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森林親子樂園,專治自然缺失症

2020-09-04 北京美麗鄉村

童話王國裡的故事,

大多發生在森林。

木屋、樹枝、蘑菇、小動物,

森林童話,

讓自然生靈有了傳奇色彩。

童話走入現實,

在北京海澱區上莊鎮,

田媽媽蘑法森林。

作為國內首家森林親子樂園,

它如大地母親一般,

與無數家庭見證成長的故事。

蘑法森林,能學什麼?

田媽媽蘑法森林,位於北京海澱區上莊鎮,比鄰著名的翠湖溼地公園,自然環境非常優越。

從市區出發,在距離園區1公裡的地方,已經踏入叢林仙境。

儘管天氣驕陽肆虐,但步入蘑法森林,便是一片森林綠境。

這裡以蘑菇為主題,專為2-7歲寶寶家庭打造。身在自然,融合科普、食育、農耕和創意手工,深入開發兒童早期教育。

寓教於樂,在蘑法數學森林

棋盤染色:黑白顏色永遠都是經典色,用黑白染色能解決很多抽象數學問題,你能想到嗎?

孩子們在做邏輯思維訓練

數學+邏輯思維,就是魔法數學。

在蘑法數學森林中,將數學與娛樂、自然與競技相結合。

12格象棋挑戰賽、速算王國、哥尼斯堡七橋、計數小站、土地分一分,這些都是數學森林裡的挑戰項目。

當抽象的思維落實到實際的演練,每一場頭腦風暴都伴隨著遊戲的快樂。

這就是自然大課堂的魅力,知識之外,獲取了生活的另一種方式和態度。

創意手工,在榫卯工坊

現代的工具改變了原有的方式,有趣的手工課感受古法的美。

榫卯是古代中國建築的主要結構方式,在物件上不使用釘子,利用兩個構件上採用凹凸部位相結合的一種連接方式。凸出部分叫榫,凹進部分叫卯。

這樣傳統而富有智慧的木工課,深受孩子和家長的喜愛。

榫卯結構的小汽車

客人親手製作的木頭燈

深入森林,必須帶走一塊專屬自己的小木頭作為伴手禮。

在親手製作的迷你桌子,迷你小房子,迷你小汽車上,刻上名字、誓言、或是一段心靈獨白。

帶走的不止是一份DIY的物件,還有一股森林氣息。

蘑法森林,能玩什麼?

300畝林地,60%以上的森林覆蓋率,讓田媽媽蘑法森林成為一座天然氧吧下的大型遊樂園。

泡泡池,彩虹滑梯,索道劃繩,捉小魚,網繩……當下孩子們所熱衷娛樂設施,這裡全部都有。

林地項目,水上項目,自然互動項目,小編細數盤點。

01 林地項目

繩索滑道

兒童拓展

餵養小動物

彩虹滑梯

攀巖

02 水上項目

水中滾筒

捉小魚

泡泡池

除了是孩子們的王國,這裡還有大朋友的天地。

林間帳篷,林下燒烤,叢林cs野戰……可以浪漫愜意,也能悠閒自在。

樹幹上的太陽笑臉,蜻蜓木門,輪胎天鵝,小編在很多細節中,感受到了魔法與叢林的融合。

樹幹上的太陽笑臉

輪胎做的天鵝

蜻蜓木門

03 自然互動項目

奧瑪小森林,是蘑法森林中的一處藝術與娛樂、教育相結合的地方。

這裡的森學堂,是房車教室。昆蟲村裡,搭建了昆蟲屋。星球物語小徑,可以聆聽宇宙的故事。

奧瑪小森林的派對

通過不同的環節設計,促進兒童語言智能,空間智能,運動智能,邏輯智能等七大能力體系基礎上,實現孩子們「自然智能」的提升。

與自然互動,在自然環境中與人協作,這些都是給予孩子更敏銳的感受力,更集中的注意力和更強的自我存在感。

這些更本質的能力,可以啟蒙孩子的科學思維,以及對環境的強烈感覺,讓孩子在協作探索中體驗親密情感。

回歸自然,是人類永恆的課題。

城市中的孩童,卻在漸漸與自然割裂。而親子農業的精髓,便是讓孩子在自然的世界中不斷去觸碰。

任何一種知識的獲取都從體驗開始,任何一種思維的存在都從思考開始。

「田媽媽蘑法森林」就是用這樣的一種方式,讓孩子們自己去摸索、探尋未知世界的奇妙所在。

我是福利分割線

粉絲請注意

即日起到11月3日,

為期2個月,

北京美麗鄉村公眾號粉絲,

在田媽媽蘑法森林,

享有優惠活動。

採摘蔬果,

享受8折。

地址:

海澱區上莊鎮前章村南生態林

聯繫電話:

