程之一

  基礎課縮短,騰出更多時間上廣域課程,基礎課效果會打折扣嗎?「我們首先要保證國家級基礎課程質量,雖然每節課時間短了,但一部分內容放在了廣域課程裡,下午的廣域課程是對上午的基礎課程的拓展和延伸。」長江實驗小學教學科研室主任俞佳麗介紹。

  比如一年級原本沒有科學課,但學校有一門課《玩轉生活》,以數學知識為主,融入生活中的科學知識,學生在數學課上學到「元、角、分」和「時、分、秒」知識,在這門課上老師會通過生活化場景,讓學生知道這些知識點如何應用在生活當中,也為三年級學科學打基礎,「比如冬天下雪了,我們帶學生去玩玩雪,稱稱雪的重量,對重量單位的認識就更形象具體了。」

  再看語文,在下午的廣域課程中,有很多內容與語文息息相關。如《漢字遊戲》和《趣味書法》,在趣味遊戲活動中幫學生鞏固上午所學知識,形成自主識字寫字能力。

  而在《Open英語》這門課中,有一塊內容是「雙語交際」:語文和英語老師配合完成。「兩位老師把各自學科內能融合的部分寫成教案,然後再把兩個學科串聯起來。」俞佳麗說,早在暑假裡各科老師就在互相配合著寫教案了。

  課程表中有一門名為《兒童哲學》的課,這也是學校接下來重點打造的課程。丁杭纓說,自己女兒小時候有時會突然哭著問:媽媽你要是不在了我該怎麼辦?丁杭纓笑著說,每個孩子都會有這樣的擔心和疑問。《兒童哲學》要帶著孩子的「我是誰」「我從哪裡來」「到哪裡去」「人什麼會生老病死」等等問題,通過講故事等形式喚醒孩子的自我意識。

  學校將對課改效果做動態監測這樣的上課模式會成為趨勢嗎?

  長江實驗小學的課改是省、市立項教育科學規劃重大課題,經過校內教師的長期討論以及浙大教授等專家多次論證,學校老師稱此為「群落式課程」。

  「我們的教師團隊是打通的,學生之間可以互相交流,課程內容互相融合。」丁杭纓覺得,以往的課程設置是單一的、線性的、分科的,而如今的課程是多元的、疊加的、連結的、模塊的,「上午的課程以習得間接經驗為主,下午的課程以習得直接經驗為主,而一些主題活動則是培養孩子的綜合能力。」

  「一年級的孩子還是多接觸一下新東西比較好。」記者採訪了兩位一年級新生的媽媽。她們覺得這樣的課程設置對孩子很有好處,同時也透露出擔憂:「具體效果怎麼樣,現在還看不出來,試行一兩年後可能會有效果。不過,最終還是要看老師落實得怎麼樣,如果老師做不到,那就打折扣了。」

  對此,長江實驗小學表示,將對課改效果實行跟蹤監測,四周為一個周期,等到第二次選課時,進行階段性匯總分析。

  長江實驗小學的課程改革,是否是未來小學教學的方向?省教科院副院長王健敏表示:高中課改已經行動起來了,勢必帶動初中和小學課改。

  王健敏是此次長江實驗小學課改課題的指導專家之一。她覺得,有這樣的課改,一是因為長江實驗小學作為民辦學校,在課程設置上有較大發揮空間,二是因為此類課程設置確實更利於孩子發展。「我們的課程,不要讓孩子整天坐著,上午是靜態課堂,下午是更多活動,讓孩子們變得更活潑更多元化發展。」王健敏同時希望評價體制也變得更多元:「考察孩子的作品、在校表現、現場發揮等,比單一考試卷要好多了!」

 

(杭州日報)

