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金亮|基於生物學核心素養的實踐探究教學策略分析——以「生長素的發現」為例

2021-03-01 研海拾貝伴我行

基於生物學核心素養的實踐探究教學策略分析——以「生長素的發現」為例

摘  要:以「生長素的發現」為例,通過「實踐探究」的方法引導學生對生長素發現相關科學史進行體驗式重歷,以此發展學生的科學思維,深化學生對科學本質的認識,促進學生科學探究能力的提高,有效提升學生的生物學科核心素養。

關鍵詞:生物 核心素養 實踐探究生長素

《普通高中生物學課程標準(2017年版)》(以下簡稱新課標)中提出了「教學過程重實踐」的基本理念,強調學生學習的過程是主動參與的過程,讓學生積極參與動手和動腦的活動,通過探究性學習活動或完成工程學任務,加深對生物學概念的理解,提升應用知識的能力,培養創新精神[1]。而探究性學習活動在「教學過程重實踐」的基本理念中佔有很重要的地位,探究性學習是指在老師的引導下,以資料、實驗等為載體,學生積極參與問題的提出、解決過程。下面以「生長素的發現」一節為例,闡述以實踐探究教學落實提高生物學核心素養的教學策略。

生長素的發現過程中達爾文、詹森、拜耳、溫特等人的實驗是生物學史中比較經典的實驗,特別是達爾文的實驗,是植物定向運動研究的開創者。這些實驗依次遞進,經歷了「影響→初步確定是物質→最終確定是化學物質」的過程,因此,本節課實踐探究沿著這條主線進行,深入挖掘其中的科學方法,具體體現為:分析實驗組、對照組及實驗變量,理清自變量、因變量之間的關係,以具體實例為依據了解實驗設計的一般方法及原則;歸納和總結科學方法,提升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深化科學思維。在對方法進行分析時,可依次遞進,學生先在提示下完成簡單的思路,再由學生獨立完成。這樣可以逐步提高學生分析、設計實驗的能力,如下表1:

2.1 情境導入,激發探究欲望

「生長素的發現」以向光性現象開篇,創造真實情境,以圖片或視頻展示學生身邊植物向光性的例子,如教室或自家陽臺上向光性明顯的植物,讓學生認識到什麼是植物的向光性,植物向光性的實例就在身邊,從這種「熟視無睹」的現象中提出問題「植物為什麼具有向光性?」,激發起學生的探究欲望。

設計意圖: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為學生創設生活中熟悉的情境,引導學生思考身邊的生物學,學生不僅感興趣、接受快,還能關注生命現象,有利於樹立生命觀念。

2.2觀察胚芽鞘,認識實驗材料

實驗材料的選擇對實驗對成功起著關鍵性作用,介紹研究向光性對材料——胚芽鞘時,筆者通過對比小麥、大麥、玉米等材料的胚芽鞘,最終選擇了玉米的胚芽鞘(圖1)進行直觀展示,這是因為玉米容易培養,而且的胚芽鞘粗大,容易操作,這樣,有利於引導學生用刀片將胚芽切開,進一步觀察胚芽的結構,了解胚芽鞘。

設計意圖:若用萌發的植物種子圖片來展示胚芽鞘,相對於實物觀察效果要遜色許多,通過真實的可觸摸的玉米胚芽鞘進行學習,充分調動學生的感官,以此達到對胚芽鞘的直觀理解。

2.3  提出問題,設計實踐探究思路

教材是以生長素發現的相關生物學史的思路來分析科學家的探究歷程,在分析資料時往往對學生探究實踐過程發掘不夠深入,所以將這部分內容進行重新整合,層層深入的設計問題,讓學生稱為探究實踐的主角。

以胚芽鞘為材料,教師引導學生探究,如探究單側光對胚芽鞘向光性的作用時,從向光性的共性——單側光引導學生思考:胚芽鞘有無向光性,如何探究?面對玉米胚芽鞘,學生通過「類比推理」的方法推斷出研究思路:給玉米胚芽鞘單側光照,觀察是否出現向光性。教師要及時進行對照實驗的引導。通過提示,讓學生確定探究的問題,在這個環節,要留給學生足夠的思考時間,通過充分的思考之後學生總結初步的思路,帶著自己的方案和組內同學交流,優化實驗方案。

