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金融界網站
「買股票買的是偉大的企業。」
中信建投大消費(社會服務、食品飲料、紡服、零售、輕工、農業、醫藥、家電八大行業)首席們復盤海外消費龍頭企業的成長史,希望挖掘出那些偉大企業的優質基因,給予本土大消費企業一些啟示。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大消費龍頭研讀
星巴克 優衣庫 沃爾瑪 雅詩蘭黛 歐蘭雅 寶潔 絕味鴨脖 晨光文具 歐普照明敏華顧家曲美美克 志邦家居 公牛集團 周大生 溫氏股份 牧原股份 新希望立華股份天邦股份美的集團 格力電器 青島海爾海信家電艾德生物泰格醫藥藥明康德昭衍新藥
01
星巴克成長啟示錄
(一)星巴克:咖啡帝國成長史。
星巴克成立於上世紀70年代,最早為咖啡豆和咖啡器材銷售商,霍華德舒爾茨於1987年收購星巴克,發展現制咖啡連鎖店。目前星巴克在中國門店數約3500家,未來計劃每年新增500家以上,中國仍為其重點發展區域,成為星巴克「第二主場」。
(二)咖啡行業:賽道優質,空間廣闊。
目前咖啡市場空間巨大,星巴克為全球龍頭,在美國和中國的市佔率均遙遙領先;咖啡產業鏈涉及上遊種植業,中遊咖啡的加工以及下遊終端門店、咖啡產品銷售及營銷等。
(三)星巴克護城河:商業模式、品牌護城河。
星巴克在員工管理激勵、門店管理上機制優質,注重細節把控;同時通過「第三空間」等理念塑造咖啡文化,提升品牌價值,增加附加值。
風險提示:行業競爭加劇,相關政策變化,門店擴張的管理問題;
紡服&零售行業
01
從日本消費周期看優衣庫的崛起——海外消費系列研究之一
(一)20世紀以來,日本消費周期經歷四個階段:
第一消費時代(1912-1944):伴隨著戰後工業革命,批量化生產初具規模,商業形態開始形成,百貨業態在大城市開始興起,西式服飾流行。
第二消費時代(1945-1973):居民消費以家庭為主體單位,以耐用電器為主要產品,大型商超渠道在全國跑馬圈地,西式服裝成為日常穿著。
第三消費時代(1974-1995):新人類一代成長、勞動女性增加、單身佔比提升,居民消費追求隨心所欲,個人消費欲望強烈,炫耀式消費、表達與眾不同為主要特徵。
第四消費時代(1996年之後):消費呈現出社會化、本土化、簡約化、理性化、環保化等趨勢,無印良品和優衣庫等品牌商以及唐吉訶德、大創等渠道商,以淡化品牌、強調高性價比商品而獨領風騷。
(二)我們認為迅銷成功原因有:
產品力:性價比+面料創新+品質製造;供應鏈:SPA模式快反管理高效運營;渠道:全球化布局,全直營掌控力強;管理力:戰略獨到、執行高效;企業文化創新、開放包容。
投資建議:我們認為主打高性價比產品,把握住消費者內心敏感度的公司順應了消費的新趨勢,有望脫穎而出。我們認為專注細分領域高性價比產品的公司更有優勢,如南極電商、開潤股份、森馬服飾等。
風險提示:消費景氣度下滑;宏觀經濟下行;行業競爭加劇
02
從美國超市發展史復盤沃爾瑪——超市系列研究之一
(一)我們深度復盤美國超市行業的發展歷程:
①模式探索期(1910-1939):美國經濟大蕭條,經過四次深度探索後,1930年誕生出了超市。
② 快速發展期(1940-1979):二戰後美國經濟黃金髮展。伴隨著城鎮化發展,白人群飛,家電和汽車普及率提高,公路網絡配套完善,超市爆發發展。
③新業態迭代期(1980-2009):美國經濟增速換擋,超市增速放緩且整合加快,CR4從17%提升至38%。金融危機時必選消費剛性凸顯。
④網際網路時代新發展(2010至今):美國經濟走出次貸危機後復甦,千禧一代成為消費主力,城鎮化水平達到80%以上。
(二)沃爾瑪主要通過規模優勢、供應鏈管控、精細化管理來實現天天低價,構建核心競爭力。
