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專題2光合作用與細胞呼吸的關係及相關實驗探究
類型一綠色植物晝夜CO2/O2含量變化過程分析
1.綠色植物24 h內有機物的「製造」「消耗」與「積累」
(1)典型圖示
(2)曲線解讀
①積累有機物時間段:CE段。
②製造有機物時間段:BF段。
③消耗有機物時間段:OG段。
④一天中有機物積累最多的時間點:E點。
⑤一晝夜有機物的積累量:SP-SM-SN(SP、SM、SN分別表示P、M、N的面積)。
2.在相對密閉的環境中,一晝夜CO2含量的變化曲線圖和O2含量的變化曲線圖的比較
對點訓練
1.(2020四川成都高三摸底測試)科研人員為研究枇杷植株在不同天氣條件下的光合特徵,對其淨光合速率和氣孔導度進行了測定,結果如圖所示。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A.陰天時淨光合速率下降的時間與氣孔導度的下降時間不一致
B.晴天出現「光合午休」現象與氣孔關閉引起的CO2供應不足有關
C.兩種條件下枇杷淨光合速率峰值出現的早晚均與光照強度無關
D.實驗結果顯示枇杷植株適合種植在光照相對較弱的蔭蔽環境中
1.答案C據圖分析,陰天時淨光合速率下降的時間與氣孔導度的下降時間不一致,A正確;晴天中午溫度較高、光照較強,枇杷植株葉片的部分氣孔關閉,同時氣孔導度下降,二氧化碳供應不足,導致淨光合速率下降,B正確;兩種條件下枇杷淨光合速率峰值出現的早晚均與光照強度、溫度有關,C錯誤;題圖說明,陰天時光照強度較弱,一天中大部分時間淨光合作用速率高于晴天,說明枇杷植株適合種植在光線相對較弱的蔭蔽環境中,D正確。
2.(2020雲南昆明一中高三雙基檢測)將某植物置於密閉玻璃容器內,測定夏季一晝夜內CO2的吸收量和釋放量,結果如圖。下列分析錯誤的是()
A.B點玻璃容器內的O2含量比C點多
B.AB段與DE段CO2吸收量下降的原因不同
C.BC段產生CO2的場所可能只有線粒體基質
D.6:00時,該植物的葉肉細胞中光合速率等於呼吸速率
2.答案D由圖可知,BC段是傍晚至第二天清晨,植物進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氣、釋放二氧化碳,因此B點玻璃容器內O2含量比C點多,A正確;AB段CO2吸收量下降的原因是光照強度下降,光合速率下降,DE段CO2吸收量下降的原因是中午光照過強,氣溫過高,植物的部分氣孔關閉,進入葉肉細胞的CO2減少,B正確;BC段植物只進行呼吸作用,若玻璃容器內氧氣充足,該植物可能只進行有氧呼吸,產生CO2的場所可能只有線粒體基質,C正確;6:00時,該植物的光合速率等於呼吸速率,由於植物體內還有不能進行光合作用的細胞(比如根尖細胞),此時葉肉細胞的光合速率大於呼吸速率,D錯誤。
。
試題連結:請在手機上用百度網盤掃碼,保存。再用電腦端的百度網盤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