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已經有部分人已經復工,但線下餐飲、酒店、影院、百貨企業仍暫時歇業,他們的員工去哪裡了?
疫情爆發前,邵百順是一名酒店廚師。疫情爆發後,酒店一直無法開工,復工遙遙無期。作為家庭的支柱,邵百順呆在家裡憂心忡忡,無聊時刷刷手機。
直到有一天他看新聞刷到了「餓了麼藍海就業共享平臺」,於是就應聘成了一名家樂福超市分揀員,也就是共享員工。
廚師變身分揀員
他覺得這份工作很重要也有成就感,既能增加自己的收入,也能幫助特殊時期出門不方便的人們。共享員工對於個人來說,救的不止是飯碗,也是救命,給了一個家庭希望。
這些公司開始共享員工
雖然不能出門,但人們的吃穿用度還是要買的,網上購物讓盒馬、京東、美團、蘇寧等零售業平臺業務量劇增。
數據顯示,蘇寧易購平臺上關於蔬菜、水果的訂單量同比增長達680%;京東生鮮從除夕至初九銷售同比增長215%;每日優鮮從除夕到大年初八實收交易額相比去年同期增長350%。訂單量大增,同時帶來了用工荒。
盒馬借兵,圖片來自盒馬
為解燃眉之急,盒馬在2月3日推出「共享員工」計劃。截止到10號,盒馬已與餐飲、酒店、影院、百貨等行業的32家企業達成合作,借兵1800餘人臨時到盒馬「上班」。
盒馬也宣布面向社會,包括2020屆應屆生開放3萬個崗位,涉及餐飲技術、運營、市場等,也包括一線門店小二,其中配送小哥最為緊急。
共享員工舉措,圖片來自人民網
此後,京東、蘇寧、沃爾瑪、聯想等企業相繼跟進,推出了類似的「共享員工」舉措。報名共享員工的人員經過在線面試、技能培訓、體檢後上崗。
共享員工合法嗎?
作為個人應聘的共享員工,如果工作合格,員工也有意願,則可以轉為長期員工。
而企業之間的共享員工,是否合法呢?
從雲海餚與盒馬鮮生共享員工的情況來看:雲海餚不具備勞務派遣資質,不能派遣員工到盒馬。雲海餚向盒馬派遣員工,不以盈利為目的,且員工自願去盒馬上班,且雙方都獲益了。
據律師分析,其共享員工是在甲方企業與乙方企業之間互相合作的前提下進行,「共享員工」與甲方企業勞動關係仍存續,其僅是在甲方停業期間到乙方企業工作,所以「共享員工」在不違反《勞動合同法》相關規定的情況下與乙方建立勞動關係,符合法律規定,也就時說「共享員工」新型用工形式,具有法律上的可行性。
這一新型用工形式,有如下優勢:
1. 減輕了停工企業向員工支付工資的現金流壓力;
2. 解決了疫情期間用工荒企業人力短缺問題;
3. 創造了很多就業崗位,增加了「共享員工」的個人收入,同時也學到了新技能;
4. 為企業平穩過渡疫情,提供良好的商業基礎。
不過,這種用工模式也存在bug,比如社保繳納問題、工傷認定問題、甲方商業機密洩露、「共享員工」不願回原單位造成人員流失、員工安全等風險。
共享員工會成為常態嗎?
共享員工模式能否長久?盒馬對此回應說,「盒馬與餐企員工的合作,不是新型僱傭關係,而是臨時的過渡措施。至於後續會不會長期這樣合作?我們要進一步探討。」
圖片來源盒馬
目前,業內認同的共享員工形式主要有3種:一種是時間相對固定,在一段時間裡進行人員調配;一種是短時間的小時調配;另一種是根據任務需要進行人員調配。調配渠道主要借力政府相關部門就業窗口、餐飲協會和第三方中介機構。
前華為全球團隊建設負責人、人力資源與戰略專家冉濤表示,共享員工模式實際上在國際上已非常流行,這在國際用工標準中叫做「靈活用工」。
公開資料顯示,2019年,日本企業界靈活用工滲透率已高達49%,美國緊隨其後達到42%,而中國的靈活用工滲透率僅為9%。
與靈活用工不同的是,「共享員工」是企業與企業之間自行調配人力資源,解決特殊時期的問題。而國際上的普遍做法是由第三方公司來調配企業間的用工需求,因此靈活用工很可能在未來成為一種趨勢。
未來你可能不屬於任何一家公司
未來,社會的組織結構將由「企業+員工」變成「平臺+個人」,人們可能不會屬於任何一家公司。人們用自己的知識和技能,售賣自己的勞力,去服務不同的公司。
《未來的工作:傳統僱用時代的終結》是一本關於未來工作趨勢的書,作者認為,現在90%的全職工作崗位在未來20年會消失,全職的員工會變成自由工作者,企業也會把工作的重心逐步轉移到外包公司和合作夥伴中去,傳統的企業組織模式會被顛覆。
圖片來自得到
對個人同樣如此,「共享員工」模式的到來,讓個人工作的穩定性和邊界越來越低,如果只是一味地吃老本,而不提升技能,最終面臨的是社會的淘汰。
而當我們把根基打得紮實,在把自己本職工作做好的前提下,不斷打造屬於自己的技能包,不論發生什麼突發狀況,也不至於擔心自己失業沒有收入,因為那時的你,已擁有了隨時都能賺錢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