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的這片百年街區曾在七八十年代繁華一時,現在卻被寫滿拆字

2020-12-17 暖妹子愛旅行

每去到一個城市,總是想著可以尋到一處地方,能夠透過一些細枝末節的存在追溯到獨屬於這個城市最初的味道。不管是斑駁的牆壁,或者街道上石板路,又或者別人家窗口晾曬的衣服……等等這些都是一個城市最真實的存在,它是毫無遮掩的袒露於來到這個城市中任何的人,無論這些人的趣味和價值怎樣。

重慶,是一座山城,建立在重重山巒之上。提及重慶,你該是知道那人來人往的洪崖洞,也更熟悉磁器口,還有那時尚的街頭解放碑……這些地方對於現在重慶至關重要,但是對於重慶,有一處地方是不一樣的存在,下浩老街那裡有重慶不一樣的記憶。 只不過,走進下浩老街那裡,房子上寫滿的拆字,赫然的告訴每一個經過這裡的人,這裡也將會消失於記憶中了……

下浩老街,在重慶南岸區南濱路的一個不大不小的角落中,安靜的存在著。曾經那裡是到長江邊上龍門浩碼頭的必經之路,而龍門浩碼頭就是連接渝中半島與南岸的交通要道。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不少小型企業陸續遷入下浩正街,一直持續到上世紀八十年代以前下浩街區一直是南岸長江邊上繁華的街道,算得上一處遺世而獨立的市井天地。

踩著路邊翻修的嘈雜,還是一點一點尋見了下浩老街,落入眼中是一片有點難以接受的落敗,只是沒有想到這片老街區竟然破舊到如此的地步。順著窄窄的樓梯向上,腳下是碎掉的石階,還有從石階竄出來的野草。一間間空蕩蕩的屋舍,除了長高的雜草,早就拾不回曾經繁榮的光景了。

走在在下浩街頭,那些無人居住的院舍,「拆」及「危險」字樣隨處可見,重慶這一老街的殘存片斷,也許在不久的將來徹底消失。一個城市的發展,總會要捨棄一些東西,才能讓城市脫離舊的面貌,而下浩老街也是這樣的存在。或許我們會感嘆,時光無情,總是不能將美好留下來,但是,你又有什麼辦法呢?

在《美國國家地理》雜誌的文章裡,稱下浩老街是「另一個世界」:在這個世界裡有兩種人,一種是下浩的原住民,他們保留著老重慶的生活方式;第二種是一群在下浩開茶館的年輕人,他們為衰敗的下浩增添了一抹色彩。

下浩老街,很散漫,很遲鈍,像一個遲暮的老人,只知道坐在自家門前,一手閃著蒲扇,一手催著時光變老……可是,自稱年輕人的我們,經過她們的身邊,總是羨慕那份難得的安寧,這種安寧是看透世態的寧靜,一種不悲不喜的情感。就像下浩老街,不久他就會不復存在,成為一處新的不能再新的街區,那些老人將會不得不搬離,不如就換一種方式度過晚年吧。

走在下浩老街中,數著時光的痕跡,歲月再更替,能留下來的便不會被遺失,相信屬於下浩老街的記憶是這樣,就像屬於老重慶的記憶也是如此。風雨之後,依舊是火辣辣的重慶。

【關於作者丨乍暖】

(自媒體作者 · 旅行達人)

