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舜緣文化的張詩苓,我是傳統文化的受益者和傳播者,希望古聖先賢的智慧,可以利益到更多的朋友、
今天我們繼續來學習《道德經》的第八章。首先我來為大家誦讀道德經的第八章,我的誦讀是以王弼版道德經為底本,經顧瑞榮先生校注並重點注音。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上一講我們學習了第八章的第一個要點,上善若水,是說上等的善、大善是像水一樣的。有上善是不是也有下善,上善與下善的區別又是什麼呢?這就是第八章的第二個要點了。下善其實指的是生活中我們自以為的善良,這種善良跟「幾於道」也就是符合大道的上善完全不是一回事。我們來詳細的了解一下:
第一,下善之人,就算對他人施與善意,本質上也是一種交易,我對你好,是為了讓你對我好,這與利用他人沒有分別;而上善之人,只有一個目的那就是利他,把利益他人作為自己的信仰,不做交易,不利用他人,沒有外求。
第二,下善之人,只對與自己親近或者自己認為有用的人施與善意,對陌生人或者自己用不到的人就會很冷漠。而上善之人,像水一樣善利萬物而沒有分別,對待萬事萬物都一視同仁。
第三,下善之人就算對他人施與善意也總帶著自己的主觀想法,比如我認為你需要什麼,我認為你應該怎樣,到頭來不僅不能幫到他人,還會招致他人的怨懟。而上善之人,會去體察他人的想法和需求,從而成就真正的善果。
第四,下善之人對他人施與善意之後,就覺得自己高高在上、居功至偉,以恩人自居,並四處傳播自己的美名。而上善之人,在幫助別人之後也會保持謙卑與質樸,真正做到經文中所說的「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
那以上就是上善與下善的區別了,我們一定要做上善之人,才能更加貼合大道的規律去生活,才能最終實現自我的價值。那上善之人,會得到七種神奇的能力,都是哪些能力呢?我們下一講就來具體聊一聊。那今天的內容就到這裡了,希望大家持續關注,私信我們進行互動,朋友們再見。