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傳傳 中國傳媒大學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
近日,經我校評選並報黨委常委會討論
確定了2020年中國傳媒大學優秀名師獎名單
今天,讓我們一起走近王曉豔和陳京煒老師
聆聽兩位教學名師的故事
●王曉豔:財務思維的引路人●
「是對過去的肯定,也是新的開始」,提起榮獲中國傳媒大學教學名師獎時,王曉豔老師這樣說道。作為經濟與管理學院的教授,王曉豔老師主要講授財務會計相關課程,以理論導實踐,化枯燥為趣味,擁抱前沿,把握當下。這是她三十年來的前進方向,也是教學相長的名師勳章。
聯繫實際,化枯燥為樂趣
提起會計,很多人第一反應是枯燥、瑣碎與乏味。王曉豔老師笑言:「一說到財務,你們一定會覺得財務就是算帳的。」因此,如何提起學生興趣,展現會計學科的價值作用,這成為教學中要面對的重要問題。對此,王曉豔老師有一套自己的解答方法——她讓每一位同學手中握有一家上市公司的案例,把學生帶入到企業經營的情境裡,將財務分析與企業的經營活動融合在一起,使理論有例可展,實踐有據可依。
此外,思維方式也是王曉豔老師的教學重心之一。在她看來,大學應該告訴學生解決問題的邏輯方法,而不只是去解決什麼問題。會計學習「更重要的是通過這種分析手段和方法,讓學生有一個看待企業的新視角」。這種「財務人」的思維,讓學生獲益匪淺。
攜手科技,積極擁抱變化
財務工作的基礎是對信息進行收集與分析,大數據背景下,傳統財務部門的工作也在革新。「每個人都對信息的形成做出貢獻,藉助大數據工具,我們做到了信息的實時分享。」王曉豔老師十分重視科技對業界的引領作用,她注意到數據已經進入到經營的各個階段,熟悉整體流程,密切信息往來,在成為業內潮流的同時,也變成她對學生的素養要求。
上半年的疫情使線上教學不可避免,作為擁有多年實踐經驗的老教授,王曉豔老師沒有固步自封,開放的心態讓她積極接觸新興科技潮流與教學模式,並率先進行嘗試。「過完春節不久,我就開始收集新的教學軟體,嘗試去掌握它的各個功能,並進行對比。」到3月實際開學時,她為學生選取到更加實用的平臺,提高了網課效率。
做好當下,展望未來
對於獲得中國傳媒大學教學名師一事,王曉豔老師認為這是對過去教學成果的褒獎,但過去已經翻篇,當下更加重要。不久前,她從工商管理系主任轉為創新創業中心副主任,「未來我會在這個領域投入非常多的精力。」在輔修教學平臺以及就業創業指導這個新階段,王曉豔老師正穩紮穩打地向前邁進。
踏實苦幹,積極創新,王曉豔老師的願望十分簡單:「在自己的崗位上發光發熱,做一名優秀的老師」。無數經管學子被她的熱情與努力感染,在愛上會計這門學科的同時,以全新的視角觀察世界,投身實踐。而王曉豔老師也將繼續創新實踐,把握當下,博學敬業,桃李芬芳。
了解了王曉豔老師「化枯燥為趣味」的教學模式
讓我們走進陳京煒老師的「闖關式」課堂看看吧
●陳京煒:在混合式教學中不斷「闖關」●
「教師是太陽底下最崇高的職業」,談到教學名師這一稱號時,陳京煒老師告訴記者,教學名師不僅是學校對她工作的認可,更是學生對她的肯定,「這是我職業生涯中很開心的一件事」。
陳京煒,藝術學博士,副教授,現任中國傳媒大學動畫與數字藝術學院副院長。自2014年以來,陳京煒逐漸開始探索翻轉課堂等混合式教學手段,並主持《遊戲心理學》《虛擬實境技術及應用》慕課建設,其4期《遊戲心理學》課程選課人數平均超5000人次。期間,陳京煒出版專著1部,發表多篇代表性學術論文,其《中國動態影像敘事從探索走向變革》一文於2018中國動態影像視覺藝術高端論壇中榮獲一等獎。
陳京煒十分注重科研項目的科學研究服務與支撐教學,她通過「智能媒體時代中國傳統文化教育作品創作」、「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新性發展研究」等項目探索貫徹課程思政與作品思政的途徑與方法。「課堂是一場充滿設計感的遊戲」,陳京煒以她獨特的教學理念向大眾展現出了教學模式未來可能的發展方向,也讓我們看到了她心中對學生的愛和強烈的職業責任感。
混合式教學:勇於探索,求於實踐