相關焦點

  • 未來教育的三大創新趨勢 你了解嗎?
    完美世界教育榮獲年度網際網路創新大獎  教育行業向來是公眾關注的重點領域,在當前崇尚創新和網際網路思維的大環境下,未來教育也呈現出諸多創新趨勢。分析完美世界教育的發展模式,可以發現其往往和未來教育的創新趨勢相吻合,與產業發展帶來的對人才培養的需求多有契合之處,這也是這樣一個教育企業贏得網際網路創新大獎的原因所在。
  • 這會成為未來的趨勢嗎?
    02共享員工合法嗎?03共享員工會成為常態嗎?共享員工模式能否長久?盒馬對此回應說,「盒馬與餐企員工的合作,不是新型僱傭關係,而是臨時的過渡措施。至於後續會不會長期這樣合作?我們要進一步探討。」而國際上的普遍做法是由第三方公司來調配企業間的用工需求,因此靈活用工很可能在未來成為一種趨勢。
  • 乾貨來襲未來M2C電商創新模式能否成為電商主流
    做網際網路公司快8年了,從一個網際網路人的觀察角度給大家解析一下M2C的發展前景和趨勢,究竟未來M2C電商創新模式能否成為電商主流,觀點均是個人看法如有適當之處歡迎之處,觀點僅供參考和共同學習。它本質上是一種基於網際網路上B2C,C2C基礎之上的網上購物模式,未來M2C電商創新模式能否成為電商主流這個是很多人在討論的問題,解答這個問題我們就需要從以下兩個方面分析。
  • 無土栽培芽苗菜種植會成為未來的發展趨勢嗎?
    無土栽培肯定是未來農業發展的趨勢。但無土栽培的高科技含量的設備以及高標準嚴要求的栽培技術,讓很多人望而卻步。對此,山東菜之初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從生產實踐出發,他認為離開「高大上」,無土栽培也能實現。他結合無土栽培芽苗菜的優勢,認為未來無土栽培芽苗菜在以下4個方面有明顯的發展趨勢:節約空間,對土地依賴度低歐美等國家無土栽培技術、設施設備雖然先進,但成本普遍過高,對於我們國內而言經濟上不可行。
  • 「會員制」會成為中國未來的辦公樓租賃新趨勢嗎?
    房地產科技的演進,會否帶來新的管理和收費方式?仲量聯行今天正式發布《探索辦公樓租賃新模式:「會員制」會成為未來的租賃趨勢嗎?》研究報告。仲量聯行認為,為應對辦公樓市場的新增供應高峰以及新經濟行業的崛起,現有的辦公樓租賃或將迎來新模式的競爭,以支付會員費來取代支付租金也許將成為新的模式。
  • 聚焦實踐教學模式改革與創新
    原標題:聚焦實踐教學模式改革與創新 「媒介融合背景下的新聞實踐教學模式研討會」聚焦高校新聞實踐教學模式的改革與創新。與會代表在分享各自院校的教學模式後,就實踐教學的意義和價值、挑戰與局限、發展趨勢等問題進行了深入探討。
  • 線上教育真的會成為未來的趨勢嗎?
    目前應該說,對於新入場的機構和老師還有機會,未來,相信會逐步走上品牌化和個性化,對於培訓科目也會更加細分。不管喜歡不喜歡,線上教育是趨勢。這幾年學科類教學發展比較快,非學科類教育有很大市場空間。所有人都適合網課麼?不是所有的孩子都適合網課的,網課基本上只適合那些學習能力強,自我要求高的學生。
  • 3D列印技術的教學創新應用研究:案例與趨勢
    關鍵詞:3D 列印技術;教學創新應用案例;新趨勢美國新媒體聯盟發布的《地平線報告》(The Hori­zon Report)從2013 年起連續三年提到,3D 列印(3DPrinting)將成為教學的主要技術,並指出未來2—3 年內3D列印將走進教學[1]。隨著3D 列印技術(以下簡稱3D 列印)的不斷普及和創新應用,教師和研究人員對其關注日益增加。
  • 創新是企業的生命,時空鏈模式工具賦能加持你贏得未來
    創新能力是一家企業長久發展的推動力,無界公司秉承著與時俱進的創新精神,自成立至今,緊隨時代的發展趨勢,獨創出符合當今大數據時代的發展趨勢的全新物種——時空鏈模式工具。因此,要想把企業經營做大、心境、格局、思維觀念、認知都必須是站在奪取心智資源的高度,只有這樣才能有和理念匹配的創新模式誕生。2超級模仿可能贏得此刻不斷創新才能贏得未來萬物皆可複製粘貼的時代,你剛剛上新的產品,立刻就有人模仿。
  • 創新教學模式,為本科教育「添磚加瓦」
    教育部近日發布了《全國普通本科教育教學質量報告(2018年度)》,該《報告》總結了我國本科教育取得的進步,同時也指出部分高校在教學上存在的不足。課程設置不合理、考核方式單一、新型教學模式運用不足等一系列問題丞待解決。
  • 這裡創新的教學模式,足夠有趣的人來~
    但是小學生馬上就要放寒假了,想起暑假裡玩王者榮耀被小學生們虐慘的情形,仇視心理立馬出來了,吃雞遊戲不要虐我好嗎?說起遊戲我們發現從王者榮耀的全民追逐到吃雞遊戲的後期崛起,團體類遊戲靠著精美的遊戲模式、豐富創新的遊戲規則迅速在朋友之間擴散,創造了一系列時下最新流行語。而遊戲群體也從中青年到小孩,從男生向女生不斷轉變,爆款遊戲帶來全民遊戲熱。
  • 藉助AI英語教學系統,教學模式迎來革命性創新
