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生物科學史教學,提升生物學學科核心素養——以新版《必修1 分子與細胞》為例

2021-02-25 生物銘師堂

摘要:生物科學史是生物科學形成、發展和演變的歷程,包含豐富的育人價值,以新版《生物學·必修1·分子與細胞》為例,在梳理生物科學史內容的基礎上,舉例說明運用生物科學史的方法,促進生命觀念的形成,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和科學思維,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進而提高學生的生物學學科核心素養。

關鍵詞:生物科學史;提升;學科核心素養

 

生物科學史是生物科學形成、發展和演變的歷程,是探索生命現象及其本質的史實,講述了研究生命現象及其本質的過程、所運用的邏輯思維及方法,同時也對生物學發展的邏輯和當時的社會背景進行了述評。

蘊含著豐富的科學思想、科學方法、科學世界觀、科學精神和科學態度,具有很高的教育價值。能使學生沿著科學家探索生物世界的道路,理解科學的本質和科學研究的思路和方法,感受科學家獻身科學的精神,促進生物學學科核心素養的提升。

新版教材中編人了豐富的科學史,筆者以新版《必修1 分子與細胞》為例,探討利用科學史教學的方法,以提高學生的生物學學科核心素養。

1 生物科學史內容梳理

新版《必修1 分子與細胞》在修訂過程中,對原教材中的生物科學史進行了適當的刪、增和更新,根據生物科學史的內容特點,編排在教材正文和「思考·討論」「生物科技進展」「生物科學史話」等欄目中,為了更好地運用科學史,提升學生的生物學學科核心素養,現將新版《 必修1 分子與細胞》中的生物科學史內容進行梳理(表1)。

2 科學運用生物科學史,提升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

2.1 促進生命觀念的形成

「生命觀念」是指對觀察到的生命現象及相互關係或特性進行解釋後的抽象,是人們經過實證後的觀點,是能夠理解或解釋生物學相關事件和現象的意識、觀念和思想方法。既是在較好理解生物學概念的基礎上形成的「世界觀」,又是探究生命活動規律、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論」。《普通高中生物學課程標準(2017年版)》(以下簡稱「新課標」)列出的重要生命觀念包含結構與功能觀、進化與適應觀、穩態與平衡觀、物質與能量觀等。

生命觀念的建立需以概念性知識的學習為基礎,概念是生物學科的主幹內容,概念教學是生物學教學的核心,運用生物科學史引導學生構建概念是概念教學的重要策略之一。

例如,新舊版《生物學·必修1·分子與細胞》對水分子跨膜運輸方式的描述是不同的,舊版教材在正文中講到水分子的跨膜運輸方式為自由擴散,而在「科學前沿」欄目中又提到水分子可以通過水通道蛋白進行跨膜運輸;新版教材在正文中講到水分子可以通過自由擴散進出細胞,更多的是藉助細胞膜上的水通道蛋白以協助擴散的方式進出細胞,體現了對水分子跨膜運輸方式研究的新成果,顯示出了教材修訂的科學性和時代性。在引導學生學習「水分子可以通過自由擴散進出細胞,更多的是藉助細胞膜上的水通道蛋白以協助擴散的方式進出細胞」這一概念時,可結合生物科學史話欄目「人類對通道蛋白的探索歷程」中的科學探究過程引導學生分析水通道蛋白的結構與其功能的適應性,水通道蛋白的結構多樣性與統一性,幫助學生進一步形成結構與功能觀,進而形成辯證唯物主義自然觀。同時還可加強科學本質教育,通過生物科學史話中的「在水和離子的跨膜運輸中,通道蛋白發揮著重要作用。不過,認識到細胞膜中有通道蛋白卻非易事」,讓學生認識到對科學的探索需要科學家們的通力合作;通過「此後,類似的實驗結果不時公布於眾」,讓學生認識到科學發現和成果需要公布於眾;通過「20世紀60年代,科學家提出在植物細胞中存在鉀離子的通道。由於缺乏有效的研究工具,人們仍然無法確證這一觀點。1976年,德國科學家內爾和薩克曼創造了研究單個離子通道電生理學特徵的膜片鉗法,為離子通道的研究提供了有效的工具」,讓學生認識到科學的發展離不開技術的支撐。

2.2 提升學生的科學探究與實踐能力

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創新能力是新課標對科學探究提出的新要求,為達成這一重要目的,新版教材中安排了很多探究活動,主要以兩種方式呈現。一是以「探究·實踐」的形式呈現。新版《生物學·必修1·分子與細胞》中有13個「探究·實踐」活動,讓學生在動手操作中掌握並運用科學方法,獲得相應的生物學概念,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創新能力。二是以「思考·討論」的方式呈現。

