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探究]光合作用的探究歷程中幾個經典實驗的分析

2021-02-18 快樂學生物666

[科學探究]光合作用的探究歷程中幾個經典實驗的分析

普利斯特利的「老鼠、蠟燭」實驗

實驗過程:

分四組做對照實驗,分別是:

1.密閉透明的玻璃鐘罩+點燃的蠟燭;

2.密閉透明的玻璃鐘罩+活著的小鼠;

3.密閉透明的玻璃鐘罩+綠色植物+點燃的蠟燭;

4.密閉透明的玻璃鐘罩+綠色植物+活著的小鼠。

實驗的變量中,

自變量是:有無綠色植物;

無關變量是:玻璃鐘罩的密閉情況及透明程度、蠟燭的質地、綠色植物及小鼠的生長發育狀況相同、實驗的時間長短等;

因變量是:點燃的蠟燭是否熄滅,活著的小鼠是否死亡。

實驗現象是:

有綠色植物的密閉透明的玻璃鐘罩內點燃的蠟燭不滅或者小鼠活著。

結論是:綠色植物可以更新因蠟燭點燃或小鼠呼吸而變得混濁的空氣。在當時的條件下,該實驗的不足是沒有充分考慮到光的因素,致使有些人去重複該實驗出現失敗。

薩克斯的天竺葵「綠葉曝光」實驗

實驗過程:

分兩組作對照實驗:綠葉(天竺葵)黑暗處理一段時間,一半曝光一半遮光,脫色、漂洗加碘蒸氣;

實驗的變量中,

自變量是:葉片是否曝光;

無關變量是:黑暗處理的時間,兩瓣葉子的生長發育狀況相同,但又不能進行有機物的運輸;

因變量是:葉片是否變藍或者是否產生澱粉。

實驗現象是:曝光的一半遇碘蒸氣變藍色,遮光的一半葉子遇碘蒸氣不變藍。

實驗結論:綠色植物在光下會產生澱粉。

恩格爾曼的「水綿和好氧細菌」實驗

實驗材料:

好氧細菌:喜歡在氧氣充足的地方集中;水綿:多細胞藻類,個體常成多個有分支的圓柱狀的絲,其每個細胞中葉綠體成螺旋的帶狀,便於觀察葉綠體上的現象。

實驗的過程:

分兩組作對照實驗

1.先將好氧細菌、水綿置於沒有O2的黑暗環境中,然後用極細的光束照射;

2.將好氧細菌、水綿置於沒有O2的黑暗環境中,然後用正常的全日光照射。

實驗的變量中:

自變量是:有無極細的光線照射;

無關變量是:實驗起始的條件,好氧細菌、水綿的生長發育狀況,實驗的時間等。

因變量是:好氧細菌的分布情況。

實驗現象:用極細的光束照射,好氧細菌就集中分布在有光線照射的葉綠體周圍;用全光照射,好氧細菌就均勻分布在葉綠體周圍。

實驗的結論:在光下,葉綠體產生了氧氣,葉綠體是產生氧氣的場所,葉綠體是光合作用的場所。

魯賓和卡門「氧標記」實驗

實驗過程:

分兩組作對照實驗,實驗過程可以簡單記錄如下:

1.C18O2+H2O→O2;2.CO2+H218O→18O2

實驗的變量中:

自變量是:H2O當中或者CO2當中的O有沒有帶標記;

無關變量是:光的情況、綠色植物的生長發育情況等;

