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鈴、叮鈴、叮鈴……」4月10日,隨著浙江省瑞安市瑞安濱江中學的下課鈴聲響起,教學樓4樓九(3)班的教室內,學生鄭俊傑向後排3位身材高大的男生發送了一條「求助訊息」,接收到「訊息」的男生們迅速來到鄭俊傑身旁,其中兩名男孩雙手抱臂於胸前,另一名男孩從座位上攙扶起鄭俊傑,讓鄭俊傑的雙手撐在兩名男孩的手臂上,緩步向教室外的廁所「挪動」……
眼前的這一幕,對於九(3)班的同學們來說早已是「見怪不怪」,因為三年來的每一天,這個班級都在演繹這樣的場景。
初次見面,他們成了他的「拐杖」
原來,鄭俊傑因早產缺氧,出生6個月後被診斷為腦白質軟化症,屬於運動神經功能障礙,二級殘疾。雖然經過長期的康復訓練,現在的他,日常還是依靠支撐物勉強行走。
「有沒有同學願意幫助鄭俊傑同學去上廁所?」開學第一天,班主任老師餘秀香在了解了鄭俊傑的情況後,向著3班的新生們提問。
「我!」「我!」「我也願意!」在餘秀香的記憶中,當時在座的許多學生都舉起了手。最終,她在舉手的學生中挑選了3名看起來「人高馬大」的同學,他們分別是張仁俊、蘇翔、沈智煌,從那時開始,這3名平均「海拔」在1米8以上的男孩,就成了鄭俊傑的「拐杖」。
原先,鄭俊傑的班級在教學樓的最南端,而廁所在同層樓的最北端。這便意味著,想要去一趟廁所,要從走廊穿越整幢教學樓的距離。對於普通學生而言,這樣的距離只是幾分鐘的路程,而對於鄭俊傑來說,卻要耗費掉整整一個課間的時間。
「過去一趟就非常累,因為他的整個重量都壓在你身上了。」張仁俊告訴記者,由於行走時,鄭俊傑需要將全部的重力壓在「支持物」上,單單一趟去廁所的路,手臂都會酸痛地不行,所以回程就要換一個人接著扶。為了幫助鄭俊傑,三名男孩還設定了AB崗,一旦其中有人有事,另外的一名就接上,確保能每天能完成「接送任務」。這趟「接力」,三個男孩堅持了三年。「俊傑也十分有禮貌,每次到廁所他都會笑著跟我們說謝謝。我們會告訴他,『沒關係,同學間就應該互幫互相』。」
三年的幫助成了他們的「條件反射」
一個青春期的男孩難道不會想著趁課間跟同學們嬉戲打鬧嗎?「當然會啦!」面對記者的疑惑,蘇翔不好意思地撓了撓頭,「但是玩耍不重要,能幫到同學對我們來說才比較重要。」
在他們印象中,鄭俊傑是一個特別懂事、開朗的孩子,有好幾次為了不麻煩他人,憋尿到滿臉通紅。「現在,每天扶他去廁所,都已經成我們的『條件反射』了。」
扶著上廁所,幫倒開水、交作業、借筆記、輔導功課……在鄭俊傑眼中,初中三年,他感到了愛和溫暖。「有一次,張仁俊的腳因為跑步扭傷了,但是他還是堅持來扶我。還有一次,蘇翔的手受傷了,也不忘記照顧我……」在張仁俊等人這些微不足道的「小事」,鄭俊傑卻都清晰地記著,「真的很感謝這三年來大家對我的照顧!」
「這3名學生品性善良,他們願意放棄課間休息時間幫助同學,3年如一日,讓人感動。」三名男生三年如一日的幫助,讓包括餘秀香在內的教師和學生們紛紛點讚。「我們男人不說這些話!」面對大家的表揚,張仁俊等人總是「瀟灑」地說道。
感謝的話還有太多太多
「大家給了俊傑太多的幫助,我想感謝張仁俊、蘇翔、沈智煌三個同學,校長,班主任,數學老師……」見到記者,鄭俊傑母親郭雪珠眼眶泛紅,說起這三年來的點點滴滴。
為了讓兒子有一個「正常」的生活,郭雪珠沒有把俊傑送去特殊學校。鄭俊傑小學時,同學們無力攙扶,郭雪珠每天上下午定時去學校扶他上廁所。為了方便照顧兒子,郭雪珠沒有固定工作,收入微薄。
現在,她省心不少。自從聽說了郭雪珠的困境,班主任餘秀香主動提出發動班裡的同學們一同幫助鄭俊傑。「兒子每天回家,都會和我說學校有誰幫助了他。」郭雪珠說。母子倆對於大家的關心都感懷於心,偶爾,郭雪珠還會給全班同學送些麵包、牛奶,聊表謝意。
眼看要畢業了,鄭俊傑因為種種原因可能無法繼續讀高中,但他仍然想著能夠有機會再上學。「俊傑是一個非常熱愛學習的孩子,希望他畢業後能夠上一所高職,學習一門技藝。也希望社會能夠對像俊傑一樣的孩子多一些關照。」餘秀香說道。
大家都在看
這些平臺有大用!很多人還不知道…
2018年全民平均閱讀量出爐!看看你達標了嗎?
這個造假生意,居然這麼火!你可能也需要...
責編:楊鴻光 | 編輯:張素玲
來源:浙江新聞客戶端 記者:張亦盈 通訊員:項學品
喜歡本文,請點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