設計意圖:教育家陶行知說過:「發明千千萬,起點是一問。智者問的巧,愚者問的笨」,除了課堂的提問之外,教師要通過設置問題情景,激發學生的認知矛盾,引導學生提出問題,進行發問。探究活動的誤區之一是問題設置簡單,探究過程替代化。在「生長素的發現」這節中,我們不能讓學生簡單的模仿和重複科學家的實驗,而是通過遞進的引導進行「階梯式」的思維探究。讓學生提出問題是關鍵,教師逐步引導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親歷知識的形成過程。小組討論可以開放學生思維,與生物學家進行跨越時空的對話,感悟科學方法在科學研究中的作用。從而培養學生實驗設計能力、創新能力,以此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將小組合作的效益最大化。

2.4 實踐探究,發現真諦

製作錫箔小帽時,如何製作錫箔小帽就是一個創新性比較強的問題,課前教師可查閱資料,研究最佳的製作方法,課堂上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創新,用胚芽鞘粗細相似的牙籤來製作,將錫箔包裹在牙籤上,高出的部分向下反折,用刀片切割後可以得到大小適宜的錫箔小帽及錫箔小桶(用途為遮擋胚芽鞘尖端的下部)。

在模擬溫特的實驗時,由於胚芽鞘相對比較細小,所以在切割瓊脂塊後放在一側的操作難度比較大,建議在配置瓊脂溶液時增大其濃度,冷卻後凝固效果較好,容易切割出大小合適的瓊脂塊,便於插入尖端和放置於去頂幼苗的操作。

由於生長素的發現所涉及的實驗不能立刻出現實驗結果,在課堂上只能讓學生每操作完成部分內容,老師可演示提前做好的實驗結果,讓學生在課下一段時間後對比觀察自己操作的實驗結果。

設計意圖:「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向光性探究的幾個實驗看似簡單,但具體操作過程中會遇到許多的問題,比如,如何獲得單側光照?如何製作錫箔小帽?如何遮擋尖端和尖端下部?遮擋尖端時遮擋的長度是多少?溫特的實驗中如何對瓊脂塊進行操作?為鍛鍊學生的實驗設計及方案實施能力,學生真正參與到實驗到設計、實施過程中,在探究中創新,在探究中學會團隊合作,逐步落實科學探究素養。

2.5 通過實踐探究中的生成性問題深入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在實驗操作過程中,往往會出現許多生成性問題,如達爾文實驗中用錫箔小帽遮住尖端,學生會遇到這樣的問題,錫箔小帽的長度為多少時可以起到良好的效果?這就屬於新生成的問題,而此時我們不能對此問題一帶而過,而是鼓勵學生繼續設計實驗思路來進行探究。按照高二學生的能力特點,能比較容易的設計出基本的思路:取不同長度的錫箔帽(如長度分別為0.4cm、0.6cm、0.8cm、1.0cm等)遮擋尖端,對比單側光照射下胚芽鞘的生長情況,選取較好遮擋效果的一組即可。

設計意圖:關注教學過程中的生成性問題,引導學生進一步探究,發展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特高學生的創造力,於點滴中提升學生的生物學核心素養。

實踐探究,關鍵是思維,而教師的引導是學生科學思維能力提升的核心,教師的引導要到位,但不能越位,準確到位的引導是提升學生科學素養的前提。實踐探究要拋開對先進多媒體技術的依賴,在動手實踐中製造認知衝突,再用實踐探究來解決,從而深刻理解科學家的研究成果,發現科學的奧秘。

[1] 普通高中生物課程標準[M].人民教育出版社,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2018.

[2] 帖步霞,HPS 教學模式在高中生物課堂中的實踐,中學生物學,2019,(3):5-7

[3] 沈玲,王紅梅.體驗重歷,讓探究融入科學史課堂——以「生長素的發現」為例[J].中學生物學,2019,35(02):10-12.