因變量是:生成的O2是否帶標記。

實驗現象:H2O當中的O帶標記,則生成的O2帶標記,也可以通過稱重來比較生成的氧氣質量變化。

實驗結論:光合作用產生的氧氣中的O來自於水。

原創首發,如有不妥,敬請指正。

相關焦點

  • 《光合作用的原理和應用-探究歷程》說課稿
    《光合作用的原理和應用-探究歷程》說課稿一、說教材《光合作用的原理和應用-探究歷程》選自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五章第四節第二課時的內容。「光合作用」一節在綠色植物的新陳代謝以及整個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 高中實驗說課 | 探究光對植物光合作用強度的影響
    (生命觀念  社會責任)2.結合演示實驗,引導學生設計光照強度、光照時間、光質對植物光合作用強度影響的探究實驗方案,訓練思維、培養小組合作與溝通能力、提升實驗設計分析能力。(科學思維、科學探究)3.運用自製裝置,完成光照強度、光照時間、光質對綠蘿葉片和月季葉片光合作用強度影響的系列探究實驗,培養動手操作能力和實驗探究能力。
  • 探究影響光合作用的因素實驗
    分類:基礎(實驗)具體知識點:光合速率的表示方法三大因素影響光合作用的探究過程真空滲水法的具體步驟光合作用的強度,又稱為光合速率,可以用一定量的植物(如一定量的葉面積)在單位時間內進行光合作用釋放 O2或消耗 CO2的量來表示,植物的光合速率不僅受內在因素的控制,更受到外界環境,如光強、溫度和 CO2 濃度的影響
  • 高中實驗說課 | 探究環境因素對光合作用強度影響的創新實驗
    而且,在教學中發現,僅僅是理論分析光照強度對淨光合作用速率的影響曲線,學生很難理解,如果學生能通過實驗直觀感受,這個教學難點會更易突破。所以,開展探究系列光照強度梯度對光合作用強度影響實驗,學生通過實驗構建光照強度對淨光合作用速率影響曲線是非常必要的。
  • 初中化學中的科學探究
    考查探究中提出問題或猜想的能力。2. 考查設計和實施科學試驗的能力。3. 考查解釋和表達科學探究結果的能力。所謂探究性試題,就是復原具體的科學探究的環境,按照科學探究的步驟,讓學生完成探究過程的某一個或某幾個環節,進行實驗。
  • 科學探究之滲透作用的探究實驗
    新課程倡導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以理性的實驗思考,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提升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同時在科學探究的過程中強化學生的科學實踐應用能力
  • 2017北京高考化學試題分析:注重實驗及科學探究能力的考查
    該試題具有以下幾個特色:    一、凸顯育人導向,突出立德樹人,有助於發展學生化學學科核心素養    化學是一門核心科學,與生產、生活、科技息息相關。    四、化學學科特色突出,注重實驗及科學探究能力的考查    2017年高考化學試題充分體現了化學是實驗科學的特點,無論是選擇題還是非選擇題,大部分都是以化學實驗為背景展開。試題注重化學實驗情境的創設,在化學實驗背景中展開設問。
  • ICT與科學探究學習
    在科學探究學習中ICT技術至少在以下幾個方面直接支持學習活動:  ①通過ICT為探究學習提供各類知識資源;  ②通過ICT為探究學習溝通各類智慧資源;  ③運用ICT為有計劃的探究學習提供微型課程與教學組織工具;  ④運用ICT作為實驗的工具;  ⑤運用ICT與探究學習小組同伴協同學習,或者運用ICT開展跨地域跨文化的科學探究學習單元。
  • 科學教育中的探究式學習
    探究式教學方法是一類歸納式的教學方法。它包括許多各有側重的教學方法,如探究式學習、基於問題的學習、基於項目的學習、基於案例的教學、發現式學習和即時學習等。在傳統的科學教育中,往往採用的是自上而下的、演繹式的教學方法。
  • 解碼教材之0008|課標對「科學探究」的界定及教材對「科學探究」的...
    新修訂的課程標準首次提出核心素養的概念,其中物理核心素養的科學探究部分作如下的表述: 「科學探究」是指基於觀察和實驗提出物理問題、形成猜想和假設、設計實驗與制訂方案、獲取和處理信息、基於證據得出結論並作出解釋,以及對科學探究過程和結果進行交流、評估、反思的能力。「科學探究」主要包括問題、證據、解釋、文流等要素。
  • 《實驗:探究加速度與力、質量的關係》說課稿
    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實驗:探究加速度與力、質量的關係》,現在開始我的說課。本次說課我將從教材、學情、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方法、教學設計等幾個方面加以說明。一、說教材(過渡句:首先來談一談我對教材的理解,我主要從本節課的內容、地位及作用等方面來分析。)