一個想要從南走到北、再從東走到西的我、一個想要撒一點野的我

相關焦點

  • 八十年代初的大連老照片:繁華一時的天津街 忘不掉的201路電車
    近些年,隨著城市化的快速發展,街道越來越寬,大廈越來越高,人們卻開始懷念起曾經那些現在看起來老舊的街區。這種懷念更多是對當時人與人之間相處關係的一種懷念,是一種對於「家」的認同感。在那裡有著一代人青春和兒時揮之不去的記憶,有著知根知底的鄰裡關係,有著許多熟悉的建築和商店。
  • 老照片: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北京,一代人的美好回憶
    今天給大家帶來一組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北京老照片,這一組照片記錄了當年北京人生活的狀況以及人們的娛樂活動,窮時很快樂,富裕煩惱多!如今北京的生活方式已經越來越好,但是你知道當年的北京是怎麼樣的呢?希望這一組老照片不僅能帶你看看過去的北京,更希望能通過這些照片能夠回憶起當年的美好生活。這一張照片我覺得很經典,一輛公交車和一輛前排有馬,驢以及一頭騾子的馬車同時走在馬路上,坐在公交車裡的人都在看著這輛馬車,似乎很感到好奇,如今隨著時代進步,城市發展,現在已經很少看到馬車了,而當年的104北京公交車你是又否坐過呢?
  • 重慶交通茶館,一個保持著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風格的老茶館
    重慶交通茶館,本是一個為當地大老爺們提供的廉價娛樂場地,現今因為重慶旅遊的走紅,這個地方也已經成為了網紅地。「於老頭好久沒看到來也,」「我要帶小孫子的嘛,現在孫孫上幼兒園了,我才有時間再來撒」「你這步棋不應該這樣走,不然要輸哦」「哎呀哎呀,我曉得,我個人下棋,你不要在旁邊說嘛」,這裡每天上演的故事都幾乎如此,年復一年日復一日,茶館很舊,但裡面的日子很鮮活。
  • 老照片:七八十年代的河北省秦皇島市,帶你重溫昔日美好回憶
    今天給大家帶來一組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河北省秦皇島市老照片。這一組的老照片有三張經過了修復,原圖已經不是那麼清晰了,原圖在圖片當中,大家喜歡的可以收藏一下。如今秦皇島發展還不錯,但是過去的秦皇島你還有哪些印象呢?
  • 七八十年代學生時代文具用品,圖一必備之物,圖十二已被淘汰了
    那時候總盼著能快點長大,好去過自己認為的沒有人念叨著學習、成績的夢想生活,可是現在真滴長大了,才發現那再也回不去的當年有多好啊。只剩下無限的懷戀了。圖中是人物大講義夾,講義夾是學生和老師收納零散紙張的必備之物。在那個滿世界找不到訂書器的年代裡,只要超出兩張活頁紙的東西都可以用它。上世紀70年代蘸水鋼筆原子筆等老筆具,說到蘸水筆也是鋼筆的一種,但其筆身結構卻比普通鋼筆要簡單的多。
  • 重慶育才中學八十周年校慶系列影片上映
    此次為慶祝建校八十周年,重慶育才中學聯合重慶好故事影業有限公司,拍攝了創意片《重慶有個理想國》、紀錄片《行知的理想國》及訪談片《理想的回聲》三部宣傳影片,攝製團體達50多人,拍攝歷時近八個月,輾轉全國多地、育才中學舊址及現在的五大校區,總時長達1小時。
  • 七八十年代的國營飯店 這才叫貨真價實
    七八十年代的國營飯店 這才叫貨真價實
  • 七八十年代的舊收音機現在能值多少錢?看看你的家裡有沒有
    現在的社會發展的越來越快,人們的經濟收入也是越來越高。而有了錢之後怎麼辦呢?很多人都會去選擇提高自己的生活品質,所以有很多的老物件就被淘汰了。在我們現在的許多人的家庭裡,相信已經很少能看到這些老物件了。
  • 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這5個職業被稱為金飯碗工作
    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我國剛經歷改革開放,各行各業百廢待興,市場也就像是春天的花朵一般逐漸綻放,一股股思潮在沿海城市逐漸盛行,下海創業經商被逐漸允許,所謂的金飯碗工作也不同過去那麼單一,變得多樣,在國家相繼成立了銀行體系和證券體系之後,金飯碗工作更是多了不少。
  • 20世紀七八十年代的舊收音機,現在值多少錢?看看你家有沒有
    20世紀七八十年代的舊收音機,現在值多少錢?快看你家有沒有相信大家應該都見過七八十年代的收音機,有的人可能自己家裡就有這種老式的收音機。可能有的人看到只要花50-120元,可能是現代人一天的開銷,根本不值錢,對放在現在這個時代是不值錢,但是在當時那個年代可是非常值錢的。當時政府工作人員一個月的工資也才10元,一個收音機至少需要小半年的工資。收音機在那個時代如此值錢,放在當下這個收音機又值多少錢呢?
