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發文:城市中小學需安排農業勞動。切不可做成變相的旅遊

2020-09-16 山灣歌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勤儉節約、珍惜糧食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自古以來就有「粒粒皆辛苦」的詩文傳唱至今。

近日教育部發布通知,印發《教育系統「制止餐飲浪費培養節約習慣」行動方案》。要求各地教育部門,各高校、中小學食堂杜絕餐飲浪費,培養節約的好習慣。其中還明確要求:城市中小學校要在每個學段至少安排一次農業生產勞動,農村中小學校要因地制宜開展種植養殖體驗,支持大學在食堂建立育人實踐基地。讓學生切身感受食物的來之不易。

近四十年以來,我國改革開放取得了豐碩成果,人民生活條件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糧食富裕的同時,浪費現象也是日趨嚴重。當代年輕人沒有經歷過農業生產勞作,不知道農民種地的辛苦,不知道糧食的來之不易,尤其是從小生活在城市的中小學生,根本沒有接觸過農業生產勞動,致使五穀不分,四體不勤,珍惜糧食也僅僅是停留在課本上。

這次教育部的發文,讓學生們親自參與農業生產勞動,不僅能深刻體驗其艱辛,更能使課本上學到的知識通過實踐而愈加印象深刻,真正做到學以致用,真正體會到珍珠為寶,稻米為王,存糧如存金,有糧不擔心。

但是,對於大城市裡的中小學校,遠離農田菜地,要組織安排農業生產勞動,還是會有很多的不便,除了部分學校有多餘的空置用地外,幾乎都需要「遠赴」郊區才能開展。

這勢必就會需要一定的費用支出,最終的壓力可能會轉嫁到學生家長身上。

上有好的政策,卻總有歪嘴和尚念歪經,做成了變相旅遊,成了他們的生財之道。譬如,當今各中小學校每個學期都有的春秋遊(現在改叫「遊學」、或 「研學旅行」),其目的是讓學生在自然輕鬆的旅途中拓寬視野,提升見識,完成學習。強調以學為主,邊遊邊學,寓教於樂。這本是極好的事,卻被大多數學校作為創收項目在做,比如小學生一個一日遊的活動,正常旅行社的成人報價是100,那學校收費一般就是200左右,且不說小學生無論是身高還是年齡都處於景區免票或優惠票的範疇,單從人數上來說,上千人的學校,這麼大的量,團購不應該是更優惠嗎?而出境研學價格更是高得離譜,往往會高出正常旅行社報價上千甚至上萬不等。這其間學校與研學機構之間的灰色利益鏈大家都是心知肚明。


當代生育率斷崖式的降低,人口減少,跟教育相關的高支出也是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所以好的政策萬不能成為某些人斂財的護身符,也不要讓勤儉節約的初衷變成了另一種浪費。

有條件的學校可以在校內進行,也可以將此項活動安排在寒暑假當作社會實踐進行,大部分的學生都是來自農村,完全可以在寒暑假期間進行農業生產勞作,這樣既達到了學習的目的,又實實在在的減輕了農村家庭的負擔。