15036556106

END

責任編輯:小躍躍

相關焦點

  • 你的孩子患有「自然缺失症」嗎?
    你的孩子患有「自然缺失症」嗎?發布時間: 2016-07-19 07:00 你的孩子患有「自然缺失症
  • 鄭州親子戶外樂園新地標 松鼠部落森林假日公園10月1日正式開園
    尤其伴隨著電子產品、網際網路的普及,一方面,導致我們的孩子長期沉迷於網絡世界,「自然缺失症」廣泛存在,視力下降、孤獨自閉、缺少玩伴、身體也越來越弱;另一方面,改變了家長與孩子親近交流的方式,伴隨的是親子陪伴的缺失。
  • 拯救「自然缺失症」,這個80後女孩,讓數萬個孩子走進自然,重建與自然的聯結
    孩子對自然的好奇和探索,被扼殺在了對自然的恐慌中,他們患上了「自然缺失症」。2013年的一組調查數據顯示,全國有45.21%的孩子有「自然缺失症」趨勢,且比例正在逐年上升。「自然缺失症」並非是真正的疾病,它是美國作家理察·洛夫在《林間最後的小孩》一書中提出的概念,指如今的兒童與大自然接觸的時間越來越少,從而導致了一系列生理和心理問題。
  • 專家:小心「自然缺失症」!家長可以這樣做
    這種就是典型的「自然缺失症」。01 什麼是「自然缺失症」?「自然缺失症」是美國作家理察·洛夫(Richard Louv)在他的暢銷書《林間最後一個孩子》裡提出來的概念。雖然叫XX症,實際上它並不是需要醫生診斷或需要藥物治療的一種疾病,而是指現代城市裡的孩子長期脫離戶外活動,逐漸疏離大自然的一種現象。
  • 當心「自然缺失症」引發孩子社交障礙
    心理醫生在詳細詢問婭菲的生活狀況後,判定婭菲患有「自然缺失症」,而且這種病症導致其出現了嚴重的心理問題。婭菲媽媽著急了,她根本不知道「自然缺失症」是什麼也不知道如何做才能減輕孩子的病症。
  • 幼兒園孩子在家焦躁不安,怎麼搞定自然缺失症?試試這5個遊戲
    豆豆的世界只有家人和玩具、電子產品,特別是與大自然隔離,讓他患上了「自然缺失症」。什麼是「自然缺失症」?自然缺失症(nature-deficit disorder)是由美國作家理察·洛夫提出來的一種現象,即現代城市兒童與大自然的完全割裂。
  • 孩子容易得的「自然缺失症」!一個小妙招教你解決
    從零到向日葵盛開大概有5個月的時間,在這個時間裡感受到了一朵花的成長。終於等到周末,想過一個母慈子孝的親子活動日,但是,不管怎麼叫他們,他們總是一幅不想出門、窩家舒服的樣子。於是親子活動日就變成在家大眼瞪小眼的乾瞪眼活動。但是時間久了,孩子很少外出,必然會給孩子帶來一定的影響,比如「自然缺失症」。「自然缺失症」就是美國作家理察·洛夫提出來的一種現象,是現代城市兒童與自然割裂的現象。
  • 孩子愛宅在家,不一定是性格原因,可能是「自然缺失症」在作祟
    開導的同事恍然大悟,他告訴小楊:這不是孩子應該的問題,是自然缺失症。什麼是自然缺失症?同事解釋道,孩子的成長很需要自然環境的保護和教育,這種教育的影響不是主動地,也不是教學化的,而是一種潛移默化,用氛圍和環境代替的影響。
  • 95%的孩子竟有「自然缺失症」,快看你的孩子中招了沒
    現在,很多孩子的周末活動,不是上補習班,就是去逛商場,即使是節假日,帶孩子外出旅遊時,多半也是選擇迪士尼等大型遊樂設施樂園,而非有山有水有泥土的大自然。自然,本應是孩子最好的夥伴。理察·洛夫的著作《林間最後的小孩 - 拯救自然缺失症兒童
  • 上海自然教育總校今成立,首批10個自然教育學校,幫助減少患「自然缺失症」的青少年
    2005年,美國作家理察·洛夫在其暢銷書《林間最後的小孩》中提出了一個「新詞」——「自然缺失症」。它不是醫學範疇的一種疾病,而是泛指兒童完全脫離自然環境,在城市中成長所表現出來的一種現象。今天,上海自然教育總校成立,並公布了首批10個自然教育學校(基地),旨在集結本土自然教育力量,共同幫助減少患「自然缺失症」的青少年,推動全社會形成順應自然、尊重自然、保護自然的價值觀和行為方式。
  • 親子遊玩植物研學這個國慶長假來太乙奇幻森林樂園玩
