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的青銅面具有什麼作用,你知道嗎?

2021-01-22 川北在線網

中國古代的青銅面具有什麼作用,你知道嗎?

時間:2015-12-15 09:00   來源:每日科技網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中國古代的青銅面具有什麼作用,你知道嗎?

  在中國各地商代文化遺存中.多次有青銅面具出土,而且數量較多。

  根據1976年在中國陝西省城固縣蘇村出土商代青銅人面具繪製。這個青銅面具是商代晚期的器物,現收藏在陝西省博物館。它直徑11cm,背部有二個鈕.可以方便穿系。

  而三星堆遺址值班費的青銅面具則是一處距今5000年至3000年左右的古蜀文化遺址,前後歷時約2000年。這件面具最奇特的是:雙眼呈柱狀外凸達16釐米,俗稱為「千裡眼、順風耳」。

  青銅面具的用處大致歸納為以下幾種看法:

  (1)盾飾.用以加強防禦力。

  (2)授面,系戴於死者面部.使死者在陰間得到保護,或者用來保存死者的靈魂。

  (3)祭祀場合或宗教儀式中的輔助用具,即法器,無論是否適於系戴於人的面部,都用來溝通人神或天地。

  (4)某一神靈或神職人員的形象.用來作為尊祟、祭祀的對象。

  青銅人面形飾上有無穿孔、穿孔數量的多少及其位置,直接關係到其如何被使用。

  陝西省城固縣刃襯出土的青銅人面具23》原報告稱銅臉殼》一般有2或4個穿孔,分別位於頂部和下領處,即器物的兩側,僅從這一點來說,它們既有可能用作系戴於人面上的面具,也能夠作為防禦性的器具。

  也有專家認為它是「人面盾飾」,就是可以起到保護臉部作用的面盾.也有可能是起到在戰場上威攝敵人的作川。所以這裡我們把青銅面具設計成武士的面盾。

 