① 沃爾瑪的擴張策略分為「農村包圍城市+區域密集展店+跨區外延併購」三步走。
②自建倉配物流體系,在控制配送成本的同時提高配送時效,門店每天配送,物流成本率3%,均優於同業。
③ 推出五項合伙人制度,促進運營效率提升,人效持續提升,處於行業中上水平。
重點推薦生鮮供應鏈能力強勁,並具備跨區域擴張能力的永輝超市、家家悅,建議關注高鑫零售、步步高、中百集團、紅旗連鎖等。
03
國際視野下的化妝品行業(美國篇與雅詩蘭黛)——化妝品系列研究之三
雅詩蘭黛是美國本土化妝品龍頭,FY18營收達136.83億美元,同比增長15.72%,僅次於歐萊雅位居全球第二。
(一)集團通過頻繁外延打造化妝品龍頭,主要體現為四大特徵:
① 在收購對象上,集團偏愛彩妝和香水主業,與聚焦護膚產品的自創品牌群體形成優勢互補;
② 符合集團中高檔定位,關注頂層化妝品牌,如收購高端奢華護膚品牌海藍之謎;
③在具體領域中追求以外延切入對應細分市場,如護膚領域引入專精精油護膚的RODIN olio lusso、面膜品牌GLAMGLOW等;
④護膚、彩妝主業外的領域著重具備發展潛力的小而美品牌,如護髮領域多收購小眾優質品牌。
風險因素:宏觀經濟影響終端消費;貿易戰影響進出口業務規模及受益;外匯波動風險;原材料提價風險;行業競爭激烈,優質新品牌擠壓份額;稅收政策變動風險。
04
國際視野下的化妝品行業(歐洲篇與歐萊雅)——化妝品系列研究之四
①從英法德三個代表國家能明顯看出口紅效應。2008-17年三國人均GDP的CAGR均為負,而化妝品規模穩健增長。
②歐萊雅是經營護膚、彩妝、護髮、染髮等業務的全球化妝品領軍企業,2017年全球市佔率高達11.3%,旗下有赫蓮娜、蘭蔻、YSL、阿瑪尼等30餘個優質品牌。
③集團以收購為核心戰略,堅持多元互補的品牌主張,兼收並蓄的併購策略。
風險因素:宏觀經濟影響終端消費;貿易戰影響進出口等。
05
快消巨頭寶潔:百年繁榮與衰落——化妝品系列研究之五
(一)寶潔何以在上世紀以及本世紀初走向全球日化巨頭
外因——享受上世紀美國晉升超級大國的紅利,長期消費升級刺激品牌化需求旺盛,提供龐大客群和市場空間。
內因——以成功的多品牌和首創品牌經理制為代表的品牌戰略等措施。
(二)寶潔在中國可看作寶潔全球的縮影。
寶潔1988年進入中國,分享國內日化行業增長紅利,品牌定位踩準消費升級節奏,營銷推廣手段先進,本土化功力深厚,2009/10年開始由盛轉衰。針對滯緩的局面,寶潔近年來積極採取縮減品牌、壓縮營銷、品牌升級、數位化轉型、組織結構等措施,並於2019年收穫成效,迎來階段性復甦。
(三)我們認為當前信息爆炸使得消費者前所未有的奢侈的選擇權,新品牌彎道超車更加容易,「小而美」趨勢正是寶潔放緩的根源。
但是百年龍頭韌性無可比擬,寶潔的重新起勢證明了傳統龍頭調動資源、積極改變、緊跟潮流就會始終保持競爭力。另外也能看到當前中國化妝品行業風起雲湧,國民消費習慣不斷向成熟市場接近,本土百年日化企業上海家化依然生機勃發,其與寶潔在長期歷史中培養的韌性是共通的。
食品飲料行業
01
中國啤酒新時代——全球視野下的啤酒經營規律與中國市場
① 中國啤酒行業處於向上拐點:長期跟蹤盈利向上拐點(高端化+關廠),3~5年內行業整體收入可能增長45%以上、行業整體利潤規模可能增長80~120%。短期關注成本波動。
② 從海外經驗來看,我們總結啤酒經營的致勝規律在於:份額優勢、規模優勢或結構優勢。
③ 我們堅定看好中國啤酒行業及行業中具備高端競爭實力或進行關廠提效的企業。推薦華潤啤酒、重慶啤酒、青島啤酒。
02
絕味食品(603517):全國化已成,渠道下沉與高勢能成新方向
(一)公司作為行業龍頭已初步完成全國化,生產布局、門店分布遠超其它競爭對手。
① 生產布局全國化,公司在全國建立了20多個生產工廠,可覆蓋30個省份的日配送;② 門店數量遠超對手。截至2018年中公司門店數量9459家,預計年末將超10000家。
