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老年人都知道自己年齡大了,骨頭肯定會不好,往往不想讓子女擔心就隱瞞病情,即使很多人看了醫生後,醫生叮囑要按時服藥也沒有嚴格執行,大部分人覺得是藥三分毒,症狀來了再吃幾片也不遲,還能省點藥錢。但就是這樣的「省」可能會造成嚴重的後果。
患上骨質疏鬆請按時吃藥
想要骨骼健康發育,需要兩大「保護神」,一個是鈣一個是維生素D,缺一不可。沒有維生素D,鈣質就只能在血液裡遊來遊去,沒有維生素D「這張門票」它們進不了骨骼中,就無法起到強健骨骼的作用;沒有鈣質,維生素D就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沒有原料給它搬運到骨骼中,同樣起不到強健骨骼的作用。而維生素D還能起到加強肌肉力量的作用,因此維生素D會導致人體肌肉力量缺失,嚴重缺乏者甚至會無法自主行走。
有人看到這裡,會想那我患上了骨質疏鬆只要補充維生素D和鈣不就行了嗎?你錯了,維生素D和鈣只是原料,還要必須服用治療骨質疏鬆的藥物。因為你患上了骨質疏鬆導致你的骨密度下降嚴重,若是只靠維生素D和鈣來補充效果不能很好,而骨密度慢慢增加的這段時間內很難保證不會發生意外,一旦摔倒或者被巨大外力撞擊,很有可能就會一摔不起甚至丟了命!
所以還是要通過藥物來增加骨密度,醫生會根據你的骨密度和骨代謝指標,給你制定個人的合理治療方案。總而言之患上骨質疏鬆,補鈣、補充維生素D、吃藥這三樣缺一不可,並且要按時按量服藥。服藥期間還要每6-12個月就觀察一次骨密度的變化,藉此來觀察藥物的療效,方便靈活調整下一階段的用藥量,一般來說患上骨質疏鬆症至少需要按時按量服藥一年以上才可能達到理想中的效果。
生活中還存在這幾個補鈣誤區:
誤區一:吃鈣片會導致結石
有人覺得鈣片中的很多物質會導致結石,臨床上用來補鈣的口服鈣劑主要成分為碳酸鈣、磷酸鈣和檸檬酸鈣等,這些鈣都有抑制草酸鈣形成的作用,因此只要合理補鈣並不會導致人體得結石病,這裡需要提醒大家,不要盲目補鈣或者隨意增加鈣劑量,應該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此外日常生活中補充足夠的鈣質還能減少5%-28%的腎結石風險,多飲水可以降低13%-31%的腎結石風險。
誤區二:血鈣不低就不補鈣
人體骨骼中包含了99%的鈣和80%的磷,臨床上很多骨質疏鬆患者由於遭到破骨細胞的侵犯,導致發生了骨質流失的現象,這樣可能會引起血鈣上升,但是這裡鈣是從骨頭裡跑出去的,所以骨頭本身是缺鈣的,因此血鈣高不代表就不需要補鈣。
誤區三:喝骨頭湯就能補鈣
很多人都要這樣一個想法:以形補形。但是食物的外形只是我們看到的,並不是給胃腸道消化吸收的,因此以形補形是不存在的。很多人補鈣會通過喝骨頭湯來補鈣,很遺憾地告訴大家骨頭湯中鈣含量極低,湯看起來白是因為脂肪溶解進去,所以一碗骨頭湯裡最多的是脂肪、嘌呤而不是鈣,喝多了不僅不補鈣還會導致肥胖和尿酸升高。
想要補鈣除了吃鈣片,最好的就是喝奶製品、吃綠色蔬菜和豆製品等,這些食物中鈣含量豐富,尤其是牛奶。提醒大家,吃菠菜時記得用開水汆燙一下,目的是為了破壞菠菜中的草酸成分。前面也說了補鈣維生素D也是不可缺少的,維生素D主要存在於動物內臟、深海魚蝦、奶製品和雞蛋中,或者每天通過多曬曬太陽也能補充維生素D。
誤區四:上年紀宜靜不宜動
很多人覺得只要我不運動就不會有危險或者骨折的情況發生,這種想法是錯誤的。長時間不運動也會導致骨骼吸收不到足夠的營養和鈣質,因此大家應該進行科學的體育鍛鍊,即使是患上骨質疏鬆也要積極鍛鍊。運動可以增強筋骨和骨密度,還能改善人體骨骼的血液循環,同時還能幫助人體吸收鈣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