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安靜環境下感覺聽力正常,在噪音環境下卻聽不清楚?去做純音測聽,卻被告知聽力結果是正常的!
這是怎麼回事?這種情況到底有沒有聽力損失呢?看完今天的文章,您就有答案了。
通常我們認為,存在純音聽力閾值的升高才算是聽力損失。但其實,即便聽力閾值沒有改變,也會有聽力損傷!
噪聲下言語識別困難但純音測聽正常,極有可能是患有一種新的後天性感音神經性聽力損失——隱性聽力損失(Hidden Hearing Loss,HHL)。
隱性聽力損失究竟「隱」於何處?2019年8月9日-10日,首屆東方聽覺與前庭醫學會議上,解放軍總醫院冀飛博士詳細介紹了隱性聽力損失的聽力學特徵及臨床診治面臨的問題。
01什麼是隱性聽力損失?
在英國的一項大型調查中,26%的成年人被診斷為隱性聽力損失(HHL),即無聽力損失的耳蝸病變所表現的聽覺障礙,他們表示在噪音環境中很難聽清別人的言語聲,其中只有16%的人有純音聽力損失。
噪聲、衰老和耳毒性藥物是目前明確與隱性聽力損失相關的3種危險因素。
這些危險因素導致耳蝸傳入通路病變,該病變不影響絕對聽覺靈敏度,即常規聽力檢查的閾值正常,而僅表現為噪聲環境中言語識別率下降。
臨床和基礎兩方面的研究結果提示,這類聽覺功能障礙的主要損傷部位是內毛細胞突觸,且其損傷早於毛細胞的損傷,與以往傳統認識中感音神經性聽力損失主要病變部位是毛細胞、臨床表現為純音聽閾受損、耳蝸神經的損傷繼發於毛細胞損傷等特徵相左。
對於隱性聽力損失患者來說,其聽力圖很可能看起來和正常人一樣。因此,隱性聽力損失是一種不易用常規聽力檢測方法測量的聽力損失。
02HHL的臨床表現和診斷方法
HHL患者往往有噪聲接觸史、高齡等危險因素。表現為噪聲下言語識別率能力明顯降低,耳鳴和聽覺過敏,時域編碼相關功能降低,但是患者的主觀、客觀聽閾不受影響。
患者聽力學表現,高頻下降型聽力曲線3kHz-6kHz處出現「V」型凹陷,隨著高頻聽力損失的增加,逐漸波及到語頻的聽力損失。
目前,診斷HHL的金標準是使用組織學方法對突觸標記進行定量計數,然而這在臨床上是不可能完成的。
2017年ASHA年會上,專家們認為HHL的臨床診斷一定是測試組合而不是單一測試方法。
現有臨床研究文獻中「確診」為HHL的病例,通常同時滿足兩個條件:
(1) 常規頻率純音聽閾、各頻率ABR的V波閾值正常,各頻率DPOAE均引出。
(2) 中高刺激強度下ABR的波Ⅰ(或ECchG的CAP)幅度降低
03如果有隱性聽力損失,該怎麼辦?
針對HHL,現階段尚無特異性的幹預方法。
有學者報導使用神經營養圓窗給藥治療HHL在動物上取得了一定的進展,亦有報導稱使用減緩耳蝸炎性反應的藥物或可起到一定作用,此方法尚未應用於臨床,還待進一步印證。
那麼,面對隱性聽力損失,我們真的無能為力了嗎?
隱性聽力損失患者的主要損傷部位是內毛細胞突觸。國外研究發現,患有突觸病變的聽神經病人modulation(調製)較差,通過佩戴具有慢壓縮方式的助聽器則可以改善modulation(調製),提升言語識別率。
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劉玉和教授團隊在此基礎上進一步研究發現,慢壓縮比快壓縮獲得了更低的modulation(調製),慢壓縮對於患有突觸病變的老年群體在時間分辨能力上有更好的效果,在助聽器佩戴後評估也體現出較好的效果。
因此,只要驗配得當,隱性聽力損失患者可獲益於助聽器。
看到這裡,您是否也意識到預防隱性聽力損失的重要性了呢?
在日常生活中減少在噪音環境曝露時長,控制耳機的使用環境和使用時長,噪聲相關職業定期進行聽力篩查等對於預防隱性聽力損失是非常重要的。
當然,如果您發現自己有隱性聽力損失的症狀,應及時就醫診斷,並採取相應幹預措施。
參考資料:
1. 冀飛. 隱性聽力損失聽力學特徵及臨床診治面臨的問題. 2019首屆東方聽覺與前庭醫學會議
2. 劉玉和.老年性聾新分型在助聽器驗配中的初步應用.第四屆WASS峰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