(二)在當前情況下,市場主要憂慮:
①公司門店繼續擴張的可持續性;②單店收入是否有潛力增長。
我們將嘗試論述公司在全國範圍內仍有充足的門店擴張空間,2萬家左右天花板是充分合理的。
(三)從財務表現看,門店擴張仍將是驅動公司收入增長的主因。
同時規模效應使公司成本下降、盈利水平提升;預計未來公司毛利率小幅上漲,銷售費用率略有下降。
輕工行業
01
鷹擊海外一:從日本文具龍頭發展,再看晨光的投資邏輯
(一)厚積薄發,日本百樂股價5年8倍。
2013-2018年,百樂股價5年年化增長率達到53%。
(二)一體兩翼,晨光文具的「百樂之路」。
與日本百樂類似,晨光文具持續致力於技術研發和渠道拓展。
渠道端:已發展7.6萬家銷售終端,在全國範圍內構建了1000多家供應鏈夥伴、30家一級(省級)合作夥伴、近1200多家二、三級合作夥伴,覆蓋100多個國家和地區。
產品端:晨光文具注重研發投入,制筆技術、產品線的廣度和深度均位居行業前列,連續四年在中國輕工業制筆行業十強企業中排名第一。
國際化方面:2019年4月,晨光收購木桿鉛筆龍頭上海安碩,產品、渠道端有望實現深度協同,晨光產品有望藉助安碩的國際代工渠道進軍海外市場。
投資建議:我們預計2019-2020年晨光文具營業收入分別為111.15億元和139.67億元,同比+30.2%/+25.7%;歸母淨利潤為10.09、12.46億元,同比+25.0%/+23.5%;EPS分別為1.1元/股和1.35元/股。對應P/E風別為36.1X和29.2X,維持「買入」評級。
風險提示:市場競爭加劇,科力普或九木雜物社發展不及預期,傳統業務增速放緩。
02
歐普照明(603515):鷹擊海外二——對手退出,海外布局,市佔提升龍頭躍
(一)他山之石
① 飛利浦:全球最大的照明企業, 2014年集團分拆醫療和照明兩大業務(照明業務約佔集團收入的30%);② 歐司朗:全球第二大照明企業,總部德國,歐洲照明通路市佔率第一,北美第二;③ 通用照明:業務遍及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目前照明業務佔比較小,僅2%。
(二)對本土企業的啟示
通過研究海外照明龍頭成長路徑,我們認為,前期傳統照明時代海外壟斷技術優勢,而隨著行業向LED照明轉型,國產晶片崛起,成本大幅下降,國內照明行業進入價格競爭,本土企業後來居上。海外巨頭因其晶片成本高,國內渠道推廣弱,利潤偏低等原因逐步退出中國市場。
產品端:立足家用照明,拓展商照領域,致力於成為家居綜合解決方案提供商。
渠道端:歐普線下布局廣,網點數量領先。目前擁有超過4000家專賣店,終端網點超過10萬家,同時自主經營電商平臺,電商收入佔比已超25%。
海外方面:2018年,公司國內/海外收入分別同比+13.2%/+39.9%,海外實現收入8.53億元,佔比已經提升至10.7%。未來海外業務有望成為公司新增長點。
投資建議:我們預計歐普照明2019-2020年主營業務收入分別為94.85億元和112.87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8.5%和19.0%;歸母淨利潤分別為10.59億元和12.73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7.8%和20.2%,對應PE為22.9x和19.0x,維持「買入」評級。
風險提示:照明市場競爭大幅加劇;房地產銷售大幅下滑。
03
鷹擊海外三:家居內外品牌產能齊布局,看好敏華顧家曲美美克等
(一)產能內外布局,迎接貿易戰。
①敏華控股:我們預計越南已有廠房2019年5月時每月對美出口已可達到約1000箱,佔到18財年每月對美出口量的40%,且產能爬坡率持續提升。
