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日,在第十屆中國國際納米技術產業博覽會開幕式上,江蘇省第三代半導體研究院、伊比利亞(蘇州)創新中心、江蘇省產業技術研究院納米應用技術研究院、蘇州納微先進微球材料應用技術研究所同時揭牌,蘇州工業園區再添四大納米技術創新平臺。
這是蘇州工業園區加速匯聚全球創新資源的一個生動細節,也是開放創新綜合試驗的題中之義。2015年10月,國務院批覆同意在園區開展開放創新綜合試驗。這是繼1994年批覆開發建設中新合作蘇州工業園區之後,國務院第二次專門為園區發文。這一極為關鍵的「第二份文件」,也被認為是指引園區第二個「20年」發展的行動綱領。
如何利用這一優良政策「種子」耕耘出一方產量高、質量好的試驗田?蘇州工業園區以行動答題,再擔探路先鋒。4年累計細化實施172項重點改革任務,30項試點經驗在省級以上層面複製推廣——開放創新綜合試驗取得顯著成效,成為「園區經驗」新的組成部分。
鎖定改革靶點,
30項試點經驗被複製推廣
「蘇州工業園要突出開放創新特色,對標國際最高標準、最好水平,引領開放型經濟加速轉型。」在日前舉辦的新蘇專業服務業——跨境投資合作論壇上,與會專家達成共識。探索更高質量「引進來」、更高水平「走出去」,蘇州工業園區早有布局。
2015年12月,獲批開展開放創新綜合試驗不到兩個月,蘇州工業園區就啟動建設全國首個國家級境外投資服務示範平臺。截至去年底,園區共有309家企業在53個國家及地區境外投資476個項目,新批中方協議投資額累計達104億美元。省商務廳去年底發文在全省推廣這一經驗。
「發展倒逼改革,改革促進發展。」蘇州工業園區既發力「人無我有」,更注重「人有我優」。今年4月,長三角境外投資促進中心在園區揭牌,打造園區境外投資服務「升級版」,未來將打造成為長三角企業布局海外的「中樞平臺」,為長三角乃至全國企業「引進來」「走出去」提供雙向服務。
「開放創新綜合試驗總體方案,要求園區鎖定改革靶點,不等不靠,主動作為。」蘇州工業園區相關負責人介紹。4年來,蘇州工業園區全區上下周密部署、盡銳出戰,不斷推動開放創新綜合試驗持續走向深入。截至目前,開放創新綜合試驗累計細化實施172項重點改革任務。其中,「多規合一」管理平臺、相對集中行政許可權改革等30項改革成果在國家和省級層面複製推廣。今年以來,蘇州工業園區堅持邊申報、邊推進,63項年度重點改革任務進展迅速。其中,組建長三角境外投資促進中心等10項任務提前完成。
搶抓政策紅利,加速匯聚全球創新資源
10月12日,蘇州工業園區發布促進外商投資新政,圍繞放寬外資準入、吸引外商投資、優化外商服務、保護外商合法權益提出20條意見。這份紅頭文件還貼心地附上英語、日語、韓語等多個外文版本。
「細微處的用心最能打動人。」儒拉瑪特自動化技術(蘇州)有限公司董事兼執行總經理白世泰感慨。儒拉瑪特是一家全球領先的專注自動化生產的跨國公司,蘇州子公司紮根蘇州工業園區21年,已發展成為集團最大的子公司,也是亞洲區域總部。10月23日,公司新廠房在蘇州工業園區金雞湖商務區開工奠基,以實際行動回應園區的「用心」。
科技企業、科研院所青睞蘇州工業園區並非新鮮事。加速匯聚全球創新資源成為「必經之路」。截至目前,蘇州工業園區引進「國字號」科研院所十餘家,哈佛大學韋茨創新中心等合作創新平臺20多家,微軟、華為等企業研發機構約500家……一個前瞻布局的「政產學研資介協同的創新生態系統」加速形成,推動園區創新鏈、產業鏈邁向中高端。去年5月,這一生態系統被商務部選作「最佳實驗案例」在全國推廣。
一系列重要成果,豐富「園區經驗」的內涵,有力推動園區轉型升級創新發展。在全國經開區綜合考評中,蘇州工業園區連續三年位居第一,躋身建設世界一流高科技園區行列,入選江蘇改革開放40周年先進集體,並成為江蘇省開展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試點區域。
發揮疊加優勢,系統性思維謀劃整體提升
「蘇州自貿片區建設,既要借鑑其他自貿區的先進經驗和做法,又要立足蘇州工業園區以及蘇州的發展實際。」作為江蘇自貿區蘇州片區具體實施地,蘇州工業園區再次承擔起國家戰略使命賦予的新任務。蘇州工業園區經濟發展委員會副主任祝歡介紹,蘇州自貿片區掛牌一個多月以來,對外發布9項創新舉措,到年底前還將陸續推動約30項創新舉措落地。
圍繞「一區四高地」功能定位,蘇州自貿片區致力於在加快轉變政府職能、深化投資領域改革、推動貿易轉型升級、深化金融領域開放創新、推動創新驅動發展和積極服務國家戰略六大任務的框架下,著力在貿易便利化、產業創新發展、跨境投資、聚集國際化人才等方面開展特色化突破性的制度創新。
「事實上,蘇州自貿片區正在或將要進行的這些探索,與開放創新綜合試驗的要義不謀而合。」業內人士認為,蘇州工業園區應充分發揮國家級開發區、開放創新綜合試驗、自主創新示範區、自由貿易試驗區疊加聯動優勢,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推進各項改革,努力創造更多創新性、探索性、引領性的發展經驗。
優化營商環境是共同目標。以正在火熱推進的「放管服」改革為例:2015年,蘇州工業園區組建行政審批局,開展相對集中許可權改革。2017年,園區進一步精簡材料、減少環節、壓縮層級,實現「2333」行政審批速度。今年,園區自加壓力推出「1220」,即開辦企業1個工作日、不動產登記2個工作日、工業建設項目施工許可20個工作日。這樣的速度不僅在省內、國內領先,對標世界銀行營商環境評價指標,在全球也處於前列。 記者 孟 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