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相信我們大家都有小時候開學報名的記憶吧!尤其是每一年的九月一號,新一個年級的開學報名過程。。。。。。
我的小學一年級到五年級都是在沙門子農場,後來的135團二連小學讀完的。
一年級的新生入學報名,是我姐姐帶著我去的,當時的我,只有六歲,怯生生的跟在姐姐後面,大我兩歲的姐姐替我完成了新生入學的一些手續。
六歲的我害怕自己不能順利入學,因為當時的入學年齡是七歲,好在二連小學的校長是葉興老師,他們家就住在我家隔壁,經過他的同意以後,我姐姐順利給我報名入學了。
於是,在這個小學校裡,我開始了自己的學習生活。
二年級的開學報名,也是我姐姐帶著我去,她替我辦的報名手續。因為我爸爸把我們兩個人的學費一起給我姐姐拿著,估計是擔心我弄丟了吧。
(二)
三年級開學的時候,我就覺得同學們都是自己辦理報名手續,帶著爸爸媽媽給的學費,還有暑假作業本在班長那裡登記名字啊什麼的,學費交給老師那裡,覺得這麼簡單的事情,我也應該可以自己做,應該不需要姐姐帶著我去了。
借用照片來源網上
於是,在我的再三要求下,爸爸答應了我的要求,——於是我就背著書包裝著暑假作業本,拿著爸爸給我的學費(記得是2.5元人民幣)去學校了。。。。。。
三年級教室裡,我們班主任是姐姐她們三年級的老師:林惠君老師,是上海人,聽姐姐說她是一個很好的老師。
學費交到林老師那裡以後,就去班長張金偉同學那裡登記。
記得需要登記填寫姓名、年齡、出生日期、籍貫這些欄目,這些欄目填寫完畢以後,還有最後一個欄目是:家庭出身。
我就問他們:「什麼是家庭出身啊?」
張金偉同學告訴我說:「家庭出身就是你們家是什麼成分?」
看著我一臉茫然不知的樣子,旁邊的張毅同學就說:「家庭出身就是問你們家是貧下中農還是中農、富裕中農啊這些問題,電影裡面看到過的啊!」
在兩個熱心同學的幫助下,我總算弄明白了這個問題,也是覺得他們的建議好——去問問我爸爸。
我的爸爸在二連炊事班工作,二連的食堂距離學校只有三百米左右的距離,我今天第一次自己開學報名登記,肯定要趕快去問清楚了。。。。。。
到了二連食堂的時候,一進門就看見爸爸正在端著蒸饅頭的籠篦子往蒸鍋上放,一層一層的籠篦子準備蒸饅頭。
九歲不到的我,也沒有想那麼多,老遠就大聲喊著問道:「爸爸,我今天上午去學校報名,學校報名需要填寫我們的家庭出身,我們家是什麼家庭成分啊?」
爸爸端著蒸籠上鍋的同時,一邊頭也沒回就回答道:「我們家的家庭成分是地主。。。。。。」
第一次自己去辦理開學報名手續,興衝衝的從學校跑回來問這個問題的我,聽到這個回答,一下子就感覺有點懵了。。。。。。
發呆了一會兒,才帶略著哭腔的聲音說:「哼,爸爸你騙我,我回家去問我奶奶去。。。。。。。」
結果,回家問了我奶奶以後,奶奶也是給我這樣的答案。
(三)
這樣的答案,真的讓我很沮喪,就乾脆沒有去學校了。
下午,就在家裡面問我奶奶,奶奶告訴我:「我與你爺爺都是解放前的地主,你爸爸就是地主的兒子,你嘛,就是地主的孫子了。。。。。。。」
我不服氣的回答說:「我爺爺不是地主,他在三連是木工,人們都喊他——肖木匠。」
老奶奶也就沒有再說什麼了,只是晚上爸爸告訴我:「已經給你林老師說好了,她給你把那個欄目填好了就可以了,你明天上學去吧,老師和同學們不會再問你了。」
雖然後來我也還是去上學了,但是內心深處還是有些沮喪,想一想也是啊!