②顧家家居:18年11月公司收購床墊出口品牌璽寶,其馬來西亞工廠計劃於19年投產。此外,公司通過落實越南建設4萬平米工廠,5月越南工廠已順利投產;
③夢百合:19年夢百合海外產能將會集中釋放:1月泰國工廠、4月塞爾維亞工廠二期、6月美國工廠投產;
④美克家居:先後收購越南家具製造商M.U.S.T以及美國功能沙發品牌ROWE,並於2018年11月對三家越南家具產商增資、分別持股40%。
(二)品牌內外開花,加速國際化,提高附加值。
①敏華控股:2018年首度榮登功能沙發全球銷量第一企業,其中美國市佔率排名升至第二、達10.7%;中國市場保持第一,市佔率45.3%。FY2019公司海外市場復甦明顯;
②顧家家居:持續推進大家居戰略,2018年RolfBenz、班爾奇、卡文家居、納圖茲、優先家居和璽堡家居合計貢獻收入9.19億元,淨利潤0.20億元;
③曲美家居:2018年8月完成對全球舒適躺椅第一品牌Ekornes的要約收購,產品品牌渠道協同發展,全球化布局重要一步。2018年Ekomes並表收入合計為9.28億元;
④美克家居:自2010年開始,先後收購美國A.R.T.公司、控股越南實木家居製造商 M.U.S.T、收購美國沙發製造商Rowe、入股三家越南家居製造商。
投資建議:我們預計顧家家居、敏華控股、曲美家居、美克家居2019年歸母淨利潤分別為12.00億元、15.29億港元(2020財年)、2.50億元、5.11億元,2019年最新PE為15.9x、7.9X、14.3x、18.3x、維持「買入」評級。
風險提示:地產下行;行業競爭加劇;貿易戰加劇等。
04
志邦家居(603801.SH):定製新特點、新階段,大宗衣櫃新進化、新成長
① 產品端,立足櫥櫃優勢品類,進軍大家居。公司以定製櫥櫃業務起家,目前國內櫥櫃市佔率第二。
② 渠道端,全渠道覆蓋,大宗起步早。2018年公司經銷、大宗、直營、其他(含出口)渠道佔比分別為70.0%、16.1%、6.5%、7.4%。
③ 品牌端,多品牌矩陣,品銷一體化,主動賦能經銷商。公司目前擁有 「ZBOM志邦」主力定製品牌、 「FLY法蘭菲」:配套家居成品品牌和「IK」年輕定製品牌。
投資建議:我們預計2019-2020年志邦家居營業收入分別為29.6億元和35.6億元,同比+21.6%和+20.3%;歸母淨利潤為3.27、3.89億元,同比+19.8%、+19.1%;EPS分別為1.47元/股和1.75元/股,對應P/E分別為12.5、10.5倍,維持「買入」評級。
風險提示:原料價格波動、行業競爭加劇、地產行業波動。
05
公牛集團(A18071.SH):插座開關領軍龍頭,品牌強,渠道廣,品類拓
(一)核心驅動
① 產品力:高質起家質控嚴格,公司擁有全面系統的質控體系及 600餘名專職質檢人員;研發強勁品類迅速開拓,截至18年9月,公司四大板塊共擁有105個系列,超過6200個品種。
②品牌力:公牛早期藉助渠道廣告迅速打響知名度,口碑質優家喻戶曉。
③渠道力:網點數量大幅領先,構築渠道堅實護城河。截至18年8月,公司擁有五金網點74萬個、專業建材燈飾渠道11萬個、數碼配件渠道14萬個。
④供應鏈:自製為主,OEM為輔,嚴選供應商把控品質。目前擁有觀海衛、古窯、匡堰、龍山四大製造基地,核心產品自製率超75%,自動化率25%業內領先。
風險提示:業務拓展不及預期、新品推廣不及預期、原材料價格波
06
周大生(002867.SZ):珠寶鑲嵌類趨勢龍頭,模式優、渠道拓、穩成長
(一)公司成長核心驅動
① 品牌:公司較早聘任明星代言人樹立形象,持續進行全方位廣告投放,疊加標準化精品門店營造口碑。
② 產品:品類矩陣完善,順應消費潮流。公司旗下擁有珠寶領域完整組合矩陣,SKU數目眾多。順應年輕世代消費偏好,率先布局鑽石產品搶佔先機。
