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屬性
鑑別反應
鑑別試驗應確證被分析物符合其特徵。專屬性試驗要求證明能與可能共存的物質或結構相似化合物區分,需確證含被分析物的供試品呈正反應,而不含被測成分的陰性對照呈負反應,結構相似或組分中的有關化合物也應呈負反應。
雜質檢查
雜質檢查應確保可檢出被分析物中雜質的含量,在雜質可獲得的情況下,可向供試品中加入一定量的雜質,證明雜質與共存物質能得到分離和檢出,並具適當的準確度與精密度。否則,通過與另一種已證明合理但分離或檢測原理不同、或具較強分辨能力的方法進行結果比較來確定。
含量測定
含量測定目的是得到供試品中被分析物的含量或效價的準確結果。在雜質可獲得的情況下,對於主成分含量測定可在供試品中加入雜質或輔料,考察測定結果是否受幹擾,並與未加雜質和輔料的供試品比較測定結果。
線性
線性係指在設計的測定範圍內,檢測結果與供試品中被分析物的濃度(量)直接呈線性關係的程度。
線性是定量測定的基礎,涉及定量測定的項目,如雜質定量試驗和含量測定均需要驗證線性。應在設計的測定範圍內測定線性關係。
範圍
範圍係指能夠達到一定的準確度、精密度和線性,測試方法適用的試樣中被分析物高低限濃度或量的區間。
準確度
準確度係指用該方法測定的結果與真實值或認可的參考值之間接近的程度。有時也稱真實度。一定的準確度為定量測定的必要條件,因此涉及到定量測定的檢測項目均需要驗證準確度,如含量測定、雜質定量試驗。
精密度
精密度係指在規定的測試條件下,同一均質供品經多次取樣進行列檢測所得結果之間的接近程度(離散) 。精密度一般用偏差、標準或相 對標準偏差表示。用或相時,取樣測定次數應至少 6次。
檢測限
檢測限係指試樣中的被分析物能夠被檢測到的最低量,但不一定要準確定量。該驗證指標的意義在於考察方法是否具備靈敏的檢測能力。因此對雜質限度試驗,需證明方法具有足夠低的檢測限,以保證檢出需控制的雜質。
定量限系
定量限係指試樣中的被分析物能夠被定量測定的最低量,其測定結果應具有一定的準確度和精密度。
定量限體現了分析方法是否具備靈敏的定量檢測能力。雜質定量試驗,需考察方法的定量限,以保證含量很少的雜質能夠被準確測出。
耐用性系
耐用性係指測定條件發生小的變動時,測定結果不受影響的承受程度。
耐用性主要考察方法本身對於可變試驗因素的抗幹擾能力。開始研究分析方法時,就應考慮其耐用性。如果測試條件要求苛刻,則建議在方法中予以寫明。
系統適應性
對一些儀器分析方法,在進行方法驗證時,有必要將分析設備、電子儀器與實驗操作、測試樣品等一起當作完整的系統進行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