相關焦點

  • 注重生物科學史教學,提升生物學學科核心素養——以新版《必修1 分子與細胞》為例
    ·必修1·分子與細胞》為例,在梳理生物科學史內容的基礎上,舉例說明運用生物科學史的方法,促進生命觀念的形成,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和科學思維,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進而提高學生的生物學學科核心素養。能使學生沿著科學家探索生物世界的道路,理解科學的本質和科學研究的思路和方法,感受科學家獻身科學的精神,促進生物學學科核心素養的提升。新版教材中編人了豐富的科學史,筆者以新版《必修1 分子與細胞》為例,探討利用科學史教學的方法,以提高學生的生物學學科核心素養。
  • 發展生物學核心素養的建模教學研究
    摘要:以人教版七年級《生物學》下冊(2012年版)「人體內廢物的排出」為例,闡述開展建模教學時,應圍繞教學重點設計建模教學目標,合理選擇、有機組合不同屬性、表徵方式及類型的模型,通過觀察、分析、討論、建構、評價及修正等一系列方式,指導學生使用模型、建構模型、評價模型及修正模型,促進學生深度學習,建立、理解與應用生物學概念,提高建模能力、批判性思維能力,發展生物學核心素養。
  • 概念 情境 整合:「活動·探究」單元教學的核心策略策略——以肖培東老師執教的《應有格物致知精神》為例/戴盈路 浙江嘉興
    特級教師肖培東老師《應有格物致知精神》一課是「活動·探究」單元閱讀教學的經典範例,該課以「演說」任務為引導、「學習演講詞」「模擬現場演講」活動為主體,以文體探究為內核進行設計,整合了閱讀、口語交際等學習項目,下文將結合此課例,從「概念為先」、「情境整合」兩個維度,淺談對「活動·探究」單元教學核心策略的理解。   一、聚焦大概念,規劃大單元。
  • 《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讀書感悟
    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不只是導向學生的核心素養,也是教師的核心素養導向學生的核心素養,師與生的核心素養培養互為因果。在師、生、教材碰撞的課堂教學中,教師的因素更為能動,或者說教師促使學生更為能動,才是素養形成的課堂,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新課程改革,教師的核心素養培養的策略才是改革的源頭。
  • 【教學探索】基於學科核心素養理念的英語聽說課教學策略初探 ——以一節聽說課為例
    核心素養的培養在學生全面發展中佔據著重要地位,在英語教學中滲入核心素養的相關內容,一方面可以引導學生學習知識才能,另一方面還能拓展學生的知識領域,促使學生實現全方位發展,有助於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使之養成良好品德。
  • 基於核心素養視角下的高中數學教學對策探究
    ,大大削減了學生的數據分析、邏輯思維等綜合素養。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歸納,還能發現學習中存在的漏洞以及忽略的知識點,對於數學素養的培育有著積極作用。倘若學生僅僅採用機械學習法,並不能對學習內容進行有效地深入研究與反思,在遇到問題時難以獨立解決,將會嚴重影響學生的學習質量與效率。因此,高中數學教學中,教師應當為學生創造反思與總結的條件,同時將學生的反思、總結能力納入階段性考核中,從而加強學生對此能力的重視,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
  • 強化實踐策略 促成教學改進
    、實施基於深度學習的物理教學設計及評價等實踐策略,以達到深化初中物理學科的教學改進的目的。為了實現這些目標,在開展物理學科深度學習的過程中,應基於核心物理知識—單元主題進行教學改進,這樣可以更好地承載物理學科核心素養。
  • 李慎中 相煒|高中地理核心素養培育的基本路徑與實踐策略
    《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準》(2017年版)凝練了地理學科核心素養,明確學科教學的目標即地理學科核心素養的達成。如何實現從知識教學到核心素養培育的轉型升級?怎樣將高度概括的地理核心素養落實、落細、落小為具體的、可操作的、指向關鍵結果的教學路徑?這是當前高中地理教學面臨的重要課題。
  • 丁奕然、呂立傑、任小文 | 朱正威生物教育思想的時代迴響——兼論對生物學學科核心素養培育的啟示
    而在朱先生對生物學學科核心素養的思考研究部分採取以下步驟:(1)四名研究者基於對生物學學科核心素養的理解,分別篩選出材料中有關「生命觀念、科學探究、科學思維與社會責任」四個方面的論述,並協商出一致結果進行標記;(2)採用NVivo11軟體進行歸納式編碼分別對四大生物學學科核心素養進行聚類,生成自由參考節點;(3)讓四名研究者再對生成的自由參考節點進行本質內涵與培育路徑的分類;(4)用分類信度指數公式
  • 如何基於核心素養設計教學案例