  • 長沙潮宗街區,你是否了解這片被視作長沙最有故事的老街區
    因為偶然看到了潮宗街區楠木廳的圖片,感覺是很有故事的老街區。短暫的長沙兩日行,潮宗街是我們唯一到達的文化景點。之所以選擇它,也是想看看舊麻石路邊保留下的老長沙記憶。一開始以為這只是幾條居民老街,到了才知道,這一片街區都被納入了潮宗街歷史文化街區的範疇。竟然有如此之多的建築遺址。很多建築正在被翻修,有統一的路牌用來介紹建築的歷史歸屬。
  • 重慶這條老街連接長江,在清乾隆時期就已形成,但現在卻被拆除
    重慶,一座熱氣騰騰、火辣辣的城市。而我,卻覺得它是一座沉默卻又張揚的城市。這種不感覺,不是來自於洪崖洞、不是來自於火鍋,而是藏匿在這座城市過往時光中的老街巷。通往老街的路在施工,從地梯口出出進進很多人,繞著施工的地方走,卻彷佛這塵土飛揚的正午很是尋常。問了好幾個路人,才算是走近下浩老街,不知是天氣熱、還是什麼原因,街上並沒有什麼人,只有我的呼吸聲、悶熱的聲音和有些破敗的老屋。總是說,舊的不去、新的不來。
  • 上世紀80年代的重慶城 從早到晚玩出「各種範」
    上世紀八十年代末的江北區紅旗河溝已經是一片高樓林立的繁華景象,這樣的高樓林立在當時的西部中國實屬罕見。上世紀八十年代末的南坪,車水馬龍。上世紀八十年代末的兩路口夜景,那時的渝中半島已經有字水宵燈不夜城的感覺。
  • 重慶過去什麼樣?即將開放的「城市記憶館」有答案
    原標題:重慶過去什麼樣?即將開放的「城市記憶館」有答案 一條石板街,百年開埠史。重慶市南岸區龍門浩老街不僅在開埠時期繁華一時,也是抗戰風雲的見證者。街區內散布著20多個國家級、市級和區級文物點和文物保護單位,是重慶近代工商業貿易的搖籃,曾是義大利、比利時等許多國家使領館的所在地。
  • 呂進:回望八十年代的詩歌與評獎
    文/呂進 上個世紀的八十年代,是詩歌的黃金歲月。中國改革開放的新時期給新詩創造的眾聲喧譁的局面,非常令人懷念:新人湧現,力作迭出,全社會對於詩歌都處於響應性狀態。有四個合唱群落:歸來者和資深詩人,朦朧詩人和新來者,他們的不同樂音組成了詩歌的新時期交響曲,創造了新詩發展史上的一頁輝煌篇章。
  • .| 石黃隧道旁的這條老巷曾繁華一時 將打造山城坡地特色民宿集群
    上遊新聞·重慶晚報慢新聞記者 何浩 文/圖貫穿渝中半島的石黃隧道是連接江北區和南岸區的便捷通道,隧道南段的坡地上有以「山城」為名的百年老巷山城巷,其實在隧道北端出口的坡地上也有個曾經繁華一時的老巷——勝利巷。
  • 七八十年代的油印鉛印小報
    七八十年代的油印鉛印小報 2020-09-07 14:4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七八十年代農村受歡迎的經典老歌,聽過這幾首的,個個都為之沉醉
    現在農村的社會生活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大家看到的都是美麗鄉村的景象。大家口中都會經常說七八十年代的農村怎麼怎麼樣。那個時候的農村雖然沒錢,但是人情味十足吶。小編記得那個時候嘴上總會哼上幾首老歌。今天小編帶大家品一品七八十年代的經典音樂。
  • 視點| 現在為什麼有這麼多人開始懷念八十年代?
    八十年代中學生如果用三個詞來形容八十年代,這三個比較合適:年輕、真誠、單純。八十年代的激情、浪漫、理想主義,成為知識分子及普眾心中的烏託邦。看吧,在鍍金的天空中, 飄滿了死者彎曲的倒影。舒婷的豐富細膩和清純明淨《致橡樹》:我必須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做為樹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根,緊握在地下;葉,相觸在雲裡。席慕容的細膩和溫存《一棵開花的樹》:如何讓你遇見我,在我最美麗的時刻。為這,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求它讓我們結一段塵緣。顧城的矛盾和希望《一代人》: 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 我卻用它尋找光明。
  • 還記得七八十年代,人人都想買的「的確良」嗎,為何如今不流行了
    任何事物無時無刻都在變化,七八十年代的中國和現在的時代相比,早已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飯桌上的肉類與蛋類不再是一個月才能看見的寶貝。出門的交通工具也日新月異,公交或是滴滴出行,高鐵或是地鐵。以前羨慕萬元戶家才可以有的小車,家家戶戶都可以購買,生活中的使用的大鐵鍋也換成了方便的天然氣,電視也不再是十幾家人共享,都成為每家每戶必備的電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