   投稿郵箱:chuanbeiol@163.com   詳情請訪問川北在線:http://www.guangyuanol.cn/

相關焦點

  • 國家博物館之古代中國基本陳列:夏商西周時期的青銅與玉石
    經過一周的整理,大王又給大家準備了一期相當精彩的「古代中國基本陳列展」。按照展覽的順序,今天就給大家說一說處於古代早期國家形成與初步發展階段的夏、商、西周時期吧!當你走進展覽,駐足凝神於夏、商、周時期的文物時,那些碩大無比的青銅器,晦澀難懂的篆刻銘文,見證了多少文明的形成,凝固了多少斑駁的記憶。
  • 神奇3D立體畫,三星堆青銅面具被搬到了紙上
    考古發現了大量的青銅器物。這些器物被推斷為祭祀所用,但是從藝術的角度來看,也絕對算得上是一朵奇葩,與中原地區出土的同時期青銅器也是風格完全不同。三星堆青銅面具,雖然是古人所造,比起現代的頂級藝術家創作的雕塑作品來說也是毫不遜色,且獨具風格。真的是不要低估了古人的智慧。面具頗有現代抽象意味,造型大膽誇張,形體簡練概括,線條稜角分明有力,神秘而又莊嚴,竟與古代非洲雕塑藝術有幾分相似。
  • 文創產品集體賣萌:青銅面具餅乾 Q版杜甫很忙
    金沙青銅面具餅乾。    繼「 朝珠耳機」、「朕知道了」膠帶之後,時下最扯眼球的文創產品當屬故宮「戒急用忍」四件套,網友點讚設計師「腦洞完全關不住」。其實,除了盛產「萌物」的故宮,川版文創產品也令人眼前一亮,青銅面具餅乾、Q版杜甫文具、「金沙之光」小夜燈,件件都是萌萌噠。
  • 德球員厄齊爾撞臉青銅面具:撞臉英文怎麼說?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口語>實用口語>正文德球員厄齊爾撞臉青銅面具:撞臉英文怎麼說? 2014-06-18 11:24 來源:網絡 作者:   6月16日下午4點,在德葡大戰前夕,四川三星堆博物館官博發出一張青銅面具身披德國隊8號球衣與德國8號球員厄齊爾的對比圖片,厄齊爾頗為特別的「大眼睛」與青銅面具的大眼合二為一
  • 川版文創萌起來:青銅面具餅乾 Q版杜甫很忙
    繼「 朝 珠 耳機」、「朕知道了」膠帶之後,時下最扯眼球的文創產品當屬故宮「戒急用忍」四件套,網友點讚設計師「腦洞完全關不住」。其實,除了盛產「萌物」的故宮,川版文創產品也令人眼前一亮,青銅面具餅乾、Q版杜甫文具、「金沙之光」小夜燈,件件都是萌萌噠。
  • 祖傳青銅面具是祭祀工具,卻讓家族紛爭不斷,最後我決定上交國家
    因為,我家的祭祀非常特殊,屬於古蜀國的原始崇拜祭祀,而且祭祀的時候大祭司必須頭戴祖傳的青銅面具,嘴裡念著咒語,利用面具的能力與天地溝通,祈求風調雨順、人口平安。其他村裡的精壯漢子身著用樹皮做縫製的披風,圍著篝火跳舞,場面十分熱鬧而盛大。
  • 你知道甲骨文是用來幹嘛的嗎?對我國文字發展有什麼作用嗎?
    你知道甲骨文是用來幹嘛的嗎?對我國文字發展有什麼作用嗎?從清代的王懿榮知道甲骨文以後,在他的後四年,就有一個名叫劉鶚的人寫了一篇關於甲骨文的文章,這才是真正的第一次,把我們國家的甲骨文公之於眾。文字是勞動人民在長期的生活實際中,慢慢地創造出了來的,因為有需要所以才會被創造。而我國古代的文字,在經歷原始社會以後,在商朝的時候已經算是發展的比較成熟的階段了。甲骨文,是我們現在能夠發現到的最早的文字了。在商朝的時候,奴隸主們極端的相信神和鬼。
  • 中國古代分為九州,你知道你的家鄉在哪一州嗎?
    中國在古代有很多不同的稱呼。上古時代,華夏族建國於黃河流域,以為居天下之中,故稱中國。相傳古代炎帝統轄的土地稱赤縣,黃帝統轄的土地稱神州,所以稱中國為赤縣或神州,後來統一起來又稱為神州赤縣或者赤縣神州。在周朝時,凡遵周禮、守禮儀之諸侯,稱為諸夏。
  • 美術試講 | 17學員《珍愛國寶—古代青銅藝術》音頻示範+教案+試講稿!
    師:就請這位靠近講臺的同學,你來吧。師:好,請坐下,現在老師要揭開這塊紅布,見證奇蹟的時刻到了,噹噹,這是什麼神秘物品呢?師:哦,我聽見很多同學都在說好像是青銅器。師:沒錯,青銅器在我們古代是偉大的藝術瑰寶,今天我們就一起去了解古代青銅藝術吧。
  • 石犀、說唱俑、青銅……當網紅文物變成月餅,啥味道?什麼?還有華西...
    中國傳統文化廿八星宿圖及月相圖的結合設計,加上動動手指就能輕鬆觀賞星空的設計概想!月餅一盒售價188,成都博物館內各文創服務區有售,數量有限、先到先得喲!瀘縣博物館宋朝是中國古代文藝最發達、最有情趣的時代,宋人無論是在瓷器、詩詞、文章方面都有獨具一格的引人姿態。宋人「四雅」:點茶、焚香、插花、掛畫,更是當時文人雅士追求雅致生活的極致。最關鍵的是,吃月餅的風俗,就始自於宋朝。