例如,新版《生物學·必修1·分子與細胞》中有19個「思考·討論」活動,其中有9個在呈現了生物科學史後,有針對性地設計了「討論」作為任務驅動,讓學生進行思維探究,在探究中鍛鍊科學思維,進而獲得生物學重要概念,同時,引導學生學習科學家們的探究思想、科學方法、創新精神、科學態度,並深刻理解科學的過程和本質。以恩格爾曼所做的兩個實驗為例,引導學生分析「葉綠體的功能」中資料1呈現的內容,讓學生欣賞恩格爾曼選用水綿和需氧細菌作為實驗材料的巧妙之處。第一個實驗中選用沒有空氣的黑暗環境,排除了無關變量——O2和光的幹擾,用極細的光束照射,葉綠體上可分為光照多和光照少的部位進行對比,將裝置暴露放在光下可再一次驗證實驗結果。第二個實驗通過三稜鏡巧妙地用色散光照射水綿臨時裝片,發現大量需氧細菌聚集在紅光和藍紫光區域,說明葉綠體主要吸收紅光和藍紫光進行光合作用。恩格爾曼的兩個實驗選材巧妙,方法新穎,體現科學探究的一般程序,嚴格遵循實驗設計的對照性原則、單一變量原則、實驗條件一致性原則,可引導學生基於這兩個實驗的實證,得出「葉綠體放出氧氣,是綠色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場所,主要吸收紅光和藍紫光用於光合作用」的概念。同時學生還能夠體會到恩格爾曼的探究思想和創新精神。


2.3 提升學生的科學思維

科學思維是在科學探究中形成的,既是形成概念的必要工具,也是學習概念應達到的目的之一。新版《生物學·必修1·分子與細胞》在正文及「探究·實踐」、「科學方法」、「思考·討論」、「思維訓練」、「練習與應用」、「複習與提高」等多個欄目中都注重對學生科學思維進行系統訓練,包括通過觀察實驗獲取證據;歸納、演繹、判斷相關因果、運用證據做判斷、評價觀點、溯因推理等。新版《生物學·必修1·分子與細胞》中不同的生物科學史訓練科學思維的側重點不一樣。通過引導學生分析科學家所進行的科學探究與實驗,能讓學生學會批判和質疑的精神,培養學生的實證意識和獲取證據的能力、評價證據的能力,使學生的邏輯思維具有嚴謹性、深刻性,進而提升學生的科學思維。

2.4 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

「社會責任」是指基於生物學的認識,參與個人與社會事務的討論,作出理性解釋和判斷,解決生產生活問題的擔當和能力社會責任教育首先是愛國主義教育。其次,包括造福人類的態度和價值觀,積極運用生物學知識和方法,關注社會議題,參與討論並作出理性解釋,辨別迷信和偽科學;結合本地資源開展科學實踐,嘗試解決現實生活問題;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形成生態意識,參與環境保護實踐;主動向他人宣傳關愛生命的觀念和知識,崇尚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成為健康中國的促進者和實踐者。

新版《生物學·必修1·分子與細胞》以相關知識為載體,有目的、有計劃地滲透了國家認同、崇尚科學、勇於探索、樂於實踐、愛護環境、珍愛生命的責任意識與擔當。教學中應充分利用生物科學史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

例如,「世界上首例體細胞克隆猴的誕生」介紹了我國科學家首次成功地克隆出非人靈長類動物「中中」「華華」,體現了生物科技的新進展和新成果,具有時代性。教學中還應充分利用我國科學家的研究成果,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引導學生應具有團隊精神和合作意識,鼓勵學生勤奮學習,頑強拼搏,為國爭光。同時,還應讓學生了解到運用克隆猴的原理和技術,從理論上是可以複製人的,但複製人會帶來一系列嚴重的倫理和社會問題,認同我國政府明確禁止複製人的態度,具有科學的生物技術安全觀和倫理觀,增強造福人類的責任感。《生物學·必修1·分子與細胞》中的生物科學史幾乎都滲透著科學精神、科學態度和科學價值觀等方面的教育,教師要充分利用生物科學史引導學生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傳播科學,以造福人類的態度和價值觀,學以致用,積極參與科學實踐,解決生產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新版《生物學·必修1·分子與細胞》科學史素材中蘊含著豐富的育人價值,在某一具體的生物科學史中,育人的側重點不同。教師應認真研究生物科學史,全面挖掘其中的育人價值,因材施教。在進行章複習和模塊複習時,可以整合生物科學史,這樣更能凸顯生物科學史在提升學生核心素養方面的重要作用,實現生物科學史的育人價值。