相關焦點

  • 「粒粒皆辛苦」,教育部:中小學安排農業勞動。回歸勞動本意
    近日,教育部印發《教育系統「制止餐飲浪費 培養節約習慣」行動方案》,按照要求,組織學生走出課堂,走向田間地頭和青少年社會實踐基地等場所,廣泛開展實踐體驗活動並形成制度,城市中小學校要在每個學段至少安排一次農業生產勞動,農村中小學校要因地制宜開展種植養殖體驗,支持大學在食堂建立育人實踐基地。
  • 城市中小學需安排農業勞動,父母爺爺奶奶們能支持嗎?
    近日教育部發《教育系統「禁止餐飲浪費,培養節約習慣」行動方案》,按照要求中小學生要走出課堂,走向田間地頭,城市中小學每學期最少要安排一次農業勞動,讓學生切身感受食物的來之不易,真正形成尊重勞動和愛惜食物的思想意識。
  • 教育部制止餐飲浪費:城市中小學每學段至少安排一次農業生產勞動
    圖源:Photo by Charles on Unsplash芥末堆訊 近日,教育部印發《教育系統「制止餐飲浪費培養節約習慣」行動方案》(以下簡稱《方案》),規定城市中小學要在每個學段至少安排一次農業生產勞動
  • 中小學安排農業勞動,城市孩子該「上山下鄉」再教育?
    ,城市中小學校要在每個學段至少安排一次農業生產勞動,農村中小學校要因地制宜開展種植養殖體驗,真正形成尊重勞動和愛惜食物的思想意識。現在的孩子,離勞動越來越遠了城市孩子的所見所聞,基本都是城市裡的園林綠化,沒有見過農作物到底長啥樣?甚至有的家長可能還認為,孩子在學校做了勞動是不是受到了什麼懲罰,或者是受到了歧視。
  • 教育部通知:要求學校改進菜品口味,中小學安排農業生產勞動
    9月16日,教育部要求學校食堂改進菜品口味的消息引發關注。 教育部辦公廳給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教育廳(教委),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教育局,部屬各高等學校、部省合建各高等學校印發《教育系統「制止餐飲浪費培養節約習慣」行動方案》。
  • 城市中小學校將安排農業生產勞動,研學旅行有望迎來「井噴」?
    近日,教育部引發《教育系統「制止餐飲浪費 培養節約習慣」行動方案》,按照要求,組織學生走出課堂,走向田間地頭和青少年社會實踐基地等場所,廣泛開展實踐體驗活動並形成制度,城市中小學校要在每個學段至少安排一次農業生產勞動,農村中小學校要因地制宜開展種植養殖體驗,支持大學在食堂建立育人實踐基地。
  • 城裡應該給中小學安排農業勞動
    我認為:給城市裡的中小學生,安排農業勞動,有這樣的想法,是挺好的。政府號召全民節約糧食, 可是城市裡有很多孩子,五穀不分,根本就不知道各種糧食和各種蔬菜,來自什麼樣的植物,有多高、長啥樣子。又通過什麼樣的加工方式,最後才能成為餐桌上的食物,更不了解種地人要經過多少次精心伺弄,和辛勤勞作,最後才能獲得勞動果實。
  • 教育部規定「中小學校將安排農業生產勞動」,好
    《教育系統「制止餐飲浪費 培養節約習慣」行動方案》,要求「組織學生走出課堂,走向田間地頭和青少年社會實踐基地等場所,廣泛開展實踐體驗活動並形成制度,城市中小學校要在每個學段至少安排一次農業生產勞動,農村中小學校要因地制宜開展種植養殖體驗,支持大學在食堂建立育人實踐基地。
  • 城市中小學校將安排農業生產勞動,農村孩子呢?
    近日,教育部印發了《教育系統「制止餐飲浪費 培養節約習慣」行動方案》,要求組織學生走出課堂,走向田間地頭和青少年社會實踐基地等場所,廣泛開展實踐體驗活動並形成制度,城市中小學校要在每個學段至少安排一次農業生產勞動,農村中小學校要因地制宜開展種植養殖體驗,支持大學在食堂建立育人實踐基地。通過社會實踐、勞動體驗,讓學生切身感受食物的來之不易,真正形成尊重勞動和愛惜食物的思想意識。
  • 教育部規定「中小學校將安排農業生產勞動」,你覺得好嗎?
    01近日,教育部印發《教育系統「制止餐飲浪費 培養節約習慣」行動方案》,要求「組織學生走出課堂,走向田間地頭和青少年社會實踐基地等場所,廣泛開展實踐體驗活動並形成制度,城市中小學校要在每個學段至少安排一次農業生產勞動,農村中小學校要因地制宜開展種植養殖體驗,支持大學在食堂建立育人實踐基地。
  • 中小學校安排農業勞動是堂好課程
    ,組織學生走出課堂,走向田間地頭和青少年社會實踐基地等場所,廣泛開展實踐體驗活動並形成制度,城市中小學校要在每個學段至少安排一次農業生產勞動,農村中小學校要因地制宜開展種植養殖體驗,支持大學在食堂建立育人實踐基地。