    9月28日,由西部網、群眾新聞網、三秦網等新媒體達人組成的採風團走進秦北麓終南山下的太乙奇幻森林樂園,實地探訪園區在營業前的準備工作情況。園區市場部經理陳洋向媒體介紹了園區概況、業分布及亮點特色。隨後,媒體採風團實地探訪,園區刺蝟迷宮、大象滑梯、沙灘、大鞦韆等遊樂設施一應全,工作人員正在緊張忙碌,為10月1日的試營業做最後準備。
  • 不讓幼兒患上「自然缺失症」——第二屆幼兒園自然生態教育學術...
    「自然缺失症」不是病針對生態素養到課程的培養以及自然對學前兒童的作用,中山大學-加拿大滑鐵盧大學聯合培養博士黃向做了《自然缺失症、自然教育與兒童成長》的主題講座。自然教育是為了培養適應生態文明的現代公民,要做到對知識、情感和實踐三個方面的提升。
  • 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經濟學家潘家華:公園城市是治療「自然缺失症...
    封面新聞記者 劉秋鳳 謝燃岸 羅田怡 李媛莉 實習生 鄒阿江「昨天我參加一個國際會議,有幾位國際專家提到一個詞,叫自然缺失症。自然缺失症是因為我們生活在城市高樓裡的格子間裡,遠離了鳥語花香的自然,人變得焦慮、孤獨、空虛。」
  • 「研學資訊」自然缺失症,離你的孩子還遠嗎?
    自然缺失症離你的孩子還遠嗎?現實生活中,「自然缺失症」的群體已經不限於兒童,擴展到了成人世界。人們缺少某種對大自然的渴望,或缺少時間到戶外,或不願走進大自然,導致對大自然的無知和冷漠,即便身邊就有觸手可及的自然,也可能熟視無睹、毫無知覺。大自然原本是一本豐富多彩的教科書,在自然環境裡,思維活躍、想像力豐富的孩子可以感知四時有序;可以抱有好奇心,尋覓著自然密碼;可以在玩中 學,開拓和豐富精神世界。
  • 孩子整天宅在家,當心患上「自然缺失症」,這些危害家長要有數了
    其實像同事家孩子這種現象的小孩子真的是越來越多了,專家將這樣的情況稱為自然缺失症。01自然缺失症是什麼?自然缺失症的這個概念是由美國作家魏查德提出來的。他說這個病症並不是我們一般意義上理解的心理問題,但不需要醫生的幫助與服用藥物,只是因為孩子與大自然的接觸越來越少,所以自然而然產產生的問題。要想解決這個問題,既簡單又很難,只要把孩子從現狀當中脫離出來,帶他們走向大自然就可以。02為什麼孩子會有自然缺失症?
  • 「你的孩子,有自然缺失症嗎?」
    美國作家理察·洛夫的《叢林中的最後一個孩子》向美國的父母、老師、官員和機構提出了一個問題:「你的孩子,有自然缺失症嗎?」
  • 「自然缺失症」也是一種病,看看你的孩子有嗎?
    美國作家理察·洛夫(Richard Louv)在《林間最後的小孩》中提出了一個術語叫「自然缺失症」。他說,自然缺失症並非需要去醫院治療的傳統疾病,而是現下的一種社會現象。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現代城市人們接觸自然的機會越來越少,甚至有人與自然完全割裂,因此不少城市的孩子變得孤獨、焦躁、易怒,從而引起一系列行為和心理問題。實際上,在現實生活中,「自然缺失症」的人群已經從小朋友蔓延到了大人。
  • 拯救自然缺失症,幫助孩子有個好身體,好心情,好成績
    「林間最後的小孩:拯救自然缺失症兒童」,是美國記者和兒童權益倡導者查德羅夫的作品,他發現了今天兒童與自然關係的驚人斷裂,而且困擾我們人類兒童的「肥胖率的增加,注意力紊亂,抑鬱現象,脾氣暴躁,成績下滑」等等,都和自然缺失症有關!
  • 大羊 | 從「自然缺失症」到「自然依賴症」
    我今天演講的題目是《從「自然缺失症」到「自然依賴症」》。這是一個我自己的成長故事,也是我這幾年在自然教育當中的一些小思考。這幅圖是我成長的地方,這是一個安徽三四線城市的國企大院。雖然是一個不知名的小城市,但那個年代的國企大院可以說是應有盡有。
  • 親子遊玩、植物研學,西安太乙奇幻森林樂園國慶節試營業
    9月28日,一支由媒體組成的採風團走進位於秦嶺北麓終南山下的太乙奇幻森林樂園,實地探訪園區在試營業前的準備工作情況。該園區將在10月1日試運營,將把一個集植物研學、親子遊樂、趣味拓展等功能於一體的生態農業旅遊綜合性樂園呈現給廣大市民和遊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