    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病毒延遲了各校開學時間,在線教學成為當前大環境下的主流趨勢。而處於疫情中心的中南財經政法大學,以藍鴿AI英語教學系統為載體,通過使用該系統編制的校本教材,為外國語學院學生進行線上授課,教學模式迎來革命性創新。
  • 在線教育必將成為未來教育的趨勢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受時間、空間和不可抗力等因素影響較小的在線教育,頓時成為了家長們關注的焦點。在外界看來,疫情似乎對在線教育行業產生了一種&34;的奇特推動。在線教育為何會具有如此之大的勢能?這還要從當下更大的教育生態說起。目前,國內教育的核心內容已經相對固定,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大方向幾乎無可動搖。因此,在教育形態上的變革空間相對於教育質量與內容的提升會更多。而教育形態變革的主要作用,是使教育變得更加公平、效率和高質量。
  • 服貿會商機:「網課」會成為教育行業的未來嗎?
    (2020年服貿會)服貿會商機:「網課」會成為教育行業的未來嗎?中新社北京9月7日電 (記者 王恩博)新冠肺炎疫情讓許多新業態受到關注,在線教育是其中之一。「網課」會成為教育行業的未來嗎?科大訊飛公司副總裁周佳峰表示,當前線下教育和線上教育融合已成為不可逆轉的趨勢,通過人工智慧手段了解每個孩子在直播課的狀態,能夠更有效地增進學習效果。蓬勃發展的在線教育,也為國際教育交流合作提供了新思路。
  • 創新模式踐行者王溪:突破邊界-教育創新驅動力
    隨著新冠疫情被逐步控制,疫苗也在加速研製投入生產,教育行業在後疫情時代會發生怎樣的變化呢?教育行業應如何破局?記者採訪了創新型教育模式的踐行者王溪。王溪曾為一家創新型素質教育機構的創始人,曾供職於世界500強企業和網際網路上市公司。師範院校科班出身,在家庭角色轉變後,熱衷於對素質教育的探索,憑藉著熱愛投身於教育行業創業中。
  • 「疫情防控常態化下教學模式改革與創新」研討會在上海師範大學召開
    構建面向未來的育人體系  李曄表示,學校是人群高度集中的場所,疫情給高校教學工作帶來重大挑戰。面對疫情下「停課不停學」的特殊形勢,在線教育成為學校教育探索向未來形態轉型的「實戰練兵場」。上海師範大學藉助信息化教學手段的優勢,從以教為主的教學轉變為以學為主,支持教師通過教學設計為學生創造個性化學習的體驗,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育建設一批高階性、創新性、挑戰性課程。未來學校將充分利用「雲」端技術環境,推進教學範式轉變,構建面向未來的育人體系,深化教學改革。我們要繼續在危機中尋求教學模式、教學理念的改革突破點,要在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方面建設取得更大成效。
  • 美院幫網際網路美術學院,新時期未來學校創新模式探索
    11月10—12日,北京美院幫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受邀參加教育部第三屆學校創新發展研討會,作為教育部未來學校美術領域的合作單位,與眾行業從業者在國家會議中心,共同探討網際網路時代教育發展趨勢和創新模式。,美院幫還原「美好成長」網際網路美術教室,向來訪的教育部領導和行業專家們展示了網際網路美術支教模式是如何落地、授課以及後期運維流程。
  • 創新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做到理論聯繫實際
    在職業院校,對學生的培養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職業性特徵,所以教師在授課的過程中一定要立足專業實際,從學生的現狀出發,考慮到未來學生就業的趨向,開展具有針對性的授課,促進學生的全面可持續發展。探究了職業院校教育學課程教學改革的問題,希望能對教育學的教學發展起到一定的積極作用,提升教學的有效性。
  • 專訪中傳教學名師|擁抱未來,探索獨特新穎的教學模式
    王曉豔老師笑言:「一說到財務,你們一定會覺得財務就是算帳的。」因此,如何提起學生興趣,展現會計學科的價值作用,這成為教學中要面對的重要問題。對此,王曉豔老師有一套自己的解答方法——她讓每一位同學手中握有一家上市公司的案例,把學生帶入到企業經營的情境裡,將財務分析與企業的經營活動融合在一起,使理論有例可展,實踐有據可依。此外,思維方式也是王曉豔老師的教學重心之一。
  • 巨證未來創新「人工智慧+教育」模式,推動教育行業新方向
    傳統的職業教育模式受限於時間和空間,讓優質教育出現了普惠程度較低、分布不均的情況。而網際網路+教育的出現,則為職業教育的發展帶來了新... 傳統的職業教育模式受限於時間和空間,讓優質教育出現了普惠程度較低、分布不均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