  • 教育部:城市中小學校要開展農業生產勞動,農村中小學開展種植養殖體驗
    光碟常態化,制定節約用餐規範,安排農業生產勞動,推行一料多菜、一菜多味,學生食堂實行大小份、半份、拼菜和自助等供餐制度......近日,教育部研究制定了《教育系統「制止餐飲浪費 培養節約習慣」行動方案》,引導廣大師生牢固樹立勤儉節約意識,切實養成勤儉節約的良好習慣。
  • 城市中小學將安排一次農業生產勞動,學生走向田間地頭,勞動光榮
    近日,教育部印發《教育系統「制止餐飲浪費 培養節約習慣」行動方案》,按照要求,組織學生走出課堂,走向田間地頭和青少年社會實踐基地等場所,廣泛開展實踐體驗活動並形成制度,城市中小學校要在每個學段至少安排一次農業生產勞動,農村中小學校要因地制宜開展種植養殖體驗,支持大學在食堂建立育人實踐基地。通過社會實踐、勞動體驗,讓學生切身感受食物的來之不易,真正形成尊重勞動和愛惜食物的思想意識。
  • 城市中小學校安排農業勞動:你支持嗎?
    近日,教育部印發《教育系統「制止餐飲浪費 培養節約習慣」行動方案》。按照要求,組織學生走出課堂,走向田間地頭和青少年社會實踐基地等場所,廣泛開展實踐體驗活動並形成制度,城市中小學校要在每個學段至少安排一次農業生產勞動。教育部的這一文件引發了社會的廣泛熱議,那你支持嗎?我持謹慎態度。
  • 今後城市中小學校將安排農業生產勞動。你會大力支持嗎?
    9月16日,教育部:城市中小學校將安排農業生產勞動。對此,你對學校放下課本,走上農田勞動的中小學生持什麼態度呢?記得七十年代,我讀初中,高中時,天天早上在學校上課,下午到附近農村參加生產勞動。那時提倡思想紅,成績還是次要的,而且所有畢業生都得上山下鄉參加農業生產勞動。
  • 教育部:中小學生要走向田間地頭,每學段安排一次農業生產勞動
    本次《方案》特別提出要求,要加大社會實踐體驗,組織學生走出課堂,走向田間地頭和青少年社會實踐基地等場所,廣泛開展實踐體驗活動並形成制度,城市中小學校要在每個學段至少安排一次農業生產勞動通過社會實踐、勞動體驗,讓學生切身感受食物的來之不易,真正形成尊重勞動和愛惜食物的思想意識。
  • 中小學校被安排農業勞動,初衷良好,但家長態度唏噓:現實不允許
    9月16日,教育部出了通知,要求城市中小學校要在每個學段至少安排一次農業生產勞動,農村中小學校要因地制宜開展種植養殖體驗一天1440分鐘,勞動時間才佔了不到1%,跟美國孩子差距達到6倍,難怪連教育部都看不下了,要親自出來整改,但每學段安排一次農業生產勞動,其效果真的能達到他們想要的嗎?也許現實遠沒有那麼簡單。
  • 教育部安排中小學校參與農業生產勞動,讓年輕人學會尊重糧食
    未來農業發展離不開年輕人,為培養學生對我國農業產生熟悉感和認知感,以&34;為口號鼓勵各個學校動員學生前往各地的試驗基地進行農業勞動體驗,每一學期一次,有利於學生發展身心,提升個人動手能力。安排中小學校對接農業勞動生產的好處每學期一次的務農有利於降低大眾對農業的牴觸心理看多了書本上的&34;,習慣了乾淨舒服的都市生活,大眾對我國農業發展始終帶有一定的偏見性,實際上我國現代農業正處於蓬勃發展時期,目前非常需要務農人才的加入,將農田放入到大眾視野中能有效降低人們的牴觸心理
  • 開展農業生產勞動,明確勞動教育目標,提升學生的生產勞動技能
    生產勞動是人類社會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是人類最基本的實踐活動。通過開展勞動教育,使學生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念和勞動態度,熱愛勞動和勞動人民,懂得勞動的偉大意義,養成勞動習慣促進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一、安排農業生產勞動的實質,形成尊重勞動和愛惜食物的思想意識。
  • 教育部明確中小學每周課外勞動時間:小學1-2年級不少於2小時
    央廣網北京7月15日消息(記者王啟慧)近日,教育部印發《大中小學勞動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以下簡稱《指導綱要》),規定中小學每周課外活動和家庭生活中的勞動時間,小學1-2年級不少於2小時,其他年級不少於3小時,要求職業院校和普通高等學校將勞動事項和時間,納入學生日常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