從一年級開始,每一個學期的課本翻開第一頁就是:毛主席語錄——我們的教育方針是這樣的:為建設社會主義培養德育、智育、體育全面發展的接班人。。。。。。
二年級開始的算術題裡面,都有許多題目是這樣的格式:地主今年要王大爺交租80斤,明年要增加20斤,問——明年王大爺要交租多少斤?更別說從小看的那些電影:《白毛女》、《一塊銀元》、《槐樹莊》等等這些故事情節裡。。。。。。
借用照片,來源網上
現在三年級開學了,我才知道:我嚴厲的爸爸,還有我慈愛的爺爺奶奶,他們都是地主!
可是,我怎麼看他們,都不像電影裡演的還有書裡寫的那些地主的樣子啊?而且爺爺是木工,爸爸在二連炊事班工作,還是先進生產者。。。。。。
不敢再去想了,對於一個三年級的小學生來說,好像又覺得這是多麼丟人的一件事情,於是我再也不敢也不會去問這些問題了。
從此以後的四年級、五年級,每年九月一號開學的時候,我都是悄悄的跟在同學後面,問班長把登記本拿過來,自己默默的填寫好了以後,還給他。。。。。。
後來,到團校上初中以後,我都是在同學後面報名,中午放學的時候,專門最後一個離開教室。——故意拖拖拉拉的等同學們都回家以後,在班長的課桌裡拿出登記本,填寫好那些欄目以後,放回原處,再一個人慢慢的回家了。
(四)
這樣的開學報名習慣一直到1984年九月一號,我們高中一年級開學的第一天。
雖然,那天中午我仍然是拖拖拉拉的最後離開教室,悄悄的填寫了那些欄目。但是,那天下午是開學第一天的班會課,自然是由我們高一(2)班的班主任:王新祥老師主持這個班會課了,我至今一直記得那個班會課的過程和內容。。。。。。。
借用照片,來源網上
記得,王老師說:「今天是我們開學的第一天,我們開一個班會。我剛才開會以前看了一下,我們班有55個同學,至於家庭出身嘛,就有40多個同學家庭出身是地主富農啊什麼的。哎,同學們頭地下去幹什麼啊?你們大家抬起頭來啊,地主富農怎麼了?我,就是一個資本家的兒子,你們是地主富農的孩子怎麼了?說明你們這些地主富農的孩子聰明,不然怎麼會是你們考上了高中呢?你們想一想啊,地主富農他們如果不聰明,怎麼能夠發家致富?所以說,同學們不要因為家庭出身而自卑,努力學習,你們一定會有機會考上大學的。我們當年在上海讀書的時候,我們班基本上都是資本家的孩子,高中畢業基本上都是考上大學的,校長都不稀罕去歡送。反而是一個同學參軍,校長還去歡送了。。。。。。。」
哇噻,16歲的我,平生第一次聽到有老師說出這樣的話,開始的時候還是覺得有些緊張,聽著聽著,就覺得自己以前的經歷,的確有些難過。聽到最後的時候,就覺得自己以後再也不用像以前那樣——偷偷摸摸的填寫那個家庭出身的欄目了。然後,再想一想老師說的那些話,好像真的王新祥老師說的很有道理哦。
從那個時候開始,我就真的沒有以前那樣的感覺了,開學登記那些欄目的時候,也是大大方方的如實填寫——家庭出身:地主。
一直到1989年的9月5號,去石河子衛校讀書,新生報名登記的時候,仍然有個欄目:家庭出身。於是,我就習慣性的告訴登記的同學:我的家庭出身是地主。
(五)
負責填寫登記表格的同學愣了一下,立刻與周圍的同學一起笑了起來。
旁邊的班主任李國忠老師就說:「不是你這樣說的,你是135團的,你父母是兵團農場職工,你的家庭出身應該填寫——農工。現在哪裡還有填寫地主的家庭成分?」
再後來,去了廣東佛山醫專讀書的時候,那裡的入學登記表格裡,只有姓名、性別、年齡、民族以及婚姻狀況的欄目,關於家庭成分的欄目已經完全的沒有了。。。。。。。。
再後來,畢業參加工作,辦理結婚買房這些手續的時候,已經完全沒有了這些問題的欄目了。。。。。
���83:i�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