丁兆春 山東省莒南第一中學

田洪民 山東省日照市教育科學研究中心

相關焦點

  • 三中動態|轉變觀念,鑽研核心素養;身體力行,踐行課程標準——高一生物學新教材培訓簡報
    本次培訓的主要內容是:普通高中生物學學科課標解讀、教材修訂情況整體介紹、2本必修教材主要內容及重難點解析,必修1《分子與細胞》教材介紹及說明,由人民教育出版社生物室吳成軍老師主講;必修教材必修2《遺傳與進化》教材介紹及說明,由生物學課程標準研製組核心成員曹保義老師主講;3本選擇性必修教材主要內容及重難點解析等;人民教育出版社的趙佔良老師對生物學學科核心素養的理解進行了深度解讀。
  • 學科核心素養落地的依託
    新課標更關注育人價值王康(義烏市教育研修院副院長兼教研部主任):新課標最大的亮點是新增學科核心素養和學業質量要求兩個部分,其內容更為全面,結構更加完整,更重要的是注重引導學科教學更加關注育人價值。新課標提煉了每一學科的核心素養,揭示了核心素養與學科之間的有機聯繫;圍繞學科核心素養的落實,精選、重組教學內容,設計教學活動,並提出考試評價的建議。這種變革將切實促進學科教學更加關注學生的學科思維方式、情感態度等方面,把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落到實處。新增「學業質量」部分,以新的質量觀為標杆研製學業質量標準,把學業質量劃分為不同水平,既有利於因材施教又有利於考試評價的科學化和人性化。
  • 燕金亮|基於生物學核心素養的實踐探究教學策略分析——以「生長素的發現」為例
    基於生物學核心素養的實踐探究教學策略分析——以「生長素的發現」為例摘  要:以「生長素的發現」為例
  • 丁奕然、呂立傑、任小文 | 朱正威生物教育思想的時代迴響——兼論對生物學學科核心素養培育的啟示
    而在朱先生對生物學學科核心素養的思考研究部分採取以下步驟:(1)四名研究者基於對生物學學科核心素養的理解,分別篩選出材料中有關「生命觀念、科學探究、科學思維與社會責任」四個方面的論述,並協商出一致結果進行標記;(2)採用NVivo11軟體進行歸納式編碼分別對四大生物學學科核心素養進行聚類,生成自由參考節點;(3)讓四名研究者再對生成的自由參考節點進行本質內涵與培育路徑的分類;(4)用分類信度指數公式
  • 高中學科核心素養早已頒布,你可知高考怎麼考?精選6道題解讀~
    《普通高中生物學課程標準(2017年版)》相較於《普通高中生物課程標準(實驗)》最重要的新變化是將知識、能力和情感態度價值觀等三維目標凝練成為生物學學科核心素養的四個維度。核心素養的提出反映了生物學課程的新理念和新要求,高中生物學學習和教學要圍繞著培養和提高學生的生物學核心素養這個中心展開,使學生逐步形成具有生物學科特徵的關鍵能力、必備品格與價值觀念。高中生物學科核心素養已頒布一年多,但您知道有哪些核心素養嗎?高考又如何考查這些核心素養?
  • 「2020高考試卷分析」生物:體現生物學科核心素養 注重基礎 凸顯主幹
    體現了高考命題風格的成熟穩定與連慣性,整套試題以生物學科核心素養為導向,突出了對主幹知識的考查和對學生綜合素質的考查。試題難度不大、注重基礎知識的考查。「2020年高考全國Ⅱ卷生物學科的試題整體難度不大,學生對試題有熟悉感,無偏題、難題、怪題。」高欣老師說,注重基礎知識和基本概念的考察。
  • 校本課程普通生物學的研發
    我校新入職的研究生教師這幾年培養的就是這種能力:怎麼把生物的知識體系,甚至是還很模糊的、還不能精確表達的學科核心素養,變成一門課程。我們已經有了一套方法論。通過開發這門校本課程,用於培訓生物聯賽。2.研究方法    對接高中生物學教科書安排。「溫故而知新」,如細胞學說第三點,「新細胞都是由老細胞分裂產生的」,新知識也是由舊知識發展而來的。
  • 教育部印發新版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 提出學科核心素養
    央廣網北京1月17日消息(記者張明浩)據中國之聲《新聞和報紙摘要》報導,教育部日前印發新版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各學科首次凝練提出本學科的核心素養。: 'onPlayBtnClickHandler' }, { allowScriptAccess: 'always', wmode: 'transparent' }); } else { document.writeln("");}   本次修訂後,普通高中各學科凝練提出了本學科的核心素養,明確學生學習該學科課程後應形成的正確價值觀念、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精選重組教學內容、設計教學活動