③ 渠道:規模為先拓店提速,截至2019年3月底,公司共擁有加盟店3161家,較2015年淨增1184家;自營店調整到位,2018年淨增26家重返正增長。
投資建議:我們預計2019-2020年公司營收為59.19、71.16億元,同比增長21.53%、20.24%;歸母淨利潤為9.88、11.98億元,同比增長 22.57%、21.25%,對應PE為 16.3x、13.4x,上調為「買入」評級。
風險提示:消費增長不及預期、渠道擴張不及預期等。
農業行業
01
溫氏股份(300498.SZ):生豬養殖航母,豬價底部,靜待拐點
溫氏股份:肉豬、肉雞養殖龍頭,全產業鏈布局實現一體化經營。
(一)生豬養殖業四大龍頭「溫牧正雛」比較:溫氏股份航母地位不可撼動,御冬能力更強。
① 市佔率溫氏第一,龍頭市佔率提升空間仍大:目前「溫牧正雛」市佔率合計僅為5.61%。
② 營收方面:溫氏生豬營收規模最大,2017年為350.49億元;牧原的生豬銷售佔比最高,2017年為99.18%;正邦生豬銷售增速持續提升。
③ 生豬市場低迷大幅影響行業盈利,溫氏御冬能力強:2017年溫氏頭均毛利456.49元仍位居第一,2018年上半年僅有溫氏股份實現盈利。
(二)他山之石:美國生豬養殖率先完成規模化,養殖場數量下降同時養殖效率提高、成本降低。
風險提示:豬肉價格大幅下跌,豬瘟疫情波及公司存欄生豬。
02
牧原股份(002714.SZ) :豬周期疊加定增產能,共驅業績彈性成長
牧原股份:公司是目前我國領先生豬養殖企業,採用大規模一體化的養殖模式,形成集科研、飼料加工、生豬育種、種豬擴繁、商品豬飼養為一體的完整生豬產業鏈。
(一)收入長期穩健增長,豬價走勢顯著影響公司業績。
① 主營業務收入長期以來維持高速增長。2009-2017年營業收入從4.29億元迅速增長至100.42億元,年均複合增長率達48.31%。2018年Q1-3公司營業收入同比增長28.28%,主要是本期銷售量增加所致。
② 歸母淨利潤等盈利指標受豬周期影響較大。公司2009-2017年歸母淨利潤年均複合增長率達49.59%,公司淨利潤在2010年、2012年均出現小幅下滑,同比分別下滑9.27%、7.41%,尤其在2014年淨利潤出現大幅下滑,同比下滑73.60%,與豬周期的下行區間吻合。
③ 公司期間費用率總體在7-10%左右波動,2014-2017年期間費用率分別為7.00%、7.85%、5.98%、8.02%。2018Q1-3期間費用率增至9.43%,主要由於公司擴張迅速,管理費用率及財務費用率上升明顯。
④ 非公開發行:公司於2018年12月發布非公開發行股票預案,擬發行不超過4.17億股,募集資金總額不超過50億元。募集資金主要用於擴大生豬養殖規模以及補充運營資金,通過實施生豬產能擴張項目,公司將新增 475 萬頭出欄生豬。
風險提示:生豬價格大幅下跌,豬瘟疫情影響範圍擴大。
03
新希望(000876.SZ):飼料王,豬成長,肉禽強, 食品擴
公司成立於1998年,目前是全國最大的飼料加工、肉禽屠宰企業。
(一)增長驅動
① 做強飼料:新希望飼料全國銷量第一,2017年銷量達到1572萬噸,收入457億元,遠超行業第二位。
② 做大養豬:公司2016年拉開養豬戰略轉型大幕,2017年、2018H1公司種豬、仔豬、肥豬合計銷售量分別約為240、151萬頭,生豬出欄量居上市公司前五。2022年規劃出欄2500萬頭。
③ 做精肉禽:種禽養殖方面,公司是國內第一大父母代鴨苗,第二大商品代雞苗、鴨苗供應商。商品代養殖方面,公司各類商品代養殖總量目前已接近2.6億隻,禽屠宰量約7億隻,在白羽肉禽行業位居第一。
④ 做優食品:渠道端,從傳統的多層級批發渠道,更多轉向連鎖商超、連鎖餐飲、大型食品企業等大客戶直供渠道,2017年公司各類肉產品通過傳統批市渠道之外的新型渠道銷售佔比約為44%,同比提高5pct。