  • 中國古代車馬上的這些青銅配件 看後突然明白了一個成語
    車馬器是指用於中國古代車馬上的青銅配件,它的出現,是同中國車馬制度的出現和發展相關聯的。先秦時期,馬車被大量的應用於戰爭,可以說這一時期馬車的昌盛,在很大程度上,基於戰爭的需要。為了提高馬車的穩定性和靈活性,車馬器就顯得尤為重要。車馬器分為車器和馬器,其起青銅配件的作用。既有實用性,又有裝飾性,形制變化也較多。
  • 第5課《燦爛的青銅文明》教學設計
    大會對殷墟的評價是:與古埃及、巴比倫、古印度媲美,以其甲骨文、青銅文化、玉器、古文曆法、喪葬制度及相關理念習俗、王陵、城址、早期建築乃至中國考古學搖籃聞名於世,文化影響廣播而久遠,真實性完整性強,具全球突出普遍價值,有良好的管理與展示。
  • 初中歷史 第5課《燦爛的青銅文明》教學設計
    大會對殷墟的評價是:與古埃及、巴比倫、古印度媲美,以其甲骨文、青銅文化、玉器、古文曆法、喪葬制度及相關理念習俗、王陵、城址、早期建築乃至中國考古學搖籃聞名於世,文化影響廣播而久遠,真實性完整性強,具全球突出普遍價值,有良好的管理與展示。
  • 3000多年前青銅時代就有「汽鍋雞」了?古代菜譜也很有講究
    汽鍋雞很多人都吃過,但很少有人知道,中國人在3000多年前的青銅時代,就已經開始有「汽鍋雞」這道菜了。中國人的「蒸菜」是最健康、最古老的飲食方法,汽鍋雞自古流傳至今不衰。在首都博物館的「紀念殷墟婦好墓考古挖掘40周年特展」上,婦好汽鍋亮相,是殷王武丁的王后婦好御廚的一件傑作。這是王仁興在《國菜精華(商代-清代)》中寫到的一千多種古代名菜之一。
  • 黃銅、青銅、白銅、紫銅,這麼多銅合金,他們到底有什麼區別?
    從古至今,銅在我們的生活中已經佔有不可或缺的地位,銅的化合物有許多,黃銅、青銅、白銅、紫銅等,那麼他們到底有什麼區別呢,一起來看一下吧。各類銅合金黃銅黃銅是銅與鋅的合金,因色黃而得名。青銅銅與錫的合金叫青銅,因色青而得名。在古代為常用合金(如中國的青銅時代)。青銅一般具有較好的耐腐蝕性、耐磨性、鑄造性和優良的機械性能。用於製造精密軸承、高壓軸承、船舶上抗海水腐蝕的機械零件以及各種板材、管材、棒材等。
  • 輝煌燦爛的青銅文化,中國燦爛的青銅文明
    大約在公元前13世紀前後,也就是中國商代的時候,中國進入了一個青銅器繁榮昌盛的時期。那時的青銅製品涉及了社會生活的大部分領域,青銅製造技術也在這一時期得到了提高。獨特的造型、精美的紋飾,使得商朝青銅器在數千年的文化發展及藝術發展中,居於重要地位,成為了中國古代文化的標誌。
  • 古代真的有繡球花約會嗎
    當我年輕的時候,我覺得這很有趣,當我年輕的時候,我很好奇,我們古代真的有扔繡球花的說法嗎?他們不怕被扔繡球花選中的不是一個好家庭嗎?事實上在西遊記中,我們可以看到唐僧父親被繡球花擊中,唐僧被繡球花擊中。當唐僧師傅和徒弟經過天竺國時,天竺公主正在扔繡球花,唐僧和他父親一樣被繡球花擊中。
  • 九層文昌塔有什麼作用,你知道嗎?
    目前最常用的旺文啟智利學業的風水物品就是文昌塔,其作用是利讀書、功名及事業。風水擺件文昌塔通常是有七層、九層、十三層供您選擇,層數越高效果越好。那么九層文昌塔有什麼作用?文昌塔一般高七層、九層、十三層,其心理暗示作用同文昌帝君。相傳文昌帝君是上界掌管文章之神,所以我國古代書院往往在供奉孔子的同時,供奉文昌帝君。正如《陽宅三要》所說:「凡都省府廳州縣,文人不利,不發科甲者,宜於甲、申、丙、丁四字上,立一文筆塔。只要高過別山,即發科甲。或山上立文筆,或平地修高塔,皆為文峰。」意思就是說,如*成績不理想者,可藉助文昌塔的力量,從而有助眾位學子提高其學習成績。
  • 甗、罍、觶、卣、斝…你知道它們是什麼嗎?
    你又知道它們是什麼嗎?在2500多年前,它們並不生僻,而且都是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用品,可2500多年的悠悠歲月過去,它們卻早已讓人陌生。今天上午,《江漢湯湯 南國之紀——曾侯與他的時代》展覽在重慶三峽博物館4樓臨展廳內正式拉開了為期兩個多月的大幕。包括69件套國家一級文物在內的105件套文物,將為觀眾們講訴曾侯與他的時代的故事。
  • 中國古代器皿之水器:11種常見青銅水器圖解
    中國古代水器包括盤、匜、盉、盂、鑑、缶、瓿、盆、鬥、壺以及罍11種。古人盥洗時用匜澆注,以盤盛水,所以盤、匜是配套器物。據近年考古發現,在西周中期以前,盤是與有管狀流的盉相配合,直到西周晚期才被匜所取代。盤:盛水或承接水。多是圓形、淺腹,有圈足或三足,有的還有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