作為第一批向學校申請混合式教學授課的教師,陳京煒面臨著重重考驗:一是沒有足量教學案例可以參考,二是課程設計基本從零開始。儘管如此,滿懷著對這份事業的熱愛,她仍選擇成為一位教學上的探路者,在摸索中不斷前進,向未來發起挑戰。她將線上和線下教學相結合,線上教學講授理論知識,為線下教學做鋪墊;而另一板塊則採用「G-OWPS線下教學」模式,即遊戲化設計(Gamification)、明確教學目標(Objectives)、熱身活動(Warm-up)、參與式學習(Participatory Learning)和總結評述與延展思考(Summary),以此提升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並為後續學習指導方向。
「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近十年,陳京煒老師在混合式教學授課的實踐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逐漸形成獨特的授課特色。在疫情期間,「雲課堂」這一教學形式也逐漸普及,陳老師所總結的線上教學經驗得到了更大範圍的應用和推廣。
陳老師將創新模式運用到實踐中去,引領了學生前行的道路,也成功照亮了教育事業的新思路、新方向。
「闖關遊戲」——架起師生溝通的橋梁
教學過程中,陳京煒老師逐漸形成了以「遊戲」為核心概念的教學理論。主攻遊戲創作方面的陳老師,把課堂變成了富有趣味的「闖關」遊戲,引導學生在遇到挫折的迷茫和收穫成功的喜悅中不斷「升級」,實現「低起點,高落點」,從而提升學生的知識素養和能力水平,促進師生互動交流。同時,陳老師在課堂教學中很好地融入了課程思政與作品思政,與思政課同向同行,貫徹了全方位育人的教學理念。
在課堂這款趣味遊戲中,闖「教學關」意味著展示課堂的可塑性,培養學生綜合素養。「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陳老師深知單純地傳授知識是不夠的,因此她致力於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她堅信,「理性思考、敢於質疑」的精神價值往往會比一門課程展現出的內涵更加豐富。在陳老師的課堂上,學生們收穫的不僅僅是可以謀求「飯碗」的硬實力,更是可以幫助自己在未來走得更遠的精神滋養。
闖關的不僅是學生,陳老師也需要闖「學術關」。遊戲作為新興學科,國內理論研究薄弱,學術研究和教學共同進步便成為了該學科的一大特色。因此,陳老師立足於設計學,通過「獨立遊戲現狀」、「電子遊戲分級」等基礎研究支持《遊戲心理學》《遊戲創作》系列課程的理論建設。陳老師不斷從課題中汲取靈感,將研究成果和教學相結合,取得許多成效。在她看來,「學科理論的不斷完善是教學進步的基礎」。
用愛傾聽學生,用責任澆築未來
「溫柔、負責、隨和、幽默」是學生們給陳老師貼上的標籤;「寓教於樂,循循善誘」是大家對陳老師教學風格的評價。提起陳京煒老師,同學們的感激和敬佩溢於言表:「陳老師的課程深入淺出,在作業方面很少設限,培養我們的創新能力」,「陳老師總是鼓勵內向的同學表達自己,她是一位溫暖的傾聽者和智慧的引領人」……這些話語,正是陳老師對教學、對學生發自內心的關切和愛的真實寫照。
陳京煒老師始終希望給學生營造一個輕鬆的學習氛圍。她努力地想把動畫與數字藝術學院建造成「精神港灣」,為那些感到焦慮的學生,還有剛剛走向社會而感到迷茫的畢業生們提供一處棲息地,讓他們在擁抱社會時「永遠保持一個美好的狀態」。這種願望也是她教師生涯中最溫柔的註腳:對於每一位學生,用愛傾聽他們內心的聲音;對於每一位孩子,用責任鑄造一處靈魂的避風港。
在陳京煒老師看來,學生的成長往往比教師自身的提升更為重要,這也是廣大教師的共同追求。他們甘於奉獻,駐留原地,點亮遠處燈塔,在黑暗中指引方向,給予前行者們無限的關懷與期待。這份期待背後,承載著教師們的不絕愛意,以及教師這個職業承擔著的厚重責任。陳老師說,教學名師這份榮譽將會鼓舞她繼續在教育事業中前進,和許許多多的同行一道,為教育事業作出更大貢獻。
「惟改革者進,惟創新者強
惟改革創新者勝」
她們求知不倦,創新實踐
探索獨特新穎的教學模式
照亮了教育事業的新思路、新方向
向偉大的「靈魂工程師」致敬
●●● 中國傳媒大學官方微信平臺 ●●●
記 者 | 陳子新 趙涵盈 賈佳豪
蔡紫涵 申皓文
編 輯 | 湯靜宜
責 編 | 尚新英 宋佳音
編 審 | 王維家
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
原標題:《專訪中傳教學名師|擁抱未來,探索獨特新穎的教學模式》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