風險提示:生豬價格下跌,豬瘟疫情擴大。
04
立華股份(300761.SZ):黃羽雞龍頭、 生豬新秀,受益養殖大周期
立華股份:黃羽雞龍頭企業,具有完整的黃羽雞產業鏈,同時為生豬養殖新秀。
(一)雞肉消費前景廣闊,立華一體化養殖顯優勢。
在生豬供給下降、動物蛋白需求量上升的大背景下,雞肉的替代效應有望進一步凸顯。立華股份擁有完整的擴繁體系、完善的產業鏈布局,盈利能力得以提升。
(二)生豬價格拐點在即,養殖新秀有望受益。
立華生豬養殖業務產業鏈完整,「公司+基地+農戶」模式成熟,且生豬業務穩步放量,規模效應下平均養殖成本下降。公司計劃19、20年生豬出欄量達到55、75萬頭,而豬價上漲在即,公司生豬養殖業務有望受益新周期。
投資建議:我們預計公司2019-2020年營業收入為76.56、85.99億元,同比增長6.12%、12.33%;歸母淨利潤為13.07、16.32億元,同比增長0.59%、24.85%,對應EPS分別為3.24、4.04元/股;對應PE分別為19.7X、15.8X,給予公司「增持」評級。
風險提示:黃羽雞價格大幅下跌;非洲豬瘟疫情愈演愈烈,公司生豬出欄量不達預期。
05
天邦股份(002124.SZ):豬瘟加速豬價周期拐點,養豬新秀受益
業務涵蓋生豬養殖、食品加工、飼料產品、動物疫苗、工程環保服務五大板塊,生豬養殖及水產料業務收入佔比高。
(一)整體業績
①生豬養殖規模擴張迅速,多途徑降本增效,業績彈性大。
2017、2018 年生豬出欄量為101.42、216.97萬頭,同比高增 103%、114%,生豬養殖收入同比高增 45%、82%。
②食品板塊渠道、品牌、產能並進。
同時上遊養豬規模的擴張、下遊收購屠宰基地,食品板塊產能擴張持續跟進。
③水產料聚焦高端,豬料內供空間大。
2017、2018 H1飼料對外銷售收入11.54、5.88 億元,同比增長 18.49%、19.81%,其中水產料收入佔比約88%。
④動物疫苗具競爭力,盈利能力強。
公司在豬流行性腹瀉病方面亦取得技術突破。2017、2018H1 動物疫苗對外銷售收入為1.39、0.61億元,持續保持75%以上的高毛利率。
(二)非洲豬瘟加速行業去產能,豬價拐點提前,天邦生豬養殖放量,業績彈性大:
① 我國生豬產能布局不平衡,禁運後豬價區域分化。調運政策的限制使得生豬跨省調運量由月均200萬頭左右下滑至10萬頭以下,調運量下跌95%以上,主產區價格大幅下跌。
②養殖戶補欄積極性降低,供給收縮後看好2019年下半年豬價。
風險提示:生豬價格下跌;豬瘟疫情擴大;公司生豬出欄量低預期。
醫藥行業
01
全球視野系列之臨床CRO:創新驅動,行業升級
(一)海外各大臨床CRO公司業務對比
我們總結了IQVIA、Covance、Syneos Health等海外規模領先的臨床CRO公司的業務情況。
① 各大公司主要業務主要覆蓋臨床前研發、臨床試驗、生物分析、戰略諮詢、CSO等,不同公司布局略有差異,並擁有自身特色領域。
② 各大公司優勢領域主要焦距於熱點的研發學科,腫瘤、心血管、神經系統、罕見病、兒科等關注度高。
③ 除了通過併購進行臨床業務的優勢互補之外,大數據、商業諮詢等業務是目前各大CRO公司的主要發展方向。
④ 地區覆蓋上,龍頭公司基本實現全球覆蓋,美國、歐洲是最大收入來源,在亞太、拉美、中東、非洲等新興地區也有快速布局。
⑤ 發展策略上,大部分龍頭公司均將中小型生物企業作為目前重要的客戶來源,且對於大數據、真實世界數據的關注程度提高,傾向於結合科技創新,發展更先進的臨床服務模式。
(二)重點推薦公司
我們持續推薦泰格醫藥(國內臨床CRO龍頭)、藥明康德(收購整合海外臨床CRO公司RGB,整合PRA國內業務)、昭衍新藥(業務向臨床CRO拓展,聚焦早期臨床業務)等國內領先的CRO企業。