  • 高中化學必修教材中科學史內容的呈現及教學策略!
    【請讀者和作者通過電子郵件與編輯聯繫】高中化學必修教材中科學史內容的呈現及教學策略——基於科學史分析量表的比較和分析顧 曄1,2 (1 南京大學教育研究院  江蘇南京  210093;  2 江寧高級中學  江蘇南京  211100)【未經授權,任何公眾號請勿轉載,侵權必究!】
  • 「2020高考試卷分析」生物:基礎題型諸多創新 鼓勵考生運用知識...
    記者在考後聯繫到了哈師大附中高三生物教師範世一老師,就生物試題作出分析。哈師大附中生物教師範世一「縱觀2020高考新課標Ⅱ卷生物試題,體現了對基礎知識、關鍵能力的考查和對主幹知識的覆蓋,特別注重對生物概念、基本原理及科學思維等學科素養的考查。」
  • 發展生物學核心素養的建模教學研究
    摘要:以人教版七年級《生物學》下冊(2012年版)「人體內廢物的排出」為例,闡述開展建模教學時,應圍繞教學重點設計建模教學目標,合理選擇、有機組合不同屬性、表徵方式及類型的模型,通過觀察、分析、討論、建構、評價及修正等一系列方式,指導學生使用模型、建構模型、評價模型及修正模型,促進學生深度學習,建立、理解與應用生物學概念,提高建模能力、批判性思維能力,發展生物學核心素養。
  • 優先出版|生命觀念視域下的生物學大概念深度學習實踐
    生命觀念是《普通高中生物學課程標準(2017年版)》倡導的生物學學科核心素養4個要素中獨具生物學學科特點的維度,是學科核心素養的標誌、基礎和支柱,將引領和推動教師的專業發展和課堂教學的理論與實踐。作為一線教師,如何在生物學課堂教學中具體落實核心素養?
  • 衡水中學教師解析2020高考生物試題:強化學科思維和科學探究能力
    >2020年高考全國理綜試卷生物試題緊密圍繞「一核四層四翼」的高考評價體系展開,在考查生物學科素養、關鍵能力、生物必備知識的過程中,引導考生增強社會責任意識,充分體現了「立德樹人」的核心,注重高考育人功能的發揮。
  • 2020年高考全國卷Ⅰ生物試題評析及備考建議
    2020年全國卷Ⅰ生物試題具有以下特點: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貫徹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教育方針,體現了高考的服務選材和引導教學作用;試題重視生物學學科本質,突出核心價值、學科素養、關鍵能力和必備知識等考查內容;試題體現了基礎性、綜合性、應用性和創新性的考查要求;試題在保持難度穩定的基礎上,注重引導學生思考方向,適當降低了試題信息量和作答書寫量。
  • 【文化高中 • 教學 • 英語】深入探討學科核心素養 穩步提升教育教學質量
    長春市十一高中在「供需平衡,教學一致」教學理念指導下,積極開展學科核心素養主題教研活動。在第一次「學科核心素養視角下的2019年高考試題分析」、第二次「學科核心素養與課程標準」的基礎上,2019年12月11日英語學科進行了第三次主題教研活動,內容是:學科核心素養與課堂教學。
  • 生物學概念教學的實踐與思考
    摘要:「內容聚焦大概念」是《普通高中生物學課程標準(2017年版)》提出的基本理念。學生深刻理解和應用生物學概念,有利於發展其生物學學科核心素養。結合教學實踐,分析了概念的含義及其與定義、術語等相關名詞間的關係,探索概念教學常用的方式並思考了實施概念教學的意義和措施。
  • 《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讀書感悟
    二、學科核心素養的思考1、學科核心素養是核心素養落地的抓手,是學科教育的靈魂。學科核心素養指的就是受過這門學科教育的人所展現出的形象、氣質、行為、習慣、能力、素質,這些素養構成了與沒受過這門學科教育的人的差別。
  • 權威專家評析2020年貴陽中考生物試卷:堅持正確育人導向,注重科學...
    試題考查了核心價值、生物學科素養、科學探究、科學思維和學科基礎知識等,以真實生活和生產實踐、科學實驗和探究、生命科學史為試題情境進行組題,引導學生關注社會、關注生活、關注科學,同時,也引導學生明確學習知識的目的在於學以致用,並不斷提高自己的學科能力和生物科學素養。
  • 基於生物學核心素養的探索 ——黎國輝名師工作室與韶關市風烈中學開展教研交流活動
    為了在生物學的課堂教學中,踐行生物學學科核心素養,端州區黎國輝名師工作室近年來圍繞核心素養開展了創新實驗比賽、核心素養說課比賽、核心素養教學主題研討課、研學活動等形式來開展生物學學科核心素養的探索。10月15、16日,黎國輝名師工作室與韶關市風烈中學的生物教師進行了生物學核心素養的專題教研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