  • §16.4實驗探究:電流的熱效應
    科學探究課難在引導猜想,重在實驗探究,為了體現探究課的問題性、趣味性、過程性、知識性,本節課我將以滬科版九年級物理第十六章第四節科學探究:電流的熱效應為例進行教學展示。首先是教材分析,從章節知識體系看,本節課包括電流的熱效應和焦耳定律兩部分,通過實驗探究的方式認識焦耳定律,並與電能知識結合分析,認識焦耳定律及歐姆定律使用的局限性。
  • 【實驗探究】探究電阻大小的影響因素的實驗
    (1)在幾個因素中,如何研究其中的一個因素是否影響電阻的大小,常用的方法是控制變量法。①保持材料和橫截面積一定,研究電阻與導體長度的關係。②保持材料和長度一定,研究電阻與導體橫截面積的關係。③保持長度和橫截面積一定,研究電阻與導體材料的關係。(2)已經提供了如圖所示的幾種導體,還需要的器材有:電源、電流表、開關、導線①探究電阻大小跟導體長度的關係應選擇A、B兩根電阻絲。
  • 燕金亮|基於生物學核心素養的實踐探究教學策略分析——以「生長素的發現」為例
    而探究性學習活動在「教學過程重實踐」的基本理念中佔有很重要的地位,探究性學習是指在老師的引導下,以資料、實驗等為載體,學生積極參與問題的提出、解決過程。下面以「生長素的發現」一節為例,闡述以實踐探究教學落實提高生物學核心素養的教學策略。生長素的發現過程中達爾文、詹森、拜耳、溫特等人的實驗是生物學史中比較經典的實驗,特別是達爾文的實驗,是植物定向運動研究的開創者。
  • 玩轉科學 趣味探究——天橋區幼教中心實驗幼兒園科學探究進行時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指出:幼兒科學學習的核心是激發探究興趣,體驗探究過程,發展初步的探究能力。為最大限度地激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滿足科學探索欲望,結合孩子的探究興趣和發展需要,天橋區幼教中心實驗幼兒園開展系列科學探究活動,使幼兒在直接感知、實際操作和親身體驗的過程中充分了解科學的奧妙。
  • 在科學探究中發現可能
    設計分析《點亮小燈泡》是教科版小學科學四年級下冊第一單元《電》中的第二課。前面一課介紹了摩擦起電及電荷的知識,為學習簡單電路進行了知識上的鋪墊。科學的本質是主觀世界對客觀世界的認識,是發現物質及其相互作用或運行的規律。在科學探究課上,教師就要創設情境讓學生去體驗發現的樂趣。同時,考慮到課堂要有學生思維質量的提升,我設計了從眾多「發現」中去學會總結,並找尋共同特徵的實驗歸納思維培養環節。教科版教材中有對電流的簡單介紹,而蘇教版教材中沒有提及電流。我們地區已經實行全年級共用一套課本,多數情況下並不發放課本給學生看。
  • 讀書有得 | 從經典走向經典——重讀《走向探究的科學課》
    2012年11月,喻伯軍老師送了我一本《走向探究的科學課——章鼎兒、路培琦、李子平評說科學課》,當時拿到這本書如獲至寶,前後讀、劃、研了三遍,並以此影響自己對科學課課堂教學的認識和實踐;2018年12月,在杭州崇文實驗學校舉行的全國「走向探究的科學課」教學研討會上,又拿到了第二本書——《走向探究的科學課——致敬經典》,前後也讀了兩遍。
  • 我說說如何判斷生物探究實驗中的對照組和實驗組
    其實關於具體如何區分生物探究實驗中的對照組和實驗組,我還真的沒有認真思考過。但是鑑於我這十幾年來做過的相關生物題還沒有跟標準答案矛盾過,所以對自己的判斷還是有幾分自信的。今天下午聽到兄弟學校的一位同行發表了觀點,對於我來說是比較新穎的,但是我還是不敢苟同。因此,小心翼翼地上網進行了查證。
  • 小探究,大發現——中心城幼兒園科學實驗課
    其實科學離我們並不遙遠,它就在我們舉止之間,它存在於我們的生活當中,小實驗不僅能很好的培養幼兒的動手動腦的能力,還能讓幼兒加深理解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事物,更讓寶貝們知道了一些基本科學原理和運行規律。     科學是幼兒多元發展的五大智能之一,他與智商、數理邏輯、分析思考、生活態度、手腦並用、專注力、推理、價值觀、理性密不可分。​​科學知識較抽象, 所以它比一般學課需要動腦思考、更有深度、也更貼近生活。
  • 探究實驗——焦耳定律
    本實驗出現的概率也較高,屬於基礎難度內容。主要是根據Q=I²Rt來進行設計實驗,控制一些物理量。二 內容總結一、探究電流通過導體時產生電熱的多少與‍電阻的關係實驗裝置:思路分析:在Q=I²Rt中,若要探究Q與R的關係,就需要控制I和t是一定的,則一定要將兩電阻串聯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