風險提示:創新藥風險投資減少;訂單價格下降;製藥企業外包比例擴大不及預期;製藥行業政策風險。
02
全球視野系列之伴隨診斷:精準醫療趨勢已至,伴隨診斷騰飛在即
(一)治療理念、監管政策、醫保覆蓋驅動歐美伴隨診斷快速發展
美國引領精準醫療創新,治療理念、審批政策全面領先,歐洲呈現追隨趨勢。精準醫療的快速發展、監管和指引的完善、醫保覆蓋增強,成為歐美伴隨診斷快速發展的三大驅動因素。
(二)伴隨診斷歐美方法學趨勢:PCR仍是主流,NGS後起之秀
從技術類型劃分看,PCR仍為主流,佔據約30%的市場份額,NGS佔據約12%的市場份額。
(三)共同研發需求決定,伴隨診斷廠商與藥企深度合作
靶向藥和伴隨診斷共同研發的需求,決定研發製藥公司評估四種不同的獲得伴隨診斷試劑的方法:伴隨診斷試劑的內部開發、與已建立的診斷公司合作、收購診斷公司和前三個方法的混合策略。
投資思路:我們認為,伴隨診斷投資應從產品和渠道兩維度篩選投資標的,推薦艾德生物,關注華大基因、北陸藥業。艾德生物擁有領先的測序技術,同時布局液體活檢和高通量測序領域,預計2018-2020年EPS分別為0.88元、1.01元、1.42元,同比增長34.6%、15%和40%,當前股價對應2018-2020市盈率分別為55、48和34倍,增持評級。
風險分析:醫保控費背景下,伴隨診斷定價趨勢下行超預期;伴隨診斷上遊設備及材料供應商漲價超預期;產品研發及商業化進度不達預期。
家電行業
01
家電渠道全景:傳統渠道夯基礎,電商布局已成熟,創新零售正綻放
(一)第一個經濟直覺點
過去家電公司和家居公司,所說的渠道下沉,實際上是對應三級行政區也就是縣級行政區,而縣級行政區劃共有2851個,這也是為什麼家居公司單品類開店的天花板大致在3000家左右,家電的老闆電器、美的等旗艦店,專賣店也基本止步3000+家。
(二)第二個經濟直覺點
中國的四級行政區鄉級行政區,數量達到接近4萬個,這也是為什麼銷售單品「更小」的小家電公司,比如飛科電器,蘇泊爾,終端零售網點的數量可以達到4-6萬個。
(三)那麼鄉級更下的行政區劃的市場情況是怎麼樣的呢?
實際上,鄉級行政區劃再下一級,就已經到了村級行政區劃,比我們說的鄉鎮還要更下一級,全國範圍行政村總數約為69萬個。
最為貼近生活的燈具,電工類產品龍頭歐派照明的終端網點100萬個,預計就是已經下沉到村級的結果,個人認為這也是公司層面在中國渠道能夠擴展的極限數量。
02
中央空調行業深度:龍頭差異化成長,享千億市場紅利
(一)品牌格局「三雄兩強」,國產替代穩步推進
我國中央空調行業前三格力、美的和大金市佔率分別為 15.50%、13.13%、12.52%,位列第一梯隊,海信日立、海爾緊隨其後。國產替代正在發生,多聯機國產佔比由2015年的42.70%上升至2018年的45.70%,漲幅為3pct,
(二)公司:海信最純標的,美的格力雙雄並立,海爾磁懸浮異軍突起
① 海信日立多聯機佔比達到22.3%,與大金僅相差0.2pct,日立技術優勢+海信銷售渠道奠定了海信日立的發展基石。
② 美的、格力為國產品牌龍頭,2018年銷售收入均為120億左右,成為行業成長的最大受益者。
③ 海爾中央空調銷售收入約為45億元,同比增長36.8%,在整體市場增速不足10%的情況下表現尤為出色,在磁懸浮細分領域,市場佔有率超過60%,呈現一家獨大之勢。
投資建議:我們推薦多聯機龍頭,日立技術優勢明顯,A/H股中央空調最純標的海信家電;國產品牌雙雄,中西部地區市場份額高,我國中央空調行業發展最大受益者美的集團、格力電器;以及18年中央空調業務成長明顯,磁懸浮細分領域龍頭青島海爾。
風險因素:房地產銷售大幅下滑,行業競爭加劇,匯率波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