    學校要設計基於核心素養的教學案例,需要深入理解核心素養、真實情境和課程內容之間的關係,明確素養導向教學案例的關鍵要素,關注學習方式變革,將「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真正落實到學校教育教學的具體實踐中。按照世界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的界定,核心素養是個體利用和調動已有心理或社會資源,應對複雜現實需求的綜合性品質。
  • 生物學概念教學的實踐與思考
    摘要:「內容聚焦大概念」是《普通高中生物學課程標準(2017年版)》提出的基本理念。學生深刻理解和應用生物學概念,有利於發展其生物學學科核心素養。結合教學實踐,分析了概念的含義及其與定義、術語等相關名詞間的關係,探索概念教學常用的方式並思考了實施概念教學的意義和措施。
  • 高中學科核心素養早已頒布,你可知高考怎麼考?精選6道題解讀~
    核心素養的提出反映了生物學課程的新理念和新要求,高中生物學學習和教學要圍繞著培養和提高學生的生物學核心素養這個中心展開,使學生逐步形成具有生物學科特徵的關鍵能力、必備品格與價值觀念。高中生物學科核心素養已頒布一年多,但您知道有哪些核心素養嗎?高考又如何考查這些核心素養?
  • 基於英語學習活動觀的小學英語閱讀教學實踐探究
    基於英語學習活動觀的小學英語閱讀教學實踐探究  【摘要】《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提出了指向學科核心素養發展的的英語學習活動觀
  • 基於學情分析的高中數學單元教學的現狀調查與策略研究
    「什麼是基於學情分析的高中數學單元教學設計?」與以往的單元教學有什麼不同?本文將通過理論研究闡述在學情分析視角下進行數學單元教學的意義與優勢。2.「為什麼要基於學情分析進行高中數學單元教學設計?」就目前大教育環境下的時代要求和高中數學教學存在的問題以及學生本身的需求,探究基於學情分析下的單元教學是否能改善目前的一部分教學問題。
  • 教師研修|基於核心素養的學科課例展示與交流活動成功舉辦
    活動以「基於核心素養的學科課例展示與交流」為主題,聚焦「大單元、真情境、新技術」的先進理念,充分展示了「素養為本的單元設計、真實情境的深度學習、線上線下的智能系統」為特色的教學範例,標誌著基於新課標的高中學科「新教學」從以前的理論研究和實驗為主的探索進入到可複製、可遷移落地實踐階段。
  • 基於生物學核心素養的探索 ——黎國輝名師工作室與韶關市風烈中學開展教研交流活動
    為了在生物學的課堂教學中,踐行生物學學科核心素養,端州區黎國輝名師工作室近年來圍繞核心素養開展了創新實驗比賽、核心素養說課比賽、核心素養教學主題研討課、研學活動等形式來開展生物學學科核心素養的探索。10月15、16日,黎國輝名師工作室與韶關市風烈中學的生物教師進行了生物學核心素養的專題教研活動。
  • 原創 | 核心素養導向的初中英語課堂教學的實踐與探索
    英語學科的核心素養包含「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學習能力」四方面。學校的教學必須轉型為「核心素養為導向的課堂教學模式」,構建動態生成性課堂,採用「閱讀圈」,激發教學活力;運用翻轉課堂提高課堂效率,助推核心素養的有效培養。
  • 基於核心素養的高中政治課堂情境教學
    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體系核心素養既是品格的體現,又是能力的反映,基於核心素養開展高中政治教學,能夠培養和鍛鍊學生適應社會發展的能力,陶冶學生的情操,提升學生的個人修養。高中政治課堂強調學生的自主發展和創新實踐,重視學生的綜合能力的提升,尤其是時事政治的教學,更注重為社會培養出一批思想高尚、信念堅定的優秀青年才子。新課程改革對高中政治教學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希望學校課程教學能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但由於在很多高中學校,受傳統應試教育理念的束縛,部分教師並未高度重視培養學生的政治核心素養,也正因如此,轉變教學理念,創新教學手段顯得至關重要。
  • 基於核心素養的課程與教學改進
    所以這四個方面構成了核心素養達成條件,也是在教育環境或者教育教學布局裡面應該體現的四個基本要素,也為世界各國包括國際組織研製核心素養提供了基本框架和基本規則。 二 課程與教學改革布局 由學校為主要的陣地來承接核心素養驅動的教育改革。主要從課程和教學兩個關鍵領域來分析和研究如何承接。首先,課程和教學帶來的法定化、國定化、規定化,要求我們必須做政策引導和政策布局的基本思考。為了釐清課程教學所面臨的核心布局,我們需要對當前課程教學改革做層級分析。
  • 基於核心素養培養的教學方式變革
    2020年12月10日,上海市銅川學校理化教研組對貴州省習水八中,九壩中學進行了教育幫扶,開展了以「基於核心素養培養的教學方式變革「為主題的教育對口教研活動。會議以騰訊會議的形式召開,由我校化學備課組組長方大寨老師主持,沈怡昀老師主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